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庞龙教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庞龙教授于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病例的医案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GraphPad Prism 9.0和SPSS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库构建、中药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18首处方,涉及126味中药;频次≥30次的高频中药共25味,频次居前的药物有茯苓、三七、炙甘草、山药、白术、丹参、薏苡仁、泽泻等;高频中药的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甘、辛、苦为主,药味以平、温为主,归经以归脾经、肺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山药-茯苓、白术-茯苓、丹参-三七、丹参-茯苓-三七、山药-三七-茯苓等,核心药物组合多为健脾益气、淡渗利水药物与活血化瘀药物的配伍使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频中药可聚为5类。【结论】庞龙教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用药立足病因病机,坚持辨病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临床用药以益气健脾、活血利水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一般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6月22日有关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全部病案,分别采用Excel 2019、SPSS 21.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用药频次、药物归经、常用药物等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28篇文献,37则病案,41首方剂,113味中药,根据频次统计结果,将使用频次≥8次的药物确定为高频药物,共计16味,药物性味以苦、甘,寒、温为主,多入肝、脾、肾经。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6味高频药物分为7组,主要包括补益脾肾组、利水渗湿组、活血化瘀组等。箱型图显示核心药物为黄芪,依患者实际症状与体征,可酌情灵活增减的药物为茯苓、丹参。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出的高频药对有黄芪-丹参,黄芪-茯苓-山药,黄芪-丹参-白术,黄芪-白术-茯苓等。[结论]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本虚”“标实”两手抓,寒温并用,补泻共施,常用药物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挖掘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建库至2022年8月20日期间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构建方剂数据库,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肾病综合征中药专利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中药复方专利126条,涉及中药430味,中药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多见,归经以脾、肝、肾、肺经居多。高频药物有黄芪、泽泻、茯苓、白术等。最常用对药为“黄芪-茯苓”,最常用角药为“黄芪-茯苓-泽泻”,重要关联规则有“白术,茯苓-黄芪”等,新方有“党参-茯苓-白术-淫羊藿-五加皮”等。结论 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可以补虚泻实为法立方,重视培补脾肾,兼以活血、清热、利水,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
基于FangNet平台,对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有效病案的处方资料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的统计,并通过分析处方药物的权重等级、药物共现性与互斥性、药物-症状关联规则以及药物聚类,总结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共得到105首处方,涉及95味中药。处方用药以性温、味甘、入肝经的药物为主。挖掘得到17味主药,分别为黄芪、天麻、山茱萸、党参、杜仲、牛膝、川芎、远志、姜黄、石菖蒲、麦冬、白术、丹参、茯苓、钩藤、法半夏、女贞子。药物共现性分析结果得到牛膝-杜仲等12对药对,药物-症状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天麻-头晕等9组药物-症状关联组合,聚类分析得到4个药物组合。分析结果提示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用药温和,以扶正补虚的药物为主,常以黄芪、党参大补元气,山茱萸、牛膝、杜仲等补益肝肾,同时兼顾痰瘀同治,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4):295-29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刘涛峰教授治疗湿疹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涛峰教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治疗湿疹的病例,对其进行规范整理,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Statistic 24.0、SPSS Modeler 18.0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用药频数分析、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在纳入研究的255份处方中,共涉及中药41味,排名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白鲜皮、地肤子、牡丹皮、白蒺藜、苦参、丹参、白术、茯苓、甘草、徐长卿;关联分析共产生"白蒺藜→白鲜皮、苦参→地肤子"等10对2味药物关联;聚类分析共得"茯苓、白术、白扁豆、枳壳"、"白鲜皮、地肤子、牡丹皮、苦参、白蒺藜"等6个聚类方;结论:刘涛峰教授治疗湿疹时尤重心肝,以清热凉血祛湿为主要治法,久病夹虚入络重视补益脾胃或逐瘀通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周郁鸿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维持期患者的中药处方,总结周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维持期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门诊病历系统,整理筛选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周郁鸿教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处方,经过双人审核,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软件和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分析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共计98例患者,统计发现304首处方,合计203味中药,药物总频次为5 115次,其中出现频次高于100次的有16味中药,前5味分别是白术(85.20%)、茯苓(72.70%)、黄芪(70.39%)、党参(69.74%)和甘草(60.53%)。