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患者腹透液中转移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水平及影响因素对腹膜小分子物质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CAPD患者血浆中和腹透液中TGF β1 、IL 6、TNF、CRP(C反应蛋白 )水平 ;同时统计CAPD患者腹透液葡萄糖含量、交换量、次数、留腹时间及腹膜炎次数 ;计算CAPD患者KpT V、Cpcr。结果 CAPD患者血浆中IL 6、TNF、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 ,P <0 .0 5~ 0 .0 1;透析第 12月 (KpT V +Cpcr) 2较第 3月下降超过 10 %的CAPD患者其腹透液中TGF β1、IL 6、TNF、CRP、葡萄糖浓度、腹膜炎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腹透液中TGF β1 与IL 6、TNF、CRP、腹透液中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 ,P <0 ..0 5~ 0 .0 1,与腹膜炎次数无关 ;腹透液中CRP与葡萄糖浓度、腹膜炎次数呈正相关 ,P <0 .0 5~ 0 .0 1,与腹膜交换量、次数、留腹时间无关。结论 CAPD患者体内确实存在慢性炎症状态 ,其炎症标志性因子CRP与腹透液葡萄糖浓度、腹膜炎次数有关 ,CAPD患者腹膜物质转运功能丧失与TGF β1 、IL 6、TNF、CRP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质丢失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在某院腹膜透析中心接受CAPD治疗3个月以上的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72例,完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等资料。借助食物模型、应用记账法进行连续7 d的膳食调查,获得患者蛋白质摄入量(DPI)及热能摄入量(DEI)。依据患者腹透液蛋白质平均丢失量分为低蛋白丢失组(<5 g·d-1)和高蛋白丢失组(≥5 g·d-1),比较相关检测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蛋白质丢失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质丢失量中位数5.0(1.7~21.1)g·d-1,平均占每日蛋白质总摄入量的13.0%(95%CI:10.8%~15.2%),最高达60.3%。腹透液蛋白质高丢失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较高(P<0.05)。2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标准化蛋白质呈现率(n PNA)和人体测量指标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围(MAMC)、上臂围(MAC)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腹透、高腹膜转运、高血尿素氮和男性是腹透液蛋白质高丢失的危险因素。结论:CAPD患者可经腹透液丢失大量蛋白质,其丢失量与腹透时间长短、腹膜转运特性、血尿素氮水平和性别有关。腹透液蛋白质丢失量≥5 g·d-1可导致血清白蛋白降低。对于腹透液蛋白质丢失量≥5 g·d-1的患者,将目前的DPI水平(0.84±0.25)g·kg-1·d-1适当提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及残余肾功能(RRF)对尿毒症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清除的影响.方法:留取22例CAPD患者24 h的透出液及尿液,同日取血标本,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血清、透出液的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常规检测血、透出液和尿液的尿素氮、肌酐值;计算总尿素清除指数(Kt/V)、RRF、腹膜tHcy清除率和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结果:CAPD患者的血tHcy平均浓度高于正常人[(15.95±3.77) vs (8.87±2.43) μmol/L,P<0.05],平均每日tHcy清除量为(15.24±4.52) μmol.RRF与血tHcy浓度无关,与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呈负相关;Kt/V与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呈正相关,与血tHcy浓度无关.结论:CAPD患者血tHcy水平较正常人升高;RRF及Kt/V对CAPD患者血tHcy浓度的降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血清及腹膜透析流出液中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微炎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规律随诊的50例CAPD患者(CAPD组)、13例血液透析(HD)患者(HD组)、12例慢性肾病(CKD)5期患者(CKD组)及1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一般信息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空腹静脉血及夜间留腹腹透液标本中HSP47、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CAPD组、HD组中血清HSP47的水平较高(P<0.05),HD组血清TNF-α的水平较高(P<0.05)。与透析≤1年患者比较,透析>1年的CAPD患者血清IL-6、腹透液IL-6及hs-CRP的水平较高(P<0.05)。CAPD患者血清HSP47与hs-CRP呈正相关(r=0.568,P<0.001),与腹透液HSP47呈正相关(r=0.584,P<0.00...  相似文献   

5.
