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是指侵害肝脏引起肝炎的病原体,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已知人类肝炎病毒有3种,即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其病原学特点与甲、乙型肝炎病毒均不同)。近年来又发现一种缺陷性嗜肝单股RNA病毒,也称丁型肝炎病毒(HDV),过去称为b因子,此外,还有一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黄热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全身感染时,也能引起类似肝炎的急性肝损伤,但这些病毒不属于肝炎病毒范畴。  相似文献   

2.
<正> 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G virus,HGV)是1995年被发现的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其主要传播方式有血源性传播、静脉注射、性传播、母婴传播等,由于与其它病毒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此极易发生重叠感染,现将有关重叠感染的进展综述如下。 1 HGV与HCV的重叠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HCV)呈世界流行,其感染的特征是90%以上的患者演变为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HGV与HCV均属黄病毒科,结构上相似,且发生的高危因素很  相似文献   

3.
肝炎是一种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截止八十年代中期已相继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即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与丁型肝炎病毒。在1995年下半年有两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几乎同时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美国Abbor实验室的Simons等研究人员从绢毛猴清中分离出三株病毒.命名为CBV—A、GBV—B、GBV—C。其中GBV—C可以引起人类肝炎。  相似文献   

4.
新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庆 《中级医刊》1997,32(2):11-12
  相似文献   

5.
庄辉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38-140
病毒准种是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病毒准种的存在可能与患者持续性感染、肝损伤、抗病毒治疗和免疫预防有关,因此,对肝炎病毒准种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5型肝炎病毒中,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常引起慢性感染。因此,对该两型肝炎病毒准种的研究较多。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不引起慢性感染,至今尚未见关于该两型肝炎病毒准种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运用巢式聚合酶锭反应检测36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HCC)2的肝癌组织或癌周组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并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来显示HCC患者中HCV和HBV的感染情况。,同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结果表明36例HCC2中,HCV感染者13例(36.1%),HBV感染者30例983.3%),两者重叠感染者12例(33.3%),并发现HCV、HBV重叠感染者较仅HB  相似文献   

