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骨科急诊骨折的1/6~1/4。人类对此种骨折的认识已有200多年的历史。Pouteau在1783年首先描述了这种骨折,1814年Abraham Colles详细描述了这种骨折的特点,并以Colles骨折命名。1838年Barton、1854年Smith、1887年Dupuytren等又分别详细描述了桡骨远端不同骨折类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Pilon骨折是指波及胫骨远端负重关节面的骨折,常合并腓骨骨折。法国医师Destot于1911年首次提出Pilon骨折的概念。1950年Bonin强调此类骨折涉及踝关节的胫骨穹顶。近年来由于交通伤、坠落伤等此类骨折明显增加。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Pilon骨折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针外固定器治疗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从1986年9月起,对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治疗上下肢骨折进行了探讨,现将经皮穿针外固定器治疗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86年9年起用外固定器治疗69例股骨颈骨折及粗隆间骨折。其中股骨颈骨折54例,包括6例陈旧性骨折,骨折最长时间达两年。15例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其中Colles骨折最为常见,Smith骨折较为少见。2004年3月至2009年7月采用旋后位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Smith骨折3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分析12例患腕舟骨骨折男性军人骨折后桡尺骨远端骨矿含量(BMC)变化。分别在骨折后入院时,制动期末,骨折后约半年及一年后采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定桡尺骨远端BMC。结果发现在骨折后制动期骨折侧桡骨BMC下降最明显,约一年总下降的54.674±4.90%。在骨折后10至24±2周,骨折侧尺骨BMC下降最明显,约一年总下降为65.26±2.86%。骨折后一年患侧桡尺骨BMC 下降无恢复征象,因此患侧桡尺骨有再骨折危险。  相似文献   

6.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2%。足部骨折80%,其中75%为关节内骨折。本院自1999年4月至2004年7月,采用重建钛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胫腓骨骨折发生率很高,约占长骨骨折的10%。胫腓骨远端骨折在胫腓骨骨折中最为常见,由于涉及干骺端的骨折,髓内钉治疗有其局限性。2002年3月~2003年7月,笔者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1831年 Cooper 首次记述了肩胛骨骨折,此后很少报道这些骨折能并发气胸。从1972年到1977年作者全面研究了肩胛骨骨折病人的年龄、肺部最初症状、骨折部位、骨折与气胸的关系及治疗情况。测定最初动脉血气值,伤后三天,每天拍胸部 X 线片。  相似文献   

9.
一种特殊形态的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桡骨远端骨折,根据其损伤机制、骨折形态、移位方向,一般可分属于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或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而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下尺桡关节脱位,伴有一大骨折块垂直刺人近端髓腔,这种形态的骨折,临床极少见。作者自1996年9月-2001年9月共收治  相似文献   

