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盲插法置入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3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盲插法置入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观察插管成功率,并进行肠内营养(EN)治疗所采用针对性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6例患者应用盲插法置管成功通过幽门,6例通过胃镜的引导通过幽门,营养支持过程中3例发生腹泻、5例发生管道堵塞,肠内营养时间为19~60 d(平均38.5 d)。结论:经盲插法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成功率高,行肠内营养治疗安全有效,良好的护理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鼻空肠管,提高盲视放置的成功率.方法对235例ICU患者盲视放置改良后的鼻空肠管,计算放置一次成功率.结果置管患者为慢阻肺行机械通气的(72例),重症胰腺炎(58例),重型脑外伤(53例),脑卒中(52例);置管一次成功率89%(210/235).结论经改良后的鼻空肠管盲视放置成功率很高,适用于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困难胃管置入方法.方法:248例重症困难胃管置入患者,分别采用喉镜直视引导下置管,纤维喉镜引导下置管及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管,观察置管成功率.结果:248例患者当中,32例经喉镜直视引导失败后,改用纤维喉镜引导下置管一次成功.23例颈椎损伤及口咽术后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置管,其中18例纤维支气管镜明视置管一次成功,5例明视置管失败后,改为纤维支气管镜弯曲部,直接进入食道上段,导丝引导置管成功,其余193例患者在喉镜直视引导下置管,均一次成功.结论:危重症患者多种原因可导致胃管置入困难.临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个体差异,应用喉镜直视引导下置管法,或纤维喉镜引导下置管法,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管法,均可使困难胃管置管成功.这3种置管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贲门癌术前同步置入鼻胃管、鼻肠管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前同步置入鼻胃管、鼻肠管的问题.方法 对204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前采用同一鼻腔同步置入鼻胃管、鼻肠管,术后用于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结果 本组病人一次插管成功率98%.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前同步置入鼻胃管、鼻肠管,避免了术中置管的弊端,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并能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成功率及操作时间.方法 比较内镜中心2008年10月~2009年2月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胃镜直视下两种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置管方法.结果 A组:带导丝的十二指肠营养管在管的前端绑上丝线并打结,置前注入5ml消泡剂,上下抽动导丝,安装好备用.待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屈式韧带40cm以下,先退出胃镜后退出导丝,成功率100%;平均时间509.42秒.B组:带导丝的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前注入5ml消泡剂,上下抽动导丝,安装好备用,待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屈式韧带40cm以下,先退出导丝后退出胃镜,成功率75%;平均操作时间660.9秒.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 A组置管法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良好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难置胃管患者采用加强钢丝型气管导管引导置入胃管的效果。方法:将250例机械通气难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患者在鼻肠管钢丝引导下插入胃管,观察组采用加强钢丝型气管导管引导下置入胃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1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所需时间及插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插管1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插管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插管过程中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难置胃管的患者采用加强钢丝型气管导管引导插入胃管,可显著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腔润滑联合胃管翻转置入法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脑卒中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置入法,观察组采用鼻腔润滑联合胃管翻转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呛咳和鼻咽黏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插管前后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胃管置入一次性成功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咽黏膜出血、呛咳发生率分别为3.33%、6.66%,低于对照组的30.00%、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成功后1分钟观察组心率80.20±9.66次/分,低于对照组的85.47±8.14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昏迷患者采用鼻腔润滑联合胃管翻转置入法,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降低呛咳和鼻咽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对心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食管癌行Ivor-Lewis手术中,采用顺行法及逆行法置入鼻肠管的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15年6月一 2016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因中下段食管癌行Ivor-Lewis手术60例,术中均尝试置入鼻肠管。比较顺行法 及逆行法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及置管过程对循环系统影响,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率及营养状况。结果:60例患者手术 均顺利完成,其中顺行法置管35例,逆行法置管25例。逆行置管组在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及置管过程对循环影响方面显著优 于顺行置管组(!<0.0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行Ivor-Lewis手术中,采用 逆行法置入鼻肠管较 更便捷、有效,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的昏迷患者成功置入胃管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3月~2009年3月行气管切开的昏迷病人120例,根据留置胃管不同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和试验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法;实验组采用改良置管法。结果:实验组60例采用改良置管法一次置管成功的有57例,成功率95%;对照组60例一次置管成功26例.成功率43%。可见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置管法,简单易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对患者刺激小,减少了置管引起的呛咳和其他不适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基于循证医学的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床旁盲插鼻肠管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基于循证医学的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全量胃肠营养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堵管率、脱管率、导管移位率均低于对照组,达到全量胃肠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技术、护理效果及护理态度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基于循证医学的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效果理想,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床边鼻肠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中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我院重症医学科及神经外科60例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床边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摄片观察置管后24、48、72 h管端的位置。