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芩主要成分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FM1感染的作用,明确黄芩抗流感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对狗肾细胞株(MDCK)的最大无毒浓度(TC0)及半数中毒浓度(TC50),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PE)法观察药物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MTT法检测药物不同浓度的抗病毒有效率,Probit回归法计算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对病毒感染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治疗指数(TI),荧光法检测黄芩苷对病毒神经氨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对流感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黄芩苷浓度在0.0156~0.1250g/L时,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其中以0.1250g/L组的细胞存活率最高,抗病毒有效率达94.6%,其IC50为0.0162g/L,TI为21.34;黄芩素对流感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黄芩素浓度在0.0860g/L时,抗病毒有效率达48.72%,其IC50为0.0778g/L,TI为8.89;汉黄芩素对流感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无抑制作用,其IC50为0.0236g/L,TI为0.051。当黄芩苷浓度?0.0313g/L时,能明显降低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力。结论黄芩主要成分中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说明黄芩抗流感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芩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人骨肉瘤细胞HOS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骨肉瘤细胞HOS用各种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治疗后,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红素对HOS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OS细胞凋亡及活性氧簇(ROS)的产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OS细胞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和磷酸化JNK的表达水平。结果雷公藤红素对HOS细胞活力的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1、2、3、4、5μmol/L的雷公藤红素组细胞活力抑制率分别为(23.6±3.5)%、(43.7±5.4)%、(57.8±6.9)%、(75.5±6.4)%、(83.7±7.3)%,各雷公藤组细胞活力抑制力与对照组的零抑制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雷公藤红素可显著诱导HOS细胞发生凋亡,与对照组凋亡率(2.3±0.5)%比较,1、3μmol/L雷公藤红素组凋亡率分别为(17.2±2.2)%(P0.05)、(39.5±3.6)%(P0.05)。雷公藤红素可显著诱导HOS细胞ROS的产生,与对照组ROS阳性率(1.3±0.4)%比较,1、3μmol/L雷公藤红素组ROS阳性率分别为(13.6±1.5)%(P0.05)、(29.4±3.3)%(P0.05)。雷公藤红素处理后HOS细胞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和磷酸化JNK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结论雷公藤红素或通过ROS/JNK途径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的表面超微结构及其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不同浓度(0.5、1.0、1.5、2.0μg/ml)的雷公藤红素作用于Raji细胞,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貌和表面超微结构变化,用Hoechst 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CCK8测定表明,经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从(80.67±2.08)%下降至(38.53±2.25)%,48 h后,细胞存活率从(74.17±3.20)%下降至(33.22±1.64)%,雷公藤红素对Raji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示:正常Raji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经浓度为2.0 μg/ml的雷公藤红素处理24 h和48 h后,Raji细胞开始坍塌,超微结构显示细胞膜表面粗糙、凹凸不平.Hoechst 33258染色可见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作用Raji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从(3.50±1.73)%增加到(38.27±6.05)%,雷公藤红素对Raji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的检测表明1.5 μg/ml雷公藤红素作用Raji细胞24 h,可使S期细胞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可改变Raji细胞膜超微结构,可通过诱导Raji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芩苷体外对氟尿嘧啶(Fu)耐药肝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BEL-7402及其耐药细胞BEL-7402/5-Fu,MTT法观察黄芩苷作用后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罗丹明123荧光强度;RT-PCR检测细胞多重耐药MDR1基因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P-gP蛋白表达;应用Matrigel模型测定细胞黏附率;荧光免疫技术测定细胞β1-整合素(β1-integrin)和上皮钙黏附素(E-CD)蛋白表达.