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故障现象 (1)CT机在扫描过程中,经常会在任意时间停止曝光. (2)CT机在新病人进行扫描或下高压后再加扫描时,点扫描键 CT机电源分配箱无法上 550V高压,但重复点数次后还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 CT—HSF机X线光门工作频繁,较易发生损坏。现将我院CT—HSF机X线光门三次出现故障引起图像异常及排除故障的体会介绍如下。一、故障情况 1.轻度异常:正常扫描停止后,图象象素粗大,呈小粟粒状,但可不影响对明显疾病的诊断。 2.中度异常:扫描停止后,CT图象表现为象素  相似文献   

3.
CT发明应用至今已有30余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CT产品也是日新月异。我院在2000年购买了一台产自美国GE公司的HispeedFX/Ⅰ螺旋CT,现已使用近5年。随着对螺旋CT机器性能的不断深入了解和掌握,笔者将一些体会报告如下。1螺旋C T的原理常规CT机为X线球管与高压发生器之间靠电缆联系,因此每次扫描结束后都必须使球管复位。这样每次扫描球管都必须经过启动、匀速、采样、减速、停止等几个步骤,扫描时间太长,效率非常低下。而螺旋CT采用滑环技术,使X线球管与电源之间采用类似电车式的接触式连接,这样球管就可以永远朝一个方向转动,而病…  相似文献   

4.
Siemens Somatom Plus4 Expert CT机是 Siemens公司近年推出的螺旋 CT的主流机型。由于推出时间短,机型新,故障报道不是太多,笔者遇到过几例。 1 图像重建停止 装机使用 3个月螺旋扫描时图像重建失败,错误信息为“ Load of reconstruction mode failed” (装载重建模式失败 )、“ Recon failed” (重建失败 )及“ Reset the SMI” (复位 SMI)。复位 SMI,故障依旧;重新启动机器,故障仍不消失。进入维修模式对 SMI进行 HTE(Hardware Test Environment)测试,没发现故障。恢复系统的 Tables,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1 方法 1:改进球管的散热功能在不影响机器原来功能的基础上 ,通过对相关电路的适当改进 ,使 CT机在关机后 ,给 X线管的散热系统仍延时工作 30min~ 6 0 m in。选择实验机型 :德国西门子 SOMATOM DRH型。CT机在扫描工作时 ,加在 X线管上 99.8%的电能转换为热能积聚到阳极靶面上 ,使 X线管各组成部分的温度急剧升高 ,为了使 X线管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快速散逸 ,减轻高温对 X线管的损坏 ,CT机在开机状态时 ,X线管有一套冷却系统在工作 ,它是通过绝缘油的循环和风扇的吹风散热 ,最大限度的消除 X线管产生的热量。但假如在操作上发生曝光不久即关机的情况 (特别是遇到夜间检查病人 ) ,这时 X线管冷却系统就停止了工作 ,此时 X线管的热量较长时间积聚在阳极、阳极轴承和玻壳等处 ,高温对 X线管的阳极轴承、玻壳都有极大的危害 ,因为循环油停止了流动 ,所以容易使玻壳附近的绝缘油炭化并附着于 X线管的玻壳表面上 ,炭化物积累多了就会产生高压放电和打火 ,直接缩短了 X线管的使用寿命。而通过改进 ,X线管的冷却系统在 CT机断电后仍能工作 30 m in~6 0 min,以完成对 X...  相似文献   

6.
超高速CT机的性能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1997年初准备安装1台超高速CT机(UltraFastCT,UFCT)。这是1台超高速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CT设备,它的扫描速度极快(50ms/层),较常规CT快数十倍,使电影CT成为现实。因此,在心血管疾病及空腔脏器疾病的诊断研究上具有独到的优点,是心血管病、空腔脏器疾病影像学检查的一次革命,是目前唯一能对心脏作全面、早期诊断的最新、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有第5代CT之称,受到国际医学界的瞩目。1 UFCT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超高速CT也称电子束CT,它取消了X线管曝光时同时进行机械旋转的取样方式,而用电子的方法产生…  相似文献   

7.
1 故障现象 扫描过程X线中断,可听见扫描架的刹车声,扫描架控制板指示灯熄灭,扫描床及机架无法正常动作,REPORT为EX07002。2 故障分析 首先重新reset复位后,降低扫描床,打开扫描架前盖后整机系统断电,把SERVICE KEY插入床尾部的D35电路板的插座上,开机自检后,主菜单上增加servise文件窗口,选择REPORT可以显示该错  相似文献   

