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达芬奇Xi机器人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定位肝脏肿瘤实现精准肝切除的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5月期间20例吲哚菁绿荧光定位联合达芬奇Xi机器人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0例均在达芬奇Xi机器人下完成肝肿瘤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5 min(70~105 min),术中出血量110 ml(50~200 ml ),术后住院时间7 d(5~9 d)。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均未出现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肝细胞肝癌10例、肝细胞异型增生和胆管异形增生1例、胆管细胞癌6例、肝硬化伴肝脏炎性改变1例、腺癌(胃肠道转移)2例。20例均为R0切除,愈合良好出院。 结论在熟练完成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基础上,开展吲哚菁绿荧光定位联合达芬奇Xi机器人手术系统精准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的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例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的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治疗过程及术后情况。结果结合患者术前病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肝细胞肝癌,术中探查发现肿瘤只有1个,位于Ⅳ段且较表浅,遂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行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符合肝细胞肝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随访至今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的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可被作为一种用以解决手术过程中出血、肿瘤边界难确定、手术切缘是否有残余肿瘤等问题的安全、精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腹腔镜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肝细胞癌术后腹腔多发转移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 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7 年出现腹腔多发转移瘤,评估认为其具有根治性切除可能,在腹腔镜引哚菁绿荧光导航下切除腹腔多发转移瘤。结果 术中共计切除13 枚腹腔多发转移病灶,术后病理提示切缘为阴性,患者术后随访1 年余,血AFP水平降到正常水平,影像学检查肿瘤无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 对于存在根治性切除可能的肝细胞癌术后腹腔转移瘤,术中通过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切除腹腔多发转移瘤,依然有可能使得部分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导航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8例肿瘤位于肝脏8段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5例, 女性3例, 年龄40~72岁。术中使用自主研发的腹腔镜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 将肝脏三维模型与腹腔镜场景进行配准融合, 同时结合ICG荧光影像技术引导解剖性肝脏8段切除。分析患者术前评估预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体积、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中, 4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全段切除术, 1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腹侧亚段切除术, 2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联合腹侧亚段和内侧亚段切除术, 1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背侧亚段切除术。手术均在增强现实导航联合ICG荧光影像引导下完成, 无中转开腹情况。手术时间为(276.3±54.8)min(范围:200~360 min);术中出血量为(75.0±35.4)ml(范围:50~15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为(7.6±0.8)d(范围:7~9 d)。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 术后...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的3例吲哚菁绿荧光导航经腹膜后腹腔镜肝肿瘤切除的患者资料,探讨经腹膜后入路的腹腔镜肝切除治疗靠近右肾上腺部位的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借鉴泌尿外科腹腔镜右肾上腺切除的手术入路,结合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和术中超声,为患者实施了经腹膜后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3...  相似文献   

6.
精确处置荷瘤肝段的解剖性肝切除术,可提高手术质量并最大限度地保留肝脏功能。利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来治疗原发性肝癌同时具备解剖性肝切除和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但也存在肝段边缘定位困难、术中超声操作角度有限和触控反馈信息缺乏等弊端,其中术中肝段的精准界定是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面临的首要难题,也是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应用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并初获成效。本文对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中,吲哚菁绿荧光成像系统的应用经验以及与其他肝段界定技术的效果对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肝脏解剖认识的深入以及荧光腹腔镜设备的使用,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肝癌的首选手术方式, 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和术中超声检查是目前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实时影像学引导最常用的两种技术手段, 尤其对于肝段间立体界面的标定和引导肝实质离断尤为重要。笔者回溯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结合临床实践对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中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方法的选择和术中超声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解剖性肝切除是肝脏恶性肿瘤的主要根治术式,其优势在于术中出血控制、剩余肝实质结构保全及远期肿瘤学获益。大宗临床实践已证实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的可行性,然而其远期肿瘤学效果仍受质疑,部分归因于传统开腹手术中的肝段染色技术在腔镜下难于复制。我们结合腹腔镜超声技术优势,创新性应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IGFI),国内外首次实现肝切除过程中的实时全程荧光导航,精确引导肝实质离断,实现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段切除。这一基于机器视觉(腹腔镜超声+FIGFI)的技术,有潜力成为腹腔镜肝切除的标准实践。本例视频演示腹腔镜下FIGFI引导的肝脏IV、V、VIII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正>1991年Reich等首次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1],此后腹腔镜肝切除术以其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开展。然而位于肝实质内的肿瘤,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如何精确定位肿瘤及确保恰当切缘是影响其开展的关键问题。虽然腹腔镜超声技术在术中能确定肿瘤位置,但不能做到实时监控切除边缘。近年,随着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2-4],使得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肿瘤切缘可视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腔镜吲哚菁绿荧光导航下保留脾血管胰尾切除治疗儿童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手术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胰尾肿瘤患儿,术中腹腔镜下以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显示脾血管走行与胰尾关系、动态观察脾脏灌注,精准保留脾血管及脾脏,切除胰尾。 结果术中分次应用吲哚菁绿血管显像技术引导脾血管自胰体尾完整分离,Tri-Staple离断切除胰尾,术中未伤及脾血管,术后吲哚菁绿显像提示脾脏灌注良好,手术时间167 min,术中出血量5 ml,术后无胰漏、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胰腺假乳头状瘤,术后7 d痊愈出院,随访5个月无不适症状。 