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预防接种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需求、满意度等直接关系到儿童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为了解本区外来儿童家长对免疫预防的认知状况,本疾控中心于2007年对部分外来儿童家长进行免疫接种知信情况调查,以期为提高外来儿童的接种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外来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学龄前外来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问卷调查了1528名外来儿童家长关于免疫预防服务的相关问题和儿童的接种情况.[结果]外来儿童建证率为90.4%,建卡率为87.4%,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三联、麻疹和乙肝疫苗单苗合格率分别为66.8%、72.6%、71.9%、79.9%和67.3%,"五苗"全程合格率为46.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儿童流动性、儿童是否在京出生、外来儿童家长对免疫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态度、免疫接种服务质量对外来儿童免疫接种有显著性影响.[结论]为了改变外来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现状,应该加强免疫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外来儿童家长参与免疫预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改善免疫预防服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外来人口儿童保健服务需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外来儿童生存、保健服务现状与需求 ,有针对性地做好外来儿童的保健及管理 ,提高其健康水平。方法 :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在北京市外来人口居住相对密集的朝阳、海淀、丰台 3个区 6 0 0位 5岁以下外来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外来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 ,家庭月人均收入 90 0元以下者 ,占 71.6 %;且家长多为无业或个体商贩 ,文化水平偏低 ;85 .7%的外来儿童接受过儿童保健服务 ,而且有 45 .2 %的儿童是家长主动寻求服务的 ;5 0 %以上家长认可保健服务的必要性 ;外来儿童接受保健服务的地点主要集中在社区和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 ,能承受的保健服务费用为 10 0~ 5 0 0元 /年。结论 :外来人口儿童也需求各项儿童保健服务 ,必须重视与加强社区和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对外来人口儿童保健的服务与管理 ,针对需求提供经济实用的适宜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 ] 了解浦东新区现有外来儿童基本情况、免疫服务需求和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 ,探索适应于新区的外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模式。  [方法 ] 采用二阶段分层抽样 ,面对面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  [结果 ] 调查 3个月~ 14岁外来儿童 172 9名。外来儿童预防接种证持有率为 70 .1% ,“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 )接种率 5 4.7%。“四苗”全程接种率为 47.3 %。家长儿童免疫预防知识知晓率平均为 66.7%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出生场所、儿童的流动程度是影响外来儿童预防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因素 ;影响外来儿童预防服务利用的其他因素为家长免疫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接种时间安排、等待时间等。  [结论 ] 浦东新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服务工作已逐步纳入医院常规管理 ,但在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方面尚有差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闵行区外来儿童家长、乡村医生、协管员及条线工作人员等计划免疫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简称知信行),为探索外来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闵行区12个社区中随机抽取计划免疫条线工作人员8名、在外来人口集中的社区华槽和颛桥镇各抽取乡村医生、儿童家长、人口协管员各8名进行2轮焦点组访谈,工作人员为工作2年以上者,外来儿童家长为来沪半年以上者.结果 外来儿童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重要性的认知情况与行为不能同步,与预防接种相比,儿童家长更注重孩子的读书教育问题;目前的计划免疫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不适合外来人口;外来儿童增加,计划免疫条线工作人员工作负荷过重;乡村医生与外来人口协管员工作受工作量及专业、权利所限在外来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有很大局限性.结论 在全国各地区规范预防接种登记、凭证入学等工作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今后还需要加强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方面的宣传工作,并将疾病的危害做为切入点来宣传更能引起外来儿童家长的重视;建立外来儿童预防保健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及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外来儿童管理系统,可切实做好外来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并为计划免疫条线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外来人口协管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6.
