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海拔2400 m以上)藏族和汉族人群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藏族192例、汉族18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藏族190例、汉族1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浆脂质代谢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计算出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不论藏族还是汉族,TC、TG、LDL-C均升高,而HDL-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IP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比汉族差异性更大。结论不论藏族还是汉族,AI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AIP可以作为常规血脂分析中的一项较好的参数,在高原地区以及对于藏族更能够全面地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何岳 《右江医学》2013,(6):854-856
目的 比较辛伐他汀与脂必泰胶囊治疗单纯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脂必泰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8周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有所升高,对照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有所升高,两组治疗后的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确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水平变化与意义。方法检测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LPA和FIB浓度,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浆LPA含量分别为(9.86±2.98)、(8.33±2.47)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8±1.20)μmol/L(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浆FIB含量分别为(5.29±1.12)、(5.93±1.01)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6±0.91)g/L(P<0.01)。结论LPA和FIB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1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根据是否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和无脑卒中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合并高血压率、FIB、FPG、2hPG、HbAlc、TG、TC、LDL-C、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 HDL-C)等指标.结果 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率及FIB、TG、TC、non HDL-C等均明显高于无脑卒中组(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FIB、高TG水平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的同时早期积极的抗凝降纤、降脂等综合治疗,对预防和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晓  秦超 《广西医学》2010,32(1):50-5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DSA)结果,分为对照组(狭窄50%)与颅内动脉狭窄组(狭窄50%或闭塞),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年龄、性别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血浆HDL-C、血清脂蛋白L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卒中史、脑血管病家族史、CHO、TG、LDL-C、ApoA、Apo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清脂蛋白Lpa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HDL-C为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血脂专方直肠滴入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选取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高血脂专方直肠滴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TG、TC、LDL-C和HDL-C水平.结果 各组治疗后TG、TC、LDL-C和HDL-C水平均优于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G、TC、LDL-C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脂专方直肠滴入治疗高脂血症有临床疗效,为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脂必泰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阿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应用脂必泰胶囊治疗,治疗时间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及HDL-C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二者的调脂作用在TC、LDL-C、HDL-C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G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必泰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TG,不良反应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气开窍汤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对缺血性脑卒中(IS)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90例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rt-PA治疗,观察组在rt-PA基础上联合益气开窍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cy、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G、TC、LDL-C、Hcy、NPY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观察组TG、TC、LDL-C、Hcy、NPY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开窍汤联合rt-PA治疗IS疗效肯定,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Hcy、NPY水平,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杜仲雄花茶对高脂血症的预防保健作用。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洛伐他汀对照组、杜仲雄花给药高剂量组和杜仲雄花给药低剂量组,按标准给药饲养30 d后,测定每组个体动物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浆中的TC、TG、LDL-C升高,HDL-C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杜仲雄花给药高剂量组的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结论:杜仲雄花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脂乳剂所引起的小鼠血脂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和高脂血症患者LDL各亚类组成,并进一步分析LDL亚类、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非变性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迹法分析了87例高脂血症患者及81例正常人血清LDL各亚类含量,分布以及平均直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C、TG、LDL-C、apoB100,sdLDL水平均有显著升高;HDL-C、apoAI水平及LDL平均直径均有显著降低。两组女性HDL-C均显著高于男性,而LDL-C则显著低于男性。女性高脂血症患者及对照组女性的sdLDL均显著低于同组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TG及sdLDL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TC、LDL-C水平及LDL平均直径均显著低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结论性别差异和血脂水平对LDL亚类分布有显著影响。血清TG水平升高作为sdLDL含量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在AS和CHD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血浆sdLDL亚类的检测对AS和CHD的早期诊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明顺  杨玉琪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1001-100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PR)的影响。方法72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30天后治疗组TC、LDL-C分别降低32%和33%,HDL-C升高了10%,hsCRP的变化与HDL-C的变化呈负相关。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血脂代谢的失衡,而且可以降低血浆CRP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脂汤在治疗高脂血症中的疗效。方法:收集70例门诊及住院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服用降脂汤,对照组给予服用脂必妥片,8周后观察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TC、TG、LDL-C明显下降,而HDL-C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RP、FIB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相关性。方法:对我院住院的48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及54例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统计学差异。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CRP、FIB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过程中,炎症反应及血液高凝状态显著。故血浆CRP及FIB的检测对于临床提示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及判断此类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8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的血清胱抑素C(Cys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两侧颈动脉内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CysC、TC、HDL-C、两侧I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HDL-C、两侧IM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观察组的CysC和两侧颈动脉IMT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IM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相关性,CysC的升高和HDL-C的降低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炎性因子(hsCRP、IL-6以及TNFα)的表达情况,以探讨炎性因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患者41例。其中实验组(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CVD组)31例,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对照组10例,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浆IL-6、hsCRP及TNF-α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ICVD组血浆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 hsCRP=-3.896、tIL-6=-5.081、t TNFα=-2.837,均P <0.001)。结论:ICVD患者体内存在着炎症反应和免疫活化,外周血血浆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可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 155例ICVD患者(ICVD组),其中脑梗死(CI)96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59例,分别采用酶速率法、酶法检测其血清GG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与6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ICVD组GGT、TC、TG 、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CI组上述指标均高于TIA组(P<0.01).结论 GG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降脂治疗方案对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8例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血脂康组,辛伐他汀组和生活方式干预组(对照组),治疗8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血脂康组及辛伐他汀组治疗8个月后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性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Tch、TG、LDL-C治疗后水平仅有轻度降低,HDL-C轻度升高(P>0.05)。血脂康组FBS、2hPG及HbAIc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FBS、2hPG及HbAIc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血脂康更适合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及改善糖耐量异常,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为脑疾病的诊断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检测脑癌组(n=60)、脑梗死组(n=40)、缺血性脑血管病组(n=30)与健康对照组(n=60)个体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蛋白C(PC)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结果脑癌组的APTT、PT、T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脑梗死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的APTT、P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和脑癌组的PLT均低于对照组,但脑癌组高于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的FIB低于对照组;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脑梗死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和脑癌组血浆PC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但脑癌组高于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脑癌组的PAI-1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的过程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脑癌患者在凝血、抗凝和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前状态的表现存在差异,血液流变学的相关分子标记可作为监测脑癌早期血栓形成高危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海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血白细胞(WBC)数,并与对应海拔对照组比较,探讨上述炎症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损害关系,及其对不同海拔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响。方法选取世居西宁地区、海南州地区、宁夏地区住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各40例作病例组;同期选取上述地区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各40例为对应地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hs-CRP、凝固法测定FIB,同时测定血WBC数。并对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 1)三个不同海拔地区病例组上述炎症因子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个不同海拔地区病例组上述炎症因子之间比较,海南州地区hs-CRP、FIB高于西宁地区和宁夏地区,西宁地区高于宁夏地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WBC三地区间无差异;3)相关性分析显示:西宁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s-CRP、FIB和血WBC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结论血浆hs-CRP、FIB和血WBC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存在影响,与高海拔地区患者脑损害密切相关;随着海拔增高和缺氧加重,患者血浆hs-CRP、FIB升高,导致脑损害加重可能,对其进行检测和干预可能对高原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起特别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阚瑛  孙亚东  韩艳  马彦  关红  杨乐 《吉林医学》2007,28(15):1638-1639
目的:观察力平之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糖浓度。结果:服用力平之治疗组TG、TC、LDL-C明显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力平之对纠正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脂代谢异常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