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直接经济负担。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择2021年1—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主动脉夹层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37)和非感染组(n=83), 运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 分析直接经济负担。结果共37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 感染率为30.83%(37/120)。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次气管插管[OR=1.888, 95%CI(1.083~3.291), P=0.025]、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OR=1.051, 95%CI(1.013~1.091), P=0.009]、有留置胃管[OR=5.934, 95%CI(3.450~10.205), P<0.001]、鼻饲饮食[OR=1.319, 95%CI(1.181~1.564), P<0.001]、心包纵隔引流管留置时间[OR=1.002, 95%CI(1.000~1.004), P=0.049]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276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入院后是否合并下肢DVT, 将其分为DVT组(63例)和非DVT组(2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吸烟史、手术史、入院距离脊髓损伤的时间、脊髓损伤原因、骨折情况、脊髓损伤节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ISA)分级、合并症等相关指标, 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患者合并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276例脊髓损伤患者中, 有63例(22.83%)出现下肢DVT, 其中84.13%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脊髓损伤患者合并下肢DVT, 与贫血[OR=2.753, 95%CI(1.233, 6.146), P=0.013]、低钠血症[OR=5.349, 95%CI(1.970, 14.525), P=0.001]、入院距离脊髓损伤的时间[74~195 d, OR=0.231, 95%CI(0.084, 0.636), P=0.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入院合并泌尿系感染(UT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7年8月至2022年6月收入院的403例SCI患者资料。按入院时是否合并UTI分为UTI组和非UTI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损伤节段、肛门自主收缩情况、发病至入院时间、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入院体温、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骨盆骨折、压疮、贫血)、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白细胞、尿细菌定量)等相关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I患者入院时合并UTI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最终纳入的354例患者中, 有62例患者(17.51%)入院时合并UTI。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SCI患者入院时合并UTI与肛门自主收缩消失[OR=3.305, 95%CI(1.472, 7.421),P=0.004]、发热[OR=5.027, 95%CI(1.606, 15.738), P=0.006]、贫血[OR=2.522, 95%CI(1.309, 4.856),P=0.006]、血白细胞升高[OR=3.367, 95%CI(1.641...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测量, 确定是否为易损性斑块。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D型人格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 并基于此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颈动脉易损斑块。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OR=1.136, 95%CI:1.052~1.226)、D型人格问卷总分(OR=1.170, 95%CI:1.043~1.312)、吸烟史(OR=3.058, 95%CI:1.054~8.875)、同型半胱氨酸(OR=1.400, 95%CI:1.179~1.664)、甘油三酯(OR=2.356, 95%CI:1.534~3.619)是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集中式管理模式下日间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住院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日间手术医疗质量和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日间手术病房患者的数据,按照31 d内是否非计划重返住院分为非计划重返住院组和对照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31 d内非计划重返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30 636例患者,其中非计划重返住院46例,占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比值比(odds ratio,OR)=0.42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233,0.776),P=0.005]、甲状腺手术[OR=19.938,95%CI(7.829,50.775),P<0.001]、胸腔镜下肺叶部分切除术[OR=13.481,95%CI(5.835,31.148),P<0.00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OR=10.593,95%CI(3.918,28.641),P<0.001]、痔切除术[OR=13.301,95%CI(4.473,39.550),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LDL-C、sdLDL-C/HDL-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保守治疗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预后的评估效能。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1.08,95%CI:1.02~1.14,P=0.003)、NIHSS评分(OR=1.22,95%CI:1.12~1.34,P<0.01)、sdLDL-C/LDL-C(OR=6.56,95%CI:2.35~18.85,P<0.01)和sdLDL-C/HDL-C(OR=6.69,95%CI:1.69~26.5,P=0.006)是AIS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sdLDL-C/LDL-C和sdLDL-C/HDL-C预测AIS患者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70(95%CI:0.63~0.77)和0.68(95%CI...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脑卒中后患者便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设置为建库至2022年5月。选择脑卒中便秘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研究,2 8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OR)=2.5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6,3.73),P<0.001]、病灶部位[OR=1.98,95%CI(1.27,3.11),P=0.00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OR=0.40,95%CI(0.10,0.70),P=0.010]、偏瘫[OR=4.31,95%CI(2.59,7.17,P<0.001]、吞咽困难[OR=2.32,95%CI(1.27,4.25),P=0.006]、抗抑郁药[OR=2.33,95%CI(1.62,3.34),P<0.001]、BI评分[OR=-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列线图模型预测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确诊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34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238例和验证组102例。对模型组死亡与存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主要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 模型组病死率为34.0%(81/238),验证组为29.4%(30/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血管疾病(OR=1.986, 95%CI:1.524~2.659,P<0.001)、恶性肿瘤(OR=2.056, 95%CI:1.744~2.789,P<0.001)、机械通气(OR=2.324, 95%CI:1.856~3.121,P<0.001)、血管升压药(OR=2.759, 95%CI:2.425~3.562,P<0.001)、持续肾脏替代治疗(OR=2.421, 95%CI:2.012~3.123,P<0.001)和凝血时间延长(OR=1.649, 95%CI:1.2...