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 ,多种麻醉药对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 ,2 ] ,本研究旨在观察七氟醚、安氟醚、异氟醚三种氟化类吸入麻醉药对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选择开胸手术病人2 8例 ,(男 16 ,女 12 ) ASA ~ 级 ,随机分成三组 :七氟醚组、安氟醚组、异氟醚组。术前未用免疫功能抑制药 ,也未行放疗和化疗。既往无免疫系统疾病。手术均为贲门癌及食管癌切除术。二、麻醉方法 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 0 .5 mg,安定 10 m g。诱导时静注芬太尼 3μg/ kg、2 .5 %硫喷妥钠 8m g/ kg和琥珀胆碱 2 mg/ kg静注。…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情况。方法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七氟醚组(S组)及异氟醚组(Ⅰ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诱导后吸入纯氧,氧流量2 L/min,30min后调整为1 L/min。手术开始前,调整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为1.0 MAC。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30%。缝皮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纯氧流量调整为5 L/min。记录睁眼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的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计时)及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记录吸入麻醉药用量。结果与Ⅰ组比较,S组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吸入麻醉药的总用量和单位时间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异氟醚比较,吸入七氟醚患者麻醉恢复较快,且麻醉恢复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地氟醚、异氟醚对老年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吸入等效浓度地氟溴、异氟醚对老年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30例ASA I-Ⅱ级老年患者分为3组,均吸入N2O:O2(50%:50%),其中Des组和Iso组分别吸入等效浓度地氟醚(6%)和异氟醚(1.15%),对照组为无吸入组。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异丙酚和芬太尼。所有患者经颈内静脉注入总量为40μg/kg的维库溴铵。用丹麦产TOF GUARD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维库溴铵40μg/kg分为4等份分次静注,记录每次注药(10μg/kg)后的起效时间及最大阻滞效应。用累积剂量法建立3组患者的剂量反应曲线。在最后一次注药后记录:T1恢复到25%、75%、90%的时间(T125%、T175%、T190%);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以及恢复指数。结果:与对照组(Con)相比,Des组和Iso组维库溴铵ED50和ED95值均明显缩小(P<0.05),且Des组比Iso组的缩小更明显(P<0.05)。3组的起效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个吸入麻醉药组的T125%、T175%和T190%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且Des组又明显高于Iso组(P<0.05)。两个吸入麻醉药组的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和恢复指数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两个吸入麻醉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地氟醚、异氟醚均能明显影响老年患者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地氟醚的影响大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4.
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对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犬吸入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后血浆NO含量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NO在囱族吸入麻醉药扩血管作用中的地位。方法:犬麻醉后30分钟,随机吸入地氟醚、一氟醚或异氟醚(MAC 7.2% ̄2.3%和1.28%)使呼气末浓度达1MAC,持续30分钟。分别于呼气末浓度达1MAC后5分钟、15分钟和30分钟和停吸后30分钟分钟和120分钟抽取静脉血,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NO。结果:NO水平在三组药物吸入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异氟醚、安氟醚诱导麻醉对大鼠边缘系统部分核团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的改变,探讨异氟醚、安氟醚麻醉诱导期的作用机制。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安氟醚组、异氟醚组。对照组动物除不吸入麻醉气体外,其他条件均与两麻醉组相同。安氟醚组、异氟醚组大鼠分别吸入2%安氟醚或2%异氟醚至步态不稳、一侧肢体着地,即翻正反射即将消失时,移出麻醉箱,立即取标本。用NADPH-d组化法观察吸入2%异氟醚、2%安氟醚诱导麻醉对大鼠边缘系统部分核团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和灰度值的影响。结果 安氟醚组大鼠脑的外侧隔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周核、视上核、杏仁基外侧核和伏隔核等6个核团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和染色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异氟醚组在上述6个核团中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灰度水平也低于对照组,下丘脑室周核和视上核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有减少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核团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异氟醚、安氟醚诱导期的作用机理可能与边缘系统部分核团NOS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安氟醚、异氟醚对大鼠肺组织核因子-kB(NF-kB)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用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安氟醚组(E组)和异氟醚组(Ⅰ组).