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健康非孕女性60例、正常临产孕妇80例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孕妇60例AT-Ⅲ、D-二聚体和Fib水平。结果正常临产孕妇组、妊高征孕妇组D-二聚体、Fib水平高于健康非孕组,AT-Ⅲ活性则低于健康非孕组(P<0.05)。妊高征孕妇组与正常临产孕妇组比较,AT-Ⅲ、D-二聚体、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AT-Ⅲ、D-二聚体、Fib联合检测对预防产后出血、血栓性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孕晚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前置胎盘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挪威NyeoCard ReaderⅡ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分别测定正常非孕育龄妇女3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40例、妊高征孕妇85例(轻度28例,中度25例,重度32例)、前置胎盘20例和DIC患者6例的血浆D-D含量。结果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妊高征孕妇、前置胎盘和DIC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妊高征孕妇、前置胎盘和DIC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孕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妊高征组中轻、中、重度患者血浆D-D含量随病情的发展含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正常妊娠孕妇血浆D-D水平升高,表明正常孕妇已处于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性增强状态,妊高征、前置胎盘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此类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更倾向于血栓形成。因此,产前检测血浆D-D含量对病情监测、治疗、预防出血、降低及避免DIC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正常孕妇及15例妊局征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PI:A)。结果:非孕妇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与好高征患者之间D—D含量有明显差异(P<0.01,P<0.001);好高征患者FDP阳性率(100%)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15%);非孕妇与正常孕妇及好高征患者间Fg含量有明显差异(P<0.01);非孕妇与正常孕妇之间t-PA:A无差异,但与妊高征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1),α2-PI:A则无组间差异。结论: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妊高征者有血栓形成倾向。本文所检测的指标,尤其D-D、t-PA:A和α2-PI:A为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可作为监测妊高征纤溶及凝血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易光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375-8375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检测意义。方法 D-二聚体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4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40例正常孕妇,4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对孕妇特别是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及时发现妊高症,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30例正常妊娠孕妇、46例妊高征孕妇(其中轻度16例,中度11例,重度19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1)血栓调节蛋白:正常妊娠组为(2.526&#177;1.682)μg/L,轻度妊高征组为(2.725&#177;1.321)μg/L,中度妊高征组为(4.165&#177;1.632)μg/L,重度妊高征组为(4.862&#177;1.265)μg/L;正常妊娠组与轻度妊高征组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重度妊高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二聚体:正常妊娠组为(0.38&#177;0.16)μg/L,轻度妊高征组为(0.58&#177;0.20)μg/L,中度妊高征组为(0.71&#177;0.23)μg/L,重度妊高征组为(0.96&#177;0.18)μg/L;正常妊娠组与妊高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妊高征病情的加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水平也逐渐升高,D-二聚体可作为妊高征孕妇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监测指标,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反映妊高征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应用以上指标,不但有助于早期诊断,并且可以判断DIC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围产期孕妇的凝血和纤溶状态,预防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而导致的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对510例围产期孕妇(孕38周以上)使用真空管静脉采血后进行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并与正常非妊娠妇女50例做对照。结果:围产期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都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女性。结论:围产期孕妇血液呈现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增强状态,倾向于血栓形成和DIC的发生,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和FIB能及早发现和预防围产期孕妇DIC和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孕妇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梧州市人民医院82例待产孕妇,检测其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以75例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晚期孕妇组APTT、PT明显低于非妊娠组,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与妊高征组APTT、PT、FIB和D-二聚体比较,妊高征组APTT、PT明显缩短,FIB和D-二聚体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间监测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对预防血栓形成,指导抗凝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晚期孕妇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79例待产孕妇,检测其血浆凝血三项(APTT、PT、FIB)和D-二聚体水平,以71例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结果 待产孕妇组APTT和PT明显低于非妊娠组,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1).而正常妊娠组与妊高征组PT、APTT、FIB和D-D比较,妊高征组PT、APTT时间明显缩短,FIB和D-D明显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孕晚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前置胎盘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挪威NycoCardReaderⅡ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分别测定正常非孕育龄妇女3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40例、妊高征孕妇85例(轻度28例,中度25例,重度32例)、前置胎盘20例和DIC患者6例的血浆DD含量。结果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妊高征孕妇、前置胎盘和DIC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妊高征孕妇、前置胎盘和DIC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孕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妊高征组中轻、中、重度患者血浆DD含量随病情的发展含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正常妊娠孕妇血浆DD水平升高,表明正常孕妇已处于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性增强状态,妊高征、前置胎盘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此类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更倾向于血栓形成。