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唇腭裂鼻翼畸形修复及牙槽突裂同期植入生物活性玻璃的可行性以及植入效果.方法 对10例同期行牙槽突裂植入生物活性玻璃与鼻翼修复进行研究,术后拍X线片进行效果客观评价.结果 :随访6~12 个月,效果均满意,X线片显示:生物活性玻璃降解的同时,新骨形成.结论 鼻翼畸形与牙槽突裂同期植入生物活性玻璃,能够保证牙槽突高度,牙弓连续性的恢复,鼻翼畸形的改善.消除畸形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障碍,是一种理想的整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CPC)及其与骨形成蛋白(BMP)复合后修复牙槽骨拔牙创缺损的效果。方法:临床中将ACPC/BMP即刻植入患者拔牙创,通过临床观察和CCD数字化摄片随访至术后12周。结果:临床试验中,试验组患者牙槽嵴骨量吸收少。外形维持较好。结论:ACPC/BMP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即刻植入合适患者的拔牙创有利于增加牙槽骨量,维持牙槽外形。  相似文献   

3.
多孔骨无机材料治疗牙周-牙髓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仪  吴凡 《广州医药》2005,36(5):47-48
目的 探讨以多孔骨无机材料(BIO-OSS)治疗因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以导致的牙槽骨缺损的效果和实用价值。方法 5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经彻底的牙周、牙髓两方面的病灶消除后,于根尖牙槽骨病灶缺损区植入多孔骨无机材料术后第48周作X线检查。结果 50颗患牙,其中有42颗牙龈瘘管消失,X线片显示根尖牙槽骨缺损区已有新的骨小梁修复。结论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如能积极地处理牙周和牙髓感染源,及时地以骨移植材料修复根尖牙槽骨缺损区,则能大提高患牙保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复合环孢菌素同种异体骨(CAB)与冻干同种异体骨(FDAB)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材料提供组、实验组、对照组3组,每组10只。取材料提供组双侧髂骨制备CAB及FDAB。制备兔右侧桡骨中段10mm的骨与骨膜缺损,实验组植入CAB修复,对照组植入FDAB修复。术后4、12周每组各处死5只动物,进行大体标本、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X线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缺损区新骨形成量及异体骨与受体骨融合性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2周,实验组X线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缺损区骨塑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CAB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优于FDAB,是否为局部免疫反应状态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BG)联合钛膜应用于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成骨效果。【方法】实验共采用8只健康杂种犬,每只犬均在拔除双侧下前磨牙后即刻于每侧拔牙创区制造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每侧即刻植入3颗即刻种植体后编号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植入BG组,植入BG并以钛膜覆盖组及空白对照组。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行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的修复情况。【结果】所有植入种植体区牙龈均愈合良好,未见种植体周围炎发生。BG+钛膜组形成新骨的时间最早,骨结合最理想,且新骨形成质量较另外两组明显较好。【结论】新型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骨引导作用,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钛膜能较好的解决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个性化钛模板在兔上颌牙槽骨缺损区即刻牙种植后对其周围垂直向骨增量的作用。方法 将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6侧上颌牙槽骨随机分为实验组(8侧)和对照组(8侧)。全麻下拔除2个上颌前磨牙,制作5 mm×10 mm牙槽骨缺损,植入直径2 mm,长8 mm的螺纹钛种植体3 mm,周围植入nHAC,实验组覆盖个性化钛模板,微螺钉固定,对照组不覆盖。术后4周及8周时观察2组种植体周围新骨高度扩增情况,了解X线照片及硬组织切片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染色牙种植体骨结合状况。结果 术后4周和8周时,大体标本、硬组织切片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染色及X线片均显示种植体骨结合界面良好,但覆盖个性化钛模板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增加较对照组多。 结论 个性化钛模板具有屏障功能和支撑作用,对种植体周围缺损区可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保障,有利于兔上颌牙槽骨高度的扩增。  相似文献   

7.