两种麻醉药吸入浓度均为1.0 MAC.分别于麻醉前(T_1)、麻醉诱导后即刻(T_2)、麻醉2 h(T_3)、4 h(T_4)、6 h(T_5)和停药2 h(T_6)各处死6只大鼠,开胸取肺组织并经左心室取血5 ml.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 两组在T_4时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及肺巨噬细胞渗出,其后明显增多,可见肺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充血及肺间质水肿.与T_1时比较,E组在L_4~T_6时肺组织NF-kB的含量增加(P<0.05),Ⅰ组在T_4、T_5时增加(P<0.05).T_4~T_6时,E组肺组织NF-kB的含量和血浆TNF-α的浓度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与T_1时比较.两组TNF-α在T_2时降低(P<0.05),其后增加(P<0.05).结论 吸入安氟醚、异氟醚后血浆TNF-α的含量增加,尤以吸入安氟醚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吸入安氟醚、异氟醚后肺组织NF-kB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安氟醚、异氟醚对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用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安氟醚组(E组)和异氟醚组(I组)。两种麻醉药吸入浓度均为1.0 MAC。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即刻(T2)、麻醉2 h(T3)、4 h(T4)、6 h(T5)和停药2 h(T6)各处死6只大鼠,开胸取肺组织并经左心室取血5 ml。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两组在T4时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及肺巨噬细胞渗出,其后明显增多,可见肺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充血及肺间质水肿。与T1时比较,E组在T4~T6时肺组织NF-κB的含量增加(P<0.05),I组在T4、T5时增加(P<0.05)。T4~T6时,E组肺组织NF-κB的含量和血浆TNF-α的浓度均明显高于I组(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NF-α在T2时降低(P<0.05),其后增加(P<0.05)。结论吸入安氟醚、异氟醚后血浆TNF-α的含量增加,尤以吸入安氟醚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吸入安氟醚、异氟醚后肺组织NF-κB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地氟醚、七氟醚与安氟醚低流量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地氟醚、七氟醚、安氟醚用于低流麻醉时BP和HR改变,苏醒过程、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费用。方法:42例ASAIⅠ-Ⅱ级择期腹部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地氟醚,安氟醚和七氟醚三组。麻醉诱导后连接Cicero麻醉机。降低新鲜气流,地氟醚和安氟醚为0.3-0.5L/min,七氟醚为0.8-1.0L/min,从回路呼出端向麻醉机回路内注入液吸入麻醉药4-5分钟内使三组病人呼气末麻醉药浓度达到1MAC左右,即地氟  相似文献   

9.
纳宁  黄正宇  沈宁  朱国松  洪良庆 《器官移植》2011,2(5):280-282,300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影响的差异,为吸入麻醉药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 对106例全身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吸入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七氟醚组(74例)和异氟醚组(32例),比较分析术后早期肾功能变化特点.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日、...  相似文献   

10.
静吸复合麻醉下七氟醚与异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颅内顺应性正常神经外科病人,观察1.0 MAC七氟醚与异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垂体瘤或颅咽管瘤手术病人1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咪唑安定 芬太尼 1.0 MAC异氟醚;B组为咪唑安定 芬太尼 1.0 MAC七氟醚。选择L_(3~4)行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阿曲库铵。插管后维持稳定30分开始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分别于麻醉前、吸入麻醉药前、达预定呼气末浓度30分内观察监测指标。结果:1.0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显著降低脑灌注压,异氟醚作用较强。吸入1.0 MAC七氟醚后颅内压首先呈显著性下降,15分后回复至基础水平。吸入1.0 MAC异氟醚后颅内压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颅内顺应性正常患者,1.0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安全用于神经外科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低流量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18~64岁,BMI<35kg/m^2。随机分为2组(n=20):地氟醚组(D组)和异氟醚组(Ⅰ组)。麻醉诱导后调节纯氧流量3L/min,术中调整挥发罐刻度,维持肺泡浓度(FA)0.8 MAC,稳定5min后纯氧流量改为1L/min。调节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率,维持HR和BP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20%。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同时吸入纯氧3L/min。记录设定的吸入麻醉药浓度(FD)、吸入麻醉药浓度(FI)、FA/FI=1/2时间、FA/FAO=1/2时间(FAO为关闭挥发罐即时的肺泡浓度),并计算各时点FA/FI、FA/FD。结果D组FA/FI=1/2时间及FA/FAO=1/2时间均较Ⅰ组缩短(P<0.05)。低流量麻醉下,D组FD稳定,Ⅰ组FD波动较大。D组FA/FI、FA/FD上升速率较Ⅰ组快,且同一时点各比值D组均高于Ⅰ组。结论与异氟醚比较,腹部手术患者低流量吸入地氟醚时达到预定的肺泡浓度更迅速,可控性好,停止吸入时排泄较快。  相似文献   

12.
