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黎清  傅凤鸣  蒋建伟 《广西医学》1999,21(3):433-435
目的:探讨剖宫产对初乳中抗体和补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正常产妇产后第2、第4天母乳中SIgA、IgG、IgM、C3、C4值。结果:剖宫产组产妇第二天初乳中SIgA、IgG、C3、C4浓度明显高于顺产组产妇的初乳。在产后第4天,除C4仍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差别无显著件。IgM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对初乳成分有一定影响,它使初乳中抗体、补体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血清、初乳及胎儿脐带血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5例,比较两组产妇血清、初乳及胎儿脐带血指标。结果顺产组血清PRL、T3、T4水平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1)。顺产组产后产初乳时间显著早于剖宫产组(P〈0.01),顺产组初乳中slgA的水平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IGF-1水平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1),两组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带血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PCO2、HC0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对产妇乳汁分泌、初乳生长因子、抗体及新生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分娩方式是否影响新生儿免疫状态,检测和比较了68例妊娠足月阴道产和64例妊娠足月部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脐血C3、C4及IgG、IgA、IgM的含量,其结果:IgG的的含量阴产组明显高于剖宫产组,且男婴阴道产组IgG的信明显高于剖宫产。说明剖宫产可参降低新生儿免疫应签及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4.
剥夺睡眠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探讨睡眠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向琼脂扩散法对20例军校学员进行了剥夺睡眠48h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剥夺睡眠48h后,T细胞亚群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Gm和补体C3、C4的含量与剥夺睡眠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NK细胞值则显著降低,结论剥夺睡眠48h对人体免疫功能有影响,睡眠与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小平 《中外医疗》2012,31(17):49-4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产妇产后初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并自愿接受自控镇痛的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性剖宫产术后行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被动镇痛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初乳时间、母乳喂养率及产妇生存质量,分析不同镇痛效果对产妇初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经研究,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妇初乳时间、母乳喂养率及产妇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实施有效的镇痛方法,可使产妇的初乳时间明显提前,初乳量增加、哺乳成功率增加,同时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对母婴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顺产与剖宫产盆底肌肉受损程度及康复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分娩产妇240例,按照分娩方法不同分为120例顺产组与120例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均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顺产组,剖宫产组盆底肌肉受损程度较轻(P0.05);同时相较于顺产组,剖宫产组阴道肌电压与盆底肌张力更低(P0.05)。结论顺产与剖宫产产妇均表现为盆底肌肉受损情况,而剖宫产产妇盆底肌肉受损程度较轻,顺产产妇康复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产前相同体质状态、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进行产后体质辨识,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体质恢复的影响,为孕妇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平和质孕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各500例,在产后3 d及产后42 d,分别运用道生中医四诊仪对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产后3 d,顺产组仍能保持平和质的产妇比例为54.4%,剖宫产组为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产后3 d,产生偏颇体质的产妇中,剖宫产组气虚质的比例为15.8%,高于顺产组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42 d,偏颇体质恢复平和质的产妇比例,顺产组为43.8%,剖宫产组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较顺产更容易导致产妇气虚,剖宫产对产妇体质影响较大,剖宫产产后体质恢复比顺产慢。  相似文献   

8.
史新丽 《中外医疗》2012,31(12):45-45
目的 探究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转归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120例产妇,分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及正常产妇组,分析2组产妇妊娠结局.结果 剖宫产组、顺产组新生儿Apgar≥8分别为35例、4例,剖宫产组高23.33%.剖宫产组、顺产组新生儿窒息分别为5例,4例,顺产组高39.10%.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 提高产前产检率,有提示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尽早治疗,及时剖宫产,产妇及胎儿安全率可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方式与产后腰痛的关系,并就其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筛选的510例产妇划分为顺产组、有手术指征剖宫产组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组,进行产后腰痛的问卷调查,并根据行为疼痛测定法中的评分细则进行评分。结果有手术指征剖宫产组产妇相对于顺产组产妇的腰部痛感评分差异不明显,社会因素剖宫产组产妇的腰痛感评分显著高于顺产组。结论社会因素剖宫产与产后腰痛密切关联。防治应尽可能选择自然生产方式和产前充分预防、产后多休息、哺乳期多补钙、产后早活动、少弯腰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母乳HBV和CMV在乳源筛选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产妇初乳中HBVDNA和CMVDNA。结果显示:母血HBVM阴性者其初乳全呈PCR阴性;母血HBsAg,HBeAg及HBcAb阳性者其初乳排毒率为8125%;HBsAg,HBeAb及HBcAb阳性者其初乳排毒率为4524%;仅HBeAb与HBcAb阳性者其初乳排毒率为2308%。说明产妇体内HBV复制活跃、乳汁排毒率高,传播给婴儿的危险性大。母血CMVIgM阳性者其初乳CMVDNA阳性率为4286%~7000%,传播给婴儿的可能性较大。提示母乳入库条件应为母血HBVM及CMVIgM阴性且HBVDNA与CMVDNA阴性者。