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氧氟沙星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生物法测定6名健康志愿者多次口服氧氟沙星片达稳态后的血清药物浓度,药物体内过程符合一室模型,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_(1/2)=3.74±0.46h;Vc=1.59±0.45L/kg;C_(max)=2.62±0.42μg/ml;Tp=1.2±0.55h。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2%。  相似文献   

2.
评价国产左氧氟沙星与进口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可评价疗效者323例,两组各为153例及170例。安全性评价312例,两组各为153例及159例。轻中度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0.2g,每日2次;重症或假单胞菌感染给予0.2g,每日3次口服,疗程5~14d,两组给药方法及疗程一致。试验组与对照组细菌阳性率各为82.4%及87.6%。总有效率各为95.4%及94.7%,痊愈率各为81.0%及80.6%,细菌清除率各为93.2%及86.6%,不良反应率各为5.2%及4.4%,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国产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与进口左氧氟沙星均为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国产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国产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用H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400mg氧氛沙星后,体内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血峰浓度于1.47h到达,为3.48±0.77μg/ml。AUC为25.31±6.50μg·h/ml。半衰期为4.13±0.85h。  相似文献   

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左氧氟沙星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洛美沙星作内标,测定人血浆、胆汁、尿中左氧氟沙星的含量。以甲醇沉淀血浆中的蛋白质,上清液60℃氮气吹干,流动相溶解进样;胆汁和尿分别用流动相和水稀释后进样。经μ-BondapakC18柱分离,流动相为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甲醇-0.5mol/L四丁基溴化铵(体积比为70255,pH2.56),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4nm。血浆、胆汁和尿中药物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55、0.1375和0.055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1%、96.94%、103.49%;日内相对标准差为0.52%~8.41%,日间相对标准差为0.79%~9.69%。用本法对11例临床病例进行了药物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5.
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2株分别给小鼠腹腔感染,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口服或皮下给药,以评价其体内保护作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2株金葡球菌感染小鼠的口服给药ED50分别为7.4和6.28mg/kg;对2株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0.37和1.19mg/kg;对2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ED50分别为19.74和23.75mg/kg。3种细菌对小鼠感染的口服给药保护效果与左氧氟沙星碱相似,而优于氧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3种细菌小鼠感染的皮下给药的保护效果比口服给药优越2~13倍。小鼠感染皮下给药条件下,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3种细菌感染的效果与左氧氟沙星相似,比氧氟沙星效果优4倍。  相似文献   

6.
用尿药法考查胃舒平对氧氟沙星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查胃舒平对氧氟沙星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尿药浓度法测定6名志愿者单剂量口服氧氟沙星和口服氧氟沙星时合用胃舒平后的尿药浓度。结果:合用胃舒平时氧氟沙星的吸收达峰时间推迟(P<0.01),其药动学参数合用前后Tmax分别为1.62h,2.90h;T1/2分别为6.76h,6.46h;排泄率分别为87%,84%。结论:氧氟沙星与胃舒平联用后吸收明显减少,应避免联用  相似文献   

7.
王卓  李珍 《中国药房》1999,10(2):79-80
建立头孢克罗在人血浆及尿中的HPLC快速测定方法,选用分析柱为Hypersil C18(4.6x200mm,5m),流动相采用甲醇:四氢呋喃:水(1L水中含庚烷磺酸钠0.5g、三乙胺7.5ml。磷酸6ml,pH2.5)为23∶4∶7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5nm。选择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500mg,应用所建方法研究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血药浓度在0.10~25.0g/ml范围内线性良好(=0.9999),尿药浓度在1~250g/ml范围内线性良好(=0.9999),方法的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回收率也符合体内药物分析的要求。测得希刻劳胶囊的Cmax为13.17±4.76g/ml;Tmax为0.62±0.20h;t1/2为0.63±0.20h;AUC0为18.30±3.62h/(g·ml)。  相似文献   