氟烷麻醉时,成年人眼内压显著下降,而安氟醚降眼压的作用就更明显,但Ausinson等人强调氟烷和异氟醚麻醉对安静合作和健康患儿眼内压并无显著影响。作者随机将20例成年眼科手术病人分成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10例。其中白内障摘球除术9例,视网膜修补术5例,角膜于术4例和眼球摘除2例。此20例病人中13例合并全身性疾病(糖尿病7例,动脉硬化6例,高血压8例),但术前已充分治疗。麻醉诱导前1小时,全部病例均口服安定5—10mg和缓泻药镁乳30ml。诱导前10分钟用0.5%盐酸地卡因3滴滴跟后测眼压,然后静注芬太尼1.5μg/kg、氟哌啶2.5mg,同时伍用利多卡因1.5μg/kg静注消除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麻醉诱导用硫喷妥钠3-5mg/kg,箭毒0.5mg/hg以利于气管插管,并在F_1O_2=0.4情况下吸NO_2,情况许可后顺利插入气管导竹。然后用1%的安氟醚或0.70%异氟醚(均相当吸入氧中含麻醉气体0.6MAC)维持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七氟醚和异氟醚苏醒期熵指数(RE和SE)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和相关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或子宫附件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分别持续吸入2%~3%七氟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吸入麻醉药停止后,20min内每隔1分钟记录RE、SE与AA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苏醒期RE、SE与AAI均呈逐渐上升趋势,Ⅰ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91(P<0.05);S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91(P<0.05)。结论熵指数和AAI均能反映七氟醚和异氟醚苏醒期麻醉深度的变化,两者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婴儿吸入全麻后易发生呼吸抑制,这可能与全麻药残余效应有关。为此,采用苏醒迅速的吸入麻醉药,则此类并发症可减少。作者选择2.5~8周的婴儿研究地氟醚麻醉后恢复的特点,并与异氟醚比较。 方法 先天性幽门狭窄病儿20例均在全麻下环状肌切开术。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吸入异氟醚或地氟醚。不用术前药,以硫喷妥钠、琥珀胆碱诱导后插入气  相似文献   

15.
氟马西尼对异氟醚麻醉后清醒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马西尼是苯二氮类药物的特异性拮抗药 ,用于安定类药物的催醒已有多年历史。而且文献报道氟马西尼对常用吸入麻醉药氟烷、安氟醚、异氟醚麻醉后也有催醒作用[1 ] 。我们对此进行临床研究。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用 5 6例 1 7~ 4 8岁整形外科病人 ,男 1 5例 ,女 4 0例 ,ASAⅠ级 ,择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病人被随机分为三组 ,观察Ⅰ组 (n =2 1 )和对照组 (n =1 8) :手术结束前 1h停用静脉麻醉药 ,单纯吸入异氟醚、氧化亚氮加氧气到手术结束。观察Ⅱ组 (n =1 7) :手术结束前 1h停用丙泊酚、芬太尼和异氟醚 ,静脉给咪…  相似文献   

16.