PCR是筛选乳源特异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产后一周内乳汁标本分别进行了 SIgA、溶菌酶、α_1-抗胰蛋白酶、纤维连接素、乳过氧化物酶检测,并观察了 SIgA、溶菌酶在产后第一天不同时间分泌的乳汁中含量变化,发现这些免疫因子以产后第一天含量最高,与产后时间呈负相关(P<0.01),而第一天不同时间分泌的乳汁中 SIgA、溶菌酶含量又以产后1~4h 内最高。已经了解新生儿生后24h 内能将乳汁中 IgA 吸收入血,而乳汁中IgA、溶蔺酶分泌高峰又在产后1~4h,故提倡新生儿应在产后1~4h 开始哺母乳,这对提高新生儿免疫功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郑彬  李明强 《西部医学》2008,20(3):590-59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初乳时间及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和对照组各50例,镇痛组术毕行硬膜外镇痛(镇痛药物配方:0.125%罗哌卡因100ml+芬太尼1mg;给药方法(机械泵):负荷量5 ml,背景剂量2ml/h)。对照组术后4-6h双氯芬酸钠栓剂50 mg经直肠给药,6 h后重复1次,总量100mg。观察两组72h初乳时间及乳量情况。结果镇痛组镇痛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泌乳时间比对照组早,乳量比对照组多。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能促进早泌乳,增加乳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一次性推注镇痛药物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术后观察组一次性自硬膜外腔推注镇痛液(其成分为吗啡2mg+0.375%布比卡因5mL+地塞米松5mg+Ns5mL)。对照组手术后即拔除硬膜外导管,根据病人的需要给予哌替啶肌注镇痛。观察术后24h镇痛效果、产妇乳汁分泌时间和肛管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中有效者48例,有效率大于96%,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观察组的乳汁分泌功能得到促进,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副作用的发生率低。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单次推注镇痛药物,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的同时,可缩短初乳时间,有利于早期哺乳和产妇术后康复,并且简便易行,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头孢呋辛与头孢唑林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6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唑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呋辛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4天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水平、术后切口感染率、发热率、住院时间和用药时间。结果:手术前,两组WBC、Hb、Neu%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两组WBC、Hb、Neu%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发热率、住院时间和用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呋辛与头孢唑林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于本院行剖宫产的11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方法镇痛.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进行镇痛,将两组患者术后6h、12h及24h的VAS评分及术前、术后1d的SF-36量表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后6h、12h及24h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各项目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显著改善剖宫产产妇的疼痛状况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贾蜀云  吕胜 《河北医学》2014,(3):435-437
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机体恢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于本院采用剖宫产进行生产的9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9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哌替啶肌内注射组)48例和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48例,然后将两组的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产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及干预前后的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也均轻于对照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指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机体恢复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不仅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对患者的其他相关指标也发挥着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对尿管拔除时间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天霞 《吉林医学》2006,27(7):758-75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对尿管拔除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持续镇痛48h的产妇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45例,分别于剖宫产术后24h、36h、48h拔除尿管,并对她们的排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产妇排尿成功率(51.1%)明显低于B组(95.6%)与C组(97.8%),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均<0.01)。B组与C组产妇排尿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持续镇痛48h的产妇,拔除尿管的合适时机为术后36h。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剖宫产术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术前1 d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价产妇抑郁状况,术中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静注氯胺酮(0.5 mg/kg),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静注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4 d采用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ostpartum depression screening scale,PDSS)评价产妇的抑郁状况。结果:两组产妇术前1 d的HADS分值、抑郁症和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 d分值(57.07±13.97)明显低于对照组(71.57±30.49),观察组术后4 d抑郁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静注小剂量氯胺酮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对产后抑郁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对50例健康产妇分娩时及产后4个月内,进行了母乳及产妇血清免疫成分IgG、IgA、IgM和补体C_3含量的连续检测,结果表明:免疫球蛋白在初乳中含量很高,特别是分泌型IgA(SIgA)产后头两天的含量远远高于产妇血清中IgA含量。说明母乳喂养对提高小儿被动免疫水平及早期获得抵抗婴儿时期多种传染病的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