治疗急性白血病正虚邪恋证的前5味中药分别是白术(80.33%)、黄芪(72.68%)、茯苓(68.85%)、党参(62.30%)、陈皮(58.47%)。药性多为平性和温性,药味多为甘味,多归脾经。药物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酸枣仁和白术,其置信度是93.83%,支持度是53.29%。[结论] 周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维持期患者主以补虚扶正为治则,方药以益气健脾养心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临床病例研究挖掘黄文政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思路与用药规律。[方法] 收录黄文政教授门诊符合DN诊断标准的114首中药复方,建立黄文政教授治疗DN的中药数据库,运用SPSS24.0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对其临床治疗DN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中药功效归类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用药规律进行探究,进一步指导临床运用。[结果] 获得114首方剂,中药147味,总用药频次达到1 822次,其中频数≥ 12次的药物共有43味,总的用药频次为1 475次,占总用药频次的80.9%。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5味中药为生黄芪、丹参、鬼箭羽、萆薢、当归、山茱萸、熟地黄、土茯苓、汉防己、山药、肉桂、桃仁、白术、茯苓、炙甘草。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黄文政教授治疗DN的常用药对。聚类统计分析共得出7组药物序列。[结论] 黄文政教授治疗DN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因病机、疾病分期、病程长短、疾病进展、患者体质等进行整体审察、辨证论治、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庞宇舟教授临床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庞宇舟教授治疗RA的门诊处方用药记录,并对处方中的高频药物进行使用频次分析,药性、药味、归经和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方剂46首,涉及中药111味,使用频次≥15次的药物(高频药物)有甘草、桂枝、当归、白芍、附子、防风、威灵仙、白术、大枣、知母、茯苓、麻黄、生姜、川芎、牛膝、秦艽、乳香、细辛、独活、没药共20味。高频药物以补虚药、解表药居多,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脾、心、肺、肝经。针对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共挖掘出10组关联药物组合,其中甘草-桂枝、甘草-当归、甘草-白芍、桂枝-附子等药物组合的关联性较强。聚类分析共挖掘出5组药物组合:第一组为乳香、没药、当归,第二组为白术、麻黄、知母、附子、大枣、生姜、白芍、防风、桂枝,第三组为甘草,第四组为秦艽、独活、川芎、威灵仙、牛膝,第五组为茯苓、细辛。结论 庞宇舟教授临床论治RA的原则为解毒补虚,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兼证加减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王永钧教授治疗IgA肾病的处方用药特点及规律,以期为IgA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门诊经王永钧教授诊治的IgA肾病的病案资料,录入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规范术语,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26.0等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中药频次、关联规则及聚类等,研究其临床用药特点。[结果] 共纳入病例852例,处方3 429首,涉及中药309味,用药总频次45 225次,其中黄芪、当归、白芍等为高频中药,用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清热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1个核心药物组合,聚类分析提取到3个聚类方。[结论] 王永钧教授治疗IgA肾病以益气养阴(血)为主,辅以活血消癥、祛风湿、补肾固精,具有平调阴阳、消补兼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鲁科达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用药规律,归纳总结其组方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鲁教授中医门诊的肾性蛋白尿医案,以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将处方信息转化为可分析的结构化数据,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高频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高频药对、核心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肾性蛋白尿病例691则,处方3 750首,共涉及中药261味,将使用频次前34味的药物作为高频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山茱萸、甘草、薏苡仁、地黄、川牛膝、青风藤、地龙等。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高频药对20组,通过聚类分析演化得到4个核心组方。