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肝硬化性心肌病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心脏收缩功能减低、心输出量增加、 全身血管阻力降低。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肝硬化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介绍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肝硬化 性心肌病、保护心功能的方法及措施,旨在提高人们对肝硬化性心肌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c-fos基因在肝硬化、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fos 基因在正常肝、硬化肝、肝癌组织中表达及肝组织癌变的机理。方法 收集肝癌切除标本和肝硬化门脉高压者肝活检组织各20 例,正常对照10 例,肝癌病例中乙肝阳性者16例,肝硬化中肝炎后肝硬化15 例,血吸虫性肝硬化5 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计算其阳性率、阳性细胞指数、强阳性表达率。结果 肝癌和硬化肝组织的阳性率、阳性细胞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肝,而肝癌和肝硬化组却差异无显著性。阳性切片中,强阳性表达,肝癌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癌中乙肝阳性者阳性细胞指数与阴性者差异无显著性。肝硬化中肝炎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fos 作为一种早期应答基因,在肝组织由正常到硬化和癌变中有一个渐进性的量变过程。肝炎病毒和血吸虫都同样引起Cfos 基因高表达,而后者正是肝组织癌变中的早期行为。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强  邰升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4):194-195
肝脏是人体的中心代谢器官,肝硬化患者因肝脏功能低下,使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低白蛋白血症、腹水、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血氨升高。严重者常合并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营养不良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对临床预后有重大影响。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将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可以减轻肝硬化患者分解代谢水平,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且刺激肝脏的再生。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逆转治疗的理论基础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谦 《临床外科杂志》1997,5(6):352-354
多种原因引起的肝实质性病变,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害,病理上早期经过肝细胞的变性坏死,进而持续进展性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多年来,如何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达到逆转肝硬化的治疗目的,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但目前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综述如下.一、肝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分析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硬化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原发性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组15例,Ⅱ型糖尿病组2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组12例,均进行OGTT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好于Ⅱ型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与单纯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没有差异。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若应用胰岛素,其剂量应相对小,并以短效胰岛素为好;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时,胰岛素应用与单纯Ⅱ型糖尿病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其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越来越多。可用于移植的细胞有肝源性和非肝源性两种。对于诱导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向肝细胞的转化都取得了成功。同时干细胞在肝硬化环境中的转归也进行了许多研究。随着干细胞在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必将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肝硬化性血管瘤与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及转移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自2000~2008年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肝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表现。结果本组肝硬化性血管瘤缺乏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典型CT及MRI特征:CT增强动态扫描显示肿瘤动脉期、门脉期均无明显强化,延时扫描病灶强化较为明显;MRI T1加权像病灶为低信号,1、2加权像病灶表现为由多种信号组成,部分病灶呈高信号。其中3例误诊为肝细胞癌,2例误诊为胆管细胞癌,1例误诊为胆管细胞癌合并感染,1例误诊为肝转移瘤,1例误诊为肝脓肿,1例误诊为非典型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误诊为后腹膜肿瘤。结论认识肝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对于提高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6例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率为13例(81.3%)。随访时间8个月-2年。无肝性脑病发生,再出血1例(7.7%)。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操作并不复杂、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由于自身代谢特点,胆囊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群体[1]。肝硬化患者多数合并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若胆囊炎急性发作,手术较为困难、复杂,因此,手术风险较非肝硬化者明显增高。我中心2008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gallbladderdrainage,PTGD)治疗肝硬化合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胆管结石并发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积极术前准备,对大多数患者施行一次性胆道手术,治愈率为95.5%。结论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去除胆道结石梗阻,建立有效引流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有可能逆转,故对大多数患者可行一次性胆道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硬化性门肺高压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8例肝硬化性门肺高压患者[平均肺动脉压(MPAP)大于25mmHg]为门肺高压组,年龄50.63岁,体重45—80kg,8例肝硬化未合并门肺高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32.65岁,体重52—78kg。两组心功能Ⅰ或Ⅱ级,ASAⅡ-Ⅳ级,均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观察术中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门肺高压组术前MPAP、肺循环阻力指数(PVm)升高(P〈0.05)。与术前相比,无肝期两组心脏指数(CI)、MPAP、肺动脉楔压(PAWP)和中心静脉压(CVP)降低,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升高;新肝期MPAP、CI、CVP升高。门肺高压组新肝期PVRI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性门肺高压患者新肝期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张学武  肖影 《护理学杂志》1998,13(4):204-206
为了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中的作用,分析了肝要代偿期的临床特点及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并实行了预见性护理,随机抽样前期同类病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数字连接试验(NCT)复常率达48.3%,病死率,肝性脑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预见性护理可及时发现并消除肝性脑病的诱因及潜在危险因素,降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肝脏是人体的中心代谢器官,肝硬化患者因肝脏功能低下,使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低白蛋白血症、腹水、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血氨升高,严重者常合并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营养不良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对临床预后有重大影响。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将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可以减轻肝硬化患者分解代谢水平,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且刺激肝脏的再生。一、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时,应首先对此类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总体评价,重点…  相似文献   

14.
研究肝硬化患者发生肝胆结石的影响因素。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未发生肝胆结石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腹水量,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组肝炎性肝硬化占比、腹水量、总胆固醇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炎性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肝胆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肝硬化患者肝胆结石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肝炎性肝硬化和腹水,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以降低肝胆结石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手术前后血氧分压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手术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变化以及氧疗法对其动脉、门静脉和周围静因氧分压的影响,作者对3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8例非肝病患者吸氧前后桡动脉、门 周围静脉血氧分压进行检测。结果:(1)肝炎后肝经组术后动脉氧分压低于术前;(2)肝硬化组门静脉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且与桡动脉血氧分压呈正相关;(3)肝硬化组肝功能分级和门静脉压力与桡动脉、门静脉氧分压无明显关系;(4)肝硬化组吸氧后门静脉、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探讨肝硬化与瘦素的相关性,不同肝功能下、不同病因下血清瘦素水平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86例,对照组45例,分别测定肝功能、身高、体重等相关指标,并将肝硬化组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以及按照病因学分类。血清瘦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Child-Pugh分级,随着肝功能的下降,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按病因学分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明显升高,与肝功能及肝硬化病因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并发胆石症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硬化病人胆石症发生率15%~20%,肝硬化病人尸解时胆石发现率高达20%~30%,比非肝硬化者高2倍。肝硬化病人胆囊切除手术死亡率30%,而非肝硬化病人胆囊切除手术死亡率在1%以下。如何处理好肝硬化并发胆石症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胆管狭窄所致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 总结了我院14例中、晚期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 脾切除、胃冠状静脉栓塞改良术式8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改良术式5例;脾动脉结扎、胃周血管离断l例。随访0.5—5年,2例死亡(14.3%)。患者肝功能好转率71.4%(10/14)。食道静脉曲张好转率64.3%(9/14)。消化道出血3例,再出血率21.4%。结论 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中、晚期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创伤较小,简单而较彻底的断流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高压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静力压升高称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主要临床表现有脾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以及腹水,常伴发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占80%~90%.西方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我们国家以肝炎性肝硬化为主。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介入放射治疗、内镜下治疗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肝硬化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动力学观测,探讨肝硬化腹水形成机理。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例对照组和80例肝硬化组SMA血流动力学进行测定。结果 肝硬化代偿期患、失代偿期患SMA的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但有腹水的肝硬化又较不伴腹水PI显降低,且有随食道静脉曲张的加重而降低的趋势。结论 肝硬化患早期即有内脏血流阻力的减低,SMA的高动力与腹水的形成、食道静脉曲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