按照在置管过程中有否针灸分为对照组、针灸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4、48、72 h对照组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6.7%(2/30)、40.0%(12/30)、80.0%(24/30),针灸组分别为40.0%、86.7%、9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反流的发生率为36.7%(11/30),针灸组为10.0%(3/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显著提高螺旋型鼻肠管的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床边胃镜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术对重型颅脑损伤伴胃瘫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胃瘫患者71例,先将鼻空肠营养管经鼻插入胃腔内,再置入胃镜,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的鼻肠营养管,将其送至Treitz韧带以下,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结果 71 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胃瘫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100%.其中1 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无穿孔及误入气管患者.2例术中出现全身强直、心率增快,1例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经处理均于术后2 h内好转.置管成功后无胃肠内容物反流;无一例出现营养管滑脱.结论 床边胃镜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建立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操作技术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蠕动法鼻肠管盲插置管技术在重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我院收治的需行鼻肠管置入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胃肠蠕动法盲插置管术,对照组患者接受胃内注气法盲插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置管成功率(98.1%)高于对照组(87.0%)(χ2=4.860,P 0.05);实验组置管时间(5.61±1.22)显著少于对照组(20.91±4.60)(t=-23.609,P0.01);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16.7%)(χ2=4.960,P 0.05)。结论胃肠蠕动法盲插置管术的置管时间较少,且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润滑止痛胶在鼻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要置入鼻胃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常规插胃管时使用局麻药润滑止痛胶,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结果实验组呕吐、黏膜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鼻胃管置入时,使用润滑止痛胶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鼻咽部和食管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5.
施鹏  胡北 《河北医学》2014,(3):415-418
目的:前瞻性分析甲氧氯普胺与多潘立酮对于螺旋型鼻肠管置入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ICU需要置管的18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均分配到甲氧氯普胺组、多潘立酮组和对照组中,记录每组操作时间、尝试次数、成功率。结果:甲氧氯普胺组和多潘立酮组鼻肠管置管操作时间、尝试次数对比,P>0.05,说明两组效果相当;两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螺旋型鼻肠管置管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后效果明显较未用好。甲氧氯普胺组和多潘立酮组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经比较, P>0.05,说明两组效果相当;两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说明螺旋型鼻肠管置管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后可明显提升管置成功率。结论: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应用于螺旋型鼻肠管置入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螺旋型鼻肠管的置管成功率,并减少操作时间和置管次数,为ICU患者提供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降低了肠内营养的费用,减少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查盲视法放置鼻肠管的操作护理技巧以及临床教学方法 ,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 前瞻性分析40例盲视法放置鼻空肠管患者用于临床教学,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每例病人有2位学员,共80位学员,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0位学员.实验组采取"十字诀"的方法 顺序边讲解边演示,对照组采取传统盲插法和传统教学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所需时间和插管的并发症以及两组学员首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0.0%(18/20)、65.0%(13/20),成功病例置管所花费的时间,分别为(14.32±6.97)min、(28.78±8.4)min;80位学员中,首次置管成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5%(26/40)、40%(16/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字诀"盲视法置鼻肠管操作者程序逻辑清晰,思路条理连贯,教学规范,简单易行安全,学员易记易掌握,节省教学资源,提高置管成功率,节约插管时间,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7.
赖小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552-553
目的探讨润滑止痛胶在鼻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要置入鼻胃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常规插胃管时使用局麻药润滑止痛胶,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结果实验组呕吐、黏膜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鼻胃管置入时,使用润滑止痛胶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鼻咽部和食管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下经口置胃肠营养管在ICU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84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伴有经鼻置胃肠营养管禁忌的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42例在可视喉镜直视下经口置入胃肠营养管,对照组42例在常规盲插方法下经口置入胃肠营养管,观察比较2组不同方式下经口置入胃肠营养管一次性成功例数、平均置管时间、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平均置管时间、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可视喉镜下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经口置胃肠营养管成功率高,简单易行,快捷迅速且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症超声在ICU患者空肠管置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9月至2019年0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给与空肠管置管的危重症患者,排除未入组患者,分别给与超声引导下置管术及盲法置管术,其中实验组(超声组)33例,对照组(盲法组)33例。观察在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并发症、转归(死亡例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并发症、转归(死亡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重症超声引导空肠管置管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超声引导组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盲法穿刺组,但置管时间上慢于盲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林  刘波 《微创医学》2012,7(3):273-274
目的观察对鼻饲管置入困难的危重患者于纤维支气管镜下协助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87例常规鼻饲管置入困难的危重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导引和明视置入鼻饲管,统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导引置管1次成功者135例,无明显鼻咽部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纤维支气管镜明视置管52例,1次成功49例,3例改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导引置管成功。结论对鼻饲管置入困难者,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导引置管或纤维支气管镜明视导引置管,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而局部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