[结论] 鲁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以补肾健脾、清热利湿、消瘀泄浊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总结王小云教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王小云教授运用中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有效病例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患者一般资料、月经周期、促卵泡激素(FSH)水平、中医临证表现及临床用药进行分析,采用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挖掘王小云教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用药规律。【结果】106首处方中共涉及75味中药,中药的运用总频次为1 040;通过关联分析挖掘出王小云教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基本方,其组成为:熟地黄、当归、白芍、菟丝子、肉苁蓉、紫河车、枸杞子、黄芪、香附、牛膝。【结论】关联分析结果体现了王小云教授辨证论治和临证用药的特色: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发病以肾虚为主,治疗亦相应地以补肾为主,并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0年—2019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型文献,对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381篇文献,共402首方剂,总计322味中药,药物总频次5 241次;使用频次≥50次的中药有25味,其中黄芪使用频次最多,达241次。药物归类以补气药为首,其次为补阴药。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从支持度看,茯苓、陈皮、白术关联度最高;从置信度来看,黄芪、沙参、白术关联度最高;从提升度来看,白术、党参、茯苓相关性最高。聚类分析结果:有沙参、麦冬,生地黄、百合、鱼腥草、莪术、半枝莲、桃仁、桔梗、五味子、仙鹤草、太子参、当归,杏仁、瓜蒌、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贝母,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找出肺癌治疗用药规律,其治法主要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健脾化湿、清热解毒等,符合肺癌以正虚为主,痰、瘀、毒夹杂为病的发病基础,其用药规律与治法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冯玲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冯玲教授门诊有效的慢性心力衰竭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用药规律。使用“处方聚类分析”模块,运用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的方法挖掘核心处方。结果 共收集有效处方1 151首,涉及中药225味。用药频次≥467的中药有10味,其中黄芪、檀香、桑白皮的频次最高。四气中以寒、温为主,平次之;五味以甘、辛居多,苦次之。归经以入脾、肺、心经为主。药物功效分为理气、补虚、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等17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8个关联药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8个核心类方,核心方剂组成为黄芪、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猪苓、丹参、檀香、木香。结论 冯玲教授辨治慢性心衰以气虚血瘀水停为核心病机,治以健脾益气、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为法,“脾肺心”同治,甘辛苦合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临床用药规律,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中药辨证施治特点。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的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文献,使用Excel 2007建立药物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基础数据分析、频数统计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建立关联分析模型,进行中药处方的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DME核心药物、核心药对、核心用药组合,探索中药处方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篇文献,540频次药物使用,99种药物。药物使用频次前10位的单味药物为茯苓、泽泻、黄芪、当归、川芎、猪苓、生地黄、白术、丹参、车前子。共19种证候,分三大类:痰瘀阻滞类、脾虚水停类、气血阴阳亏虚类。2项关联规则前4位为黄芪→茯苓,泽泻→茯苓,当归→川芎,当归→茯苓;3项关联规则前3位为川芎、当归→茯苓,当归、茯苓→泽泻,泽泻、黄芪→茯苓;4项关联规则前3位为川芎、当归、茯苓→泽泻,当归、黄芪、茯苓→川芎,当归、黄芪、茯苓→泽泻。结论分析得出以补气利水为主,活血补血为辅的核心药物使用特征;DME中医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以致水湿内停,日久痰瘀互结,阻滞目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复方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中药复方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SPSS 22. 0对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功效分类及聚类分析,并运用SPSS modeler 14. 1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中,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68. 67%),其次为活血化瘀药(6. 75%),最常使用的前10位中药为黄芪、当归、白术、鸡血藤、女贞子、党参、甘草、茯苓、枸杞子和熟地黄,黄芪-当归是最常用的药对,黄芪-补骨脂为置信度最高的药对,黄芪-白术-当归为最常用的药组,黄芪-补骨脂-当归为置信度最高的药组,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共得8个聚类组,黄芪、白术、当归是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核心中药。结论:中药复方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益气养血、健脾补肾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叶天士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思路。