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维生素D (Vit D)营养状况与急诊科老年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本院急诊监护病房和急诊留观病房治疗的老年患者317例的临床资料;24 h内检测血常规、生化、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促甲状腺素(TSH)、皮质醇(COR)、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 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 (Vit D)严重缺乏和非严重缺乏组;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机械通气和28 d全因死亡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it D营养状况与机械通气的相关性,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对机械通气的预测能力, 计算ROC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 [AUC (95%CI)];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Vit D营养状况与28 d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结果机械通气组血清25(OH) D水平显著低于非机械通气组(Z=5.1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Vit D严重缺乏[优势比(OR)=7.223, 95%CI: 1.546~33.742,P=0.012)与机械通气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衰弱与卵巢癌患者术后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衰弱与卵巢癌患者术后不良结局的研究,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27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以及数据提取, 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 衰弱会增加卵巢癌患者发生术后总并发症(OR=1.84, 95%CI:1.53~2.21, P<0.001)、术后严重并发症(OR=2.34, 95%CI:1.80~3.03, P<0.001)、术后30 d病死率(OR=1.96, 95%CI:1.68~2.28, P<0.001)、术后总生存期降低(OR=1.45, 95%CI:1.24~1.69, P<0.001)的风险,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ICU转入率(OR=2.11, 95%CI:1.97~2.26, P<0.001)、非家庭出院(OR=1.57, 95%C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90天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血清NT-proBNP水平与溶栓后90天预后情况的相关性,同时引入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患者106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27例,血清NT-proBNP水平与入院时NIHSS基线评分(rs=0.352,P=0.003)、年龄(rs=0.377,P=0.002)呈正相关;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在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Z=40.38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OR95%CI=(1.021,35.717)]、空腹血糖升高[OR 95%CI=(1.127,1.926)]和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 95%CI=(1.018,1.231)]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9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可能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发病90天内死亡率增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9-20至2022-01-16期间因急性PQ中毒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患者, 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按照7∶3的比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 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 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PQ患者718例, 323例(45.0%)患者院内发生AKI, 378例(52.6%)院内死亡, AKI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非AKI组(72.8%vs. 36.2,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毒至就诊时间(OR=1.018, 95%CI:1.006~1.030)、入院时白细胞计数(OR=1.128, 95%CI:1.084~1.17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7, 95%CI...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周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CRBSI)的影响因素, 为临床医护人员控制CRBS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动脉置管的3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局部皮肤异常情况、置管状况等资料, 以患者拔管后导管尖端微生物培养细菌阳性作为结局指标, 分析外周动脉CRBSI的影响因素。结果 CRBSI发生率为8.15%(27/331)。调整后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3.013, 95%CI 1.158~14.365)、局部异常(OR=3.357, 95%CI 1.670~9.269)、置管时长(OR=2.338, 95%CI 1.127~4.183)、置管位置(下肢)(OR=3.325, 95%CI 1.007~3.954 )为外周动脉CRBSI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在ICU中年龄≥65岁、局部皮肤异常、置管天数≥14 d及置管部位在下肢的患者易发生外周动脉CRBSI, 关注老年人、注意穿刺部位无菌屏障的完整、缩短置管天数及避免下肢穿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建立列线图模型并检验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1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96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和677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常用实验室数据, 按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892例)和验证组(381例), 采用多重共线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及临床影响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型肝炎核心抗体(OR=1.492, 95%CI 1.316~1.706)、γ-谷氨酰转移酶(OR=1.015, 95%CI 1.010~1.022)、血小板计数(OR=0.986, 95%CI 0.982~0.988)和白蛋白(OR=0.853, 95%CI 0.824~0.882)是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基于此4项指标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ROC曲线显示模型的AUC为0.933(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特征。方法:本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上海市3所大型教学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62名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并将其分为多重耐药组(n=127)及非多重耐药组(n=235)。检测抗假单胞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同时比较及分析包括患者伴随疾病,既往健康管理暴露史(既往住院情况,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或感染史,机械通气史等)在内的感染高危因素。结果:重症医学科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其对于抗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明显低于中国耐药监测网数据。