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朝霞  梁执群  卢莉 《护理研究》2005,19(17):1511-1513
介绍了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大学生常用的应对方式、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军医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以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某军医大学41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军医大学生的主要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其次是幻想和退避,再次是求助和合理化,使用最少的是自责。②军医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在性别和专业上无显著差异,而有年级差异,二年级学生的自责和合理化应对方式显著多于1年级学生。③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有显著相关。结论 自我和谐对军医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贫困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经济贫困是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的挫折来源。在长期匮乏的物质生活环境下,他们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心理特征与应对方式。以往的学者似乎更关注贫困对大学生身心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而本文则认为贫困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以积极的影响为主,贫困使他们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美德,产生了一些有益的思想品德和积极、成熟的应对贫困的方式。本文就此相关问颢讲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为科学地引导其构建积极的压力应对机制,提高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 对22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农村大学生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均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P<0.05).大学生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与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和合理化的混合型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年级、性别、压力应对方式与幸福感建立的三个回归方程均显著(F=44.462、21.744、11.955,P<0.001);影响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指数的主要因素为解决问题、退避、自责、求助、年级(大四),联合解释量分别为27.9%、34.8%;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联合解释量为14.8%;解决问题、求助和年级(大四)对因变量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退避、自责和合理化对因变量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对其有显著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肖友平  任小红 《现代护理》2007,13(6):1540-1542
综述了国内外护士对压力源应对方式的研究情况,包括应对和应对方式的不同定义,应对方式的分类及护士应对方式的常用测量工具。护士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对方式和护士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的应对方式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应对方式研究对医院管理层、护理管理者和护士本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挫折应对的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4-05选择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在校大学生407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大学生在应激情况下选择的应对方式.该问卷包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方面.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评定大学生在应激情况下所感受的社会支持.实行团体施测法,随机抽取正在上自习的大学生进行测量,经过测试者简要说明后,当堂发放和回收问卷.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F检验.结果:发放问卷407份,收回403份,有效率99.0%.①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比较,发现男女大学生客观支持分差异不显著,但男生主观支持分显著高于女生(t=2.205,P<0.05).说明虽然男女生所获得的客观支持相差不多,但主观感受则不同,男生较易感受到社会支持.②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主观支持分差异显著.经LSD事后检验,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而与其他几个年级的得分差异不明显.③应对方式也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更倾向于消极应对.④社会支持各项得分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31(P<0.05),而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消极应对呈极其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8,-0.208,-0.178(P<0.01).结论:①不同性别大学生所获得的客观支持相差不多,但男生主观感受显著高于女生.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挫折应对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护士应对方式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护士对压力源应对方式的研究情况,包括应对和应对方式的不同定义,应对方式的分类及护士应对方式的常用测量工具.护士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对方式和护士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的应对方式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应对方式研究对医院管理层、护理管理者和护士本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护士应对方式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护士对压力源应对方式的研究情况,包括应对和应对方式的不同定义,应对方式的分类及护士应对方式的常用测量工具。护士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对方式和护士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的应对方式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应对方式研究对医院管理层、护理管理者和护士本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154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应对方式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男女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计划、反馈性及时间管理行为效能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0.01),而时间管理效能维度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应对方式的积极应对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维度分的积极应对高分组均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而消极应对高分组与低分组间仅时间监控感维度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对应对方式均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37名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自我和谐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0.01);大学生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评分及应对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分及应对方式问卷的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退避、求助因子分和年级对自我和谐量表总分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度较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积极灵活的应对方式可促进自我和谐,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佘秋群  文华  陈丽 《护理研究》2005,19(6):554-555
[目的 ]了解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肖计划等编译的应付方式问卷和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对泸州医学院护理系、卫生学校本科、专科、中专共 2 61名实习护生进行测评。 [结果 ]不同层次的实习护生应付方式无明显差异 ,多采用成熟型的应付方式。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使用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结论 ]使用不同类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护生应付方式的指导 ,预防心理疾患 ,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6月收治的116例院前急救患者家属,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病情危重的患者家属容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女性家属应对方式趋于两极化,中年、有稳定职业/收入、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属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结论了解院前急救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可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从而帮助患者家属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肝癌介入治疗病人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Jalowiec应对方式量表和病人一般资料问卷 ,对 83例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乐观应对方式为本组研究对象应用最多的方式 ,其次为面对、寻求支持、依赖自我、宿命、逃避、姑息和情感应对方式。性别、婚姻、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病人采取各种应对方式有影响 ;男性比女性更多地应用了姑息应对、依赖自我应对 (P <0 .0 5 )。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病人采用了多种应对方式和应对措施 ,护理人员应重视评估病人应对方式和应对措施的应用情况 ,根据病人的特点 ,指导和帮助病人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有效地缓解各方面的压力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视力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采用一般情况和眼部情况调查表和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对109例低视力患者的应付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解决应对方式为本组研究对象最常用的应对方式,其次为求助、退避、合理、幻想和自责.预测低视力患者采用成熟或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关键因素有文化程度、居住地(城/乡)以及家庭关系等.结论 低视力患者采用了多种应对方式和应对策略,护理人员应重视评估病人应对方式和应对策略的应用情况,根据病人的特点,指导和帮助病人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效的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15.
脊柱结核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疾病认知程度调查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68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脊柱结核患者的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P〈0.05),而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受年龄、文化程度、对疾病认知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社会支持程度的影响(P〈0.01或P〈0.05)。结论脊柱结核患者对疾病多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护理人员应根据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正性引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癌症病人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玉琼  刘月琴 《护理研究》2005,19(9):775-778
[目的]了解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87例癌症病人进行调查,对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症病人生活质量中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最高,“社会经济状况”得分最低;在应对方式的采用和效果上得分最高的均是“乐观”应对方式,得分最低的是“情感”应对方式;从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上看,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采用无关,而与所用应对方式的效果有一定的关系。[结论]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应对策略有助于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护理中应鼓励癌症病人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15例肝硬化患者,按肝硬化类型将其分为病毒性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以医学应对问卷及社会支持问卷为调查工具,对两组肝硬化患者进行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肝硬化患者应对方式有差异性,病毒性肝硬化组与常模比较,面对应对得分低于常模(P〈0.05),回避屈服应对得分高于常模(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与病毒性肝硬化组比较,采用面对应对得分高(P〈0.05),采用回避应对得分低(P〈0.05)。肝硬化患者社会支持与面对应对呈正相关,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护理人员高度重视为肝硬化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寻求干预对策,改善其应对方式,提高他们的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工伤康复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关系。 方法:应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738例工伤康复患者进行测评。 结果:不同受伤类型工伤康复患者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未婚组和已婚组在屈服和回避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患者在面对和屈服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屈服与SCL-90各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屈服应对方式是对工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预测指标。 结论:工伤康复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工伤康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医学应对方式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很大影响, 医护人员应通过心理干预改变工伤康复患者的不良应对方式, 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 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的应对方式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19所医院的87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而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不同年龄、不同职称护士的积极应对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而消极应对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2 1岁~5 0岁的护士积极应对分随年龄增长而相应递增;不同科室的护士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士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年龄、职称、科室对临床护士的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影响,应根据临床护士的人口学特征,引导和教育护士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