结果:黄芩苷明显抑制肝癌细胞BEL-7402及其耐药细胞BEL-7402/5-Fu的增殖,IC50分别为34.2、36.6 mg/L.5、10 mg/L黄芩苷能部分逆转耐药细胞对Fu的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28.6、46.7;5、10 mg/L黄芩苷增强BEL-7402对Fu敏感性,增敏倍数分别为1.4、2.1.5、10 mg/L黄芩苷增加耐药细胞内药物积聚,降低MDR1基因及P-gP蛋白表达,抑制耐药细胞黏附率,降低耐药细胞β1-整合素表达,促进E-CD蛋白表达;且10 mg/L黄芩苷效果优于5 mg/L(P均<0.05).结论:黄芩苷体外能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及降低细胞黏附性,并能部分恢复肝癌耐药细胞对Fu的敏感性,这可能与其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抑制MDR1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合成黄芩苷锌配合物,并研究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黄芩苷与醋酸锌反应得到黄芩苷锌配合物,并采用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细胞毒性检测CCK-8法检测黄芩苷和黄芩苷锌对HeLa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 锌离子可能与黄芩苷分子中葡萄耱醛酸上的羧基结合形成1∶2配合物,黄芩苷锌配合物和黄芩苷对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03 mg/L和8.69 mg/L.结论 黄芪苷和黄芩苷锌配合物均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但黄芩苷与锌生成配合物后其抗宫颈癌肿瘤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增强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及机制。方法设0.5、1、2μmol/L浓度的雷公藤红素为雷公藤红素1、2、3组,设0.1、1g/m L浓度的多柔比星为多柔比星1、2组;MTT法检测多柔比星单独治疗及联合雷公藤红素治疗对肝癌细胞系Huh7的杀伤活性。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正常胎肝细胞系L-O2及肝癌细胞系Huh7、Hep G2和PLC的PKM2表达水平。MTT法检测PKM2表达载体转染对雷公藤红素联合多柔比星杀伤Huh7细胞疗效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Huh7细胞活力零抑制率比较,雷公藤红素1、2、3组分别为(2.6±0.9)%、(4.7±1.3)%(P均0.05)、(8.8±1.9)%(P0.05);多柔比星1、2组分别为(7.5±1.9)%、(61.4±4.2)%(P均0.05);1μmol/L雷公藤红素联合0.1、1g/m L多柔比星较多柔比星1、2组,Huh7细胞活力抑制率明显上升[(58.7±3.8)%比(7.5±1.9)%,P0.05;(89.7±6.7)%比(61.4±4.2)%,P0.05]。PKM2相对表达水平,相对人正常肝细胞系L-O2细胞系的(1.0±0.05),Huh7细胞系为(15.2±0.6)(P0.05),Hep G2细胞系为(11.8±0.5)(P0.05),PLC细胞系为(13.4±0.7)(P0.05);雷公藤红素1、2、3组分别下调为(0.70±0.05)(P0.05)、(0.42±0.04)(P0.05)、(0.31±0.03)(P0.05);多柔比星组无下调作用;1μmol/L雷公藤红素联合0.1、1g/m L多柔比星后PKM2相对表达水平较多柔比星1、2组明显下降[(0.44±0.04)比(0.98±0.07),P0.05;(0.41±0.03)比(1.01±0.07),P0.05]。转染PKM2表达载体后,1μmol/L雷公藤红素联合0.1、1g/m L多柔比星对Huh7细胞活力抑制率较未转染组下降[(60.5±4.3)%比(19.3±2.0)%,P0.05;(91.6±6.9)%比(69.6±4.5)%,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通过下调PKM2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糖代谢,增强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系Huh7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LP-1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雷公藤红素体外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LP-1细胞,研究其对于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EnoGeneCell TM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研究雷公藤红素对LP-1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采用膜联蛋白Ⅴ(AnnexinⅤ)-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荧光染色法定性检测及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雷公藤红素对LP-1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凋亡的诱导作用,采用级联酶底物显色法检测雷公藤红素对LP-1多发性骨髓瘤细胞Caspase-3酶原活化状态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LP-1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体外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881 7μmol/L。