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脑卒中后并发呃逆的疗效。方法:对50例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西医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风醒脑口服液30mL鼻饲或口服,3次/d及针刺眉冲、攒足、阳白、鱼腰、风池,2次/d;对照组:西医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氯丙嗪25mg肌注,2次/d。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3、5、7d患者呃逆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4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利用t检验,两组在治疗1d时呃逆症状评分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d之后,治疗组呃逆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闫晓瑞 《光明中医》2012,27(1):97-9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双侧内关、水沟穴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呃逆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5.8%(23/24),对照组总有效率66.7%(16/2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少,效果明显,且无副作用,是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周健铖 《光明中医》2009,24(11):2160-216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西药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25例,在基础治疗同时加用加味新加胃苓汤。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服思密达,疗程均为3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止泻时间及体温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对照组为84.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止泻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新加胃苓汤配合西医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梁文华  张维颖 《新中医》2001,33(6):40-4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脑卒中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非那根和胃复安并加服中药小承三香乌白汤,对照组单纯用 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00%)有总有效率(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30.00%)和总有效率(41.66%),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滞针提拉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脑卒中后呃逆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选用滞针提拉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甲氧氯普胺肌注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及SAS评分表得分,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优于对照组85.4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呃逆症状评分、SA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呃逆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滞针提拉刺法是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脑卒中后呃逆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止咳平喘汤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7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和西医对照组36例,西医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泵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4.4%,西医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防止其产生毒副作用及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仲亮 《中医药导报》2009,15(10):47-4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用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药自拟止咳平喘汤内服,对照组仅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对照组为74.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用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药自拟止咳平喘汤内服,对照组仅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对照组为74.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方法:选择本科住院治疗的NS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0%。2组比较,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并且测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踝肱压指数(AB-PI)、趾肱压指数(TBPI)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ABPI、TBP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ABPI治疗前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TBPI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的t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用益心饮。结果:心衰症状改善及中医症候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E/E’及BNP指标改善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配合益心饮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养阴清热经验方联合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养阴清热经验方联合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血糖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清热经验方联合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两组治疗1个疗程(30d),比较临床近期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和6min步行距离,以评价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养心氏片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价值。结果:经30d的治疗,两组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为318.9±65.6m,显著高于对照组270.5±68.1m的距离(t=-8.628,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气促、胸闷、倦乏症状得分分别为1.08±0.53、0.76±0.22、0.82±0.1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有19(23.75%)、45(56.25%)、11(13.75%)、5例(6.25%),治疗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O%的有效率(X^2=27.376,P〈0.001)。结论:相比于单纯的常规西医治疗,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可以显著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6min步行距离,提高近期治疗有效率。因此是临床值得运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行三级医院综合康复方案后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14d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遵循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d、30d后的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90d后,对照组的NIHSS、FMA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行三级医院综合康复方案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自拟金水六君煎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轻度急性加重(阴虚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应用自拟金水六君煎加味及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12d,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主要症状评分和肺功能变化.结果 实验组改善患者咳嗽严重程度、频率、咯痰量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喘息症状、肺功能方面均有改善,疗效相当(P>0.05).结论 自拟金水六君煎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轻度急性加重(阴虚痰阻证)患者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汤合吐痰逐瘀汤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照组103例口服糖脑康汤,治疗组103例口服金匮肾气汤合吐痰逐瘀汤。结果:中医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96.12%、对照组82.5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金匮肾气汤合吐痰逐瘀汤对糖尿病脑梗死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链接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120例患儿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和西医治疗方案。以实验室检查参数和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得分为指标,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1)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主症均有好转,积分均减少,(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浮肿方面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P=0.241>0.05);在治疗蛋白尿、血尿、血浆白蛋白、胆固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生活质量积分比较均(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Z=-4.342,P=0.036<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链接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组,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00例用消心痛、倍他乐克、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102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化痰行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较对照组好(P〈0.01)。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缺血性中风病内科常规治疗以及康复锻炼和西药黛力新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乌灵胶囊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6周连续服药治疗后,组间以及组内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西药黛力新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中优于单纯应用西药黛力新,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罗英俊 《陕西中医》2021,(10):1379-1381,1403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联合低频脉冲电仪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6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甲氧氯普胺片和盐酸乙哌立松片,n=43)和观察组(吴茱萸汤加减联合低频脉冲电仪,n=43)。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洼田饮水试验表达情况,评估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7 d 1个疗程后,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11/43),观察组用药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汤联合低频脉冲电仪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缩短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对呃逆吞咽障碍功能效果更好,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