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图法分类号R249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由柴胡、半夏、党参、龙骨、牡蛎、桂枝、大黄、茯苓、生姜、大枣、铅丹等药组成,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治疗伤寒误下,邪热内陷、表里俱病、烦惊谵语等症。笔者临床上用此方治疗失眠、心悸、耳鸣、眩晕...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小柴胡汤为“柴胡证”而设,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善于灵活运用小柴胡汤,除方后对7个或然证的加减外,临床还可用治多种疾病。驱邪与扶正是小柴胡汤的组方特点,它切合了临床多数疾病皆由邪实正虚、阴阳失调这一基本病机,故小柴胡汤既能和解少阳,又能治疗其他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将不寐症,称之为"不得卧"、"不得眠"、"卧起不安",其中对不寐症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认识一直被后世医家、学者所推崇,现代中医用于治疗不寐症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均出自仲景的《伤寒论》。现将书中所提不寐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加以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张仲景治"黄"三证(即偏于治疗湿热兼里实的茵陈蒿汤证、偏于治疗湿热郁阻三焦的栀子柏皮汤证以及偏于治疗湿热内蕴兼表邪未净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的证治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独特的证治思想。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为张仲景经典之著,书中顾护脾胃的思想,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通过对《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证、半夏泻心汤证、十枣汤证、白虎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小建中汤证等的治疗、用药、方后调护法的解析,从健运脾胃调和营卫,寒温并用健脾祛邪,祛邪护脾免伤正气,肝病实脾助正达邪,温健脾胃调中补虚,五个方面对仲景顾护脾胃思想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急诊临床中收治的100例眩晕症患者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50例眩晕症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治疗组50例眩晕症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比两组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眩晕症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1周内眩晕发生次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眩晕症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眩晕症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眩晕症患者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高,安全性高,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旋复代赭石汤,出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张氏用来治疗伤寒汗、吐、下后、表解,因中阳虚所致心下痞、噫气不除之证,最为合拍。以笔者多年临床实践看来,其效能已超越《伤寒论》之范畴。我认为凡中焦气化不力,升清降浊失权,脾胃运化障碍,抑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之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症,亦可加减使用,每获显效现立验案几则于下,以证于同道。1 耳源性眩晕患者,女,45岁,1988年5月就诊。患者素有气管炎史,近日来,突然头昏眼花,视物旋转,耳鸣。检查:患者形体肥胖,闭目卧床仍觉旋转不已,头重如裹,呕吐不…  相似文献   

8.
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临床应用举隅侍如有(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丹阳212300)关键词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治疗应用郁证恐惧眩晕中图号R255黄连阿胶汤和酸枣仁汤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治失眠的二首名方,前者是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而致“心中烦,不得卧”而...  相似文献   

9.
新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小儿皮肤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阳明病篇》第275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用于治疗风寒表邪未解,湿热蕴郁而致的黄疽.  相似文献   

10.
旋复代赭汤出自张仲影《伤寒论》第161条,原文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本方有补胃镇逆、消痞止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胃虚气弱,痰浊内阻而见心下痞硬,时时噫气等症。笔者临床用于治疗胃脘痛(慢性胃炎)、呃逆(膈肌痉挛)、眩晕(美...  相似文献   

11.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具有解表清里、利湿退黄的功效,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瘀热在里"之黄疸,现临床多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兼或不兼表邪未解的诸多病证。通过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方义以及痛风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亦可用于通风的治疗,并附病案。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98条,用以和解少阳之邪,为少阳病的正治方法。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乃为小柴胡汤证的四个主证,也是运用小柴胡汤的主要依据。《伤寒论》专论小柴胡汤主治范围的条文达15条之多,并设小柴胡汤的加减变化以及变方等。 后世医家对小柴胡汤大加发挥,如程郊  相似文献   

13.
辛开苦降法是《伤寒论》经典治法之一,其特点为寒温药并用,辛温通散以开郁,苦寒清热以降泄,一升一降共达祛除病邪、条畅气机之功。通过对《伤寒论》中大青龙汤、麻黄升麻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用药特点的论述,对辛开苦降之法在宣肺清热、和中消痞、和解枢机中的作用进行解析。同时结合临床实践,阐述运用辛开苦降法在表证、不寐证、脾胃湿热证等病症中的治疗用药体会,对辛开苦降法的理论及临床运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正> 小柴胡汤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每师用其法而加减化裁,临床运用广泛。小柴胡汤除治伤寒少阳证外,内、妇、儿、外各科均可斟酌运用。现择其要者略加介绍,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一、小柴胡汤的组成及其功用小柴胡汤是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现多用党参)、甘草、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柴胡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并能疏肝解郁。《本草纲目》记载:“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耳鸣诸症及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并能泻中焦实火、燥肠胃湿热。配半夏、生姜以  相似文献   

15.
大陷胸汤、丸,为《伤寒论》用治热与有形痰水之邪结于胸肋、心下,热实结胸的效方。临床用之取效者,亦不乏报告。但书中条文述证不多,文词简略,理解较难。本文愿就《伤寒论》中所述有关条文,对仲景对大陷胸汤、丸的应用,试予探讨。  相似文献   

16.
柴胡证辩     
小柴胡汤证,仲景《伤寒论》中称之为柴胡证,与桂枝证并提,吴考槃称之为《伤寒论》的两个特区。特区者,其证治特殊,有异于一般汤证。具体地说,小柴胡汤证非少阳病所独有;邪传阳明,亦有用小柴胡治之者;厥阴病中亦有柴胡证;阳微结、热入血室以及《金匮要略》中黄疸、产后郁冒的证治中亦有柴胡证。由此可见小柴胡汤的证治范围广泛,柴胡证亦非单一模式,为更好掌握其规律,仅据其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被称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是一首传统名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组成包括: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大枣。此方为治少阳症之主剂。加减变化多,应用范围广。凡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属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经气不利。皆可使用,不一定诸症都在,但见一症便是。胃肠道疾病(包括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腹泻、厌食症、便秘等)临床表现往往与少阳症相同。笔搜集了近年来小柴胡汤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 第82条是仲景用真武汤治疗眩晕的典范,第316条又提示本方适应证的临床表现可广泛见于呼吸、 消化、 神经等多个系统.宋兴教授曾指出,真武汤所主眩晕的病机为肾阳虚衰、 寒水不化、 浊阴上泛.受宋老用真武汤辨治眩晕证经验的启发,笔者在临证治疗眩晕证时,以 《伤寒论》第82条及第316条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在辨识阳虚水泛的主要病机基础上,选择真武汤为主方,再依次要病机,合用相应方药照顾兼病兼症,往往都能收到满意的疗效.本文为真武汤的灵活应用提供了一个思路,并藉以传承发扬宋兴教授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观察防眩汤治疗眩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抓住眩晕症发病特点,将173例患者随机辩证分成虚证、实证两大类型,运用防眩汤加减治疗173例。结果痊愈141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9%。结论防眩汤治疗眩晕症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20.
丹参补肾汤治疗脑动脉硬化眩晕症39例黄建兰(广西合浦县中医医院合浦县536100)关键词丹参补肾汤;脑动脉硬化;眩晕症脑动脉硬化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自拟的丹参补肾汤治疗此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