雷公藤红素可诱导LP-1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此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雷公藤红素60.0μmol/L作用于LP-1细胞24h可诱导细胞凋亡百分率达到80.7%。雷公藤红素可引起LP-1细胞Caspase-3酶原活化。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增殖,诱导其凋亡,此作用可能通过Caspase-3酶原活化途径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柴芩感冒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柴芩感冒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从药物的最大无毒量(TD0)开始,作连续2倍系列稀释6个浓度,每一浓度均做4孔,分别加入已感染RSV的单层HeLa细胞中,整个实验重复3次.按Reed-Muench法计算产生50%病变抑制的药物浓度,即药物的半数有效量(IC50),并计算治疗指数(TI).结果柴芩感冒药的IC50为(31±7.07) mg.L-1,TI值为28.88±4.05;中药对照金莲清热颗粒和西药对照利巴韦林注射液的IC50和TI值分别为(36±5.66) mg.L-1、18±2.8和(23.43±5.09)mg.L-1、93±10.7.结论柴芩感冒药的抗RSV效果略好于金莲,但较利巴韦林的药效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观察芪红胶囊对柯萨奇病毒感染HeLa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柯萨奇病毒感染HeLa细胞,XTT实验和空斑形成抑制实验测定芪红胶囊和利巴韦林的半数有效量(ED50)、能够减少50%空斑形成的最小药物浓度(IC50)及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0),并计算治疗指数(SI);抗病毒时程实验比较两者在不同时间点的抗病毒作用;黏附实验和穿入实验观察芪红胶囊对病毒黏附和穿入的抑制作用.结果 芪红胶囊的ED50和IC50分别为(7.16±0.80)和(2.63±0.50)mg/L,利巴韦林分别为(4.35±0.40)和(1.92±0.30)mg/L.芪红胶囊的CC50和SI分别为(1 648±219)mg/L和232及618,明显高于利巴韦林的(103±14)mg/L和24及54(P均<0.01).两种药物在用药8h和12h时间点的抑制病毒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芪红胶囊对病毒黏附和穿入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量效关系,当浓度为10 mg/L时,能抑制50%的病毒黏附;当浓度为3 mg/L时,能够抑制50%的病毒穿入.结论 芪红胶囊能够在体外有效抑制病毒对HeLa细胞的入侵,且毒性较低,其抗病毒作用主要源于对病毒黏附和穿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联合顺铂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作用机制。方法将Tca8113细胞分为对照组(0μmol/L顺铂和0μg/m L雷公藤红素)、顺铂组(15μmol/L顺铂)、雷公藤红素组(50μg/m L雷公藤红素)以及联合组(15μmol/L顺铂和50μg/m L雷公藤红素),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抗凋亡蛋白(Bcl-2)、凋亡蛋白(Bax)水平。结果顺铂组、雷公藤红素组以及联合组Tca8113细胞存活率分别为:(0.61±0.12)%、(0.59±0.12)%、(0.27±0.11)%,顺铂组、雷公藤红素组Tca8113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的(1.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ca8113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顺铂组与雷公藤红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雷公藤红素组Tca8113细胞存活率低于顺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雷公藤红素组Tca8113细胞VEGF、VEGF-C、Bcl-2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39.14±1.78)μmol/L、(41.11±1.45)μmol/L比(61.45±2.73)μmol/L,P0.05;VEGF-C:(43.11±1.37)μmol/L、(43.13±1.65)μmol/L比(61.33±2.16)μmol/L,P0.05;Bcl-2:(52.47±0.98)μmol/L、(53.47±1.03)μmol/L比(78.47±1.33)μmol/L,P0.05],Bax水平高于对照组[(45.14±0.89)μmol/L、(44.14±1.12)μmol/L比(43.14±1.36)μmol/L,P0.05)];联合组VEGF、VEGFC、Bc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顺铂组与雷公藤红素组[VEGF:(23.1±2.13)μmol/L分别与(61.45±2.73)μmol/L、(39.14±1.78)μmol/L和(41.11±1.45)μmol/L比较,P0.05;VEGF-C:(21.45±1.47)μmol/L分别与(61.33±2.16)μmol/L、(43.11±1.37)μmol/L和(43.13±1.65)μmol/L比较,P0.05;Bcl-2:(36.47±1.25)μmol/L分别与(78.47±1.33)μmol/L、(52.47±0.98)μmol/L和(53.47±1.03)μmol/L比较,P0.05];Bax水平高于对照组、顺铂组与雷公藤红素组(79.14±1.45)μmol/L分别与(43.14±1.36)μmol/L、(45.14±0.89)μmol/L和(44.14±1.12)μmol/L比较,P0.05];雷公藤红素组VEGF、VEGF-C、Bcl-2、Bax水平与顺铂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联合顺铂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作用优于顺铂和雷公藤红素单独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EGF、VEGFC、Bcl-2表达,促进Bax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