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术后病人不同卧位的舒适度和头痛发生率,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术后病人垫枕平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00例下腹部、下肢部位手术病人,18~60岁,全部采用笔尖式25G脊麻针、针内针法行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垫枕平卧,枕头高度以病人感觉舒适为适度,不限制头部活动。对照组则术后去枕平卧6h以上,限制抬头等活动。术后连续随访3d,记录两组病人的舒适度和头痛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均无头痛发生,观察组病人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25G笔尖式脊麻针行脊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术后病人垫枕平卧是可行的。与传统的脊麻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h相比,避免了强迫体位,且舒适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术后垫枕卧位的可行性,为病人提供较舒适的卧位。方法: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后去枕平卧6h,二组术后普通枕平卧6h,观察病人术后卧位舒适度及头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均无并发头痛,而两组病人舒适度差异显著(P<0.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术后无需采用去枕平卧位,采用垫枕卧位较好。  相似文献   

3.
麻醉术后病人体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佩君 《宁夏医学杂志》1999,21(12):732-732
比较、了解从麻醉本身影响、手术种类、大小等来探讨麻醉术后病人合理体位。选取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术后病人各200 例,均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病人术后去枕平卧8 小时后改半卧位,实验组病人术后直接给半卧位或低半卧位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各组病人生命体征均平稳,而对照组病人体位不适感明显高于实验组( P< 0 .001) 。麻醉术后病人头痛、呕吐及血压、呼吸、脉搏变化与体位无关,而舒适感与体位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董云玲  董艳 《当代医学》2016,(23):22-23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全麻)下肿瘤患者胸部手术术后两种不同体位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行常规全麻手术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30例)全麻清醒后回病房不予去枕平卧位,即给予低半卧位,将床头逐步摇高到30°~45°及给予低矮软枕(高约10 cm);对照组(100例)常规全麻清醒后仍去枕平卧6h,其他治疗、护理措施2组相同。记录2组的主观舒适度及生命体征、头晕、呕吐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头晕、呕吐发生的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及生理舒适度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及生理舒适度分别为(58.46±4.24)、(49.56±4.17),对照组分别为(38.92±4.55)、(30.43±3.04),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行胸部手术患者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采用低半卧位较去枕平卧位能减轻患者术后不适,增加患者舒适度,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乐会明 《安徽医学》2010,31(8):937-937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卧位对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中、术后均枕7cm厚软枕;对照组术中不垫枕,术后去枕6h平卧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头痛发生,而腰痛、舒适度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可根据手术需要采用垫枕或去枕卧位,以让患者舒适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蛛网膜下腔(SA)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两种体位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298例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组,观察组术后垫枕平卧。对照组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8 h,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卧位舒适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无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卧位的不舒适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妇科术后患者大多数可垫枕平卧,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反而增加术后患者舒适感,利于睡眠及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7.
两种体位对腰椎穿刺后头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两种体位对腰椎穿刺后头痛、舒适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腰穿后体位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3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1组128例去枕平卧6h。另1组110例垫枕卧位,观察两组头痛的影响;垫枕卧位中83例病人采用自身比较两种体位舒适度的影响。结果两组头痛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舒适度的比较,垫枕卧位明显优于去枕卧位P〈0.005。结论腰穿后病人垫枕卧位优于去枕卧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垫枕平卧位对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是否会头痛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腰硬联合麻醉后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单日为观察组,双日为对照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57例.观察组术后垫枕平卧,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头痛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无硬脊膜穿刺后头痛发生.结论 垫枕平卧位适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后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有助于患者增加舒适度,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翻身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何时开始取随意卧位对促进乳汁分沁、肛门排气、提高产妇舒适度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2月本院1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60例产妇为观察组,在产妇剖宫产术后入病房头垫枕兴平卧后早期采取随意卧位,即侧卧、平卧、左右半侧卧位、低半卧位,术后产妇意愿选择另外60例为对照组,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8小时后随意体位。观察2组产妇主观舒适度、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结果:观察组主观舒适度、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随意卧位使产妇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乳汁分泌更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的舒适体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各种手术后患者104例,其中观察组43例,术后去枕平卧2h,以后按患者的需要每2h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或平卧位。对照组61例按常规去枕平卧6h。观察两组患者头痛、局部皮肤受压等情况及舒适度。结果两组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舒适度发生率、骶尾部皮肤压伤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不需要去枕平卧6h预防头痛,一般去枕平卧2h即可避免头痛,患者感到舒适,并可减少局部皮肤压伤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通过改变妇科开腹术后(无并发症)患者体位,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的方法。方法:将1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后体位,术后去枕平卧6 h后改为去枕卧位(平卧3 h后改侧卧位)至6 h为实验组,术后去枕平卧6 h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皮肤压红、头痛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发生头痛,实验组体位可改善皮肤压红,减少局部皮肤损害,不会增加患者头痛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体位不适。结论:在联合麻醉下行妇科开腹手术,术后采用去枕平卧3 h后改交替侧卧位至6 h是术后护理一种较理想的体位。  相似文献   

12.
