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以血小板显著增多首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应用骨髓细胞涂片、骨髓活检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发现:以血小板显著增多为首发表现的CML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和生物学特点的疾病,骨髓细胞涂片和骨髓活检表明,骨髓增生活跃,以巨核系异常增生为主,血小板大片戍堆,可见圆形核小巨核细胞,中等度白细胞增多,经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证实存在有Ph染色体和(或)表达bcr/abl融合基因,对此类患者应该早期进行积极治疗,甚至进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干预;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则不宜过多地使用化疗药物,否则反而诱致白血病的发生。结论:对血小板明显增多的患者应及时进行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这对于ET及CM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为重要,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慢性髓系白血痛(CM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Ph染色体及bcr/abl融舍基因检测对CML早期诊断、分型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直接法或24h短期培养法常规G显带后分析,观察有无Ph染色体,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合形态学特征对51例CML进行分型诊断.结果 51例患者中Ph+/bcr/abl+或Ph-/bcr/abl+共48例诊断为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占94%,其中1例为妊娠合并慢拉白血病;Ph-/bcr/abl-3例占6%,其中2例为非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1例为慢性粒单棱细胞白血病(CMML).结论 Ph染色体及ber/abl融合基因检测将CML患者进一步区分为三型:典型(Ph+/ bcr/abl+或Ph-/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非典型(Ph-/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痛(a-C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明确诊断、早期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l/abl融合基因,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能使细胞调控系统发生紊乱和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是正常细胞转化为白血病细胞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244例髓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与WHO分型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 《检验医学》2007,22(2):132-135
目的对244例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亚型(M4EO)、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液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基因学检查方法检测患者标本。结果细胞形态学特征:M2b异常中幼粒细胞,M3异常早幼粒细胞,M4EO异常嗜酸粒细胞,CML粒系细胞。染色体检测表明:M2b、M3、M4EO、CML分别与各自特异性染色体t(8;21)(q22;q22)、t(15;17)(q22;q21)、inv(16)(p13;q22)、t(9;22)(q34;q11)密切相关。融合基因检测表明:M2b、M3、M4EO、CML分别与融合基因AML-ETO、PML-RARα、CBFβ-MYH11、BCR-ABL密切相关。结论M2b、M3、M4EO、CML4种白血病患者不论在临床特点上,还是细胞形态学上都有各自一定的特征。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的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融合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定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可作为白血病的标志物,对白血病的诊断、预后估计、监测治疗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有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改变和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 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直接法G显带分析染色体;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 2例供者为女性的男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allo-PBSCT后,染色体检测持续46,XX。最长生存已50个月。4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经allo-PBSCT。后,Ph染色体阳性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例,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加干扰素治疗,已生存70个月。Ph染色体阴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2例,最长生存已27个月。Ph染色体阴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1例,已生存14个月。2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检测出非特征性染色体畸变,复发后再化疗达完全缓解,最长生存期达81个月。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检测可观察近期疗效,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6例初发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h)、急性4E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细胞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M)结合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检查方法检测患者骨髓标本。结果:细胞形态学特征:M2h为异常中幼粒细胞增生,M3为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M4E0为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生,CML为粒系细胞增生。染色体及融合基因检测表明:M2h、M3、M4E0、CML分别与各自特异性染色体及融合基因t(8;21)(q22;q22),AML1—ETO、t(15;17)(q22;q21)/PML—RARα、inv(16)(p13;q22)/CBFB—MYH11、t(9;22)(q34;q11)/BCR—ABL密:切相关。结论:①M2h、M3、M4E0;CML4种白血病患者不论在临床特点上,还是细胞形态学上都有各自一定的特征。②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的染色体及融合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③特定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可作为白血病的标记物,对白血病的诊断、预后估计、监测治疗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等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C-DF-FISH)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R-显带技术、DC-DF-FISH、RT—PCR技术检测41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对于初诊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94.4%(17/18),DC—DF—FISH阳性检出率也为94.4%(17/18),对于治疗后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14例有可分析分裂相,其中有ll例存在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78.6%(11/14);而用DC—DF—FISH检测治疗后患者的阳性率为94.4%(17/18);移植后的5例患者R-显带均未检出Ph染色体,而FISH检测出1例bcr/abl基因阳性,RT-PCR证实了FISH的检测结论,但在移植患者中,RT-PCR无阳性发现。