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系统,掌握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发病情况。方法 根据我国相关法规标准和文献,调研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需求,完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结果 初步建立了具有病例上报、病例查询、统计分析和系统管理4个功能模块的系统,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通过系统顺利完成了2017年度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病例的上报工作。结论 该系统规范了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诊断病例的上报工作,为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近5年的诊断情况。方法 根据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2022年度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数据和2018—2022年的诊断病例报告,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和诊断病例的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共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95家。2018—2022年,各诊断机构共上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76例(5年病例数分别为21、17、13、10和15),其中放射性肿瘤最高(43例,56.6%),其次是放射性白内障(17例,22.4%)和放射性皮肤病(9例,11.8%)。按照职业类别分,医学应用最高(57例,75.0%),其次为工业应用(9例,11.8%)和核燃料循环(6例,7.9%)。按照射类型分,以慢性照射为主(70例,92.1%),急性照射较低(6例,7.9%)。结论 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病例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2013-2017年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分布变化,了解和掌握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风险。方法 根据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的2013-2017年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例报告,对病例的地区、病种、职业和照射类型等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我国目前共有54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覆盖了除西藏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外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3-2017年,共上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06例,以放射性肿瘤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3.40%,其次是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和放射性白内障,分别占16.98%和16.04%。全部病例中,从事医学应用的占70.75%,从事工业应用的占13.21%。以照射类型分类,慢性照射最多,占80.19%,而急性照射占5.66%,还有14.15%填报时未注明照射类型。结论 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发病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重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应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4.
全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以下称诊断标准 ) ,1991~ 1999年省级职业性放射病诊断鉴定组诊断了放射性疾病 5 4 5人。已备案的各种放射性疾病总计 5 4 2例 (含196 0~ 1990年诊断的 2 0 2例 ) ,其中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居前 3位 ,三者占总病例的90 6 % ,其中 80 %是从事X射线诊断工作 ,74 7%是 6 0年代以前参加放射工作。上述 3种疾病中缺剂量诊断病例占38 5 % (90年代为 33 7% ) ,低于“诊断标准剂量”的病例占有剂量病例的 31 4 % (90年代为 34 9% ) ,缺和低剂量诊断百分率为 5 7 8% (90年代…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低剂量电离辐射给放射工作人员带来的健康风险备受关注。笔者结合国内外低剂量电离辐射所致健康效应的调查和研究进行综述,讨论目前放射生物学领域重点研究的健康效应的主要类型及发生机制,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保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我国放射诊疗机构辐射防护用品配备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方法 根据"全国放射卫生信息系统"(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与职业健康监测子系统)2019年的监测数据,对监测医院上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共监测3 806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609家(16.00%),二级医院1 421家(37.34%),一级及未定级医院1 776家(46.66%)。不同级别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数量相差较大,三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平均99人,二级医院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分别为19和2人。高风险岗位的介入与核医学工作人员人均配备铅橡胶围裙分别为0.40和0.43件,铅橡胶帽子分别为0.27和0.31件,铅橡胶颈套分别为0.38和0.45件,铅橡胶手套分别为0.18和0.08副,铅防护眼镜分别为0.31和0.22副。开展放射治疗的医院中有15.25%未配置个人剂量报警仪,27.90%未配置辐射巡测仪。监测医院中,《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持证率为88.13%,有83.69%的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了岗中辐射防护知识培训,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9.20%,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中,发现年个人剂量Hp(10)≥20 mSv人员占0.40%,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档率为98.05%,在岗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为96.00%,参加2019年在岗体检的76 627名放射工作人员中,有0.88%和0.11%的体检结论分别为建议暂时脱离放射工作岗位和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结论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和职业健康检查率较高,放射诊疗机构应增加辐射监测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  相似文献   

7.
随着核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医用放射技术的不断推广,我国放射工作人员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因而,保障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提高职业病诊断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政府一直重视职业病诊断工作,针对放射工作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也不断加强其职业病诊断的监督管理,制定了专门的法规标准规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病种范围、诊断和报告制度,并在逐次修订中不断完善。本文回顾了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种范围、诊断程序、报告制度的历史沿革,在汇总历史文献报道和作者所参与的相关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和分析了直至近年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病例数量及病种分布特征,并讨论了目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掌握和理解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GBZ 101-2020),本文就该标准发布的重要意义、修订的相关背景、修订的基本原则、主要技术内容修订依据和标准的应用等内容进行说明。指导职业病诊断医师在职业性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能够把握好诊断的原则,作出正确的诊断,避免标准应用中产生困惑,从而更好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9.