结论应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显像技术可对腹腔镜胰尾切除起到精准导航作用,有效避免损伤脾血管,实现可客观评价的保脾胰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我国肝细胞癌患者常同时伴有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术前肝功能及肝脏储备功能不佳,因此,对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有较高要求。解剖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患者的远期疗效。解剖性肝切除术不同于规则性肝切除术,其可以在完整切除癌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肝实质,理论上是肝细胞癌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但判断肝段之间的界面仍非常困难。采用吲哚菁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安全、可行,有助于外科医师对肝段之间界面的识别和肝脏外科医师安全、规范地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引导在腹腔镜肝中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实施中肝切除手术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手术方式、ICG荧光显像方式、病理结果、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 24例行中肝切除术的病人中,开腹中肝切除术11例,ICG荧光显像引导的腹腔镜中肝切除术1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共发生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3例。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手术时间更长[(261±80) min比(201±40) min,P0.05],但术后肝功能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8.5±3.3) d比(11.7±4.0) d,P0.05]。结论腹腔镜中肝切除术是中央区肝肿瘤的一种安全可行治疗手段,术中应用ICG荧光显像引导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微创外科和结直肠外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实施的9例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病人均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人。平均手术时间为285 min(225~35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63 ml(50~320 ml),术中输血1例;手术后住院8~18 d,平均12 d;术后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5~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其中1例病人术后肝转移瘤再发并再次予以手术切除。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切除是安全和可行,近期疗效尚可,但尚需更多病例和更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78例胆囊炎症病史、行胆囊穿刺病史或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术前均经强化CT或彩超证实胆囊结石、胆囊炎。术前或术中予以静脉或胆囊内注射稀释的吲哚菁绿,在荧光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结果:78例患者注射吲哚菁绿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71例胆管显影,手术时间平均(69.89±24.17)min;术中失血量平均(36.63±37.15)mL;胆囊管变异1例,胆囊床胆漏2例,胆总管漏1例;术后平均住院(4.62±1.79)d,无胆管损伤发生。结论: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可帮助发现胆管变异、胆漏,避免胆管损伤,是安全、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吲哚菁绿在机器人小肝癌(≤5 cm)靶域切除术中实时定位肿瘤和判断残余肝脏功能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期间,行机器人小肝癌(≤5 cm)靶域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前48 h,经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射吲哚菁绿,剂量0.25 mg/kg。机器人荧光模式下经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实时定位肿瘤边界,肿瘤切除完毕后,经外周静脉再次注射吲哚菁绿判断残余肝脏血供。 结果12例患者中,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56.3岁。肿瘤直径(3.3±1.09) cm,中位手术时间75 min,中位出血量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9 d。术中肿瘤全部呈绿色显影,荧光显影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肿瘤内部出血和坏死部分不显影。手术切缘缺血部分肝脏组织于解除肝门阻断后5 min开始出现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残余肝脏的缺血和坏死。 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可实时引导机器人小肝癌靶域切除并能实时判断残余肝脏血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打印模型联合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导航在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CT数据建模,采用镂空技术1:1 打印出1 例肝内胆管结石的3D肝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并联合ICG荧光导航行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中、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基于3D打印肝脏模型,手术方案从肝V/VIII段切除改为肝V段切除。3D打印模型与肝内结构吻合,可直视肝内复杂管道,联合ICG术中导航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手术时间约210 min,其中肝切除时间约100 min,术中出血量约50 mL,术中无输血。术后无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3D打印肝脏模型联合ICG荧光导航为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实时成像联合术中超声技术在特殊部位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应用ICG荧光实时成像联合术中超声技术的特殊部位腹腔镜肝癌切除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仅1例中转开腹;19例完成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其中ICG荧光显像成功17例,失败2例,1例为为胆管细胞癌,1例为混合型肝癌。1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整切除病灶,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165±38)min,术中出血量(280±26)mL,术后发生胆漏1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联合术中超声技术在特殊部位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吲哚菁绿荧光胆道造影技术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可为外科医生实时提供胆道解剖的线路图,有望提升Calot三角解剖的安全性,从而避免胆道损伤。吲哚菁绿荧光导航给药途径包括经外周静脉注射及经胆道直接注射。本文现就吲哚菁绿荧光胆道造影不同给药方式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系统综述,并总结得出两种途径各自适宜的临床情况,提出不同途径联合应用的可能,使吲哚菁绿荧光胆道造影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视化,并能更好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引导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FIGLTR)的短期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以吲哚菁绿、荧光成像、腹腔镜、肝脏肿瘤、肝脏切除术、indocyanine green、fluorescence imaging、laparoscopic、liver tumor、hepatectomy为检索词,在PubM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7年8月使用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行机器人肝切除的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例1原发性肝癌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8段切除,术前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8段门静脉分支,注射吲哚菁绿染色剂;术中利用PINPOINT荧光显象系统确定切除边界并引导离断肝实质。病例2肝右叶海绵状血管瘤,术中经门静脉注入吲哚菁绿染色剂,对血管瘤进行负染,确定血管瘤边界,引导离断肝脏实质。结果病例1肝脏8段包膜及肝实质在PINPOINT系统中均呈现绿色荧光,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晰,离断肝实质过程中可根据荧光指引肝切除平面,完整切除肝脏8段。病例2肝血管瘤无荧光染料滞留,与周围呈绿色荧光的肝组织界限清晰,在荧光指引下准确找到血管瘤包膜,并完整剜除。上述病人术中无大出血,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系统应用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