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肿瘤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带管期间并发症,提高PICC质量”为目标主题。以品管圈实施前226例PICC置管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实施后215例PICC置管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PICC置管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PICC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变化。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5.84%和96.74%,带管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42%和15.81%;护理人员PICC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均达优秀、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1.59%和97.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肿瘤科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带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肿瘤科PICC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复合定位法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PICC外测量法与置管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复合定位法。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包括一次置管成功率、尖端位置最佳率、导管最终到位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P<0.05;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复合定位法测量准确性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尖端位置最佳率、导管最终到位率高,能够有效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并预防及调整PICC导管异位,提高患者满意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两种体位在超声引导下最佳穿刺区域(ZIM)行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寻找适合在ZIM区域穿刺的最佳体位。方法 将某院2018年6月—2019年11月80例确诊为血液病需PICC置管患者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全部行ZIM。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侧肢体外展与躯干呈90°体位进行穿刺,导管到达肩部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近肩部,将导管送至需要长度;观察组采用置管侧肢体举臂抱头体位进行穿刺,导管到达肩部时无需转头直接将导管送至需要长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颈内静脉异位及置管成功率。结果 在超声引导下PICC行ZIM区域穿刺法置管时,对照组疼痛程度得分为(8.425±0.808 )明显高于观察组(7.825±1.111),P<0.05;对照组体位不适分值为(7.288±0.996)明显高于观察组(4.2±1.072),P<0.05。观察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2.50%(2/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10/80),P<0.05。对照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0%,观察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7.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举臂抱头体位是在超声引导下ZIM区域行PICC置管时的理想穿刺体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穿刺置管治疗结核性浆膜炎并发症及处置方法。方法 针对采用一次性使用抽液器包治疗结核性浆膜炎患者,所发生的穿刺失败、导管堵塞、穿刺点出血和渗血、气体进入浆膜腔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处置方法。结果 通过及时对症处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结论 穿刺置管治疗结核性浆膜炎效果好,但也容易出现并发症,妥善处理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三腔二囊管在新生儿H型气管-食管瘘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近3年9例高度怀疑H型气管-食管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三腔二囊管对食管上下两端封堵后向食管内注入造影剂形成正压的条件下,在X线透视下监测是否有造影剂通过瘘道进入气管,评估三腔二囊管对H型气管-食管瘘的诊断价值。结果 借助三腔二囊管对高度怀疑H型气管-食管瘘的患儿进行食管造影,食管充盈赢显影良好,未发现有造影剂通过瘘道进入气管X线征象,排除H型气管-食管瘘存在。结论 对高度怀疑H型气管-食管瘘患儿应用三腔二囊管进行食管造影对明确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简单可行、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置管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拟行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模的健康成年恒河猴16只,雄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8):对照组(C组)、超声引导组(U组)。所有恒河猴采用0.1 mL/kg氯胺酮及速眠新的混合液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待动物入睡后行气管内插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5~8 mg·kg-1·h-1)。C组采用传统指尖触摸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置管,U组采用超声引导平面内-平面外联合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1次、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次数、穿刺置管花费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组与U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25.0%和62.5%,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50.0%和87.5%、总成功率分别为75.0%和100%。C组与U组穿刺置管次数分别为(3.0±1.6)次和(1.5±0.8)次,穿刺置管花费时间分别为(15.8±6.1) min和(5.4±2.9)min。与C组比较,U组穿刺置管次数少,穿刺置管花费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U组1次、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动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采用平面内-平面外联合技术进行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可提高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减少穿刺置管次数,缩短穿刺置管花费时间。  相似文献   

7.
