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致残原因,癫痫是脑瘫常见并发症。脑瘫合并癫痫有可能使患儿运动障碍加重,同时给康复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减少发生率对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43例进行病因分析从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及所引起脑瘫高危因素和脑瘫类型的关系3方面入手,结果表明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9.4%,合并癫痫患儿以痉挛型和混合型为主,单纯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未见合并癫痫。合并癫痫的43例患儿有明确高危因素者占77%(33/43),其中以窒息、早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同时进行头颅CT或/和MRI检查28例异常者24例,其中18例有高危因素,这说明做好周产期保健工作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视神经萎缩353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跑球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54-3754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在临床除有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外,还合并有智力低下、语言、视听障碍。对353例脑瘫患儿进行眼底检查,旨在了解脑瘫患儿合并视神经萎缩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的情况,结果脑瘫患儿出现眼底视神经萎缩的总发生率为28.3%(100/353),其相关因素和脑瘫的常见高危因素相符。说明对脑瘫患儿常规进行眼底检查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性瘫痪高危因素与神经功能障碍特征:26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了解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高危因素致病率,脑瘫分型及其并发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神经功能检查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门诊的265例脑性瘫痪患儿。结果:其中高危因素中早产、窒息、异常分娩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3.0%,36.6%,30.2%。具有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患儿占60.4%,有12.1%的脑性瘫痪患儿没有发现明显的高危因素。临床分型:以痉挛型双瘫和四肢瘫最多,分别占33.2%和37.0%,偏瘫占17.4%。合并症:232例(87.5%)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12例(4.5%)有听力障碍;20例(7.5%)有癫痫;15例(5.7%)有视觉障碍。脑电图异常率为57.6%(34/59)、头颅CT的异常率为89.1%(164/18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40%(12/30)。结论:早产、窒息、异常分娩、颅内出血和双胎等在脑性瘫痪患儿中比较多见。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并可有CT、脑电图的异常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偏瘫型脑性瘫痪的临床与脑电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影响脑瘫患儿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脑瘫类型、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癫痫等合并症。偏瘫是常见脑瘫类型之一,占所有脑瘫类型的14.4%~38.0%,而且随着早产儿及先天发育畸形的增多,该型脑瘫有增多的趋势,在某些报道中已成为最常见的脑瘫类型。因此,我们对偏瘫型脑瘫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探讨该类型脑瘫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癫痫合并情况.  相似文献   

5.
340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脑电图与脑瘫型别、合并损伤及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10/20导系统电极放置法对340例脑瘫患儿行脑电图检查和分析。结果:340例患儿中脑电图异常率为81.5%,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发作患儿脑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2.4%(P〈0.05)和96.6%(P〈0.05);高危因素中颅内出血、早产、出生低体重、颅内感染与脑电图异常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各高危因素对脑电图异常发生的影响均没达到显著差异。结论:脑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且脑功能障碍越明显,脑电图异常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方法 对118例脑瘫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脑瘫的诊断年龄、头颅CT及MRI进行分析。结果 118例脑瘫患儿中96例存在围生期高危因素。常见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围生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76.4%脑瘫患儿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围生期高危因素。其中52.5%的脑瘫患儿在6月龄前确诊,15.3%在3月龄前确诊。77.1%的脑瘫患儿头颅CT和/或MRI异常。常见的改变包括脑发育不良(37.3%)、脑积水(18.6%)、脑萎缩(13.6%)。结论 脑性瘫痪的发生与围生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多数脑瘫可在6月前确诊,脑瘫患儿头颅CT或MRI异常率较高,对脑瘫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的围产期高危因素:139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戬平  王帆  刘艳  黄绍平  邓艾林  刘慧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290-8291,8307