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住院前90 d存在抗菌药物暴露史(OR=4.1;95%CI 1.9~6.8),入院前90 d存在住院史(OR=2.8;95%CI 1.1~5.4),长期养老院治疗(OR=3.5;95%CI 2.0~6.3),既往1年曾有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或感染(OR=5.2;95%CI 1.9~8.4)是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在既往使用的各类抗假单胞菌药物中,碳青霉烯类(OR=8.3;95%CI 3.7~22.8)、喹诺酮类(OR=6.3;95%CI 3.2~8.2)以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OR=3.2;95%CI 1.5~6.5)是导致多重耐药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综合以往的健康情况及抗菌药物暴露史,可以进行临床判断,明确其有无发生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风险,并可以指导经验性抗假单胞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多学科团队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万方、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70年—2019年9月1日,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 400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多学科协作干预的患者的吞咽功能[OR=3.13,95%CI=(2.22,4.40),P0.05];营养状况[OR=0.55,95%CI(0.38,0.80),P=0.002];吸入性肺炎[OR=0.27,95%CI(0.17,0.44),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不明显[SMD=1.09,95%CI(-0.34,2.52),P=0.14]。结论多学科协作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吸入性肺炎,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未来还需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HK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7月期间关于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报道;并采用RevMan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有患者507例), 均为中文文献。通过Meta分析发现, 针刺运动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Fugl-Meyer量表(FMA)总分[MD=9.13, 95%CI(6.73, 11.54), P<0.001]、上肢FMA评分[MD=5.22, 95%CI(2.82, 7.61), P<0.001]及下肢FMA评分方面[MD=3.70, 95%CI(1.97, 4.83), P<0.001]均显著优于传统针刺联合运动训练。关于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影响各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P=0.002, I2=87%);经敏感性分析并剔除异质性文献后, 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维持性透析(maintenance dialysis,MD)患者的一级亲属和配偶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流行情况和患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3组,一级亲属组(124例)、配偶组(95例)和对照组(823例)。比较3组的临床特征及CKD患病率,分析患病危险因素。结果一级亲属组和配偶组CKD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23.4%比16.2%,χ~2=3.894,P=0.049;30.5%比16.2%,χ~2=11.916,P0.001)。所有参与者进行CKD相关危险因素的多重逻辑回归分析发现,MD患者一级亲属的CKD患病风险是非一级亲属的1.86倍(OR=1.86,95%CI:1.12~3.11,P=0.004),MD患者配偶的CKD患病风险是非配偶的2.16倍(OR=2.16,95%CI:1.27~3.67,P=0.018),年龄增长、高血糖、高血压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使CKD的风险增加2%(OR=1.02,95%CI:1.01~1.03,P=0.005)、21%(OR=1.21,95%CI:1.11~1.31,P0.001)和112%(OR=2.12,95%CI:1.49~3.03,P0.001)。结论 MD患者的一级亲属和配偶是CKD高发人群,高血糖、高血压和年龄增长是CKD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轻中度感染性患者进展为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90例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将390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165例,SOFA评分≥ 2分)和轻中度感染组(225例,SOFA评分<2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免疫学相关指标。采用Lasso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轻中度感染进展为脓毒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各相关因素的预测效能。 结果与轻中度感染组患者比较,脓毒症患者的年龄较高,起病至就诊时间较短,心率及呼吸较快,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较多,入院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肌酐、血尿素、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铁蛋白、乳酸、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6/IL-4、IL-6/IL-10均较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胆碱酯酶、白蛋白、血氧饱和度、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TNF-α/IL-10水平均较低(P均<0.05)。经Lasso回归模型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比值比(OR)= 1.399,95%置信区间(CI)(1.122,1.743),P = 0.003]、NLR[OR = 1.050,95%CI(1.010,1.091),P = 0.013]、总胆红素[OR = 1.111,95% CI(1.055,1.170),P<0.001]、血尿素[OR = 1.172,95%CI(1.041,1.320),P = 0.009]及IL-6[OR = 1.006,95%CI(1.002,1.010),P = 0.002]为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小板[OR = 0.994,95%CI(0.990,0.997),P = 0.001]及白蛋白[OR = 0.866,95%CI(0.799,0.939),P<0.001]则为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血小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6[95%CI(0.705,0.808),P<0.001],RDW的AUC为0.748[95%CI(0.699,0.798),P<0.001],NLR的AUC为0.786[95%CI(0.738,0.834),P<0.001],总胆红素的AUC为0.738[95%CI(0.685,0.790),P<0.001],白蛋白的AUC为0.795[95%CI(0.749,0.840),P<0.001],血尿素的AUC为0.780[95%CI(0.729,0.830),P<0.001],IL-6的AUC为0.801[95%CI(0.756,0.845),P<0.001],联合指标的AUC为0.939[95%CI(0.915,0.963),P < 0.001],且联合指标较IL-6(Z = 6.519,P<0.001)、NLR(Z = 6.258,P<0.001)、血尿素(Z = 6.632,P<0.001)、血小板(Z = 7.412,P<0.001)、RDW(Z = 7.631,P<0.001)、白蛋白(Z = 6.164,P< 0.001)及总胆红素(Z = 8.348,P<0.001)单项指标的预测效能更优。 结论RDW、NLR、总胆红素、血尿素及IL-6为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小板及白蛋白则为独立保护因素,且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相比各独立相关因素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衰弱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衰弱身体表型量表(Frie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筛查认知衰弱,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23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认知衰弱83例,患病率为35.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417)、合并慢性数量(OR=1.755)、多重用药(OR=2.010)、夜间睡眠时长<6 h (OR=1.823)、营养不良(OR=4.176)、抑郁(OR=2.749)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规律运动(OR=0.311)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衰弱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衰弱患病率较高,临床应重点加强高龄、多共病、多重用药、存在睡眠障碍、营养不良、抑郁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衰弱的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