秦敏  徐辉全  李友珠 《右江医学》2012,40(4):461-462
目的探讨三腔二囊管更好的置管方法,提高三腔二囊管的应用水平。方法将6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口服胃镜润滑胶浆后置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常规组30例,给予常规置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反应程度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置管反应程度显著轻于常规组(P<0.01)。实验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6%(P<0.05)。结论应用胃镜润滑胶浆能减轻胃管刺激反应程度,提高三腔二囊管一次插管成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桂清  容林静  谭超 《吉林医学》2006,27(10):1294-1295
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脑血管意外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75例患者置管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PICC组37例和浅静脉留置组38例,分别观察及比较两种方法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ICC置管成功率94.6%(35/37),浅静脉留置成功率97.4%(37/38)。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浅静脉留置技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浅静脉留置技术组为47.3%,P﹤0.01。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动脉栓塞治疗鼻咽颌面部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动脉栓塞治疗鼻咽颌面部大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鼻咽颌面部大出血42例,均经股动脉插管入颈内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和临床出血部位,应用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和弹簧圈等栓塞材料,分别行颈外动脉、颌内动脉、面动脉、枕动脉、蝶腭动脉、咽升动脉栓塞。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栓塞,一次栓塞止血成功率100%。随访3~12月,无复发,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动脉栓塞治疗鼻咽颌面部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内镜下胆管引流术在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性疾病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先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检查,根据梗阻性质及部位,选择胆管引流方式。83例行内镜下置管引流,置管成功76例,其中留置鼻胆管引流21例、塑料内置管引流26例和金属支架引流29例。结果 引流效果满意49例,一般20例,无效7例,并发症少。结论 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有效方法,引流后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巨大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巨大肝囊肿患者,囊肿直径均10cm,分A、B两组,A组14例采取用8F猪尾管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置管抽吸囊液后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并将引流管留置5-7d进行分次注射引流治疗的方法;B组14例采用首次穿刺置管硬化后拔除引流管。注射剂量为所抽囊液量的1/7~1/4,术后1周、12周、24周、48周复查B超和腹部CT检查判定疗效,囊腔消失为治愈,囊腔直径减小50%为治疗有效,囊腔直径减小50%为治疗无效。结果巨大肝囊肿经皮经肝穿刺置管抽吸后分次注射无水乙醇并引流的方法优于首次穿刺置管注射无水乙醇后拔除引流管的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巨大肝囊肿手术成功率100%。结论采用8F猪尾管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抽吸囊液后多次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并留置引流治疗巨大肝囊肿具有治疗更加彻底、实时监测定位准确、操作安全、微创、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包虫病术中囊内容物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腹腔包虫病术中处理囊内容物的临床效果,包括5%甲醛法(33例)和25%氯化钠法(36例)。结果 5%甲醛溶液处理组未见复发,但术后8例并发残腔内肠瘘(24.2%);25%氯化钠溶液处理组术后复发1例(2.8%),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甲醛法易并发残腔内肠瘘,高渗氯化钠法存在复发危险,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王璇 《中国医药导报》2014,(25):50-53,7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与传统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门诊或住院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经上臂行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观察贵要静脉使用情况、置管后导管末端位置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9.3%、97.8%、99.3%比80.0%、77.8%、88.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6.843、4.283,P〈0.05)。两组穿刺静脉及导管末端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9、4.375,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162±20)d比(124±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4,P〈0.05)。研究组静脉炎、静脉血栓、周围组织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点渗血、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且导管异位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研究组进行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6.4%优于对照组67.9%(P<0.05),研究组并发症为12.5%、复发率为0.0%少于对照组39.3%、7.1%(P<0.05)。结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取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还能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三腔二囊管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患者187例(上消化大出血),随机分组,对照组(93例,常规治疗+奥美拉唑治疗)和研究组(94例;常规治疗+三腔二囊管),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研究组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4.95%,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研究组为96.81%高于对照组的88.17%,P0.05;在不良反应上,研究组为6.38%低于对照组的7.53%,但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比较无意义。结论三腔二囊管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注水交替进镜法在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并辅助镜下活检于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6例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传统组,各18例。研究组在胃肠镜注水辅助下,行经肛门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同时在镜下行活检病理检查,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经肛肠梗阻导管透视下插入术,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成功率与所需时间。结果 研究组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有效率100%,传统组13例患者一次性成功,有效率72%,研究组用时(14.00±4.35)min,传统组用时(20.35±7.65)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 注水交替进镜法在经肛门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所需时间也明显缩短,效果显著,准确、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两种静脉置管术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比较两组穿刺禁忌证、一次置管成功率、完成穿刺所需时间、输液效果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5.0%、57.0%)、完成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6±10)、(36±1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穿刺禁忌证占12.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57%,观察组无穿刺禁忌证,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穿刺禁忌证和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能监测中心静脉压,对照组可监测中心静脉压。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无穿刺禁忌证限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条适用范围广、安全的输液通道;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穿刺所需时间短,能较迅速地建立静脉通道,为快速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王爱华  李丽  梁学敏 《西部医学》2010,22(8):1536-1537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逆行穿刺置管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向心颈外静脉置管输液,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患者的满意度、留置时间、输液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留置时间分别为3.85±0.32天与2.79±0.96天,两组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对输液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感觉舒适,输液通畅,留置时间长,效果优于向心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输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保留更多残根、扩大桩核范围修复牙列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多个预成根管钉-复合树脂桩核,制作烤瓷长桥,对40例牙列缺损的患者进行缺损修复。结果 经随访2~4年,有37例修复效果良好,修复成功率达92.5%。结论 保留多个残根,应用多个根管钉-复合树脂桩核,联合制作烤瓷长桥,是修复牙列缺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价值,并对其成功率、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我院共63例(男39例,女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Logiq 5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实时引导下,均经颈内静脉采用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植入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分析记录穿刺次数、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一般患者及高危患者两组进行对比,曾经有过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或曾经有过置管困难情况或配合差、肥胖、衰弱、骨骼畸形及凝血功能异常者为高危患者。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导管成功率100%,其中高危患者20例(31.7%);有60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95.2%);穿刺次数1~3(1.23±0.21)次;3例患者出现术中即刻并发症(4.7%);在使用过程中导管感染3例(4.7%)。手术时间高危组患者长于一般患者组[(30.6±0.11) min vs (19.1±0.09) min,P<0.05];两组在穿刺次数,置管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4/20,20%)在长期使用导管过程更易因导管血栓形成而导致流量不佳。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技术,成功率高;不论在高危患者还是一般患者中都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