张青  方利华  平金良 《浙江医学》2010,32(9):1369-1371,1434
目的 观察兔下颌牙槽骨缺损伴牙脱位时以骨复合材料结合生物膜即刻修复并自体牙即刻再植的效果.方法 选取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行自体对照研究,一侧造成骨缺损伴牙完全脱位(实验组),另一侧造成牙完全脱位(对照组).实验组下颌牙槽骨缺损处植入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同时在其上植入自体脱位牙;对照组为下颌牙脱位后即刻再植于原牙槽窝.分别于术后4、8及12周处死动物,获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比较及再植成功率的比较.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75.0%的再植牙无明显松动,组织学观察牙槽骨缺损处骨复合材料基本形成板状骨,未发现牙周膜愈合,66.7%再植牙与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牙固连;实验组大体和镜下观察再植成功率分别为75.0%、66.7%,对照组分别为87.5%、85.4%,两组间再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兔牙槽骨缺损伴牙脱位时,以骨复合材料结合生物膜即刻修复并自体完全脱位牙即刻再植,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BG)联合钛膜应用于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成骨效果。【方法】 实验共采用8只健康杂种犬,每只犬均在拔除双侧下前磨牙后即刻于每侧拔牙创区制造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每侧即刻植入3颗即刻种植体后编号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植入BG组,植入BG并以钛膜覆盖组及空白对照组。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行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的修复情况。【结果】 所有植入种植体区牙龈均愈合良好,未见种植体周围炎发生。BG + 钛膜组形成新骨的时间最早,骨结合最理想,且新骨形成质量较另外两组明显较好。【结论】 新型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骨引导作用,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钛膜能较好的解决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缩短种植牙的临床过程和保持牙槽骨的丰满的可能性;方法 在狗的一侧新鲜拔牙创口中立即植入种植体并用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与陶瓷化牛骨(ceramic bovinebone,CBB)复合而成的复合骨充填于种植体与牙槽窝壁间的腔隙中,另一侧为空白对照组,于术后4、10周处死动物,取下颌骨行大体观察、X线拍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显示实验组4周时即有明显的新骨形成,10周时牙槽骨丰满,牙槽骨的吸收明显少于对照组,牙槽窝内种植体与牙槽窝壁间充满新生骨小梁,新骨与种植体呈紧密的骨性结合;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BMP复合骨用于即刻种植体周围填充拔牙创内间隙可以起到稳定种植体,促进骨创愈合,保持牙槽骨丰满的作用;该方法可使种植牙的临床过程提前半年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使用引导骨再生膜技术重建牙槽嵴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5例部分牙槽嵴萎缩或缺损者采用手术在牙槽嵴区植入骨粉 ,加盖双层可吸收胶原膜引导骨再生修复牙槽嵴。结果 :于 3、6个月分别行X线片检查 ,手术区可见骨质生长 ,牙槽嵴形态恢复良好。结论 :使用引导骨再生膜技术能修复重建牙槽嵴 ,为牙种植体的植入及义齿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拔牙后利用原有牙槽窝行位点保留,观察拔牙后牙槽窝内填入博纳人工骨粉对牙槽骨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牙外伤或无法保留的残根,微创拔除加充分彻底搔刮牙槽窝后,填入博纳骨粉,表面覆盖可吸收胶原膜,其上明胶海绵或游离腭部粘膜封闭创面。6个月后行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行上部修复,观察牙龈的丰满度及牙槽骨的高度变化。结果:X线显示骨高度吸收少于0.5mm,宽度小于1.5mm.。病例均成功进行了修复,牙槽骨较丰满,牙龈乳头恢复良好。结论:微创拔牙后行拔牙窝内填塞人工骨粉,可以减少拔牙后的自体骨的吸收,提高种植的成功率,降低前牙美学风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兔牙槽骨的修复作用.[方法]将白兔分为4个组,将每只白兔的双侧下颌同名牙拔除,将左侧拔牙窝作为实验组,拔牙后即刻充填PRF;右侧拔牙窝作为对照组,拔牙后以明胶海绵填充.每组白兔均分别在术后第2,4,8,12周处死,观察牙槽骨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牙槽嵴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拔牙创区牙槽骨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F对牙槽骨缺损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可减少牙槽嵴的吸收,维持牙槽嵴的高度,尤其在修复早期这种效果更明显,提高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3.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植入大鼠拔牙创对骨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孔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植入大鼠拔牙创对牙槽骨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拔除右下颌中切牙后,实验组即刻植入PLGA支架材料,自然愈合拔牙创作为对照组,于术后1、2、4、8和12周分别处死大鼠。用软X线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价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的愈合情况。 结果:术后4、8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剩余牙槽嵴长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 2、4和8周实验组剩余牙槽嵴的相对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组织形态学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拔牙窝内可见极少量的未降解的支架材料,对照组拔牙窝内充满新生骨,但有间隙存在;术后12周,支架材料完全降解,实验组和对照组拔牙窝内均可见编织状骨,实验组骨沉积线明显。 结论: PLGA生物材料在不影响牙槽窝骨组织愈合过程的同时,能有效地保持剩余牙槽嵴的长度和宽度。该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而且具有骨引导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观察生物活性玻璃联合胶原膜植入牙周骨缺损对牙槽骨再生和牙周附着形成的作用以及组织的反应.方法:于3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域,用人工去骨及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重度牙槽骨水平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胶原膜和/或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同体对照.分别于6、12周及24周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临床牙周及x线摄片观察.结果:(1)牙周临床指标:生物活性玻璃联合胶原膜组在降低探诊深度及牙周附着丧失方面优于单用材料(生物活性玻璃或胶原膜);在术后龈缘位置复位方面优于单用生物活性玻璃;(2)X线摄片:胶原膜联合生物活性玻璃组新生骨持续增加,钙化程度接近正常骨.结论:联合应用胶原膜和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可促进牙周骨再生及软组织愈合。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6,(6):697-699