因此,产前检测血浆DD含量对病情监测、治疗、预防出血、降低及避免DIC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湖南地区孕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做产前检查的678例单胎晚孕孕妇、418例双胎/多胎晚孕孕妇为研究对象,以同期208例健康非孕妇女为对照,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D-二聚体浓度.[结果]晚孕孕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孕妇女(P<0.05),且双胎/多胎组显著高于同期单胎组(P<0.05).孕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D-二聚体单位,DDU)的参考区间:单胎组:28~35周,<3.64μg/mL;36~39周:<6.12μg/mL;40~41周,<6.84μg/mL;双胎/多胎组:28~31周,<6.26μg/mL;32~35周,<7.13μg/mL;36~39周,<8.00μg/m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湖南省孕晚期妇女免疫比浊法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适宜全省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200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55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妊高征患者FIB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非孕妇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且有血栓形成趋向,产前进行FIB的检测,对指导病情监测和治疗及避免DIC发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贾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317-43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FIB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两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FI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浆FIB含量的增高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D-二聚体、血浆FIB水平变化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孕妇分娩前后以及分娩方式体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84例临产孕妇和非孕健康对照组40例,将临产孕妇分成自然分娩组(n=83),剖宫产组(n=101);采用酶免荧光法和凝固法检测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价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并随访其妊娠结局,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追踪.结果 剖宫产组年龄、孕龄、住院天数明显大于自然分娩组;所有孕妇体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孕妇产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分娩前,而且剖宫产组产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产后第1天(P<0.01);临产孕妇中共有5例发生产后DIC,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P>0.05).结论 妊娠妇女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体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健康人群,然而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及临床应用.方法:用ELISA定量快速检测法测定86例肺癌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癌(Ⅰ、Ⅱ、Ⅲ a期)及(Ⅲb、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肺癌(Ⅲb、Ⅳ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明显高于肺癌(Ⅰ、Ⅱ、Ⅲa期)患者(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肺癌肿瘤诊断及病情评估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对5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泌率(UAER)分为三组,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结果:DN患者随着UAER的增高,血浆D-二聚体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是2型DN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可作为DN病情进展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可行性.方法 重度妊高征患者56例,硫酸镁治疗28例(Ⅰ组),硫酸镁+低分子肝素治疗28例(Ⅱ组).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Ⅱ组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Ⅰ组患者变化不明显(P〉0.05).2组孕妇治疗前后血中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妊高征比较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正常孕妇15例妊高征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a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a2-PI:A)。结果非孕妇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与妊高征患者之间D-D含量有明显差异(P〈0.01,P〈0.001);妊高征患者FDP阳性率(100%)JE JO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与非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及不同孕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分别测定健康育龄孕妇60例(早孕20例,中孕20例,晚孕20例),同年龄组段健康非孕妇女60例血浆胁二聚体水平,阳性标本经半定量稀释后用同样方法检测,观察各组D-二聚体水平并比较组间滴度的差异。结果孕妇组D-二聚体总阳性率为66.7%,3个不同孕期组中,早孕组阳性率45%,中孕组阳性率65%,晚孕组阳性率90%。非孕妇女阳性率为1.6%,孕妇组与非孕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定量结果发现孕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高并随着孕期的增长其滴度明显增高,而非孕妇女则较低。结论孕妇血液环境处于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状态,所以在孕期有必要监测凝血功能,可以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对指导有危象的孕(产)妇进行抗凝治疗及预防和抢救产科一些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栓塞(PE)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规律及在鉴别大面积肺栓塞与非大面积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84例,均经CTPA确诊为肺栓塞,探讨其血浆D-聚体结果及变化规律.结果 54例患者D-二聚体高于500 ng/ml(64.3%),大面积、次大面积PE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大面积组.结论 血浆D-二聚体仍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PE的首要手段之一,对鉴别大面积肺栓塞与非大面积肺栓塞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及D—二聚体检测在妊高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在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4例妊高征者(妊高征组,其中重度妊高征15例,轻、中度妊高征9例),和正常妊娠妇女20例(对照组)为观察,采用PT导出纤维蛋白原测定法(PT-der法)定量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采用乳胶凝集法半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结果: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但轻、中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在妊高征患者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