目的: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儿科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明确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对降低脑性瘫痪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分析139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特点,探讨脑性瘫痪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并。方法:对139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脑性瘫痪的诊断年龄、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改变以及并发癫痫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9例脑性瘫痪患儿以痉挛型(66.2%)最多见,其次为手足徐动型(18.0%)和共济失调型(5.8%)。111例脑性瘫痪患儿存在围生期高危因素,常见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77.5%的脑性瘫痪患儿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围生期高危因素。64.8%的脑性瘫痪在6月龄前确诊,22.3%的在3月龄前确诊。84.7%的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和/或MRI异常,常见改变包括脑发育不良(30.5%)、脑积水(21.0%)、脑萎缩(15.2%)等。35.7%的脑性瘫痪患儿脑电图异常,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息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达84.4%,并且以典型痫样波出现的比例较高(54.2%);未合并者以背景慢活动为主(61.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1l,P&;lt;0.05)。结论:脑性瘫痪的发生与围生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多个高危因素提高脑性瘫痪发生的危险。多数脑性瘫痪可以在6m龄前确诊。脑性瘫痪患儿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较高,对脑性瘫痪及癫痫的病因及预后可能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脑电图特点.方法 收集84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发作间歇期脑电图结果,与124例脑瘫不伴癫痫患儿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脑瘫合并癫痫的84例患儿中46例(54.76%)为部分性发作,其次为婴儿痉挛26例(30.95%)、强直-阵挛发作6例(7.14%),痉挛型所占比例最高,为82.14%,其中以痉挛型四肢瘫最多;脑电图异常以局灶或多灶痫样放电多见,脑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不伴癫痫的患儿(P<0.001).结论 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癫痫类型主要为部分性发作;痉挛型脑瘫是脑瘫中伴发癫痫最多的类型;脑电图异常以局灶痫样放电和多灶痫样放电多见.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在临床除有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外,还合并有智力低下、语言、视听障碍。对353例脑瘫患儿进行眼底检查,旨在了解脑瘫患儿合并视神经萎缩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的情况,结果脑瘫患儿出现眼底视神经萎缩的总发生率为28.3%(100/353),其相关因素和脑瘫的常见高危因素相符。说明对脑瘫患儿常规进行眼底检查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963例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以及与性别、脑瘫分型及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963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以及与性别、脑瘫分型及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963例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为24.5%(236/963),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5),不同脑瘫分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足徐动型与混合型脑瘫发生率最高(P〈0.01),病理性黄疸是造成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危因素(OR=2.029,95%CI:1.483~2.774)。结论脑瘫患儿多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其发生率与性别无关,与脑瘫分型有关,手足徐动型与混合型脑瘫发生率最高,病理性黄疸是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36例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发作类型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发作类型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36例癫痫发作间歇期的脑瘫患儿采用视频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检测脑电图。结果脑瘫合并癫痫患儿发作间歇期脑电图表现为限局性高波幅的棘慢波发放占55.6%(20/36);典型高度失律4例;高度失律改善型3例;双侧导联棘慢波发放的占25%(9/36)。结论脑瘫患儿癫痫发作类型及脑电图改变多符合部分性发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363例脑瘫患儿Gesell发育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智力发育与临床类型及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363例脑瘫患儿进行Gesell发育量表测查,分析智力发育迟缓与临床类型及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窒息和病理性黄疸与脑瘫患儿智力发育迟缓关系密切,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伴随智力发育迟缓的发生率高于痉挛型脑瘫(P<0.01)。结论窒息、病理性黄疸是引起脑瘫患儿合并智力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脑瘫临床类型亦与是否发生智力发育迟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脑瘫类型、合并损伤及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神经肌电诱发电位仪对340例脑瘫患儿行BAEP检查和分析。结果:脑瘫患儿BAEP异常率为22.9%,并发智力低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无智力低下的患儿(P<0.01);高危因素中宫内感染、黄疸和颅内出血与BAEP异常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黄疸和宫内感染是高度危险因素;脑瘫并发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较普遍,其中混合型和手足徐动型发生率更高。结论:宫内感染和病理性黄疸是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度危险因素,BAEP应作为脑瘫患儿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的发生率,及其与性别、年龄、脑瘫分型、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872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脑瘫中合并视神经萎缩的占17.1%,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发生率在性别、年龄、脑瘫分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窒息(OR=1.787)、早产(OR=2.074)是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结论视神经萎缩发生率较高,窒息、早产是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对脑瘫患儿常规进行眼底检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有和无高危因素与脑瘫发生率的关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杨玉瑶  张萍 《中国康复》2006,21(5):331-331
