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对提升小学生营养知识和改善饮食行为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4所民工小学的720名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进行基线调查.随机选择其中的2所学校作为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营养健康教育,具体包括营养与专题讲座、营养知识征文、制作宣传册,另外2所学校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教育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学生对营养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17.6%提高到干预后的83.3%(x2=273.568,P<0.01),对营养健康的积极态度率由干预前的85.2%增加到干预后的99.1%(x2=49.677,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由干预前的60.7%增加到干预后的76.4%(x2=16.826,P0.05).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民工小学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饮食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探讨基于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改变家庭食盐与键康知识和行为的作用,为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9-12月,对长治市市区28所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减盐健康教育,从每所学校五年级各随机选取1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小学生进行4个月的学校减盐健康教育,并要求其将盐对健康影响的知识传递给家长,并督促家长的减盐行为.同时在于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10个家庭包括1名小学生和2名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前后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健康教育前只有1.79%的学生和12.30%的家长知道我国居民食盐推荐摄入量,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204,0.094,P值均>0.05);使用低钠盐的家长比例为2.4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8,P>0.05).经过学校的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学生和家长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1),低钠盐的使用率也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x2=39.298,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健康教育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28,P>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减盐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食盐知识知晓率,但饮食行为的改变仍需要持续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巩固.  相似文献   

3.
比较不同健康干预模式对医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医学生健康素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整群抽取天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大一新生127名,按班级随机分为传统干预组(32名)、同伴教育组(31名)、混合干预组(31名)和对照组(33名),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干预,应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表》评估健康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4组医学生健康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0,P<0.01),混合组总得分>传统组/同伴教育组>对照组.3个干预组干预后健康知识得分均提高(P值均<0.05),但仅混合干预组干预后健康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t=3.703,P<0.01).干预后3个干预组饮食与营养、生活习惯、故意/非故意伤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3.83,11.72,9.05,P值均<0.01),但均为混合干预组得分最高.结论 结合不同年级的健康需求是促进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干预前后包头市高校餐厅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探寻对相关人群行之有效的营养教育方法.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332名包头市本科院校餐厅从业者进行普查,再从中整群抽取102名进行营养教育干预,并进行干预后效果评价.结果 被试人群营养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营养教育干预后营养基础知识及营养与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均提高,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该人群在干预后较干预前,对营养知识感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多(P<0.01);在饮食行为方面,干预后得分升高,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营养知识、学历、工种与饮食行为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营养教育可提高高校餐厅从业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营养态度,使不良饮食行为得到一定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0):814-817
为了解营养健康教育对北京、烟台小学生和教师知识水平、饮食行为的影响,探讨基于学校的科学的营养教育模式,以北京市西城区、烟台市福山区2个城市地区8所学校(干预组5所、对照组3所)的小学生1 072名、教师374名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开展营养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教师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的变化。干预组、对照组营养知识得分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干预前后得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营养知识知晓率、饮食行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小学生、教师对营养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营养知识得分均有提升(P0.05)。干预组小学生、教师在干预后早餐营养状况有所改善(P0.05)。小学生及教师西式快餐的消费比例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营养知识教育很有必要,以学校为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宣教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营养健康知识,促进其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束莉  周强  赵文红  李婷  胡停停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719-1721
了解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情况及营养教育干预效果,为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选取蚌埠医学院1 373名大一、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的760名学生进行营养教育、膳食指导和营养咨询等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对照组的613名学生不采取任何营养教育手段.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价营养教育前后研究对象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变化.结果 在校大学生掌握的营养知识情况为一般,干预后干预组营养KAP得分为(40.74±7.60)分,对照组营养KAP得分为(36.96±8.18)分(t=-5.346,P<0.05).干预后不同性别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月饮食支出学生的营养态度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营养KAP知晓率显著提高(x2=-7.768,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营养KAP知晓率变化不大(x2 =-0.845,P>0.05).结论 大学生掌握的营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应采取营养宣教、加开营养选修课等多种形式进行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分析“52110”干预模式对中小学生健康知识、行为干预效果,为中小学生肥胖控制提供合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9月在宁夏银川和吴忠市抽取学生2 148名,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评价“52110”模式对中小学生饮食运动干预效果.结果 宁夏银川、吴忠2地区中小学生对于健康饮食知晓率较高.干预前12项问题均答对者,干预组比例(52.7%)高于对照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36,P<0.01);干预后干预组(69.8%)高于对照组(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5,P=0.026).干预后健康饮食行为中,干预组每天食用水果、蔬菜、肉类的份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健康运动行为中,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高强度运动时间和看电视时间较少,中强度运动时间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身高、体重高于干预前,收缩压(SBP)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后BMI、身高、体重均高于干预前(P值均<0.01),SBP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5),DBP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2110”干预模式对中小学生健康饮食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干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有效缓解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了解营养教育干预对新疆农牧区生源维吾尔族大学新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干预效果,为农牧区生源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对整群选取的新疆农业大学1 684名农牧区生源维吾尔族大一新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42名.干预组进行为期8周的多种形式营养教育、咨询和膳食指导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采用自行编制的营养KAP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营养KAP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3,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营养KAP总分除每月伙食支出500元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t=3.24,P<0.01),其他方面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营养KAP总分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不及格、一般、良好、优秀等级分布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18,0.03,0.06,0.02,P>0.05),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1,152.61,76.16,71.64,P值均<0.05).结论 对新疆农牧区生源维吾尔族大学新生开展多形式综合性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教育取得较好效果,应在高校加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了解儿童家长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学校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延边地区2所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按学校将家长分为实验组(104名)和对照组(94名).对实验组进行以营养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为方式的干预,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家长进行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知识得分(13.84±1.67)高于对照组(12.69±1.84)(t=-4.590,P<0.05);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营养知识和行为习惯得分(13.14±2.12) (7.48±1.28)均高于对照组(12.38±2.07) (6.96±1.50)(t值分别为-2.549,-2.649,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知识得分(13.84±1.67)高于干预前(13.04±1.84)(t=-3.559,P<0.01);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行为习惯得分(7.48±1.28)高于干预前(6.76±1.45)(t=-5.519,P<0.05).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家长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不良饮食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三年级小学生的营养现状以及干预2年后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为改进学校卫生工作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南京市选取4所小学为干预学校,同时选择4所对照学校,采取健康教育、运动干预、营养干预和行为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开展为期2年连续、动态的追踪调查和研究,比较干预前后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低体重率分别为5.7%和3.0%,超重率分别为15.0%和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16,5.073,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预防肥胖症”“膳食宝塔”“挑食偏食对身体有害”的知晓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5.536,10.799,11.466,P值均<0.01),“每天喝200 mL以上的牛奶”“常吃新鲜水果(每周≥≥3次)”的饮食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924,4.753,P值均<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