4例短期CAPD(平均2.6月)患者采用拉丁方设计测定了腹透液中氨基酸丢失量及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结果常规CAPD每日氨基酸丢失总量约2 g((194.47+22.12)mg/L),其中1/3为必需氨基酸,腹透液中氨基酸丢失量与常用腹透液种类无明显关系,个体差异不大,而与腹透液腹腔内保留时间相关.短期CAPD对尿毒症血浆游离氨基酸谱异常及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等4项比值降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单个中心6年腹膜透析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11月30日6年间在我中心进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236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流行病学、腹膜透析(PD)并发症以及生存情况特点,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 同顾性收集患者的性别、PD起始时间、年龄、住址、医疗费用支付类别、原发病、植管方式、透析管类型、并发症、退出PD时间等资料.计算漂管率、腹膜炎发生率、掉队率(DOR)、PD治疗时间(TOT)和生存率等指标,并与其它PD中心比较.结果 新增PD患者数呈逐年上涨趋势;新增患者年龄47±16岁,60岁以下77.96%;自费病人67.37%,自费比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慢性肾炎(54.66%)是导致ESRD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12.29%)位居第二,与亚太地区多数中心相似,但梗阻性肾病(11.02%)、慢性肾炎比率偏高,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10.17%)比率偏低;导管移位发生率(8.05%)和腹膜炎感染率(1:44.22病人月)均较低;患者1年、2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65%、51.59%和 29.81%,低于其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但高于国内平均水平;DOR呈逐年下降趋势,TOT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二者分别为11.56%和 23.61月.结论 以上特点与我中心遵循"PD优先"原则、患者主要来源地区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高、部分患者在植管时预先采用了大网膜部分切除术、重视病人宣教与随访、以及医疗保险覆盖面和资助力度逐年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全自动腹膜透析与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疗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自动腹膜透析 (APD)的出现 ,为部分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不能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提供了更为充分的透析 ,是相当安全而有效的替代治疗方式之一。本研究对CAPD和 APD不同透析疗法进行比较 ,进一步探讨 APD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参照 DOQI标准 ,选择腹透时间大于 3个月 ,透析不充分的腹透患者 2 7例 (CAPD,4次 / d)。随机分成两组 :CAPD组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6 1.7± 6 .7)岁 ,平均腹透时间 (2 9.7± 3.3)个月 ,透析方案改为 CAPD,5次 / d;APD组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8.
Dai HL  Lin AW  Qian JQ  Fang W  Ni ZH  Cao LO  Lin XH  Wu QW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0):2843-2847
目的 通过检测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流出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临床超滤量和溶质清除对比,观察艾考糊精腹透液对维持性腹透患者腹腔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至12月在我院肾内科透析的54例持续非卧床腹透(CAPD)患者行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入选的CAPD患者根据夜间使用的腹透液被随机分为7.5%艾考糊精腹透液组(ICO组,27例)和2.5%葡萄糖腹透液组(GLU组,27例).为期4周.基线期测定4 h腹透液和血液中肌酐的比值(D/PCr)反映腹膜功能.基线和4周时分别检测夜间腹透流出液超滤量、肌酐清除率(CCr)、VEGF和IL-6水平.为消除超滤和留腹时间可能造成的误差,用腹透流出液VEGF呈现率反映腹腔中新生血管化情况.结果 54例患者入选研究.基线期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和4周后ICO组超滤量和腹膜CCr均明显高于GLU组.夜间腹透流出液VEGF水平与留腹4 h的D/PCr呈正相关(r=0.68,P<0.01),与留腹4 h的超滤量呈负相关(r=-0.51,P<0.01).2组患者基线期VEGF呈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4周后,VEGF呈现率在GLU组有上升趋势,在ICO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VEGF呈现率(4周VEGF呈现率-基线期VEGF呈现率)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0.2 vs-13.4±26.1,P<0.01).血IL-6和腹透流出液IL-6水平以及腹透流出液细胞数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2.5%葡萄糖腹透液相比,艾考糊精腹透液能显著降低腹透流出液中的VEGF水平从而对改善腹腔局部的新生血管化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观察42例长期CAPD患者的血脂动态变化以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血脂的关系,以探讨CAPD及其并发的蛋白质营养不良对脂质代谢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42例CAPD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32~81岁,平均(60.6±23.9)岁.基础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糖尿病肾病6例,紫癜性肾炎5例,高血压肾硬化症4例,狼疮性肾炎3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1例,排除肝病、酗酒和肾病综合征.全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平均为(4.8±1.4) ml/min,常规CAPD治疗.腹透液为广州百特公司生产的1.5%和2.5%葡萄糖乳酸钠腹透液,透析剂量为 56~70 L/W.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血压、残余肾功能及尿量的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2009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初次行腹膜透析管安置术后进行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29例,于CAPD治疗1个月末时评估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腹透前及CAPD 1个月末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尿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患者CAPD 1个月末时透析充分性良好,尿素氮、肌酐水平较透析前降低(P<0.05),血红蛋白较透析前增高(P<0.05).收缩压、舒张压较透析前降低(P<0.05).eGFR较腹透前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量较腹透前稍有减少,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APD在透析早期疗效显著,透析充分性良好,患者营养状况好转,高血压有所控制,残余肾功能下降不明显,患者尿量减少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