无锡市外来人口儿童保健服务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眭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76-277
目的:了解外来人口儿童保健服务现状与需求,探讨外来儿童的保健管理方法,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无锡市244名5岁以下外来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外来儿童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父母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识薄弱,有39.34%家长认为儿童保健工作很重要。儿童保健服务状况差,仅40.16%的外来儿童接受过儿童保健服务:儿童保健项目需求不一,选择早期教育者占第1位。50%左右的家长希望通过医疗保健机构或专题知识讲座获得儿童保健知识。外来儿童家庭每年能承担的儿童保健服务费用较低,每年100元以下者占59.83%。结论:加强宣教,提高家长对儿童的保健意识;加强管理,提供经济实用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市北仑区外来人口数量急剧上升,截止2010年底,全区外来人口接近60万,外来儿童的数量亦随之快速增长,预防接种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外来儿童对各项预防接种服务的接受和利用情况,北  相似文献   

8.
基层预防接种门诊是具体实施免疫规划的关键环节,如何做好基层预防接种门诊的免疫预防工作,本文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儿童摸底登记、掌握辖区内人口资料掌握疫苗接种对象信息是免疫预防最基本的工作,可以每月通过乡村医生等基层预防保健网络上报出生儿童,还可通过户籍部门、计生部门、妇幼部门或乙肝疫苗接种转卡登记,与乡村医生、居委会有关干部核对及补充遗漏儿童等。对外来流动人口儿童还要通过外来人口管理部门或有关负责人收集。此外,我们免疫预防工作人员应多下基层,及时了解儿童变动情况,主动掌握免疫预防对象,对出生儿童进…  相似文献   

9.
象山县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模式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预防是疾病控制工作的基本国策之一,为我国的传染病消灭与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象山县免疫规划在1989年、1991年先后顺利通过以省、县为单位的免疫接种率达85%的审评工作,至今本地儿童免疫接种率仍保持较高水平。随着象山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的流人逐渐增多。由于多元素的作用,外来儿童与当地儿童免疫接种水平存在极大差距,削弱了免疫屏障,导致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上升。目前,如何做好外来儿童的免疫预防工作已成为象山县免疫预防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流动人口预防接种面临的主要问题、预防接种管理模式和策略、措施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的满意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张家港市20家预防接种门诊的629名儿童家长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总体满意率96.82%,满意度平均得分4.59分;满意度与职业有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户籍、性别、学历和收入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接种门诊基本情况方面,儿童家长对接种服务流程满意率最高(95.55%),对等候时间满意率最低(81.09%);接种疫苗前儿童家长对下次预约方式满意率最高(97.46%),对二类疫苗品种告知满意率最低(80.92%);接种疫苗后儿童家长对留观30分钟满意率最低(88.24%)。结论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总体满意率较高,但仍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在等候时间和二类疫苗品种告知等方面有待改善;还应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提高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外来民工学校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闵行区10个街道(镇)32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幼儿园大班1282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x。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家长对儿童时期必须接种的疫苗种类有一定了解,对疫苗所预防疾病的知识仍有待提高。不同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P〈0.00)的家长与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需针对外来民工学校家长文化程度低等特点开展针对性预防接种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流动儿童免疫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为了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 ,于 1999年 1月在河南省开展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调查。按照不同地理位置及聚集特点将流动人口聚居地分为 4类 ,在调查点内采取挨门逐户调查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结果发现 :河南省流动儿童四种疫苗接种率均 <6 0 % ,“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 32 0 % ;大型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等流动儿童“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2 0 8% )低于其它类型地区 ;流动商贩子女的“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 (2 5 1% )低于其它职业。说明流动性大是造成该人群免疫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 ,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工作的不理解及针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服务存在漏洞 ,也是计划免疫工作存在的重要问题 ,提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已成为制约我省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今后要进一步加大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 ,改进计划免疫服务方式 ,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13.
儿童家长免疫回忆真实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居住环境的不同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状况回忆的真实程度。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河南省18个市各随机选择2个县、1个区,分别调查分析1~2岁的常驻儿童和流动儿童家长免疫回忆的真实性。结果 全省儿童基础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为89.7%,其中流动儿童为77.9%。儿童家长回忆孩子接种过疫苗的真实性高达96%以上;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其家长能明确回忆其接种过该疫苗的比例不超过50%;家长文化程度为中学及以上的免疫回忆真实性高于文盲及小学者;儿童母亲的免疫回忆真实性高于父亲;在家长免疫回忆为不详的儿童中,有高达97%以上的儿童均接种过相关疫苗。结论 儿童家长对已接种过疫苗的肯定回答具有很高的可信性;文化程度较高的儿童母亲,对儿童的免疫回忆具有更高的可信性;免疫史回忆不详的儿童不能作为未免疫者。  相似文献   

14.