8.
术中三维图像导航下的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图像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的使用技术.方法 16例骶骨骨折安装定位标记后三维C臂机扫描,获取骨盆三维图像,输出到导航设备后自动进行注册.根据导航探针的指示做皮肤小切口,运用导航电钻经皮钻孔后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术毕三维扫描r解内固定情况,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结果 所有16例手术20枚螺钉均顺利植入,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所有螺钉均固定至骶1椎体.手术时间平均80 min,术中放射时间平均1.13 min.4例进行了双侧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所需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较长.术毕三维扫描及术后CT扫描显示所有骨折或脱位复位后位置满意,螺钉的位置均满意.结论 术中三维图像导航下的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是可行的.虽然有术中图像质量相对CT较差、手术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导航设备等缺点,但相对于传统透视下的方法,它能减少手术中的放射量、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是一有效的临床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按 RESET按钮时 , 机器不能进入待机状态 . 先用观察法检查 . 按 RESET按钮时 , 观察低压电源箱继电器的吸合情况 : K1、 K15、 K3吸合 , K2不吸合 . 正常情况下 K2应当吸合 . 查 K2不吸合的原因 . 按 RESET按钮的同时 , 测 24V电源的输出电压为 7V. K2的正常吸合电压为 24V,7V电压太低 , 不会使 K2吸合 .  相似文献   

10.
F78—Ⅱ型 X线机是一款非常适合中小医院应用的机器,国内使用相当普遍,我院于 1985年安装使用,之后有过不少故障。 故障现象机器偶尔会出现摄影时不曝光,但经关机后重新开机,又能进行曝光,且与正常时无异,以后,故障次数逐渐增加。 原理分析按下技术选择开关 AJ第一挡,在Ⅱ台上选择普通摄影,摄影工作过程是按下摄影手闸 AN10,司令继电器 JC8得电工作,时间继电器 J1、时间保护继电器 J2工作,且 C401、 C701经 JC8接点放电,在所选择的摄影条件不过载,即容量保护继电器 J3不工作时,摄影预备继电器 JC5得电工作并自持。之后,旋转阳极启动继电器 JC6得电工作,并使旋转阳极启动运转,同时 X线管灯丝开始增温。在旋转阳极及灯丝工作正常的情况下,延时 1.2秒后,启动保护继电器 J4得电工作,做好曝光准备。然后松开手闸, JC8断电,其常闭接点闭合,高压接触器 JC3及摄影辅助继电器 JC3’就得电工作,高压电路接通,曝光开始。到了预置曝光时间,即 C401、 C701经相关电路充电后,使 J1断电,稍长于曝光时间, J2也停止工作,从而使 JC3、 JC4断电,切断高压,曝光结束;同时 JC6断电,切断旋转阳极启动电路,接着 JC6断电,旋转阳极快速制动,摄影工作全部完成。可见,完成一次摄影过程,与之相关的电路及器件相当多,其中任何一部分有问题,都可能引起故障。  相似文献   

11.
杨春敏  杜渭清  黄海东 《医学争鸣》2002,23(10):919-919
0 引言 随着螺旋 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其图像重建功能在骨骼系统的应用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我院自 1998- 0 8引进Picker公司 PQ6 0 0 0高档螺旋 CT机以来 ,对 4 8例骨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了螺旋 CT扫描和扫描后图像重建 ,病种涉及骨折、结核、肿瘤和先天性异常等方面 .本文就扫描和重建的方法及技巧做一探讨 .1 扫描前准备  1扫描期间禁动 ,否则将导致图像伪影 ,因此 ,在扫描前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如不能配合 ,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 .2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扫描目的 ,设定完善的扫描计划 ,在定位像上划定出充分…  相似文献   

12.
脑积水临床较常见 ,CT检查既能确诊 ,又可明确病因[1] ,对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我院1 998年 3月~ 2 0 0 1年 4月诊治 42例 ,现对其临床及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2例 CT结果均符合脑积水的诊断标准 [2 ] ,其中男性 31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7个月~ 76岁。4例有高血压病史 ,3例有外伤史。全组病例均以美国产 PICKER1 2 0 0 sx型 CT机行头颅轴位普通扫描 ,以眶耳线 ( OM)上 1 cm为基线 ,层厚 1 0 mm,层距1 0 mm,32例再行 60 %泛影葡胺增强扫描。1 .2 临床表现 除了 3个小儿及 2个昏迷者外 ,所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49.9岁。16例中12例为陈旧性寰枢关节不稳定或脱位,4例为C2齿突新鲜骨折、脱位。16例中14例进行了寰枢椎植骨融合术,2例仅寰枢椎固定、未进行植骨。术中CT使用时机:(1)在术中置钉前CT扫描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2)术中寰枢椎椎弓根穿刺过程中,CT扫描引导穿刺方向(其中2例患者联合使用3D打印个体化导板和术中CT引导寰枢椎置钉);(3)置钉完成后应用多平面CT重建图像评估螺钉位置及寰枢关节复位情况。计算术中CT扫描的次数,将同期实施徒手寰枢椎内固定的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的置钉准确性。结果: 本组11例术中CT扫描1次、4例2次、1例3次,平均1.4次。16例中CT扫描发现2例寰椎螺钉位置不佳,在术中进行了修正,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伤口感染病例。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7个月。16例术后寰枢关节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3个月复查CT见寰枢融合良好(14例),齿突骨折骨性愈合(2例)。11例术前合并脊髓病患者脊髓功能改善,平均JOA评分由12.1分提高至14.4分。至最后一次随访均未发现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置钉准确性比较,发现16例CT组所有寰枢椎螺钉位置均满意,而徒手置钉组19例中有2例4枚的螺钉位置不佳(10.5%)。结论: 应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提高了寰枢椎置钉的准确性,判断寰枢关节复位程度更加精确,术中即刻了解螺钉位置,一定程度上避免返修,显示该术式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脊椎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常见于交通和建筑业事故,在胸腰椎骨折中以爆裂骨折多见,CT已成为脊椎骨折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经CT检查的48例胸腰椎脊椎骨折病例,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讨论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本组共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18岁~69岁,平均年龄44岁。高处坠落伤19例,摔伤13例,车祸创伤16例。使用西门子SOMATOMSPIR IT螺旋CT机,仰卧前后位,扫描范围根据临床体征和CR像显示的部位决定,扫描平面与椎体垂直,层厚2 mm,重建间距1 mm,螺距1.4,连续扫描,多平面重建(MPR),三维立体成像(SSD),分别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2结果48例共60个椎体骨折中,T11椎体4个,T12椎体15个,L1椎体16个L2,椎体9个,L3、L4椎体各2个;发生于T12~L2螺旋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孙长青$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东营257335螺旋CT;;胸腰椎;;骨折[1]张雪哲.脊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61-63. [2]戴力扬.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J].骨...  相似文献   