10.
胫腓骨骨折,是全身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整个胫骨的前内侧面位于小腿的皮下,因此,开放性骨折更多见。现将我院1991年6月~1996年6月,实行各种清创内固定手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00例的骨折愈合、伤口愈合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述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提高对二次骨折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对1997年1月-2001年10月手术治疗的476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针对骨骨近端骨折的骨折类型,再次对侧骨折的发生率,骨折时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第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骨折时的合并症等内容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 476例股骨近端骨折中,26例为第二次发生的对侧骨折,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为5.5%(26/476)。股骨颈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68.8%(11/16),的病例仍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90.0%(9/10)的病例仍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第二次骨折类型往往同第一次相同,第二次骨折和第一次骨折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7年,第2-3年发生的占42.3%。单侧和双侧骨折群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差异。白内障,老年性痴呆,Parkinson病,脑血管障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合并症的持有率双侧群明显高于单侧群,影响行走功能的合并疾病,是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结论 老年性股骨近端骨折后对侧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性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我们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增强患者在初次骨折后第2-3年意外受伤的防范意识,积极治疗伴有行走障碍的合并疾患,预防二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RAX骨折风险预测工具评价呼和浩特蒙古族与汉族人群的骨折风险性的临床应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检查者435例(蒙古族56例,汉族379例),收集FRAX风险评估工具所需各项危险因素,输入FRAX中国版,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包括髋部、脊柱、肱骨近端及腕部)及髋部骨折的概率,比较不同民族FRAX预测值。结果354例女性研究对象中,蒙古族女性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1.1%~20.5%,髋部骨折概率0%~13%,汉族女性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1.1%~28.8%,髋部骨折概率0%~27%。81例男性研究对象中,蒙古族男性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1.2%~7.3%,髋部骨折概率0%~4%,汉族男性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1.1%~17.7%,髋部骨折概率0%~6.8%。蒙古族与汉族主要部位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蒙古族人群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5)。结论呼和浩特地区蒙古族人群未来10年髋部骨折与主要部位骨折风险性与汉族人群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我们分析12例患腕舟骨骨折男性军人骨折后桡尺骨远端骨矿含量(BMC)变化。分别在骨折后入院时,制动期末,骨折后约半年及一年后采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定桡尺骨远端BMC。结果发现在骨折后制动期骨折侧桡骨BMC下降最明显,约一年总下降的54.67±4.90%。在骨折后10至24±2周,骨折侧尺骨BMC下降最明显,约一年总下降为65.26±2.86%。骨折后一年患侧桡尺骨BMC下降无恢复征象,因此患侧桡尺骨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乌鲁木齐地区中老年脆性骨折患者骨折风险评估的发病率.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09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中老年骨折患者共计683例,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每位患者股骨颈BMD并记录.采集患者骨折风险因子数据并记录.使用WHO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设备(FRAX)计算出该患者的10年发生主要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和髋部骨折的概率.结果 乌鲁木齐地区的中老年脆性骨折患者的骨折风险评估的概率分别是:10年发生主要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是8.1%~9.3%,髋部骨折的概率是3.1%~4.0%,建议本地区的治疗阈值应为6%.结论 骨折风险评估软件能够有效地预测10年发生主要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并得到本地区的治疗阈值.  相似文献   

15.
肩胛骨骨折约占肩部骨折的3%~5%,接近全身骨折的1%。肩胛骨骨折多为体部骨折,占肩胛骨骨折的49%~89%,其次为肩胛颈骨折。肩胛颈骨折合并同侧锁骨骨折则更为少见。自1990年12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肩胛骨骨折36例,大部分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7例系肩胛颈骨折合并同侧锁骨骨折,由于移位明显且极不稳定,均采取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成人复杂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人复杂肱骨髁间骨折主要是指AO分类的C型骨折,包括肱骨髁间T、Y、H形骨折,合并干骺端粉碎的双髁骨折及合并冠状面骨折的双髁骨折,按AO分类分别属C1、C2和C3型骨折。由于肱骨髁解剖结构复杂,cC型骨折常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多发骨折,治疗十分困难。我院2000年6月~2005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3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腓骨上段骨折并下段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又称Maisonneuve骨折,临床上对该骨折的治疗存在一定分歧。我院自1989年1月-2002年12月治疗该类骨折3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肱骨近端骨折比较常见,占全身骨折的4%~5%。对此类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大多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当骨折明显移位或骨折不稳定时则需手术治疗。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2月作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7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阐述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 ,提高对二次骨折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对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手术治疗的 4 76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针对股骨近端骨折的骨折类型、再次对侧骨折的发生率、骨折时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第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骨折时的合并症等内容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  4 76例股骨近端骨折中 ,2 6例为第二次发生的对侧骨折 ,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为 5 5 % (2 6 / 4 76 )。股骨颈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 ,6 8 8% (11/ 16 )的病例仍为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 ,90 0 % (9/ 10 )的病例仍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 ,第二次骨折类型往往同第一次相同。第二次骨折和第一次骨折的时间间隔平均为 2 7年 ,第 2~ 3年发生的占 4 2 3%。单侧和双侧骨折群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差异。白内障、老年性痴呆、Parkinson病、脑血管障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合并症的持有率双侧群明显高于单侧群。影响行走功能的合并疾病 ,是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结论 老年性股骨近端骨折后  相似文献   

20.
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探讨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462例股骨干骨折中,6例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结果:随访1-4.5年,平均3.2年。股骨干骨折均愈合,股骨颈骨折5例愈合。其中牵引1例延迟愈合,更用加压螺纹钉加骨瓣植入术后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