计划免疫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探讨影响计划免疫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开展基层计划免疫服务状况调查、常驻儿童及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 ,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 目前 ,河南省已建立起较为健全的计划免疫服务网络 ,直接从事计划免疫服务的人数达 6 5 0 19人 ,但乡村级人员素质偏低 ,且财政经费投入每年人均仅 30 0 0元。免疫接种以村级接种为主 ,占 6 2 .7% ,门诊化接种率过低 (2 5 .3% )。冷链运转周期以双月运转为主 ,占 72 .3%。常规免疫报告失实 ,报告和调查“四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 96 .6 %和 84 .7% ,加强免疫和乙肝疫苗接种尚存在程度不同的免疫空白点 ,乙肝疫苗不合格接种率过高 (15 .9% )。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明显低于常驻儿童。结论影响河南省计划免疫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基层卫生组织建设 ;从事计划免疫人员状况 ;有关计划免疫服务工作实施情况 ,包括 :免疫接种方式、冷链运转周期、计划免疫保偿、常规免疫及乙肝疫苗接种等 ;流动人口管理及计划免疫社会动员与培训等。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2 141名流动儿童免疫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河南省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状况。方法 在河南省17个市地,分别按照不同地置及聚集特点将流动人口分为4类,每地随机抽取各类地区,采取逐户调查方法,分别调查2141名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结果 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各种疫苗接种率均低于60.0%,四苗全程接种率仅为32.0%,远低于当地儿童的免疫接种水平。4类地区以大型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等地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最低,为20.8%,不同工作类  相似文献   

16.
7岁以下流动和常住儿童卫生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7岁以下流动和常住儿童卫生服务现状及需求。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江岸和硚口区的两个社区内7岁以下儿童作为对象,用自拟“7岁以下儿童卫生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对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509名流动儿童和500名常住儿童,其中:①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建卡率(88.62%)低于常住儿童(98.76%);25.40%的流动儿童未接受过体检,体检者其体检次数较常住儿童少;家长对其身体健康关心程度亦低于常住儿童,主要就诊机构也较常住儿童差(P<0.01)。②流动儿童父母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总体需求低于常住儿童父母,近1/2的流动儿童父母不了解儿童保健知识,了解者其了解程度亦低于常住儿童父母(P<0.01)。③影响儿童保健服务的主要因素有是否为流动人口家庭、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结论:流动儿童卫生服务状况及需求均较常住儿童差,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7.
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前 ,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较低 ,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已成为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分析我国流动儿童的现状及儿童流动的原因和特点 ,发现影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三个因素 :①儿童家长 /监护人方面 ;②接种点对流动儿童的管理意识方面 ;③各部门间相互配合方面。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①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 ,通力合作 ;②摸清儿童流动规律 ;③加强宣传教育 ;④完善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深圳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开展预防接种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2家预防接种门诊,对预防接种儿童的父母开展预防接种知识调查,采用SPSS 11.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较好,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医生告知和预防接种告知书。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因素包括户口类别、儿童父亲的文化程度及母亲的职业特征。结论应根据不同的人口特征(如流动人口),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以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方法] 首先拟定上海市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并从组织上保证该措施的实施。半年后,对上海市部分地区进行了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结果] 82.0%的外来流动儿童能够出示预防接种证,72.4%的外来流动儿童接受了“四苗”初免,“四苗”按时接种率64.5%~69.3%,85.6%的外来流动儿童家长接受过计划免疫宣传教育,他们的计免基础知识答对率达69.0%,且与其子女的接种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宣教的最适形式依次为广播电视、分发宣传材料和防保人员的个别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