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构建熊继柏教授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模型。方法通过对熊继柏教授治疗失眠的162人、254例次病案进行整理,运用Weka 3.7.12软件,采用FP-Growth算法,对就诊患者中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的证候特点、方剂间配伍、证候与用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对常用药物进行R型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就诊的失眠患者证候特征随年龄变化由单纯虚证或实证逐渐演变为虚实夹杂证,男性与女性的失眠证候特点各异;熊继柏教授治疗失眠的4个常用方剂组合中,黄连温胆汤与痰热内扰证相关联,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与痰热兼肝郁化火证相关联,酸枣仁汤合孔圣枕中丹与肝肾阴虚相关联,黄连温胆汤、酸枣仁汤、孔圣枕中丹3方合用与肝肾阴虚合并痰热证相关联。常用治疗失眠的药物为酸枣仁、龙齿、甘草、茯神、黄连、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知母等,大致可分为清热化痰、重镇安神、育阴潜阳3类。结论熊继柏教授辨治失眠,多责之于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肝肾阴虚,辨证注重辨舌脉,因证选方,经方与时方灵活搭配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阳类证患者血清的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获取基因间调控关系,从转录组学层面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阳类证形成的物质基础与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lncRNA,mRNA及miRNA芯片微阵列,分别检测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阳类证与非中风受试者(各10例)血清中lncRNA,miRNA与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联合分析,筛选出阴类证、阳类证相关的差异表达谱。对获得的差异基因进行反义lncRNA与mRNA共表达分析、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通路分析,获取基因间调控关系,预测lncRNA的靶基因。对40例(阳类证10例,阴类证30例)样本中部分差异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结果:227个lncRNA,54个mRNA,4个miRNA的表达与阳类证密切相关,394个lncRNA,206个mRNA的表达和阴类证密切相关。阳类证组中反义lncRNA RP11-647P12. 1和RP11-677M14. 2可能通过上调表达水平,分别调控神经元衍生神经营养因子(NDNF)和神经颗粒素(NRGN)的基因表达。通路富集显示,阴类证、阳类证之间转录组表达谱差异主要与血压调节、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调节、内分泌激素调节、炎症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通路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阳类证的lncRNA,miRNA,mRNA表达谱存在差异,阴、阳类证的表型差异可能由血压调节、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γ-氨基丁酸(GABA)等多个通路的共同参与。转录组学特征为研究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阳类证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联合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生成程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按照ICU卒中临床路径给予常规治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患者采取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中医适宜技术联合集束化护理。采用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观察VAP发生率和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0.67±3.58)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22±2.77)分,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者,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0.00%(6/3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机率为40.00%(1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适宜技术集束化综合护理能够减少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镇静唤醒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脱离呼吸机,从而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障碍。分析云计算的概念和典型应用,阐明云计算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提出基于云计算的"中医药医疗云"应用模型,以打破现有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建立中医诊疗信息平台、科研信息平台、中药信息平台,实现中医药信息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