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的相对特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在反映肺通气功能方面的相对特异性.方法用PHE201型体表红外光谱仪,对104名志愿者的太渊、内关、大陵及非穴位对照点的自发红外辐射进行检测,分析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在穴位和非穴对照点共10个检测部位中,有6个检测部位在某些波长的自发红外辐射强度与FEVI和MVV有相关关系,但左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与肺功能有相关关系的波长数明显多于其它检测部位(P<0.001或P<0.01).结论左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比邻近的其它检测部位更能灵敏地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PHE201型体表红外光谱仪对104名志愿者的太渊、大陵及非穴位对照点的自发红外辐射进行检测,分析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在穴位和非穴位对照点共6个检测部位中,有4个检测部位在某些波长的自发红外辐射强度与第1秒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通气量(MVV)有相关关系(r=0.197~0.334,P<0.05或P<0.01),其中左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与肺功能有相关关系的波长数明显多于其他检测部位(P<0.01)。结论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与肺通气功能有明显的相关性,能灵敏地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寸口脉太渊穴红外辐射光谱病理信息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测寸口脉太渊穴红外辐射光谱中的病理信息。方法 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50例冠心病患者和47例健康成年人太渊穴1.5~16μm红外辐射光谱,并对两者比较分析。结果患者与正常人太渊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在某些波长,患者与正常人太渊穴的红外辐射强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人左太渊穴红外辐射强度与非穴对照点比较有显著差异的波长数明显多于患者左太渊穴红外辐射强度与非穴对照点比较有显著差异的波长数(P〈0.05)。结论 寸口脉太渊穴红外辐射光谱中的某些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变化承载特异性病理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变化特征,为穴位功能特异性研究和穴位辅助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检测3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及40名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和对照点的伏安曲线,并对其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健康人双侧太渊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1,P0.05),右太渊的惯性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双侧太渊穴的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而惯性面积与对照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双侧太渊穴的惯性面积均显著大于健康人(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发生了明显改变,太渊穴是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的有效穴位;穴位与脏腑的联系比非穴对照点与脏腑的联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患者期门穴与非穴位对照点红外辐射光谱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病患者双侧期门穴与非穴位对照点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68名乳腺增生病患者左、右期门穴与非穴位对照点体表1.5~16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光谱。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左期门穴在检测的59个波长点中有49个点(3.50、4.00、4.50~16.00μm)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高于与非穴对照点(P<0.05);右期门穴在检测的59个波长检测点中有48个点(1.75、3.50、4.00、4.50~6.50、7.00、7.50~16.00μm)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高于与非穴对照点(P<0.05)。结论:期门穴红外辐射强度增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乳腺增生病肝气郁滞的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的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与甲亢患者血清FT3、FT4值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56例甲亢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和对照点的增减双程伏安曲线。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太渊穴与对照点的增程、减程伏安面积以及增减程伏安面积差值(惯性面积)进行比较,并对甲亢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各参数与血清FT3、FT4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双侧太渊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健康对照组双侧太渊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右侧太渊穴惯性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甲亢患者组左侧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右侧太渊穴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与与血清FT。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P〈0.001)。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和右惯性面积与血清FT4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P〈0.001)。结论太渊穴具有明显的低电阻特性,甲亢患者左侧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健康人,这一变化与甲亢患者血清FT3、FT4值增大和能量代谢加快有关。