7.
韩聚强 《医学综述》2011,17(21):3240-3242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肝炎可能是肝脏细胞免疫防御反应病毒入侵的结果。B1细胞是新近认识的一种B细胞亚群,CD5分子是其特征性分子标志。CD5+B1细胞是机体防御肝炎病毒入侵的重要天然免疫细胞。CD5+B1细胞与机体内HB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CD81与CD5间通过分子串话机制直接参与HCV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9.
PCR法与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比较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R与ELISA2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和惭型肝炎病毒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无偿献血者标本300份,分为ALT升高组和ALT正常组,用ELISA法检测抗-HCV和HbsAg,用RT-PCR检测HCV-RNA和HBV-DNA。结果:抗-HCV阳性标本26例阳性率为8.7%,经RT-PCR检测,HCV-RNA均为阳性,抗HCV阴性的标本中有2例HCV-RNA为阳性。HCV-RNA的阳性率为16%,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份标本中HBsAg阳性和HBV-DNA阳性比率分别为11.3%和12.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应用RT-PCR检测HCV-DNA利于早期诊断,也是筛选献血员是否携带丙型肝炎病毒的较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其它肝炎病毒感染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两种或几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发生率很高。几种嗜肝病毒感染同一个体,通过病毒间的相互干扰作用,会产生对某种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j。本文通过对135例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的观察,以了解HBV重叠感染的模式及重叠感染对HBV血清标志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l研究对象135例HBV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者为观察组,为我科1994年1月至1996年9月门诊及住院病人。SO例单纯HBV感染者为对照组。用乙肝5项检查其中HBsAg、HBeAg、抗一HBe和抗一HBc任何一项阳性确定为HB…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建立和趋于简单化,使大部分非甲非乙型肝炎得以分型诊断,但在临床中无论是在急慢性肝炎中或在严重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肝癌)中,仍有10%~20%的患者不能分型诊断。最近,在非甲~戊型肝炎病毒之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后的处理。方法 14例患者中,8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4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2例同时感染HBV和HCV,移植术前肝炎病毒DNA RNA阴性。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10例患者于术后2周内出现程度不等的肝功能异常,均以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为主,HBV DNA和,或HCV RNA均呈阴性,经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并给予护肝治疗,患者的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肝炎病毒携带者接受肾移植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正确区分系药物性肝损害还是病毒性肝损害,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并给予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重组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核酶的载体,探讨解决核酶在实际应用中的保护性运载、靶向性和特异性问题。方法设计了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锤头型核酶结构,采用重组引物,结合“不对称PCR”和“MegaPrimerPCR”方法将所设计的锤头型核酶基因替代插入到了型肝炎病毒基因组5'端高变区,重组体经PCR初步鉴定后,克隆到T载体(pTAdv)T7启动子下游,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序列测定分析。结果与结论证实该重组作为预期的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核酶-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组重组体,为进一步的体外切割和细胞内与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顾小红  李奇芬 《医学综述》2001,7(4):197-199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第一个被认识的具有环状RNA基因组的动物病毒,其病毒抗原(HDAg)是在RNA介导的RNA复制过程中由HDV抗基因链的ORF(-5)编码的一种核糖核酸蛋白,HDAg和病毒RNA组成病毒核壳体,由于HDV是一缺陷性的负链RNA病毒,参加类病毒和负链RNA病毒,使得HDV的研究有了很快发展,现将近年来有关HDV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甲型肝炎病毒 (HAV)、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重叠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对 2 83重叠感染者检测血清抗 -HAV、抗 -HCV和HBV -M ,并比较各型临床类型各型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V的感染率最高 86.9% ,HAV和HBV的重叠感染最多 42 8% ,HBV和HCV重叠感染次之 3 2 9%。结论 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可以重叠感染 ,以HBV的感染为主 ,重叠感染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江  荆俊杰 《陕西医学杂志》1997,26(11):684-686
<正>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30%的HCV感染病例有肠道外暴露史或属于高危人群,像接触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内药物滥用,以及血液透析。有一部分HCV感染被解释如隐匿型感染像反复使用接种针头,甚至咬伤和抓伤都可能传播HCV。然而仍有一部分HCV感染无法解释其传播途径。尽管感染HCV不如感染HBV或HDV那么容易,但感染HBV或HDV时也有感染HCV的危险。而且有可能同时或共同感染,即在已慢性感染一种病毒的患者体内可以附加另一种病毒的感染。以往研究肝炎病毒标志物时,已有慢性HBsAg携带者又附加甲型肝炎病毒(HAV)的急性感染的报道,还发现  相似文献   

17.
李兴  张树林 《陕西医学杂志》1995,24(10):607-610
<正> 自1989年Choo等成功地从一只黑猩猩身上分离出HCV cDNA克隆以来,世界各地不断有新的HCV病毒株被发现。HCV的基因变异从5’UT区开始一直延伸到3’末端,贯穿于整个基因组序列。根据其基因的变异程度,可以将HCV分为数个基因型,各型之内尚可分出数个亚型。型间的基因变异程度可达33%。这种程度的基因变异很可能导致病毒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全世界约有1.7亿人感染了HCV,其中约有8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这其中又有20%转化为肝硬化,最终1%-3%发展为肝细胞癌。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适当的体外细胞培养病毒复制系统和小动物模型,使HCV致病性的研究更为艰难。多数丙型肝炎之所以难以治愈主要是因为丙型肝炎病毒某些结构区有高度的变异性。丙型肝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携带者,一般分为无症状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和感染后携带者.绝大多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单纯1项HBsAg阳性者极少,而与其他乙肝血清标志(HBVM)共存.此种HBV携带者与隐性感染者一样,其传染性与传染作用往往被忽视.  相似文献   

20.
<正> 甲型肝炎病毒(HA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同时感染或先后感染在临床上常有发生,其确切定义、临床表现与转归,各家看法不一。为探讨HAV与HBV双重感染的临床表现,兹将经治的60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