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4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特征及物治疗同时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与单纯性药物治疗的差异.方法 420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实施药物治疗同时施加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采用王征宇引进并修订的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肝功评定按国家生化检查标准进行.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人格特征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有精神质倾向.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各因子没有明显差异.经物治疗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情绪比较稳定,治疗组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明显降低.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康复水平除云肝功能损伤程度、个体免疫力有关外,与心理、社会因素有明显的关系,患有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传染病医院对乙肝住院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状态及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居住本市某社区的COPD患者58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方法基本相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疗程1年;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SCL-90因子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且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有效率为89.66%,显著高于对照组17.24%的有效率。结论:社区心理干预对COPD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9)给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试验组(n=51)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8周为1疗程。8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心理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SF-36总评分及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精神健康(MH)、社会职能(SF)、躯体疼痛(BP)和活力(V)的平均评分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恐惧特征及药物治疗同时综合性心理护理与单纯性药物治疗的差异.方法 200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采用王征宇引进并修订的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肝功评定按国家生化检查标准进行.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人格特征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有精神质倾向.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各因子没有明显差异.经药物治疗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情绪比较稳定,治疗组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明显降低.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康复水平除与肝功能损伤程度、个体免疫力有关外.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患者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传染病医院对乙肝住院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335例60岁以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68)常规治疗;研究组(n=16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全面全程心理干预;于入院和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定分析,并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SCL-90各因子评分无差异;出院时,两组评分均有改善(P〈0.01),除精神病因子外,研究组SCL-90各因子评分改善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敌对因子是两组改善比率差异最大的因子;出院时SCL-90各因子分值仍高于中国常模。结论对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减少患者敌对、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医护关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MTT)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 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MTT患者20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03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CL-90心理健康水平及复吸率、脱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CL-90 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后,除精神病性因子(P =0.42)外,干预组SCL-90总分及其他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完成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复吸率和脱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MTT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减少患者复吸率及脱失率,进一步提升MTT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箱庭疗法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过程中所起作用。方法抽取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并给予干预组患者给予箱庭治疗。对观察组与干预组治疗前后进行SCL-90、MRSS以及SDSS各评定一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各因子评分、MRSS总分与各分量表分以及SDSS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结束后,干预组和对照组SCL-90因子评分中6种指标,MRSS总分与各分量表分以及SDSS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箱庭治疗能够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我院110例慢性乙肝患者与237例健康体检者的心理特点.结果 慢性乙肝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组(p<0.05).慢性乙肝组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组均(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有针对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支持治疗效果 .方法对150例病人应用药物+心理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 后应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SCL-90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较明显(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及躯体化因子分增高(P<0.05),偏执及精神病性因 子分降低(P<0.05),其余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均有差异(P <0.05或P<0.01).肝功能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心理干预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自愿参与的原则分为2组,干预组64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同时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SCL-90评分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敌对等6项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剖宫产术前术后患者焦虑及康复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采用剖宫生产的产妇9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心理干预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治疗。对比患者心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结果:心理干预治疗前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心理干预,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较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的开展对剖宫产产妇的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音乐运动干预对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音乐运动干预,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54.1±1.7)%vs(51.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1,P〈O.05);研究组焦虑评分[(44.56±5.31)分]、抑郁评分[(0.52±0.07)分]均低于对照组[(51.13±4.02)分、(0.63±0.06)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4、5.937,均P〈O.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6、2.353、2.537、2.719、3.024、4.436、2.472、2.817,均P〈O.05)。结论:音乐疗法配合有氧运动可以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曾莹  李健嫦  张任 《河北医学》2007,13(6):723-72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膀胱肿瘤病人手术前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我科共收治经临床确诊为膀胱肿瘤病人80例,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在手术前2d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除了接受心理干预外,其余手术前准备工作与干预组基本无差别.结果:焦虑情况,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手术前30min血压、脉搏比较,干预组病人手术前的收缩压和脉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膀胱肿瘤病人术前心理、生理反应,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给予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肝癌介入治疗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心理状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 SDS 评分、SAS 评分均比干预前减少,但观察组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1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口服降压药物,观察组在口服药物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血压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血压下降更明显,达标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62-164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负性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7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干预方式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负性心理因素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负性心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促进患者对医院护理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次怀孕精神病患者孕产期心理情况,分析心理干预对心理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首次怀孕精神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对怀孕精神病患者给予积极的咨询与指导等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未进行指导干预。结果:两组干预前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两组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首次怀孕精神病患者实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使孕妇的负性情绪得以宣泄,有利于减轻孕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病情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COPD并发急性右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科收治的COPD并发急性右心衰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两周治愈率、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死亡率、两周治愈率、满意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并发急性右心衰患者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李长城  石丽楠 《中国医药导报》2012,9(5):158-159,163
目的研究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9月住院和门诊老年GERD患者198例(GERD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修改后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CR)对两组在入院初期或初诊时完成首次评分,然后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及抗抑郁等药物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对GER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采用SDS和SAS-CR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计算两组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GERD组患者的SDS、SAS-C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GERD组RD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SDS、SAS-CR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GERD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GER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遵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给予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等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加心理干预对激素替代(HRT)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PS)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确诊的MPS患者6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为耳穴贴压加心理干预配合激素替代治疗(口服补佳乐),对照组为单纯口服补佳乐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绝经症状变化(Kuppernann评分)及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评分)变化,并检测干预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Kuppernann评分及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Kuppernann评分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SH、LH、E23、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加心理干预配合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患者临床症状及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