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伏九"穴位敷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伏九"组41例、三伏组44例和三九组40例,"伏九"组在三伏、三九进行穴位敷贴,三伏组在三伏进行穴位敷贴,三九组在三九进行穴位敷贴。结果:"伏九"组总有效率为97.5%,三伏组为84.09%,三九组为72.50%;"伏九"穴位敷贴优于单独三伏和三九穴位敷贴,三伏穴位敷贴疗效优于三九穴位敷贴(P<0.05);且皮肤出现发泡的患者疗效优于皮肤未发泡的患者(P<0.05)。结论:"伏九"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节气天灸治疗青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就诊于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针灸科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8例,于观察末剔除2例,脱落4例,实际统计病例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伏九组、三伏组、三九组,每组24例。三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天灸穴位处方,于2014年三伏天、三九天期间进行天灸治疗。结果:伏九组有效率为75.00%,三伏组有效率为62.50%,三九组有效率为58.33%,伏九组优于三伏组、三九组(P0.05);伏九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优于三九组、三伏组(P0.05);伏九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三九组、三伏组(P0.05)。结论:三伏天和三九天天灸治疗青年变应性鼻炎均有效,联合使用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Yang SQ  Zhang W  Li JX  Lou BD  Li XP  Li W  Huang XH  Liu XP  Yang LB  Shi WY  Cao Y 《中国针灸》2012,32(2):117-122
目的:系统观察三伏、三九不同季节穴位贴敷治疗寒痰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效果,为COPD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伏九组、三伏组和三九组,每组50例,各组用相同成分和剂量的药物(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肉桂、生姜汁)做成药饼,在肺俞、肾俞、大椎、天突、膻中、中府穴位上分别行穴位贴敷治疗,三伏组于每夏初伏、中伏、末伏第1天各贴敷1次,计3次;三九组于每冬一九、二九、三九第1天各贴敷1次,计3次;伏九组于夏季三伏、冬季三九第1天各贴敷1次,计6次。从综合临床疗效、生存质量(症状评分、活动限制评分、对日常生活影响评分)、疾病发作次数及肺功能4个方面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伏九组总有效率为88.0%(46/50),优于三伏组的76.0%(38/50)、三九组的70.0%(35/50)(P<0.01,P<0.001)。各组治疗后疾病发作次数、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伏九组以上各指标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1,P<0.001),除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外,三伏组临床症状积分与肺功能指标亦较三九组改善显著(P<0.05,P<0.001)。结论:不同季节穴位贴敷对COPD稳定期患者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其疾病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肺功能,但伏九贴敷优于单纯的三伏贴敷和三九贴敷,三伏贴敷又优于三九贴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伏九"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伏九组60例、三伏组59例,伏九组在三伏、三九进行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三伏组在三伏进行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伏九"组总有效率为95.00%,三伏组为86.44%;治疗结束6个月后伏九组总有效率为93.22%,三伏组为77.59%。RQLQ量表方面,2组患者睡眠状况、行为问题、鼻症状、眼症状和生活质量总体情况在治疗结束后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伏九"和"三伏"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都有较好疗效,其中"伏九"治疗组对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疗效持续时间更持久。2组都可以有效改善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季节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名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伏九组、三伏组和三九组,每组30例。分别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在三伏、三九季节给予贴敷治疗。结果:伏九组总有效率为93.33%、三伏组为70%、三九组为60%,伏九组贴敷优于三伏和三九穴位贴敷,三伏穴位贴敷疗效优于三九穴位贴敷。结论:伏九组穴位贴敷对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孙浩  王小峰 《江西中医药》2010,41(11):62-63
目的:观察消喘膏三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治疗组60例采用梅花针叩刺,穴位外敷消喘膏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固本咳喘片5片,3次/日。1年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喘膏三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定时敷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与中药敷贴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穴位注射,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90.00%,对照组为70.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意K(P〈0.01)。结论:三伏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与穴位注射合用,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每年三伏、三九天予以穴位贴敷治疗6次,连续3年;观察组在穴位贴敷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穴位贴敷及内服中药次数的增加,疗效有提高的趋势。结论: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利肺片治疗(每次2粒,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评定疗效;观察治疗后半年内感冒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感冒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能预防感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三伏天和非三伏天(春分、秋分和三九天)4个不同时间窗,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三伏天灸组、春分天灸组、秋分天灸组和三九天灸组),每组30例。取穴均为肺俞、脾俞、肾俞等,通过回访观测症候量表分数的变化,从而比较天灸疗法在不同节气的疗效。结果三伏天灸组、春分天灸组、秋分天灸组和三九天灸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0%、73.3%、66.7%和83.3%,经统计学处理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天灸和非三伏天灸均能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三伏天灸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组,三伏天仍为天灸疗法的优势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冬病夏治贴敷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疗效。