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旭丹  梁峰  邹建勋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93-893,899,F0004
目的提高对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CT、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MRI表现。其中行CT检查6例,MRI检查2例。结果8例均为血管透明型。6例CT平扫表现为侧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2例MRI平扫为卵圆形软组织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后8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改变,其强化程度接近颈动脉,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病人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扫描检查10例,平扫9例病灶呈低密度,其中6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影,1例病灶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呈均匀或不均匀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6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强化.MRI检查11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除中央瘢痕外,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或近等信号,延迟期呈近等信号,9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 CT和MRI对FNH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和准确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张维明  王明杰  李刚 《中外医疗》2016,(26):178-181
目的:探讨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进入该院的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局限型腹部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资料,6例采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方式,其中4例病例采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方式,仅1例采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7例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4例位于肠系膜,3例位于腹膜后。 CT平扫表现为单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在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显著强化,而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现出持续强化,表现出来的强化方式与大血管相似,其中4例病灶周边可见增粗的血管影,2例动脉期病灶内可见裂隙状低密度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低密度区逐渐缩小;采用MRI检查方式共检查5例病例,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在增强扫描方面与CT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临床中关于局限型Castleman病比较少见,但是影像学上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性表现,能够避免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盆部Castleman’s病的CT、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发生于腹盆部、经病理证实为Castleman’s病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接受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例同时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弥漫型1例,CT表现为肝、脾肿大和多发肿大淋巴结。局限型5例,分别位于腹膜后(n=3)、肠系膜(n=1)、盆腔(n=1),CT平扫均表现为单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其中4例伴有"卫星"灶,2例病灶内可见点状、分支状钙化灶,3例病灶周围筋膜增厚;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强化方式与大血管相似,各病灶内部或周边可见增粗的血管影,其中4例动脉期病灶内可见星状或裂隙状低密度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低密度区逐渐缩小。MRI检查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特点与CT相似。结论腹盆部Castleman’s病少见,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但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8例行螺旋CT与MRI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T平扫多表现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1例无强化外,其余7例均表现渐进性不均匀轻度强化。MRI扫描TIWI呈不均匀低信号6例,均匀低信号2例,T2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无明显强化4例,轻中度不均匀强化2例,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动脉期、静脉期至延迟期病灶均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CT及MRI有助于肿瘤内部成分的辨别,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CT,和6例MRI表现。结果 CT平扫显示21个病灶中呈均匀低密度7个,呈不均匀低密度14个。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疤痕外,明显均匀增强19个,中等度不均匀增强1个,轻度不均匀增强1个,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6个;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显示呈略高密度10个,呈等密度6个,呈略低密度5个。平扫显示伴中央星状疤痕者7个,多期增强CT显示中央疤痕并于平衡期出现延迟增强15个病灶。MRI检查6例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略长或等T2信号,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增强,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强化或强于肝实质。4个在平扫MRI上显示中央瘢痕并有延迟增强。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FNH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内可见特征性中心瘢痕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出现强化。对不典型FNH应结合病史,必要时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IHE的影像学表现,1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I扫描,其中3例行MRI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I扫描。结果 CT平扫无特异性,部分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表现为3种类型:病灶周边环形强化,周边、中心均结节状强化,病灶片状、结节状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较大病灶多从周边向中央逐渐强化,最后肿瘤密度高于或与肝脏一致。MRI平扫病灶边界清晰,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随着TE时间延长病灶信号更高,增强扫描类似CT表现,延迟期肿瘤信号仍高于肝实质;部分病灶可见引流血管。结论 CT及MRI增强扫描IHE的表现具有特征性,两者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I表现特征及鉴别。方法 对15例随访5年以上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中,病灶位于左侧额颞区9例,右侧额叶3例,右侧额顶2例,左侧枕叶l例。CT平扫病灶呈等高混合密度,病灶内可见线条状钙化。MRI平扫病灶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和高混合信号。增强后CT扫描4例见轻度非均匀强化,余ll例未见强化;全部病灶MRI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全部病灶无占位效应硬病灶周围水肿,10例邻近病灶的脑沟增宽。结论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因血栓形成、血栓钙化等致病灶的密度、信号不均匀,无占位表现和随访无增大是其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1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胸部平片示右下纵膈卵圆形肿块。CT扫描:后下纵膈脊柱右前方见一卵圆形稍低密度肿块影,大小约6.19㎝×3.72㎝×8.21㎝,病灶边界清晰,其内见散在的斑点状钙化影,平扫CT值约30.1HU,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CT值约65.2HU(图1-2)。MRI扫描: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图3),抑脂序列信号无明显变化,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仍强化。冠状位示病灶沿椎体向下生长至腹膜后,前缘与心脏及肝脏、左侧与腹主动脉、后方与脊柱界限清楚,下腔静脉受压略向前外移  相似文献   

10.
