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并发呃逆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并发呃逆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5例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中风醒脑口服液鼻饲或口服,以及针刺攒眉穴。对照组25例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用氯丙嗪肌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天、3天、5天、7天呃逆症状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56%,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1天时呃逆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天后治疗组呃逆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呃逆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敷脐治疗中风并发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经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包括西医及康复训练等)上加用针刺及中药脐疗法,每日1次: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口服巴氯芬片。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3、5、7d后患者呃逆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d至治疗7d呃逆症状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敷脐治疗中风并发呃逆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闫晓瑞 《光明中医》2012,27(1):97-9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双侧内关、水沟穴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呃逆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5.8%(23/24),对照组总有效率66.7%(16/2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少,效果明显,且无副作用,是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揿针埋针配合护理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揿针埋针配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比较2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第1、3、6天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第1天对照组平均秩次26.60治疗组平均秩次34.40,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第3天呃逆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揿针长时间留针疗效更显著,2组呃逆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埋针配合综合护理第6天疗效显著,第1天及第3天未优于对照组,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钟如春  刘霞  卢欣 《陕西中医》2019,(9):1288-1290
目的:比较理气和胃调神法针刺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巴氯芬片,口服10 mg/次,3次/d,试验组患者给予理气和胃调神法针刺治疗,疗程均为3 d。于治疗前后采用呃逆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患者在治疗即刻(P=0.001)、30 min(P=0.000)及第1天(P=0.000)的呃逆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理气和胃调神法针刺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中风后呃逆患者治疗即刻、30min后及第1天的呃逆症状评分,提高总有效率,较常规西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杨洁  蔡文栋 《陕西中医》2015,(3):359-36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9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胃复安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治愈27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治疗后治愈18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d呃逆症状评分(4.97±1.01),治疗后3d呃逆症状评分(3.01±0.76),治疗后7d呃逆症状评分(0.72±0.21);对照组治疗后1d呃逆症状评分(5.87±1.38),治疗后3d呃逆症状评分(4.86±1.03),治疗后7d呃逆症状评分(2.14±0.6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治疗方案对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静点14d,辨证服用活血化瘀免煎颗粒21d,21d后口服脑血疏口服液至发病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评价血肿吸收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能有效促进血肿吸收,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脑出血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方案优于基于《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所制定的内科基础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辛善栋 《中医药研究》2014,(9):1055-105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疗法对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刺络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脑中风后呃逆改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针刺配合刺络疗法治疗脑中风后呃逆疗效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及对照组各20例。统计3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及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降低呃逆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针刺或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方法安全有效,且取穴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参赭丁香柿蒂汤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示例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口服参赭丁香柿蒂汤(党参,代赭石,丁香,柿蒂,竹茹,生姜,法夏,生姜,茯苓,白术,陈皮,甘草等),结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用胃复安 10mg口服,3次/d,或胃复安10mg肌内注射,1次/d.观察两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呢逆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总有效率为71.6%,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赭丁香柿蒂汤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路阳  胡卡明 《四川中医》2010,(8):117-118
目的:观察益肝止痉针法与传统取穴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按照随机的实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益肝止痉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法,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肝止痉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优于传统取穴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治疗效果,并探究ApoE基因多态性与治疗前后CHD中医证型证候积分、血脂水平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施治CHD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将118例CHD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试验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每日1次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每日2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予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检测不同中医证型的ApoE基因多态性和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统计证候积分,比较通心络胶囊对不同ApoE等位基因、不同ApoE基因表型、不同证型CHD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脂水平的差异及疗效。结果 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ε2、ε3、ε4各等位基因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ε4与ε2、ε3比较,痰阻心脉证积分降低改善率最高(P0.05),其他各基因表型间的气阴两虚证及心血瘀阻证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ε4型改善率痰阻心脉证疗效最好,优于ε2、ε3型;对照组各等位基因对于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积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各不同基因表型调脂疗效比较,TC、LDL-C降低和HDL-C升高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降低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各相同基因表型间治疗前后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干预CHD疗效显著,对不同ApoE基因CHD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均具有影响,但对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具有明显疗效,尤以痰阻心脉证疗效最为显著;可有效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  相似文献   

13.
中医推拿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不停止两组使用已有西药降压基础下,予以推拿治疗组辨证推拿治疗,对照组不予以推拿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客观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1周、4周、8周后,分别使用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推拿治疗组有效率95.00%,对照组有效率77.50%。两组治疗后1次血压、1周、4周、8周治疗后平均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且中医推拿治疗组对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西药降压,中医推拿配合西药降压效果显著,并能有效缓解相关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组均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DS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8.72%,对照组总有效率5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组(30例)和常规理疗组(30例),冲击波组采用痛点冲击波治疗,常规理疗组则采用超短波和中频脉冲电治疗,所有患者均在上述治疗后进行肩周炎医疗体操训练,每日2次,每次30min,共治疗15天;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CMS)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2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周,冲击波组PRI、VAS、PPI均低于对照组(P<0.05),C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冲击波治疗对肩周炎疗效显著,作用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4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口服三七冠心宁治疗,2-4片/次,3次/d。两组均治疗1月为1疗程,3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5%,明显优于对照组,χ2=8.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冠心宁配合西医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王永凤  张军生  张建涛  彭力亚 《河北中医》2010,32(10):1456-1457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天麻、当归、川芎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控制好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60例给予中药配方颗粒天麻2g,当归3g,川芎1.3g,每日2次冲服。对照组60例给予桂利嗪片50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比较下降显著(P0.01)。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天麻、当归、川芎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疗效确切,且能明显降低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两年以来收治的3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静脉溶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药干预治疗。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4小时、溶栓7周以及溶栓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疗效上在治疗后24小时以及7天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0天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药干预,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减重步行训练、针刺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采用针刺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接受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后随访1个月,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定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各项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 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疗效优于对照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交变电磁场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48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理疗、作业疗法、推拿、高压氧、针灸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叠加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交变电磁场治疗。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Gesell发育量表"适应性项"发育商(DQ)及自拟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2组患儿经综合治疗后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均0.05),且以治疗组脑血流量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D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自拟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原始反射消失表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交变电磁场是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一种高效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