结论: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检测CML患者bcr/abl基因重排的可靠方法,适用于CML的诊断、疗效判定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染色体分析与bcr/abl融合基因定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例CML患者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G、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同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进行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检测,并对其中的9例患者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全部患者均检出Ph染色体及表达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之间19cr/abl表达水平差异很大。常规药物治疗后稳定于慢性期的4例患者,bcr/bal表达水平轻度上升或下降,未发现新的染色体异常;进入急变期的3例患者bcr/abl表达平均上升了9.06倍,均出现新的附加染色体异常;2例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患者bcr/abl表达水平随临床治疗而发生变化;bcr/abl变化趋势相同而细胞遗传学结果不同的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同,预后也不一样。结论染色体分析结合bcr/abl基因定量较为全面地反映了CML患者的生物学特性,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对CML的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反映白血病细胞负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格列卫治疗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后骨髓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R显带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服用格列卫前后骨髓标本中Ph染色体和bcr/abl基因的表达。结果用药后9例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7例分别在用药3~24个月后染色体检查为Ph染色体阴性,1例用药1个月后其Ph染色体仍为阳性,后失访;1例用药2个月后Ph染色体阳性率为30%;1例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用药6个月后其Ph染色体阳性率为70%;1例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用药12个月后Ph染色体阳性率为60%。服用格列卫的CML病人Ph染色体转阴后仍能检测到bcr/abl基因的表达,但其表达水平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3.77、5.13,P〈0.01),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bcr/abl基因表达逐渐降低。结论格列卫能有效治疗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并且对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变异Ph染色体易位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并比较双色单融合(DC-SF)与双色双融合(DCDF)bcr/abl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变异易位CML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我院42例CML变异Ph易位患者,其中9例进行DC-SF-FISH和1l例进行DC-DF-FISH研究。结果表明:在642例Ph阳性CML中变异易位42例(6.5%),简单变异易位42.9%(18/42),复杂变异易位54.8%(23/42),遮蔽的或隐匿的Ph易位1例。除4,6号染色体外,其余染色体均被累及。4种类型变异易位分别出现于至少2个病例中。变异易位伴附加异常15例(35.7%)。FISH检测bcr/abl阳性19例(95%),阴性1例。DC-DF-FISH显示除1例患者部分细胞(8.8%)能检测到abl/bcr融合信号外,其他患者皆缺乏该融合信号。但在易位后的9号和参与变异易位的另外染色体上分别可以见到abl和bcr基因信号。DC-SF-FISH不能观察到信号的变异特征。结论:CML变异Ph易位广泛累及除9,22外其他染色体。部分类型属重现性异常;FISH检测能给予精确的分子诊断.而DC-DF-FISH可提供直观的、准确的分子变异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1例伴有ins(3;8)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及其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及其拷贝数。结果骨髓细胞R显带核型分析提示,除t(9;22)外,所有细胞伴ins(3;8);全染色体涂染证实3号染色体上插入一段8号来源的染色体片段;双色FISH检测到bcr/abl基因重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b3a2)转录本。结论ins(3;8)是CML患者罕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全染色体涂染是明确染色体插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例表达m型(ela2)bcr/abl融合基因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C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RT-PCR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治疗采用羟基脲、阿糖胞苷或羟基脲、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及干扰素方案。结果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t(9,22)(q34;q11);免疫分型:CD13、CD15、CD33阳性.其中例2同时表达CD10抗原(34.35%):RT-PCR分析例1初诊时M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b3a21,治疗后M型bcr/abl转阴而m型bcr/abl(ela2)阳性,例2初诊时即为M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而in型bcr/abl(ela21阳性:两例患者骨髓像及临床均表现为慢性期.但例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显著(15~47×10^9/L),脾脏不肿大。结论 m-bcr/ablCML是罕见的CML分子亚型。具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其发现对于临床诊断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例表达m型(ela2)bcr/abl融合基因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C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RT-PCR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治疗采用羟基脲、阿糖胞苷或羟基脲、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及干扰素方案。结果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t(9,22)(q34;q11);免疫分型:CD13、CD15、CD33阳性.