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患者膻中穴体表红外辐射光谱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病患者膻中穴与非穴对照点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6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膻中穴与非穴对照点体表1.5~16.0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光谱。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膻中穴与非穴对照点红外辐射光谱形态相似,但辐射强度减低,在检测的59个波长点中有13个波长检测点(6.75~8.25μm、9.00μm、9.25μm、9.75μm、13.25~13.75μm),膻中穴与非穴对照点的红外辐射强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膻中穴红外辐射强度降低。结合期门穴红外辐射强度等研究,提示乳腺增生病在病理状态下,不同的经脉系统处于不同的虚实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家兔不同生命活动状态下红外温度的变化过程中观察穴位的特异性。方法采用ThermaCAMTMP30红外热像仪,检测15只家兔活体时、死亡即刻、死亡30 min和死亡60 min时内关穴及非穴对照点的红外温度。结果家兔死亡即刻、死亡30 min和死亡60 min时内关穴的红外温度均显著低于活体时(P〈0.005,P〈0.001),死亡30 min和死亡60 min时内关穴的红外温度也显著低于死亡即刻(均P〈0.001)。家兔死亡即刻、死亡30 min和死亡60 min时非穴对照点的红外温度均明显低于活体时(均P〈0.001),死亡30 min和死亡60 min时非穴对照点的红外温度也显著低于死亡即刻(均P〈0.001)。家兔死亡即刻内关穴红外温度显著高于非穴对照点(P〈0.001),而家兔活体时、死亡30 min和死亡60 min时内关穴与非穴对照点红外温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家兔内关穴及非穴对照点的红外温度均随死亡过程而逐步降低,但家兔内关穴在其死亡即刻这一特殊时刻红外温度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非穴对照点,穴位与非穴对照点的差异在死亡即刻这一特殊的病理状态下而得以显现。穴位的这种特异性在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并不明显,在生命活动终止后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同位素治疗前后太渊穴伏安特性变化。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25例甲亢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增、减双程伏安曲线,比较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及患者同位素治疗前后伏安特性的差异。结果同位素治疗前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减双程伏安面积均小于健康志愿者,其中两组减程伏安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位素治疗后甲亢患者除右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基本无变化外,太渊穴左、右增程和左减程伏安面积均得到明显恢复,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太渊穴伏安特性能较灵敏地反映甲亢患者能量代谢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红外光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HE201型高灵敏度红外光谱分析仪检测34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经原穴合谷与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的红外光谱。结果:在59个检查波长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右侧合谷穴共有28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侧有13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右侧上巨虚穴共有16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侧有17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患者左右合谷有18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正常人左右合谷7个波长上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左右上巨虚共有4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O.01),而正常人左右上巨虚有1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巨虚与合谷穴均能在红外辐射光谱上反映出肠道病变,而合谷穴似乎更明显一些。  相似文献   

11.
针刺太渊穴对肺通气功能障碍者肺功能即时效应的临床观察与探讨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顾旭东,翁国勤,汤云仙,潘玉娟主题词肺功能,针刺效应,太渊穴太渊穴(LU9),系手太阴肺经之输穴、原穴,又为八会穴的脉会穴,有“理气止咳”、“祛风化痰”等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病患者与正常人穴位体表红外辐射温度的差异。方法:采用ThermaCAMTMP30红外热像仪,检测74名乳腺增生病患者和63名身体健康,无乳腺增生病的正常人四条经脉八个穴位的体表红外辐射温度。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右幽门穴的体表红外辐射温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的右幽门穴的体表红外辐射温度(P=0.009).左幽门穴及所测其余各穴的红外辐射温度患者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增生病患者与正常人右幽门穴的红外辐射温度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乳腺增生病的病才暇幽门穴的特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伏安特性与穴位功能特异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研究穴位伏安特性在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上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测试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太渊、冲阳穴伏安特性。结果 太渊、冲阳穴惯性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点而代表穴位电阻高低的伏安面积则无显著差异 ;献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冲阳穴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出现了显著变化而太渊穴则无明显差异 ;太渊穴惯性面积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而冲阳穴则无此特征。