麻醉术后病人体位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从麻醉的影响、手术部位 ,来探讨麻醉术后病人的合理体位。方法 选取全麻、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各 75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病人术后去枕平卧 6h后改半卧位 ,实验组病人术后直接给半卧位或低半卧位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各组病人生命体征均平稳 ,而对照组病人体位不适感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麻醉术后病人头痛、呕吐、眩晕与体位无关 ,而舒适感与体位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不少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仍旧要求施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以防止术后头痛.笔者观察对比了术后去枕与垫枕的两组患者的体位舒适性与头痛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江平  马志敏 《中外医疗》2008,27(32):125-125
目的 观察垫枕平卧位对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产妇的影响.方法 监测观察57例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应用垫枕平卧位的反应.结果 患者无硬脊膜穿刺后头痛发生.结论 垫枕平卧位适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有助于患者增加舒适度,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观察全麻口腔科术后采用自由体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②方法选择全麻口腔科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头颈下垫枕、头部抬高10°~15°改良低半卧位,及时协助患者自由改变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去枕平卧体位,头偏向一侧。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舒适度、满意度、头晕、颈肩腰背不适感、切口渗血情况。③结果两组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头晕、颈肩腰背不适感、切口渗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结论自由体位有助于全麻口腔术后减轻术后不适,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患者的合理体住。方法选取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取舒适体位,对照组患者采取术后去枕平卧6h后改半卧位。观察记录两组术后腰痛、头痛及对手术后体位感受的评级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腰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体住不适感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取舒适体位,可减少术后腰痛的发生率,提高对手术后体位的感觉舒适度,并不增加术后头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卧位对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200例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垫枕卧位,对照组采用去枕平卧位。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率、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0%(7/100),对照组为23.0%(2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04,P〈0.01);观察组腰痛发生率为4.0%(4/100),对照组为12.0%(12/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观察组无不适82例,对照组5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04,P〈0.01)。结论:术后垫枕卧位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且更具人性化,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更利于术后康复,只要病情允许,应予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何时开始取随意卧位对促进乳汁分泌、肛门排气、提高产妇舒适度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4年7月~2006年2月本院1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根据入院号为单号者60例产妇为观察组,在产妇剖宫产术后入病房头垫枕平卧后早期采取随意卧位,即侧卧、平卧、左右半侧卧位、低半卧位,术后根据产妇意愿选择.同时以入院号为双号者60例产妇为对照组,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8h后随意体位.观察2组产妇主观舒适度、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结果 观察组主观舒适度、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术后早期随意卧位使产妇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乳汁分泌更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半卧位对全身麻醉行鼻内镜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实施全身麻醉下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术后去枕平卧位,观察组给予术后早期半卧位。比较术后6 h两组鼻部舒适状况及肩颈部疼痛、腰肌酸痛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鼻塞、流涕或涕倒流、嗅觉减退、咳嗽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头痛、耳闷、面部胀痛VAS评分和肩颈部疼痛、腰肌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行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采取半卧位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头痛、耳闷及面部胀痛等不适感,减少肩颈部疼痛、腰肌酸痛发生率的效果优于术后去枕平卧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活动及早期进食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21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采用术后早期活动早期进食的方法即:剖宫产病人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术后6小时给予流质饮食;对照组采用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12小时后改为半卧位及12小时进食流质食物的传统护理方法,分别对剖宫产术后病人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第一次离床活动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而腹胀、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活动和早期进食可促进产妇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