全国医疗机构放射诊断资源基本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全国放射诊断资源分布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优化放射诊断资源配置,改进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薄弱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根据2017—2019年发布的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方案的统一方案和调查表开展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全国所有开展放射诊断医疗机构;放射诊断调查指标包括放射诊断医疗机构分布、各类设备数量、放射工作人员的数量等信息、放射防护用品配备情况以及放射诊断频度等信息;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并通过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信息系统上报。按照组织机构代码,机构名称排除重复上报的机构。原始数据从数据库导出为Excel表格形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9年年底,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港澳台地区和军队系统外,全国共有放射诊断医疗机构68 924家;放射诊断设备总数为147 913台;放射诊断防护用品全国配备率为91.7%。全国共有从事放射诊断的工作人员367 201人,占全部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406 830人的76.1%。放射防护用品总体配备率较高,但一级医院的防护用品配备率在各级别医院中最低。防护用品配备按医院级别依次提高。按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看,防护用品配备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最低,两个地区基本在90%左右。结论 本次3年一轮的全国放射防护监测调查基本掌握了放射诊断及其防护情况的现状,积累了大量的调查数据,为国家及各省制定相关防护政策及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调查数据统计汇总,全国仍有近千台直接荧光屏透视机在用,应建立相关政策和标准逐渐淘汰此类辐射危害严重的设备。  相似文献   

10.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会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敏感组织器官造成损伤。目前,常用于评价慢性低剂量电离辐射所致辐射损伤的主要细胞遗传学指标是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本文对国内外放射工作人员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所致细胞遗传学效应的调查和研究进行综述,了解目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内开展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检测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苏省非医疗机构职业放射性疾病的防治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全省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基本情况、放射性危害因素种类、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健康检查以及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等情况。方法 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制定的监测方案,对2022年度江苏省13个设区市和95个县(市、区)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基本情况和职业健康管理等情况进行全覆盖的调查。调查主要通过发送调查表或根据其他监管部门相关信息进行交叉对比,同时与以往数据比对核实、现场检测、质量控制抽查等方式获得调查和监测结果,确认后在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填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放射工作人员数、个人剂量监测、培训情况、职业健康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等。结果 截至2022年底,江苏省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共2 124家,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26 478人,25 054人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监测率94.62%;24 305人近两年参加了放射防护培训,培训率91.79%;25 293人进行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率95.52%;被检测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均满足国家要求。结论 江苏省非医疗机构和放射工作人员数量较大且主要分布于苏南地区,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均超过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距离全覆盖仍有一定差距,后续应提高职业病防治监督和管理水平,无盲区监护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规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提升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监督工作的水平和技术含量。方法建立并运行放射工作人员证件信息系统,并在河北省试运行。结果截至2018年12月,共为140个医疗机构的4339人发放了放射工作人员证,通过放射工作人员证件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掌握了河北省省级注册医疗机构及其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和特征分布,提高了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和发放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结论为探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电子卡片式管理,实时查看放射工作人员的单位、教育培训、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和鉴定等信息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山东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 分析其剂量变化趋势, 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测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实验检测和质量控制, 对山东省所辖16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的全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结果, 采用SPSS 23. 0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25 523人, 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 不同年份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2 815.91,P<0.001), 人均年有效剂量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医学应用中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 为0.55 mSv, 医学应用中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0.37,P<0.001);工业应用中测井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 为0.37 mSv, 工业应用中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48.07,P<0.001)。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工业应用中放射工作人员, 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江苏省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职业性照射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队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省内1950—1980年间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用X射线工作者为放射组;同一医院同时期未从事过放射工作的内科、五官科、儿科等医务人员为对照组形成调查队列。计算该随访队列1950—2011年累计观察人年数,并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计算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结果 本次队列共完成随访7 703人,其中放射组3 961人,对照组3 742人,总体观察人年数为315 309人年,失访率为6.92%(533/7 703)。1950—2011年期间肿瘤患者共计819人(恶性肿瘤771人),放射组恶性肿瘤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体癌和全部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31(95%CI:1.11~1.55)和1.33(95%CI:1.13~1.57)。其中放射组罹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明显提高(RR=1.45,95%CI:1.00~2.09)。结论 江苏省医用X射线工作者罹患肺癌、实体癌以及全癌的相对危险度明显提高,可能与其长期接受慢性小剂量职业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调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压力负荷对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一般健康量表及放射知识问卷,对220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具有正高职称的人员压力分值最低,为18.18±6.12.工作人员的压力分值和健康分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4).19.1%的人表示有时会因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而有压力.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采取针对性的减压和心理干预措施,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分析2015-2019年内蒙古地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辐射防护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内蒙古地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各年度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依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介入放射诊疗资源分布和放射防护状况,规范介入放射诊疗行为并促进放射防护监管措施的落实。方法 以北京地区开展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并成立市区两级调查组,逐级调查各区域截至2020年底介入放射工作基本情况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对指标参数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截至2020年底,北京地区开展介入放射工作的医疗机构93家,800 mA(含)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236台;开展介入放射学手术135 593例,年介入手术量在1 000例以上的40家,10~1 000例的41家;介入放射工作人员3 539人,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者为99.0%,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防护培训通过率分别为96.9%、99.5%和95.8%;配置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3 532件,其中98.9%的机构配备了分体式铅衣或一体式铅衣,但6.5%的机构未配置铅防护眼镜、54.9%的机构未配置铅防护手套。结论 北京地区介入放射诊疗防护状况和防护管理总体较好,但应结合介入放射诊疗资源分布的现况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强化人员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放射防护培训和防护用品的配置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