15.
何承  王屹  李瑞峰 《医学争鸣》2003,24(17):1574-1574
1 临床资料 震颤型帕金森病 4 1(男 2 3,女 18)例 ,年龄 (5 1±5 )岁 ,病程 (6± 3)a ,服药史 (5± 2 )a.分为 2组 ,一组 (2 1例 )将CT扫描的光盘或胶片输入计算机工作站 ,大脑前后联合的显示可以在三维重建的矢状面上获得 ,从而自动得到丘脑腹外侧核的坐标 ;另一组 (2 0例 )在显示大脑前后联合的CT定位片上 ,利用丘脑、尾状核、苍白球、内囊、三脑室的形态、位置特点 ,先将丘脑、苍白球的大体形态在CT片上画出 ,参考姚家庆解剖图谱 ,直接确定丘脑腹外侧核的位置坐标 .根据计算机得到的有关三维坐标值安装机械臂 ,连接射频仪后进行电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CT扫描在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的作用。方法 :乳腺癌术后胸壁切线位照射者先在 CT机下按治疗体位拍定位片 ,测量相关数据 ,再在模拟机下复核照射野 ,制定放疗计划。结果 :对 6 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 CT扫描定位片测量得出 ,内切角平均 6 2 .6°;内乳淋巴结的平均深度 ,患侧为 (2 .40 5± 0 .6 48) cm,健侧为 (2 .786± 0 .737) cm;患侧胸壁平均厚度为 (0 .989± 0 .5 0 1) cm;患侧肺组织在切线野受照射的厚度平均为(3.2 13± 0 .6 0 2 ) cm;椎管中线与胸骨中线不吻合 ,偏差为 (1.0 13± 0 .6 2 0 ) cm;内切线野旁开体中线上、中、下 3个层面分别为 (4 .0 12± 1.173) cm、(4 .797± 1.5 6 5 ) cm、(4 .2 19± 1.178) cm。 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前 CT扫描能使放射野的设计更为精确 ,能量的选择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使用断电后分段送电测量方法,实现CT机高压故障的快速定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螺旋CT扫描诊断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PreSpeed单排螺旋CT机行扫描检查。结果:1.本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螺旋CT扫描诊断出26例患者,诊断率为86.7%;2.肝右叶者是本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最多的部位;3.经螺旋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现最多的为弥漫型。结论:螺旋CT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简单、准确的检查方法,做到尽早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变情况、为临床上该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cT检查在诊断鼻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对同时行普通X线和冠状位CT检查的40例疑似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病例中冠状位CT诊断28例骨折,优于普通X线诊断20例,冠状位CT不仅能哪侧骨折而且能显示骨折移位情况,对复位起指导作用,结合横断位扫描能显示鼻区并发症。结论:冠状位CT扫描不仅可以提高鼻骨骨折的诊断率而且能对复位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CT检查在诊断鼻骨骨折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庭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237-1238
目的:分析CT检查在诊断鼻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对同时行普通X线和冠状位CT检查的40例疑似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病例中冠状位CT诊断28例骨折,优于普通X线诊断20例,冠状位CT不仅能显示哪侧骨折而且能显示骨折移位情况,对复位起指导作用,结合横断位扫描能显示鼻区并发症。结论:冠状位CT扫描不仅可以提高鼻骨骨折的诊断率而且能对复位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