目的:探讨因牙周炎无法保留的患牙在拔牙的同时植入血浆提取物-浓缩生长因子(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行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观察其对预防牙槽骨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因牙周炎不能保留患牙32颗,微创拔除后同期植入患者自体CGF复合Bio-OSS骨粉,并覆盖CGF膜,严密缝合,术后6月通过拍摄X线及锥体束CT(CBCT),了解牙槽骨量变化。结果:拔牙创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牙龈形态饱满,牙槽骨高度及宽度保存良好。结论:位点保存技术中使用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可以很好地维持牙周炎患牙拔除后牙槽骨骨量,为后期的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牙槽骨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新西兰白兔15只,制作10mm长的桡骨节段性缺损模型,分为实验组:15个肢体,骨缺损区植入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人工骨材料;空白对照组:6个肢体,骨缺损区旷置;自体骨对照组:6个肢体,骨缺损区植入自体骨.术后1d,8、16、24周分别进行X线摄片观察,运用ImageTool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点像素测定,24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人工骨植入兔桡骨缺损区8周即有新生骨形成,24周材料与骨组织连接在一起,缺损区得以修复.空白组:8周时缺损区有少量骨痂,24周时修复缺损区约1/2;自体骨植人组:8周时骨断端完全被骨痂包绕,24周时缺损区骨完全修复.像素测量结果显示三组间骨修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P=0.007,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骨组织密度增加.实验组材料两端修复界面新生骨与皮质骨的X射线摄片像素值进行比较:术后1d,8、16周P<0.05,24周P>0.05.说明术后24周前材料两端界面在不断修复,24周时完全修复.扫描电镜摄片示:实验组兔植入材料被新骨组织环形包绕与骨组织镶嵌,皮质骨与界面骨之间形成骨髓腔;在材料表面凹陷中骨细胞环状排列形成骨单位.结论 证实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材料能够修复新西兰兔桡骨节段性缺损,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材料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观察其在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目的基因HIF-1 α转染至BMSCs后,与支架材料PLGA复合,修复SD大鼠颅骨双侧直径5 mm的标准骨缺损(n=18),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HIF-1 α-BM-SCs/PLGA复合体(n=6),对照组植入BMSCs/PLGA复合体(n=6),材料组仅植入PLGA支架材料(n=6).术后8周处死大鼠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HE染色观察缺损区骨形成情况.结果 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HE染色均显示实验组缺损区新骨形成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及材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内研究表明HIF-1α能够介导BMSCs促进骨组织形成,PLGA是理想的支架材料,用其构建的血管化工程骨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拔牙后植入珊瑚人工骨复合替硝唑的治疗效果,探索如何减少拔牙后牙槽嵴的萎缩和吸收,有效地维持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为后续的义齿修复奠定良好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76例患者拔牙后植入珊瑚人工骨复合替硝哇于牙槽窝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复诊并行X线摄片检查.结果 76例拔牙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现术后出血、裂开及感染,无植入物排异等并发症;牙槽嵴平滑、无凹陷;同术前相比,牙槽嵴高度无明显降低。结论 拔牙后植入珊瑚人工骨复合替硝哇可战少术后并发症、维持牙槽嵴的有效高度,为后续的义齿修复提供了基骨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多孔钽颗粒对下颌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首先拔出比格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后(3个月)采用牙科种植机在下颌骨缺牙区构建颌骨骨缺损模型,随即将多孔钽颗粒(实验组,n=9)和Bio-oss骨粉(对照组,n=9)分别植入右侧和左侧下颌骨骨缺损区内.半流食喂养3个月后,双侧下颌骨行X线摄片比较2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然后采用EXAKT切磨机制取硬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新骨成熟情况.结果 3个月后,大体标本和X线摄片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颌骨骨缺损区内均有新骨生成;按照X线评分标准对骨形成及塑形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9.54 ±0.10) vs (8.98 ±0.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缺损区骨组织较对照组更为成熟,且包绕了大量的多孔钽颗粒,其相互交联呈网状;虽然对照组(Bio-oss骨粉颗粒)周围有较成熟的骨组织包绕,但颗粒之间仍有大量骨陷窝存在.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多孔钽颗粒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其修复颌骨缺损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Bio-oss骨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对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每只动物两组下颌骨体部分别作牙槽骨缺损区,左组为实验组,填充PRP与nano-HA复合物;右组为对照组,填充nano-HA.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通过X线片、组织学染色观察兔两组牙槽骨愈合情况,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其新生骨面积.结果 术后2、4、8周,实验组新生骨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面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no-HA与PRP的复合材料能促进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牙槽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