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患者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变化快,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晓芬  刘健  张彩霞 《全科护理》2011,9(35):3254-3255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激活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心肌重塑的发生,不同程度影响左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预后差、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是临床的危急重症。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心梗发病突然,来势凶猛,病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斑块或合并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临床表现为反复胸闷,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部、锁骨下及腹部、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喘促,发绀,一旦诊断心肌梗死,要认真细致观察病情,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做好心理及基础护理,提高心肌梗北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起病急、变化快,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或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过去急性期的病死率高达30%~50%,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病死率已下降10%~15%[1].如能早发现,6 h内对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开通,对减少坏死心肌数量、缩小梗死范围以及疾病的预后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在配合医生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的同时,有效的护理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临床护理中,除认真细致地做好常规护理外,本文针对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护理问题与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性损害的心脏病。其90%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伴有痉挛)引起,5%~10%由单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高质量的护理和心电监护可以避免诱因和及时发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并做相应的处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段娜  朱庆茹 《全科护理》2010,8(29):2670-267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牛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变化快,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AMI急性期病死率由过去的30%下降至4%左右,积极的抢救、有效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2009年6月-2009年12月,我科治疗53例AMI病人,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由于发生严重粥样斑块增生或合并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阻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根据受阻血管的情况不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等。  相似文献   

14.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老年人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冠心病已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或)心绞痛发作时记录的典型ST段抬高和(或)T波高大直立为特点的20例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有典型心绞痛发作者18例,其中检出心律失常10例(占56%);发生急性心肌梗死7例(占35%);死亡4例(占20%);其中猝死2例,泵衰竭2例。死亡者均为左冠状动脉痉挛组病人,表明左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损伤面积大且较严重,预后较右冠状动脉痉挛险恶。  相似文献   

16.
报告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或)心绞痛发作时记录的典型抬高和(或)T波高在直立为特点的20例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有典型心绞痛发作者18例,其中检出心律失常10例(占56%);发生急性心肌梗死7例(占33%);死亡4例(占20%);其中猝死2例,泵衰竭2例。死亡者均为左冠状动脉痉挛组病人,表明左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损伤面积大且较严重,预后较右冠状动脉痉挛险恶  相似文献   

17.
王娟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74-375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症状一般以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主,口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同时伴有心电图及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轻者仅觉胸闷,甚至毫无症状,重者可突然伴发左心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极易出现致命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塞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呵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胃肠型心梗则是以胃肠道表现为主要特征或唯一症状的心梗。属心梗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随着监护病房和血流动力血监护的临床应用,溶栓已经成为抢救AMI的重要急救,随着此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护士对此知识的认识及掌握越来越重要,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即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