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97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其中39例患者行单纯椎板间开窗术;58例患者行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9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8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行走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术前JOA评分平均15.4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5.7分(P<0.05)。结论:手术减压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方法,术前根据脊柱的稳定程度决定是否行固定融合治疗,术后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比较后路腰椎管减压固定并后外侧植骨与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B组),A组26例,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后外侧植骨;B组21例,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对两组术后症状改善及植骨融合率进行比较分析。根据JOA评分和术前、术后X线片,评价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植骨融合率。结果:平均随访38个月。A组JOA评分优良率为91%,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组骨融合率为87%,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后外侧植骨内固定和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术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的骨融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减压术个体化应用的临床疗效,优化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后路减压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05~2010-12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依据患者病情特点,个体化应用腰椎后路减压术,即分为中央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组3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组45例。均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腰椎JOA评分、Prolo评分及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根据JOA评分结果进行疗效分级。结果获得随访75例,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腰椎JOA评分、Prolo评分及腰腿痛VAS评分结果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组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组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依次为77.57%和74.26%。依改善率划分疗效等级,其中优46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4.67%。4例患者术后短期症状加重,经治疗于术后2-5周症状较术前改善;1例患者术后脑梗死,转入神经内科联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脑脊液漏,治疗后切口甲级愈合。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对于不同的病例,严格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可优化该术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赵香元 《当代医学》2016,(22):23-24
目的:探究单纯后路减压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疼痛缓解状况及随访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行单纯后路减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作对照组,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行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作研究组,采用JOA和VAS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周时的疼痛状况,并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优良率(86%)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JOA和VAS评分上,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术后及术后3周均存在显著变化(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及术后3周均存在显著变化(P<0.01),2组患者术后及术后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平均随访(18.64±11.23)周,对照组3例术后3个月出现不同程度腰背疼痛,1例复发再次手术固定,2例X线片有腰椎不稳的表现;研究组术后经影像学检查示术前腰椎滑脱的病例均获得矫正,椎弓根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2例术后半年出现不同程度腰背疼痛,1例术后伤口感染。结论采用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性腰椎管狡窄症67例,男性35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2.5岁。病史2—20年。术中对两个节段或以上者切除椎间盘,减压相邻椎板,行榷间植骨融合。结果:手术时间90-180min,术中出血400—1200ml,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3年,术后平均随访1.5年,JOA评定以改善率表示,多间隙优良率为85.7%。结论:多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后路榷管减压、植骨融合、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松峰  凌义龙  方国华  夏炳江  边俊  谢峰 《浙江医学》2017,39(7):570-571,574
目的观察自制骨刀潜行椎管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制骨刀椎管潜行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对5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Coflex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50例作为对照(传统PLI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6~58个月,平均44个月。Coflex组患者与传统PLIF组相比,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采用自制骨刀潜行椎管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在功能方面并不逊色于传统减压融合手术,且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78例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7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椎板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各项评分、优良率以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优良率、ASD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显著地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有限减压植骨融合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60例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有限减压与椎板减压融内固定手术治疗,男26例,女34例,年龄在54~82岁,平均66.55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72.60个月;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30例),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30例)。临床疗效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及VAS评估方法评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年A、B组JOA优良率分别为86.7%、90.0%;末次随访时分别为83.3%、86.7%;术后2年随访时两组腰腿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腰腿痛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A组末次随访时评分较术后2年增加(P0.05)。B组末次随访时评分较术后2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增加(P0.05)。结论应用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及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近期、中期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前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尤其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要点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内固定在腰椎管减压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9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术后优良率82.1%,总改善率为83.3%,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滑脱经椎弓根钉系统及腰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退变性腰椎管单平面狭窄症伴Ⅰ度滑脱病例56例,患者平均年龄63.4岁,平均病程51个月。病变节段:L4-5,40例,L5-S1 16例。手术方式采用全椎板减压加植骨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功能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定。结果本组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随访27个月。术后改善率为优26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6%。随访过程中3个月内植骨融合者29例(包括5例椎间植骨融合者),6个月内植骨融合4例,出现假关节2例,其中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滑脱,采用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短期内可保证脊柱融合,达到稳定脊柱、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术中要点及椎弓根内固定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总结2005年7月~2007年6月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的3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跛行改善者32例(100%),下肢肌力障碍恢复24例(75%),肌萎缩11例均有所改善;28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7例(25%),部分恢复16例(57.1%),无明显恢复5例(17.9%)。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术中椎弓根内固定可起到使滑脱椎体复位,有利于相邻椎体间稳定及椎间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2009年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46例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减压组),40例采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十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组),术后获随访78例,其中减压组42例,内固定组36例,随访6个月-6年,平均4年2个月,应用JOA标准对各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根据JOA评分标准,两种术式术后优良率分别85.71%,86.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不同类型病变选择不同术式,各种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中期疗效。方法:筛选3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分为2组,A组10例行单纯后路椎管减压;B组25例行全椎管彻底减压和神经根松解,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结果:全组随访3-36月,平均16月;全组术前JOA评分,平均(11.6±2.05)分,术后随防JOA评分,平均(24.73±2.3)分,手术前后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46例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46例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患者随访12~54个月,平均随访24.6±2.6个月。采用日本JOA评分,患者术前评分平均5.3±0.6分,术后JOA评分23.1±2.1分,平均改善率76.4%。本组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植骨融合良好。结论:伴有椎管狭窄或节段性不稳症状明显的腰椎间盘术后复发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后路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腰椎后侧入路椎管彻底减压,椎间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2年随访21例,疗效优良率为90%。结论 椎弓根钉加后路减压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24.6个月。采用日本JOA评分,随访患者术前评分平均4.3分,术后JOA评分25.1分,平均改善率75.8%。影像随访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症状明显,尤其伴有椎管狭窄或节段性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经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7例老年退行性腰推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3∽212分钟,术中出血220∽1100 ml,术后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足趾感觉异常1例、胃肠功能紊乱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3个月患者JOA评分12.41±1.32,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6∽12个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X线检查植骨均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疗效评价优11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5.2%。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彻底减压同时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恢复功能,临床应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毕群立  王少宏 《海南医学》2012,23(18):22-23
目的 分析单纯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非内固定治疗(Ⅰ组)和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Ⅱ组).结果 Ⅰ组优良率为82.35%,Ⅱ组优良率为88.24%,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Ⅰ组患者,骨融合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神经的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非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一定要使用椎弓根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withscoliosis,DLSSS)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LSSS患者15例。结果术后随访3~4年6个月(平均3年5个月),术后1年、3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3%。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