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临床资料最近几年,随着腔内介入治疗学和影像医学的发展,一种MICS技术应运而生,即"一站式杂交"手术(one-stop hybrid procedures)。"一站式杂交"手术包括如下几个特点:①在一个结合多种影像学设备的手术室完成心脏病的外科治疗。②由外科医师剖胸后使用常规或改良的介入器械进行治疗。③高度依赖术中的影像学技术来指导外科的手术操作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即时评价。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杂交手术(Hybridprocedure)是一种将外科与影像、介入治疗等方法的优势完美的结合,以最小的痛苦达到最成功的治疗为目的的手术方法。主动脉杂交手术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手术方法,还处于发展阶段,按照传统外科与腔内技术实施的时期可将杂交手术分为分期杂交术和一站式杂交术,而分期杂交手术的等待时期蕴含着更多不确定风险,一站式杂交手术可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这种风险。  相似文献   

3.
董鹏  吴清玉 《当代医学》2003,9(3):38-39
冠心病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外科治疗等几种,近年来外科冠心病外科治疗有了许多的新进展。尽管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有了飞速的发展,新型药物的出现也对治疗或预防冠心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外科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心脏一站式杂交手术在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9月共有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脏一站式杂交手术,所有的患者均为包括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由外科医生先通过小切口完成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血管的吻合后,再由心内科医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其他的病变血管。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一站式杂交手术,住院期间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4例,心房纤颤2例,住院期间未出现脑血管事件。结论:心脏一站式杂交技术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在临床早期应用中,术中出血及术后早期引流量偏多仍然是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技术的不 断改进和发展, 使它在泌尿系统疾病一站式检查成为可能, MSCT 泌尿系统疾病一站式检查是一种复合技术, 包括常规 薄层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肾动脉成像、肾静脉成像及尿路 成像,可以全面快速准确地完成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本研 究收集我院 110 例行 MSCT 泌尿系统一站式检查的患者资 料,旨在探讨 MSCT 泌尿系统一站式检查技术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倩 《大家健康》2013,(13):199-200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狭窄、血管堵塞或者痉挛,进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冠心病诊治方面的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冠心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包括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以及中医针灸治疗,其中非药物治疗贯穿于冠心病治疗始终,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较佳。本文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出发,分别阐述各非药物疗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临床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罗量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363-3366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血管狭窄、堵塞或者痉挛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发生一系列病变的疾病。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诊治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分别详细阐述了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中医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各方面的机制、应用及进展,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站式杂交手术中心"的启用,将带动我国乃至亚洲的心血管病外科微创手术和介入手术综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使患者以最小的痛苦获得最成功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尽管我国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发展迅速,但仍然有不少冠心病患者需到病情危重时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这些重症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如何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5年半期间我们共为36例重症冠心病患者施行外科治疗,现就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但随着近年来内科介入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接受外科CABG治疗患者中重症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给心血管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共为35例重症冠心病患者施行CABG术,效果良好,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等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严重者还可危及患者生命。同时,由于这种检查价格较贵,技术要求很高,从而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此,寻找一种更安全、更价廉、更实用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它可以比较准确的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斑块的形态与组成、评价心功能等,使之在将来替代ICA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中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作息的不规律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如今临床上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了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CBL)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5%~20%[1]。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和科学的不断的进步,使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支架治疗,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n,DCB)已经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已经应用在了分叉病变治疗中,但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处理依旧充满了挑战,分叉病变的治疗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13.
关海旺 《医学综述》2012,18(2):168-171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冠心病已成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可以向多种细胞分化,已有大量实验研究了它的分离、培养和体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近年来,BMSCs移植治疗冠心病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显示出较好的效果。BMSCs移植正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崭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魏兆龙  郑玉飞 《中外医疗》2016,(30):196-198
目的:分析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来该院治疗的3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2015年8月-2016年8月)作为该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39例患者均实施冠脉CT成像技术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结果3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实施冠脉CT成像技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扫描发现,共有156支血管,主要包括4个主要冠脉,分别为左冠脉主支、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及左回旋支;冠脉CT成像技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6.21%,特异度为98.98%,准确率为94.23%,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井淑艳  陈伟彬  宫凤玲  赵新斌 《医学综述》2013,19(10):1838-1841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一步优化,成为冠心病筛查与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256层螺旋CT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优越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近年来在冠状动脉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价、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及旁路移植术后的评价、对冠状动脉先天变异和畸形的诊断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冠脉造影是诊断及治疗冠心病最有价值的方法。由于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冠脉病变的多样性,冠脉造影检查对于冠脉病变的评估已不足以满足临床需要,随着冠脉支架植入技术的发展及成熟,随之出现支架贴壁不良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使患者再次面临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概率增加。因此,在冠脉造影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检查已成为冠脉介入手术的热点,其能充分评估冠脉管壁、管腔及病变性质,有利于病情的充分评估及支架选择、支架释放的应用。该文就血管内超声在冠脉介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周玉杰教授从医以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微创介入治疗、冠心病与相关疾病领域交叉研究、冠心病创新技术及精准治疗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系列研究成果国际领先,入选北京学者。  相似文献   

18.
张海丽  孙红光 《医学综述》2012,(20):3464-3466
近年来,超声技术对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多普勒组织成像、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超声速度向量成像等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对于诊断和评估心肌缺血早期特异性改变——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起着重要作用,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估测预后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超声技术对心脏节段性运动异常的诊断和评估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赵旭  张磊  商利明 《中外医疗》2016,(21):185-186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方便选择该院心内科2015年1—10月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400节段进行重建与分析,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判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与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值为94.8%,阴性预测值为96.1%。对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患者损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对疾病分层治疗及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内支架是国内外治疗冠心病最新技术之一。它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虽然,该方法应用于临床非常广泛,但由于该技术为创伤性疗法,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护士应充分认识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使更多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故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非心脏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