8.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浆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建立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浆中左氧氟沙星浓度。方法:以三氯乙酸沉淀蛋白,分离后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液测荧光强度,激发波长294nm,发射波长496nm。结果;左氧氟沙星浓度在0.1-5.0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4.916X-1.2I97,r=0.9994。平均回怍率为98.52%,RSD为3.1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9.
国产氟罗沙星健康志愿者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7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单剂国产氟罗沙星400mg后的药物动力学特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和尿中药物浓度。该药在体内转运过程以二室模型拟合为优,其显著特点是消除半衰期长(11.27h)、血药峰浓度高(4.59μg/ml)、表观分布容积大(0.87L/kg)、血药时曲线下面积和系统清除率分别为67.78μgh/ml和102.1ml/min。尿药浓度在服药后2~4h达到高峰为298±115μg/ml,48~60h仍可达14.3±8.4μg/ml。服药后24、60h,尿药排泄率分别为52.6%和67.6%。结果表明:口服单剂国产氟罗沙星400mg后血和尿中可迅速达到有效抗菌浓度且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依普拉芬的浓度,血清样品用乙腈直接提取。色谱条件为:分析柱使用SpherisorbC18柱(10μm),4.6×150mm;流动相甲醇∶水=71∶29(V/V);检测波长为UV245nm;本法的最低检测限为3ng/ml,线性范围8~400ng/ml,回收率为84.7%。并对8名受试者口服400mg依普拉芬后的药物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依普拉芬为口服吸收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9.0~12.0h,Tmax2.4~2.5h,Cmax分别为66.5~66.8ng/ml。国产依普拉芬相对于进口依普拉芬的生物利用度为100.2%。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含量及其降解产物。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_(18)柱;流动相为0.05mol/L柠檬酸溶液-甲醇-乙腈(65:30:5);检测波长294nm;流量为1ml/min;室温。回收率为100.5%(n=6),RSD为0.60%。本色谱条件可用于本品含量测定和降解产物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比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接受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82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试验组)与左氧氟沙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药物以及左氧氟沙星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基础药物以及莫西沙星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用药12个月后痰菌转阴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P <0.0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3%(P <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2.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时,莫西沙星比左氧氟沙星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片剂治疗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片口服,每次0.2g,bid;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每次0.2g,bid。两组疗程均为7~14d,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28%和92.8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32%和96.6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2%和10.71%;两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片治疗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凝胶剂的体外释放度及释放动力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释放介质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含量,以此为指标,采用透析法研究凝胶与乳膏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凝胶剂中盐酸左氧氟沙星在36h已基本全部释放,释放过程以Weibull模型拟合最佳。与乳膏剂比较,释放速率快,释放完全。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制成凝胶剂后,具有速释作用,考察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盐酸左氧氟沙星液状眼用凝胶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XTerraRP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0.1%磷酸:乙腈(87:13)为流动相,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左氧氟沙星浓度在10.12~50.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左氧氟沙星的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0.99%。结论此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盐酸左氧氟沙星液状眼用凝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国产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国产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并与进口左氧氟沙星作比较,以临床常用的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为对照。结果表明,国产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与进口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无差异。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肠杆菌属细菌、变形杆菌及嗜血杆菌和不动杆菌MIC50值是氧氟沙星的1/2,与环丙沙星一致,分别为<0.03、<0.03、<0.03、0.125和0.03mg/L;它对大肠埃希氏菌、金葡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的MIC50值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1/2~1/4;对铜绿假单胞菌MIC50为1mg/L,是氧氟沙星的1/2,但稍高于环丙沙星。该产品体外抗菌活性受细菌接种量、血清含量和pH值影响不明显。研究还表明该产品为一杀菌剂,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评价两方案的生存质量。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同时,采用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无复发;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复发2例,复发率为4%。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认知功能、婚姻与家庭、住房、社区服务和生活环境等5个测量因子数值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其他测量因子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质量总体评价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疗效更好,建议将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作为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门冬氨酸左氧氟沙星与其他左氧氟沙星盐的药动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门冬氨酸左氧氟沙星与其他左氧氟沙星盐在大鼠体内进行了药动学比较。方法以替硝唑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采用高效液相的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线性范围0.5~25μg/m l,日内、间精密度RSD均<6%,平均回收率大于89%。大鼠腹腔注射门冬氨酸左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乳酸左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测定不同时间的药物浓度,所得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门冬氨酸左氧氟沙星t1/2K a=7.461m in、t1/2α=16.499m in、t1/2β(m in)=218.989m in、tm ax=22.600m in、AUC=1202.262(μg.m in)/m l;盐酸左氧氟沙星t1/2K a=0.064m in、t1/2K e=24.155m in、tm ax=3.433m in、Cm ax=10.946μg/m l、AUC=420.925(μg.m in)/m l;乳酸左氧氟沙星t1/2K a=0.409m in、t1/2K e=13.576m in、tm ax=2.131m in、Cm ax=13.042μg/m l、AUC=282.797(μg.m in)/m l;左氧氟沙星t1/2K a=0.977m in、t1/2K e=8.519m in、tm ax=3.448m in、Cm ax=13.624μg/m l、AUC=221.667(μg.m in)/m l。结论门冬氨酸左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比左氧氟沙星及其盐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