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杜仲中所含化学成分多达138种,主要包括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多糖类、杜仲胶、抗真菌蛋白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增强免疫力、调血脂、降血糖、保肝利胆、利尿、保护神经细胞、调节骨代谢、补肾护肾、安胎等。综述了杜仲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药材质量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市售杜仲药材质量达不到《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标准,而且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杜仲药材的品质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杜仲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用药历史,现代研究显示杜仲不同部位(皮、叶、花、种子等)包含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酚酸类、黄酮类、萜类和甾体类、多糖类等成分,目前已有的报道,杜仲中共分离得到205种化合物,其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降血糖、调节血脂、预防骨质疏松、抗炎、肝保护、抗肿瘤等,不同部位功效及机制不完全相同。该文对杜仲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药材质量控制和炮制研究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杜仲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子聿  乔小涵  陈金鹏  盖晓红  刘毅  任涛  田成旺 《中草药》2022,53(24):7941-7954
松针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具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等功效。松针为松科植物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油松P.tabuliformis、红松P.koraiensis等的针状叶。松针中含有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糖、调血脂、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基于近年的文献报道,对松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整理和总结,为松针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热毒宁注射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雯  李海波  于洋  房卉  姚新生 《中草药》2017,48(5):1027-1036
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清热、疏风、解毒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其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应用广泛。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倍半萜类、黄酮类、咖啡酰奎宁酸类、酚酸类等。通过查阅近几年与热毒宁注射液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庞宇航  管伟  胡晓阳  高彦宇  李冀 《中草药》2018,49(22):5468-5476
尖叶假龙胆Gentianella acuta为常用蒙药,主要活性成分为酮类,还含有萜类、苯丙素类等成分。其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及抗肿瘤、护肝、抗抑郁、抗炎等药理作用。查阅近30年国内外文献,就尖叶假龙胆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陶薇  王凯  王金凤  冯知涛  梅志刚 《中草药》2018,49(1):233-238
蓝布正为我国民间传统药物,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小儿惊风、高血压、腰腿疼痛、月经不调等疾病,然而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了。截至目前,蓝布正中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萜类(主要为单萜、倍半萜和三萜类)、鞣质类、苯丙素类等。研究显示,蓝布正具有抗凝血、抗高血压、抗炎、抗肿瘤和治疗缺血性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对近40年来国内外关于蓝布正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蓝布正临床合理推广应用与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杜仲是我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并且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从杜仲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按其结构可分为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多糖类等。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保肝护肾、抗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杜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杜仲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据库检索,对近年益智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通过本草考证进一步确证了益智的基源和功效;通过对益智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益智含有萜类、二苯庚烷类、黄酮类、甾体类等化学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系统、抗氧化、抗炎、保护肾脏功能、改善胃肠功能、镇静催眠、抗帕金森病、抗阿尔茨海默病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祝星宇  张贻强  陈雨晴  马博乐  阎雪莹 《中草药》2018,49(24):5952-5960
柳属植物资源丰富,全球约有520种,其树皮、枝、叶、花絮等部位均可入药,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该属化学成分多样,包括黄酮类、水杨酸及其衍生物类、苯丙素类、萜类、蒽醌类、甾体类等多种结构,具有抗肿瘤、镇痛抗炎、抗氧化、降血糖、调节神经系统、促进脂肪分解等药理作用。通过查阅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对2008—2018年有关柳属植物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药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促进该属植物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杜仲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多糖类等,在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骨质疏松、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抑菌等方便具有显著功效.综述了近些年来对杜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杜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盛益华  王洪  李思迪  吴一振  向晟  张罗琴  李萍  李中正 《中草药》2023,54(19):6228-6240
目的 研究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不同部位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并对其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阐明其降血糖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基于HPLC-Q-TOF-MS技术研究杜仲中主要类型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基于质谱裂解规律结合质谱挖掘技术对杜仲不同部位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系统鉴定,并基于糖尿病小鼠模型对杜仲不同部位提取物及主要成分降血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阐明了杜仲中环烯醚萜、呋喃型木脂素、黄酮及多酚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构建了杜仲植株中化合物的挖掘方法,从杜仲的皮、叶、枝、根中共鉴定了60个化合物,包括环烯醚萜类化合物17个、呋喃型木脂素类化合物13个、黄酮类化合物18个、多酚类化合物10个、其他类型化合物2个。其中25个化合物首次在杜仲中报道。杜仲枝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化合物27 ,京尼平苷)表现出显著的降血糖活性,使小鼠血糖水平从最初的(26.33±0.57)、(25.34±0.24)mmol/L分别下降到(20.56±1.23)、(21.56±1.56)mmol/L。杜仲枝提取物及化合物27 还能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多饮、多食及体质量减轻的症状。结论 环烯醚萜、呋喃型木脂素、黄酮及多酚类化合物为杜仲中主要成分,且杜仲枝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京尼平苷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活性,具有开发成为降血糖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刘星  王玲  姚帅  张建青  果德安 《中草药》2023,54(21):7166-7175