钙化性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钙化性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钙化性脑膜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6例钙化性脑膜瘤CT表现为高密度的团块状钙化,骨窗上密度不均,无强化,19例周围见低密度的水肿区,17例未见明显的水肿区,5例脑膜瘤与颅骨内板间可见线状低密度影;而MRI表现T1WI 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和略低信号,T2WI 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略高信号、略低信号,16例边缘区可见厚环状或小斑片状的低信号影,增强扫描T1WI肿瘤可见明显强化,9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更全面观察钙化性脑膜瘤的特征,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1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经CT检查,7例经MRI检查。结果 12例中,10例X线平片示病灶边界清楚,周围可见硬化边,病灶内可见斑点状和斑片状钙化。8例CT均清楚显示病灶及硬化边,均可见斑点状和斑片状钙化,5例可见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7例MRI均清楚显示病灶边缘,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4例可见骨髓水肿,7例均做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征象和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X线、CT和MRI征象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CT和MRI影像特征,提高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采用CT及MRI对5例病理学确诊的EMH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3例EMH发生于中下胸段椎管,呈纵行波浪状软组织块影;1例病灶发生在纵隔两侧,邻近肋骨头膨大;1例EMH表现为胸壁内侧多发半圆形软组织块影。本组髓外造血灶MRI平扫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均匀强化。CT显示椎体呈栅栏样改变。MRI-T1WI可见脊椎信号弥漫性、均匀性减低。结论:EMH的CT和MRI的影像特征较明显,结合临床可作出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3.
徐崇明  赵晓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5):1139-1140,F0003
目的分析Castleman病的CT表现,提高对胸腹部Castleman病CT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CT表现。结果病变位于纵隔及纵隔伴肺门部5例(占62.5%),腹膜后3例(占37.5%)。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边缘光滑清楚的软组织密度团块,其中7个病灶密度均匀,1个病灶伴钙化。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强化,7个病灶呈明显强化,病理为透明血管型,1个病灶轻度强化,病理为浆细胞型。结论 Castleman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中央型分支状钙化和病灶显著均匀强化是局限性Castleman病定性诊断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总结Castleman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6月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的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6例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1例行MRI平扫。结果 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3-56岁,中位年龄31.5岁。8例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均为单中心型。位于纵膈4例,右前胸壁1例,腹膜后1例,盆腔2例CT平扫均表现为单个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2例有散在斑点状钙化,1例有点状钙化,1例有囊变坏死等特征;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并持续至静脉期和延迟期,其中1例肿块周围或内部可见增粗的血管影;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明显高信号。结论 Castleman病较少见且易误诊,常表现为良性肿块特征,部分病灶伴有钙化,了解其临床及影像特征有助于检出本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CT及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颈部3例,纵隔3例,腹膜后2例,肠系膜1例,临床类型为局限型8例,弥漫型1例,病理分型为透明血管型8例,浆细胞型1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动态增强CT扫描透明血管型8例,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同层面大动脉,静脉期及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5例病灶周围或(和)病灶内可见增粗迂曲血管影。浆细胞型1例表现为肠系膜多个软组织结节,伴有肝脾肿大,呈轻度强化表现。MRI检查3例均为透明血管型,T1WI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表现与CT近似。结论影像表现与病理分型关系密切;局限性边缘清楚的等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且强化延续时间长,灶周增粗迂曲血管影,分支状或斑点状钙化等为透明血管型相对影像学特点,弥漫浆细胞型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6.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8例脊索样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脊索样型脑膜瘤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病理证实。其中6例行CT平扫,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患者CT表现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结果 6例行CT扫描患者的CT表现为等密度4例、稍低密度1例、等低混杂密度1例。MRI主要表现为平扫T1WI上稍低信号6例、等信号2例;T2WI上稍高信号5例、等信号2例、明显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1例。3例出现瘤周不同程度水肿,4例增强扫描见"脑膜尾征",1例强化周边呈"蜂窝"状,周边脑组织受到侵犯。结论脊索样脑膜瘤为罕见类型的脑膜瘤,肿瘤影像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特征性,具有一定恶性肿瘤特点,可侵及脑实质,一般无骨质破坏,利于相关影像学检查的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并胆管癌栓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4年收治的48例经手术证实为HCC并胆管癌栓患者的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 45例术前CT或/和MRI增强扫描发现胆管癌栓,位于肝左叶16例、右叶20例、尾状叶6例、累及左右肝6例,CT表现为胆管内稍低或等密度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大部分呈"早进早退"的肝细胞癌强化特征,部分不典型表现者呈中等度强化或轻度强化;MRI表现为肝内或/和肝外胆管内结节状或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上信号不均匀增高,同反相位及STIR上信号未见明显衰减,增强扫描为与原发灶"快进快出"相似的强化特点。梗阻远端胆管膨胀性扩张;胆管壁无增厚或受侵表现且Satoh等2简化临床分型后,Ⅰ型左叶、右叶、尾状叶、左右肝叶分别为6例、7例、2例、2例,Ⅱ型分别为8例、10例、3例、3例,Ⅲ型分别为1例、2例、0例、1例。结论肝细胞肝癌并胆管癌栓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可帮助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软骨瘤病63例,其中51例行X线检查,24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行X线、CT、MRI检查者16例。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 63例中,58例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位于关节囊内,3例位于关节囊外,2例关节囊内、外均有;X线及CT表现为大小不一、数目不等、形态相似的圆形或卵圆形钙化或骨化结节影,典型者呈"铺路石"样分布,15例继发骨性关节炎;MRI检查中,18例表现为关节滑膜肥厚,12例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于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7例游离体中央在T1WI上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PDWI上呈低信号,5例病变关节内游离体于T1WI上呈肌肉样中等信号,T2WI上呈软骨样略高信号;3例仅表现为关节的滑膜肥厚,未见明显的游离体或悬垂体形成。增强扫描,5例肥厚的关节滑膜明显强化,4例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边缘呈环形强化,2例游离体呈均匀强化。结论滑膜软骨瘤病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尤其当游离体钙化或骨化时影像表现更典型,X线、CT及MRI三者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