安氟醚、异氟醚对眼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氟醚和异氟醚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吸入麻醉药。本文观察其对眼压的作用。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成年患者,术前无心、肺、肝、肾功能异常,亦无高血压病史,平均年龄36±7-9岁,体重53-2±5-2kg,随机分为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15例。麻醉与监测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静卧10分钟,用0-3%丁卡因滴眼后测眼压作为对照组。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安定0-2mg/kg、芬太尼1-5μg/kg、利多卡因1-5μg/kg、2-5%硫喷妥钠5mg/kg、阿曲库铵0-3~0-5mg/kg、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七氟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开放、随机、多中心、异氟醚平行对照临床研究,222例手术时需要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预计手术持续时间在2~3h之间的成年择期手术患者,按1:1随机入组接受七氟醚或异氟醚吸入麻醉。评估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药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生命体征、记录的不良事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222例患者中220例完成全部研究过程,其中七氟醚组111例,异氟醚组109例。与异氟醚组相比,七氟醚组苏醒时间缩短5.4min、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缩短8.4min、拔管时间缩短4.6min(P<0.01)。两组苏醒时间与麻醉药用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即麻醉药用量越大苏醒时间越长。七氟醚组发生的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中度,且不良事件类型和发生率与异氟醚组相似。结论七氟醚全麻恢复效果优于异氟醚,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麻醉药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三组,每组10例。I组为地氟醚组;Ⅱ组为异氟醚组;Ⅲ组为异丙酚组。麻醉诱导相同,插管后I组吸入 1.0MAC地氟醚;Ⅱ组吸入 1.0MAC异氟醚;Ⅲ组输注异丙酚 60-70μg·kg-1·min-1维持麻醉。用 Datex AS/3型监测仪监测循环和呼吸指标的变化。于麻醉前、诱导后、手术10min、手术5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和ANP的含量。结果(1)ET在 I、Ⅲ组无明显变化,但Ⅱ组吸入异氟醚后显著下降(P<0.05或 0.01)。(2)ANP在I组无明显变化,Ⅱ组手术50min时显著下降(P<0.05),Ⅲ组术毕明显升高(P<0.05)。(3)血压诱导后均下降;呼吸总顺应性(CT)、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均无明显变化,而一秒呼出率(FEV1)在吸入异氟醚后增加(P<0.05)。结论 对气道高反应患者用异丙酚诱导,吸入异氟醚维持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地氟醚与七氟醚麻醉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脑电双频指数是否可用于指导地氟醚与七氟醚麻醉。方法 40例择期病人。随机分成四组(n=10);组1为地氟醚指导组(Des-t),组Ⅱ为地氟醚对照组(Des-c),组Ⅲ为七氟醚指导组(Sevo-t),组Ⅳ为七氟醚对照组(Sevo-c)。对照组公凭临床经验来调定地氟醚与七氟醚浓度。指导组则通过维持BIS在60左右来调定吸入麻醉药浓度。记录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及BIS变化,并记录各麻醉药用量。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连续温度稀释法观察不同浓度地氟醚对血液动力学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并与七氟醚和异氟醚比较。方法 犬 18只 ,1.5 %硫喷妥钠 2 0 mg/ kg、阿曲库胺 0 .8mg/ kg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左股静脉穿刺置入 7.5 F的六芯肺动脉漂浮导管 ,接 CCO/ SvO2 监测仪 ,连续测定并计算血液动力学及氧供需平衡各项指标。操作完成后平稳 1小时 ,取基础指标。然后随机依次吸入 0 .7、1.2和 1.7MAC的地氟醚、七氟醚或异氟醚 ,呼气末浓度达预定值后稳定 2 0分钟 ,记录各指标 ,再增加吸入浓度达下一个预定浓度。结果  MAP、SVR和 CO在三组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地氟醚和异氟醚组 HR明显增快 ,七氟醚组 HR则明显减慢 ,异氟醚组 1.7MAC时 VO2 增加 ,DO2 和Sv O2 下降。结论 地氟醚对循环功能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与七氟醚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