目的 建立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不同部位的高效薄层色谱(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HPTLC)、高效薄层质谱鉴别方法(T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比较杜仲皮、叶、雄花、种子的差异,寻找差异性成分,并互相验证,用于杜仲的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优化供试品制备、展开剂和显色剂等条件,建立杜仲皮的HPTLC,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杜仲皮、叶、雄花、种子的区分,寻找差异性斑点;利用QTOF/MS对4个部位的HPTLC斑点进行鉴定,明确差异性成分;采用HPLC建立杜仲皮、叶、雄花、种子的指纹图谱,采集多批次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对4个部位区分贡献较大的差异性成分,与薄层色谱和薄层质谱鉴定结果互相验证。结果 自建HPTLC鉴别方法优于各国药典,可清晰地实现4个部位的区分;利用QTOF/MS对主要斑点进行分析,共鉴定27个成分,其中10个成分通过对照品确认;基于HPLC的PLS-DA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14个差异性成分(VIP>1)。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在HPTLC、TLC/MS和HPLC检测技术下均鉴定为杜仲皮的特异性成分;ulmoidoside A、ulmoidoside B、ulmoidoside C、ulmoidoside D是种子中稳定的差异性标志物;对于叶和花的鉴别,3种鉴别方式所得到的差异性标志物差别较大,叶中共找到7个标志物,花中共找到9个标志物。结论 建立的高效薄层色谱、薄层质谱和HPLC指纹图谱方法均可实现杜仲皮、叶、雄花、种子的区分,联用技术寻找到的差异性成分为杜仲及其中成药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玉星  李钦  王书云 《中草药》2021,52(18):5796-5806
铁力木Mesua ferrea为藤黄科铁力木属常绿乔木,其叶子、花、种子及树皮均可作为药用,治疗关节炎、皮肤病、癌症等疾病。国内外学者从铁力木中分离得到黄酮类、香豆素类、三萜类、酚酸类、挥发油类等类型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癌、抗菌、神经调节等生物活性。对国内外有关铁力木中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铁力木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归纳2000-2020年杜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了解国内外杜仲研究现状,为研究学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杜仲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对其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被引频次以及高频关键词等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可视图的方式展示杜仲研究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分析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结果 共检索出CNKI数据库7784篇以及PubMed数据库465篇文献,以可视图谱的方式展现杜仲领域发展脉络。结论 20年来发文量显著增加;学者及机构之间应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近二十年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以大鼠为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杜仲的药理作用,如降血压、降血脂、治骨质疏松等,杜仲的活性成分以木脂素类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环烯醚萜类的桃叶珊瑚甙以及杜仲胶为主;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重点由栽培育种、化学成分向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瑞  王景媛  郭敏  邹俊波  王智超  栾飞  翟思程 《中草药》2024,55(4):1075-1088
杜仲属药食同源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多糖作为杜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免疫、骨保护、降血糖、调血脂、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抗肝纤维化、心血管保护和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已成为杜仲开发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生物医药和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的多样性对杜仲多糖的含量、纯度及后续的结构表征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其生物活性的发挥。基于此,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杜仲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结构特征、药理活性及其潜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杜仲多糖的深入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俊  李龙  吴耀松  刘燕  任闪闪  陈玉龙 《中草药》2022,53(18):5813-5824
目的 对杜仲TCP(teosinte branched 1/cycloidea/proliferating)基因家族进行筛选分析,以期为EuTCPs基因功能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杜仲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系统分析TCP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其在杜仲叶片发育及胶形成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从杜仲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4个EuTCPs,氨基酸数目介于139~492,理论等电点分布在5.54~9.72,相对分子质量区域为18 880~53 620,亚细胞定位预测在细胞核中,均为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分为PCF、CIN和CYC/TB1 3个亚家族,分别包含5、6、3个EuTCPs蛋白。表达模式分析显示,EuTCPs在杜仲叶片不同发育时期存在显著差异,每个发育时期EuTCPs表达量各不相同,EuTCPs正调控杜仲胶的形成。结论 杜仲中TCP家族包含14个成员,各成员的分子特征和组织表达特异性存在差异,EuTCPs可能参与杜仲叶片发育及杜仲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王永林  向文英  陆苑  曹旭  孙佳  巩仔鹏  王爱民 《中草药》2016,47(7):1101-1105
目的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通过比较杜仲提取物、给药组及空白组大鼠血清的指纹图谱,确定口服杜仲提取物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给药组大鼠血清指纹图谱与空白组血清指纹图谱对比有明显不同。含药血清中出现7个移行成分,与杜仲提取物指纹图谱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为原型成分。采用对照品对照,确定5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为原型吸收入血成分,依次为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通过查阅文献,推断了2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可能为1-羟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杜仲醇。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可能为杜仲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明确杜仲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散沫花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沫花Lawsonia inermis,千屈菜科Lythtaceae散沫花属植物,其叶、花、果实、种子都可以作为传统中药使用.现代研究发现散沫花含有醌、苯丙素、黄酮、三萜、酚酸和脂肪酸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并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寄生虫等广泛的药理活性,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对散沫花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其深入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杜仲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比较贵州遵义、四川绵阳、河南信阳3个产地杜仲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杜仲叶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贵州遵义产杜仲叶挥发油共鉴定出3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62%;四川绵阳产杜仲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77%;河南信阳产杜仲叶挥发油共鉴定出3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2.76%。结论: 不同产地杜仲叶挥发油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