方法:基于数据挖掘,对《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的51则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药效和性味、归经的描述性分析,并对其中25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叶天士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结果:处方共51首,共涉及中药115味,高频药物共25味,包括生地黄、大枣、茯苓、炙甘草等,常用的药物组合包括“大枣-炙甘草”、“大枣-茯神”、“生地黄-玄参”、“茯神-远志”、“炙甘草-茯神”;药物功效种类补虚药最多;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甘、苦、辛多见;归肺、心、脾经最多;聚类药物组合7组。结论:叶天士治疗不寐时重视情志,首辨虚实,次分寒热,从五脏论治,尤重心脾,善于调整阴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药内服复方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4个数据库中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内服复方文献,检索时间为2006年1月至2016年7月,将文献整理得到符合要求的中药内服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开源软件包R i386 3.3.0对数据进行频数、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311首方,208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配伍频数较高的中药为白术、甘草、防风、黄芪、太子参、茯苓、陈皮等;强关联规则提示以黄芪、白术、防风等核心药物组成的玉屏风散加减为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基本方;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黄芪-龙骨-牡蛎、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党参等中药配伍.结论 通过对药物频数、强关联规则、药物聚类的分析,可以揭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组方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中当代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并查阅当代岭南名中医的经验集、医案集,筛选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医案。将医案中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分类和中医证型等进行频数统计,并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邓铁涛、刘仕昌、熊曼琪、李赛美、朱章志、刘敏、范冠杰等24位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辨治糖尿病的医案资料,筛选得到62篇医案,101首处方,涉及210味中药。出现频次≥15次的常用中药有炙甘草、黄芪、柴胡、葛根、茯苓、白术、党参、黄芩等29味,中药功效分类的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为主。证型主要为脾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并涉及气虚、阴虚、阳虚、寒湿、痰湿、湿热等证素。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4味的核心药物组合28个,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处方组合,主要为小柴胡汤、附子理中汤、玉泉丸合增液汤、左归丸等经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周郁鸿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药处方的整理、分析,总结周教授治疗ITP的组方用药规律。 方法 整理筛选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周郁鸿教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处方1 102首,其中男性46人,女性71人,以中医传承系统(V2.5)软件为平台,专人录入,双人审核,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分析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药物组合及新处方。 结果 对处方进行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前五位的是仙鹤草、黄芪、茜草、茯苓、紫草。组方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前五对分别是“黄芪,仙鹤草”“茜草,仙鹤草”“炙甘草,仙鹤草”“黄芪,茜草”和“茯苓,炒麦芽”。中药药对规则分析,前五对分别是“当归,黄芪”“党参,仙鹤草”“炙甘草,仙鹤草”“白术,仙鹤草”“酸枣仁,仙鹤草”。中药用药关联度分析,前五位分别是“黄芪,牡丹皮”“白芍,紫草”“茯苓,水牛角”“黄柏、旱莲草”“白芍,芦根”。挖掘出30个4~5味中药的核心组合,在此基础上得到9首新处方。 结论 周郁鸿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丰富,临床上她多使用益气滋阴、补益气血、调理肝脾,清热凉血、滋阴凉血及温补脾肾中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陈洪宇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陈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门诊病案228 例,录入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0对医案处方的用药及功效、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处方228首,涉及中药192味,高频药物有莪术、三棱、当归、大枣、积雪草、杜仲、黄芪、丹参、川芎、芡实等;药类多集中于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平、温为多;处方常用药对有三棱-莪术、金樱子-芡实、当归-黄芪等; 因子分析将药物分为10类,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7组。结论: 陈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药物性味多以寒、平、温及甘、苦、辛味为主,治疗以健脾益肾、益气养血;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治标,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