目的:探讨有和无高危因素与脑瘫发生率的关系,为防止和预防脑瘫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350例确诊为脑瘫患儿的发病因素进行相关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50例患儿中无高危因素25.7%;CT或MRI显示有明显脑损伤20.8%;引起脑瘫的高危因素主要与窒息、早产、核黄疸有关,先兆流产也是主要因素。结论:重视致病因素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高危婴儿进行早期筛查的同时不能忽视无高危因素的婴儿运动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瘫伴癫痫患儿的危险因素,以及行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后对癫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院脑瘫中心收治行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的痉挛型脑瘫患儿332例,分为痉挛型脑瘫组(n=285)和痉挛型脑瘫伴癫痫组(n=47),收集患儿围产期资料、头部磁共振检查,24小时视频脑电图监测,寻找脑瘫伴癫痫患儿的危险因素及评估最常见癫痫发作类型。此外痉挛型脑瘫伴癫痫组按照患儿监护人意愿和脑瘫治疗团队建议分康复治疗+抗癫痫药物组(PT组) 23例、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抗癫痫药物组(SPR组) 24例,随访6月,按照恩格尔分级评定癫痫效果。测试患者术前,术后6月智力量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或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结果痉挛型脑瘫伴癫痫组与痉挛型脑瘫组在出生时低体重、新生儿惊厥和MRI检查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是最常见的发作类型(59. 6%); SPR组与PT组治疗6月后癫痫效果Engel分级及癫痫无发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PR组智力评分高于PT组(P 0. 05)。结论出生时低体重、新生儿惊厥和磁共振提示脑发育不良发生痉挛性脑瘫伴癫痫的可能性更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对痉挛型脑瘫伴癫痫有治疗作用,有利于提高患儿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在脑性瘫痪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与脑瘫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头颅MRI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62例脑瘫患儿的病因、临床分型及并发症。结果:62例脑瘫患儿中早产38例(53.2%),足月23例(37.1%),过期产1例f1.6%),引起PVL原因除了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外,围产期缺氧窒息为主要原因,尤其是足月儿(占78.3%)。临床分型以痉挛型双瘫(占53.2%)和四肢瘫(占24.5%)为主。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低下、小头畸形及癫痫发生率分别为50%、9.7%、83.7%、3.5%和12.9%。结论:PVL脑瘫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除视力障碍外,早产儿和足月儿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刊彩页栏目欢迎作者、读者投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合并手功能障碍是致残的重要因素。依据中医经络理论,运用头针加体针的治疗方法,治疗了43例合并手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取得了86%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患儿8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的致病因素及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6例脑瘫的围生期病史、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并记录和咨询家长对康复治疗的意见。结果:脑瘫常见病因中窒息占36%,早产15%,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5%,颅内感染10%,其他病因均较少。常见临床类型为痉挛型脑瘫52例(60%),其中四肢瘫41例(47%),肌张力低下型12例(15%),手足徐动型8例(9%)。脑瘫合并语言障碍53例(62%),智力低下41例(48%),癫痫21例(24%),听力障碍15例(17%),视力障碍14例(16%),小头畸形10例(12%)。CT或MRI检查80%异常。接受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为运动治疗80%,药物治疗76%,语言治疗75%,针灸治疗37%,作业治疗35%。结论:围生期早期干预、防治窒息,是减少脑瘫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儿童视觉障碍的临床特点,讨论脑性瘫痪儿童的不同类型及围产期高危因素与其合并视觉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4年12月确诊的125例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资料,对其眼位、眼运动功能、眼底、屈光度等视觉功能及其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125例患儿中,存在视觉障碍的53例,视觉障碍发生率为42.40%;其中斜视43例,占受检者总数的34.40%;屈光不正39例,占31.20%;眼球震颤21例,占16.80%;眼球运动异常14例,占11.20%;眼底异常10例,占8.00%。合并的视觉障碍中以斜视与屈光不正发生率最高,分别为34.40%和31.20%。2痉挛型组视觉障碍发生率为60.94%,较其他组增高(χ2=8.56,P0.05);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斜视率、屈光不正的发生率分别为53.16%和42.19%,也均较其他组增高(χ2=9.32,P0.05;χ2=8.63,P0.05)。3早产儿组视觉障碍发生率为45.90%,高于非早产儿组(χ2=5.766,P0.05)。4低出生体重组(BW2.5kg组)视觉障碍的发生率为57.14%,高于其他组(χ2=18.35,P0.05)。结论:1脑性瘫痪儿童的视觉障碍在临床常见,以斜视与屈光不正发生率最高。2痉挛型脑瘫患者视觉障碍发生率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斜视率、屈光不正发生率也高。3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脑性瘫痪儿童中,合并视觉障碍的发生率高,应及早随访予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