结论 穴位惯性面积在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方面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阻断前臂血行对内关和太渊穴伏安特性的影响,研究穴位功能、人体气血与穴位伏安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23名健康受试者在阻断左臂或右臂血行前后,同侧内关及太渊穴伏安特性的变化.结果:血行阻断状态下内关及太渊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大于正常状态(P<0.05,P<0.01),且内关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变化率均显著大于太渊穴(均P<0.05);血行阻断状态下内关穴惯性面积大于其正常状态(P<0.01),而太渊穴惯性面积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和太渊穴的伏安特性变化能反映机体局部血供改变,内关穴对血液流行状态的改变比太渊穴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西兰家兔心肌缺血造模前后内关穴的红外辐射温度的变化,比较穴位与对照点在生理、心肌缺血病理状态下红外辐射信息的差异,揭示穴位与生命不同状态的关联。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分别采集12只家兔心肌缺血造模前后(造模前、造模即刻、造模后10、20、30、40、50、60 min)内关穴与其对照点的红外辐射温度。结果:1家兔心肌缺血造模后,内关穴及相应对照点红外辐射温度低于造模前。内关穴红外辐射温度在心肌缺血造模即刻明显高于对照点,P<0.05;2内关穴与对照点红外辐射温度的差异表现在左侧内关穴,左内关穴红外辐射温度明显高于左内关对照点,P<0.05,右内关与其对照点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家兔穴位及对照点红外辐射温度在心肌缺血病理状态低于正常。2家兔心肌缺血造模即刻,左侧内关穴红外辐射温度明显高于左内关对照点。左侧内关穴的穴位特异性在心肌缺血造模即刻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膀胱过度活动症( OAB)患者及健康人膀胱俞穴、下合穴与肾俞及外关穴的红外辐射温度特征,为经穴脏腑相关及穴位特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比较86例OAB患者的膀胱俞、肾俞、委中穴、外关穴的红外辐射温度,分析健康人和膀胱过度活动状态下各穴位的差异性;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膀胱俞与肾俞红外辐射穴位差异性。结果:健康志愿者组与OAB组观察穴位左右两侧红外辐射温度均无明显差异( P>0.05);OAB组膀胱俞的红外辐射温度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两组间外关穴、肾俞、委中穴红外辐射温度比较无差异(P>0.05);健康志愿者组中膀胱俞与肾俞的红外辐射温度无明显差异( P>0.05);OAB组中膀胱俞的红外辐射温度较肾俞低(P<0.05)。结论:在红外辐射温度方面,膀胱的腧穴与膀胱经气相关特异性优于膀胱下合穴、膀胱表里脏腑的背俞穴及与膀胱非直接相关穴位。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手三阴经原穴微弱红外辐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下手三阴经原穴红外辐射光谱的特征变化初步探讨手三阴经原穴与心的经穴脏腑相关性特点。方法:对47名正常人和50名冠心病患者左右侧手三阴经原穴在1·5~16μm宽谱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通过光谱形态分析和点值比较的方法对红外辐射光谱进行研究。结果:无论是正常人,还是冠心病患者,太渊、大陵及神门穴的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在10·1μm最强辐射峰及能量最为集中的8~12μm光谱范围内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相比,正常人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冠心病患者大陵、神门穴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太渊穴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5~15·9μm光谱内共73个检测波长点处,冠心病患者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与正常人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三阴经原穴中的大陵、神门红外辐射变化能够反映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大陵穴和神门穴与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康女性月经不同时刻三阴交穴伏安特性与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规律,为穴位特异性提供试验证据。方法分别于经前、经中和经后检测51名健康在校大学生三阴交穴及其对照点的伏安特性及血流。结果经期及经后左三阴交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右三阴交穴在经期惯性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非经期以及经后,双侧三阴交穴位处血流灌注量明显大于对照点(P0.05),经期左侧三阴交穴血流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点(P0.05);右三阴交穴区血流量与增程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穴位能敏感反映人体气血变化,穴区血流灌注量丰富是穴位低电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乳腺增生肿块与期门穴体表红外辐射光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病患者增生肿块与期门穴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68名乳腺增生病患者乳腺增生肿块1.5~16}xm波段的体表红外辐射光谱并与自身左右期门穴对照。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乳腺增生肿块与左右期门穴的体表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但左右期门穴红外辐射强度均高于增生肿块,在检测的59个波长中,分别有48个和49个波长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37)。结论:乳腺增生患者期门穴红外辐射强度高于增生肿块,可能与形成乳腺增生的病理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测趺阳脉冲阳穴红外辐射光谱中的病理信息。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29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29名健康成年人冲阳穴1.5~16μm红外辐射光谱,并对两者比较分析。结果:患者与正常人冲阳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在某些波长,患者与正常人冲阳穴的红外辐射强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左右冲阳穴红外辐射失衡性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趺阳脉冲阳穴红外辐射光谱中的某些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变化承载特异性病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