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行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CPVA)治疗疗效,检测术前、术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共30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1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12例,患者术前、术后均检测血清hs—CRP。结果心房颤动患者术前hs—CRP水平高于术后(P〈0.05),术前持续性心房颤动组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hs—CRP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结论hs—CRP可能参与了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利钠肽(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意义。方法:测定80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和50例正常者(对照组)B型利钠肽(BNP)和hs—CRP水平。结果:CHF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B型利钠肽(BNP)和hs—CRP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型利钠肽(BNP)、hs—CRP升高可能在CHF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和炎症反应激活的标志,且其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钠肽与尿酸在房颤预防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月7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血清BNP和LA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患者u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BNP水平明显比永久性房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阵发性房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的发生率和BNP水平、年龄、左房内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但是和uA水平、性别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尿酸和房颤无显著相关,脑钠肽在房颤预防及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尿酸(U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对照组40例正常者的酶促免疫发光法(MEIA)检测脑钠肽,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及氧化酶法测定尿酸。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hs—CRP与UA指标较对照组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Ⅳ级之间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与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酸和hs—CRP水平比较,心力衰竭组与正常对照组和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钠肽、尿酸和hs—CR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相关分析表明,50例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的CHF患者的脑钠肽与hs—CRP呈正相关(r=0.828,P〈0.01);尿酸与hs—CRP、BNP之间无明显相关(r=0.058,r=0.097,P〉0.05)。结论CHF患者BNP、hs—CRP与尿酸升高,可能在CHF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BNP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标志物,尿酸和hs—CRP浓度升高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和炎症反应激活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5例CHF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作为CHF组,另选取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治疗前及心功能改善至Ⅰ~Ⅱ级后的CHF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CHF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在治疗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CHF心功能Ⅳ级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1)。结论血浆BNP和hs—CRP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观察血浆BNP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价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片及螺内酯片。结果:实施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BNP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此时观察组血清BNP水平为(1.74±0.48)ng/mL低于对照组血清BNP水平(2.53±0.6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降低,且此时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为(6.73±0.96)μg/mL低于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8.92±1.05)μ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BNP及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赵娜  谢玮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63-1365
目的评估心房颤动(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62例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经电复律成功恢复窦性心律,在基线水平,测量每位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声心动图、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临床随访3个月,比较房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基线特征,并分析复发预测因素。结果40例复发(65%),复发组房颤持续时间长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左房内径大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hs—CRP高于未复发组∽〈0.05)。经回归分析表明房颤复发预测因素有hs—CRP、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结论Hs—CRP、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是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房颤(AF)患者血清中心房利钠肽(ANP)和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98例有AF的心脏疾病患者(AF组)、40例无AF的心脏疾病患者(无AF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ANP和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F组血清AN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AF组和对照组(P均〈0.01);无AF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血清ANP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AF组血清ANP水平与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且AF组患者血清ANP和BNP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的提高而显著递增(P〈0.01)。结论:AF患者血清ANP和BNP水平显著增高,并随心功能分级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9.