其中例2同时表达CD10抗原(34.35%):RT-PCR分析例1初诊时M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b3a21,治疗后M型bcr/abl转阴而m型bcr/abl(ela2)阳性,例2初诊时即为M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而in型bcr/abl(ela21阳性:两例患者骨髓像及临床均表现为慢性期.但例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显著(15~47×10^9/L),脾脏不肿大。结论 m-bcr/ablCML是罕见的CML分子亚型。具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其发现对于临床诊断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方法对CML病人干扰素治疗后疗效监测的意义,本研究采用D-FISH方法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应用干扰素治疗前后骨髓间期核细胞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并与RT-PCR方法检测bcr/abl mRNA及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Ph染色体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2例CML病人D-FISH bcr/abl融合基因在干扰素治疗前均为阳性,其平均检出率在干扰素治疗前后分别为96.4%和58.6%,其中2例治疗前P染色体阴性病人,D-FISHbcr/abl融合基因在干扰素治疗前后平均检出率分别为94.0%和70.1%。D-FISH方法检测的22例病人中,4例为部分反应,4例为微小反应,其余14例为无反应。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方法相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果:D-FISH方法直接检测CML病人间期核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克服了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只能进行分裂中期核细胞分析及RT-PCR方法不能定量检测的不足,为CML干扰素治疗后克隆缓解程度的评定提供了更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国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病期染色体核型及其演变和ber—abl融合基因特点。方法对1193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524例CML患者的ber-abl融合基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染色体的检测采用R显带技术,融合基因检测采用RT-PCR技术。结果在所有病例中,Ph染色体阳性(Ph^+)患者占98.07%,Ph^-患者占1.93%。在Ph^+患者中,95.64%为典型Ph染色体阳性,4.36%为变异型Ph染色体阳性。11.88%的典型Ph^+患者发生染色体核型演变。急变期、加速期和慢性期染色体核型演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9.04%、27.78%及7.94%。在所有典型Ph^+患者中,发生染色体核型演变后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类型为+Ph(14.62%),+8(10.77%)和-21(7.69%)。急变期和加速期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类型为+Ph(28.57%),+8(16.67%)和+19(7.14%);慢性期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为-21(10.26%),+Ph(8.97%)和+8(8.97%)。附加染色体异常联合出现类型以+Ph与+8的联合最多(3.60%)。在所有524例检测过融合基因的标本中,h3a2(+)为54.01%,b2a2(+)为27.67%。结论国内CML患者染色体的核型及演变可能有着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直接原位检测间期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方法 应用FISH技术检测15例CML患者骨髓培养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其中5例CML患者同时取骨髓直接涂片检测,5例CML患者同时取外周血浓缩单个核细胞直接涂片检测。以5例非CML患者骨髓培养细胞为阴性对照。结果 15例患者骨髓标本成功培养10例,染色体分析检测到Ph1染色体8例。15例患者骨髓培养细胞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4例。5例CML患者同时做骨髓直接涂片FISH检测,结果阳性4例。5例CML患者同时做血标本浓缩单个核细胞FISH检测阳性2例。5例非CML患者FISH结果均阴性。结论 FISH技术能直接原位检测间期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且快速、可靠、成功率高,是诊断和监测CML的一项有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bcr/abl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112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对照组bcr/abl基因表达均为阴性。112例CML患者bcr/abl基因表达阳性率为88.39%(99/112),表达值范围(3.2~7.8)×107copies/L;67例CML患者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分析结果中,51例为Ph(+)/bcr(+),5例为Ph(-)/bcr(+),9例Ph(+)/bcr(-),2例Ph(-)/bcr(-);17例CML患者α干扰素(INFα)治疗前bcr/abl基因表达均值为(2.60±0.9)×107copies/L,INFα治疗后为(1.82±0.57)×107copies/L,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cr/abl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及动态观察,对CML的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变伴t(3;21)(q26;q22)的受累基因.方法对1例CML AML变伴t(3;21)(q26;q22)患者细胞间期和中期分裂相细胞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AML1和bcr/abl基因重排,RT-PCR联合序列分析检测t(3;21)(q26;q22)受累基因.结果der(3)和der(21)染色体上均检测到AML1基因杂交信号,AML1-MDS1-Evi1、AML1-MDS1、AML1-EAP及Evi1基因均表达,未见AML1-Evi1融合基因表达,AML1-MDS1-Evi1基因表达水平是AML1-MDS1、AML1-EAP表达水平的1.58和1.54倍,患者Evi1基因表达水平是HEL细胞系Evi1表达水平的2.71倍.结论t(3;21)(q26;q22)导致形成AML1-MDS1-Evi1、AML1-MDS1融合基因及Evi1基因激活,这些继发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是CML急性变伴t(3;21)(q26;q22)患者急变发生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遗传学特点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热变性姬姆萨显带技术(RHG)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0例CM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回顾分析282例CML的临床及细胞遗传学资料。结果: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表明,282例患者中268例Ph染色体阳性,占95.04%;14例Ph染色体阴性,占4.96%。其中250例Ph阳性细胞为100%,占90.32%。12例Ph阳性细胞为30%~99%,占4.48%,核型显示正常与Ph嵌合状态。6例核型为复杂变异异位,占2.24%。41倒除Ph染色体外,还出现额外染色体异常,占15.30%,分别为双Ph,+8,+22,-Y,i(17q)等,其中28例为加速或急变患者,占68.29%。应用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34例(舍14例Ph染色体阴性中的8例),占85%;BCR/ABL阴性6例,占15%。结论: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分子遗传学FISH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及准确率。细胞遗传学对于CML的正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