方法:将近3年就诊的10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0例。两组均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来治疗,治疗组于每年三九及三伏天同时贴敷,而对照组只在每年的三九进行贴敷,疗程3年,3年贴完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6%)明显优于对照组(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冬病夏治贴敷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生活质量角度对比观察时间因素在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中的影响效应。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三伏天组、三九天组和日常天组,观察疗效、生活质量。结果:3组患者疗效无区别,治疗后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3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敷贴疗法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疗法中占主导因素的是药物及经穴,时间因素从本研究看来并无影响效应,适宜全年开展此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在哮喘缓解期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于每年贴敷结束时行肺功能检查,每3个月随访1次并记录患者每次急性发作时的症状、体征及每年急性发作次数。结果:随访治疗过程中,两组各脱落1例。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8%,对照组有效率为75.2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贴敷后第2年,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_1),FEV_1占预计值%(FEV_1%),呼气峰流速(PEF)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PEF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贴敷第3年后,观察组患者FEV_1,FEV_1%,PEF均较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贴敷后第3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安全性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21例患者出现皮肤水泡,予以局部处理后水泡吸收,未影响下次穴位贴敷,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结论:冬病夏治三伏贴可以明显减轻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时气喘、胸闷、咳嗽等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提高治愈率,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明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汤佳美  王燕 《光明中医》2016,(21):3167-3168
目的观察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喘病人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50例慢性咳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基础上加用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自初伏第一天开始贴,至末伏最后一天结束,每贴贴2~3天,每年三伏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年。结果三个疗程结束后共治愈8例,有效3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三伏贴穴位贴敷结合护理治疗慢性咳喘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三伏贴联合伏针闪罐治疗支气管哮喘,观察该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针灸科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三伏期间收治的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三伏贴联合伏针闪罐疗法,对照组单用三伏贴疗法。三伏期间初伏、中伏和末伏各贴敷1次,共贴敷9次,3年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好转31例,无效2例,治愈率45. 0%(27/60),总有效率96. 6%(58/60);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37例,无效9例,治愈率23. 3%(14/60),总有效率85. 5%(51/60)。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261、4. 904,P均<0. 05)。结论三伏贴联合伏针闪罐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单纯三伏贴治疗,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取穴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检索库,检索各个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关于慢性肺系疾病的穴位注射相关文献,建立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取穴规律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结果:共纳入文献64篇,其中针刺穴位24个,以肺俞使用频率最高(22.66%);涉及经脉10条,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主要中药注射液25种,使用频率最多的是黄芪注射液(21.43%)。聚类分析结果并不理想,但由关联分析可见,腧穴配伍多以肺俞为主穴,配以定喘、肾俞、足三里、天突、丰隆等穴。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系疾病在经脉循行上主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一般多选用肺俞、定喘、足三里、肾俞等穴位,采用多穴配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伏敷贴对不同体质成人反复感冒的影响。方法:160例反复感冒患者按体质分为4组:气虚质组40例、阳虚质组40例、痰湿质组40例、气郁质组40例。以发病次数、发病时的症状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①三伏后6个月内气虚质、阳虚质与气郁质患者的发病次数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而痰湿质患者只改善了其临床症状;②气虚质、阳虚质与气郁质三组在减少发病次数、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相当,且疗效均优于痰湿质组(P0.05或P0.01)。结论:三伏敷贴对不同体质成人反复感冒的发病次数及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中药浴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浴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浴足治疗。两组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跟腱反射、膝反射,深感觉治疗后均得到改善,但两组间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浴足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康复效果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