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房颤的发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心脏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高血压病患者房颤的发生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146例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以发生房颤情况分为窦律、阵发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三组,进行血浆BNP水平、左房室大小的横断面调查。结果 三组间年龄、血压水平、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大小等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房颤组的左房内径大于实窦律组(P〈0.05),血浆BNP水平高于窦律组(P〈0.01),而阵发性房颤组血浆BNP虽高于窦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永久性房颤后,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左房增大有关。BNP水平是否可为高血压病患者房颤的发生进行危险分层,及与房颤的相互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根据82例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2例)及非感染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B型利钠肽(BNP)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NT-proBNP/BNP比值的差异,及三者与炎症标志物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结果显示,感染组NT-proBNP/BNP比值明显高于非感染组(t=10.764,P〈0.01),且与炎症标志物WBC、CRP、降钙素原(PCT)均呈正相关(P〈0.01),与LVEF无线性相关(P〉0.05),而NT-proBNP及BNP与炎症标志物及LVEF均无线性相关(P〉0.05)。非感染组NT-proBNP/BNP比值与炎症标志物及LVEF均无线性相关(P〉0.05),NT-proBNP及BNP与CRP均呈正相关,与LVEF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血WBC、PCT无线性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感染组CRP与NT-proBNP/BNP比值呈明显正相关。提示HF合并肺部感染时NT-proBNP/BNP比值可不受心功能影响,独立反映感染严重程度,而NT-proBNP及BNP均不能准确反映HF或感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冷立军 《中原医刊》2011,(22):33-36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中的药理学机制。方法将90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福辛普利治疗;在服药前、服药后6个月分别测定每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并观察服药6个月后房颤复发率,再分析房颤复发与BNP、CRP、AngⅡ、左心房内径(LAD)、P波离散度(P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前与服药后6个月相比较,SBP、DBP、BNP、CRP、AngⅡ、LAD和Pd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仅SBP、DBP明显降低(P〈0.01),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房颤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现BNP、Pd、CRP、AngⅡ与房颤复发关系最密切,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明显降低血压的同时可明显减少房颤发作,BNP、Pd、CRP和AngⅡ对房颤的预测、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连续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105例)及无房颤组(NAF组,104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结果 AF组中阵发性房颤48例,持续性房颤24例,永久性房颤33例。AF组患者的BNP[(198.66±118.85)ng/L与(86.37±66.96)ng/L]与LVMI[(127.19±28.04)g/m2与(83.70±17.23)g/m2]明显高于NAF组(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BNP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2.45±134.36)ng/L与(178.95±102.73)ng/L,P〈0.05],而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hs-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患者BNP与患者LVMI、LA、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hs-CRP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之间关系密切。BNP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in T,cTnT)、中介素(intermedin,IMD)、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大鼠房颤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用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房颤1日组、房颤4日组、房颤7日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房颤组通过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每日1次,分别连续注射1、4、7d,建立3组房颤实验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房颤组大鼠均于造模成功当天心脏取血,对照组与房颤1日组同日心脏取血,采用ELISA测定血清cTnT、IMD、hs-CRP和Hey的水平.结果 房颤1、4、7日组hs-CRP、cTn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水平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1).房颤4、7日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房颤4、7日组IMD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房颤7日组IMD水平高于房颤1、4日组(P<0.01).结论 cTnT、IMD、hs-CRP和Hcy共同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和维持,通过干预上述因素可能会对临床房颤的预防和诊治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赛英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11,33(6):807-809
目的 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硫氧还蛋白(TR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房颤发生、发展中量的变化以探讨房颤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组)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组)42例,对照组39例,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TRX、SOD表达水平,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心房内径(LAD),并对各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血清hs-CRP、TRX水平及LAD值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均高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LAD与hs-CRP呈正相关(r=0.817,P<0.01),与SOD呈负相关(r=-0.825,P<0.01),与TRX呈正相关(r=0.919,P<0.01).结论 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左心房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并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75例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三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约250mg,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1KT—PCR)技术测定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mRNA含量,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胶原沉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CNA蛋白水平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窦性心律纽比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患者心房组织中PCNA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01;P〈001);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PCNA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0.001;P〈0.001);与阵发性屠颤患者比较,慢性颤患者心房组织中PCNA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结论心房组织中PCNA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和Ⅱ组(给予胺碘酮+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后,Ⅰ组CRP(mg/L)分别为3.24±0.12和3.20±0.13(P〉0.05),Ⅱ组分别为3.22±0.13和2.15±0.11(P〈0.05)。Ⅰ组和Ⅱ组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42.11%和23.68%(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可能与其抗感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程仁力  黄涛  张澍  黄利军  孙彤  谢后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57-1358,1361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将84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 30 d)43例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组(< 48 h)41例,并选择40例水平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hs-CRP。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房颤动与炎症有关,炎症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 2013年5月在笔者医院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伴房颤、伴阵发性房颤或伴持续性房颤分为3组,记录3组患者的年龄、心血管相关病史、入院时血压和心功能情况及血尿酸水平.结果 3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伴房颤组、伴阵发性房颤组和伴持续性房颤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23±24、269±35、314±38 μmol/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初发房颤患者、房颤病史在1年以内和1年以上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84±31、297±29、279±25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房颤、扩张型心肌病伴持续性房颤动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提示了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扩张型心肌病所伴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鲁其良 《四川医学》2010,31(7):961-96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CRP和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给予胺碘酮+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每组各23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左房内径和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变化。结果两组CR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在治疗前后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随访1年时,研究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与复发可能与炎症有关,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CRP和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