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术后数月至数年后出现症状复发 ,在复发的病人中大多数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控制或解除症状 ,仅极少数患者仍需手术治疗。我院自 1 995年以来 ,共对 1 8例LDH术后复发者进行了二次手术 ,除 1例因术中硬脊膜破裂出现术后短期头痛外 ,其余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LDH患者57例,其中在Mast Quadrant通道下手术的患者26例(微创组),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患者31例(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区引流量及手术时间,以及术前、术后随访周期的日本骨科学会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定(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D评分,以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手术疗效.结果 Mast Quadrant通道下微创手术治疗LDH对患者创伤显著小于开放手术,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区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组(P<0.01);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st Quadrant通道下微创手术治疗LDH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患者下腰痛发生率较低,可早期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9年1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2例,多数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是也有少数患者术后症状复发,无效,加重乃至出现腰椎不稳等问题,资料齐全并获得随访的患者64例,本文对其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及术后症状变化等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应用腰椎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中的区域定位原则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应用腰椎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LDH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类,根据胡有谷区域定位原则,结合X光片,制定椎间盘突出手术方案,在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进行疗效评估,计算临床治疗优良率及有效率。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术后VAS,JOA及ODI分值较术前差异明显,(P0.05);总有效率为93.75%,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区域定位原则在临床治疗上有实用价值,根据LDH类型及病变部位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涂擦外治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脊柱内镜术后遗留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已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6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行功能锻炼,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涂擦腰部治疗,比较两组治...  相似文献   

6.
玉海 《广西医学》2000,22(2):350-352
前列腺增生症 ( BPH)的主要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治疗。开放手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气化术 ( TURP TVP)是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但两种术式患者出院后均有部分病例出现各种并发症。我科 1 998年 1 1月至 1 999年 1 1月门诊随诊 1 70例 (包括部分外院手术后的门诊病例 ) ,现对其常见排尿症状原因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我科在门诊作 BPH术后随访统计 1 70例 (正在住院及超过手术后半年的不算在内 )。其中开放手术90例 ,TURP TVP80例。患者年龄 56岁至 87岁 ,平均 63.8岁。常见主诉排尿症状为 :尿路感染 (尿频、尿急、尿痛 )、血尿、…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手术仍是治疗贲门癌的主要方法,贲门癌手术方式较多,目前常用的手术路径有经腹、胸腹联合和经胸3种术式,合理地选择手术路径尽可能满足肿瘤的彻底切除及周围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手术安全同时降低并发症。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贲门癌964例患者,其中随机抽样经腹和经胸术后胃镜复查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巩义市中医院收治的67例LDH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统计手术治疗效果,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7例患者治愈38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03%。术后随访3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为1.49%,术后出现口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异常3例,经治疗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为4.4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LDH效果确切,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260例临床分析。结果 260例子宫肌瘤术后均经病理检验证实,子宫肌瘤变性28例。260例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阴道残端出血2例,经局部处理后血止;同行双侧附件切除的12例中有7例术后出现绝经期症状,补充雌激素后好转。结论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主要术式,子宫次全切除术虽然盆底损伤小,但有发生残端宫颈癌可能,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应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如卵巢正常,手术时原则上仍应保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中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凝封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72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6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联合术中低温等离子射频凝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症状及体征,以及手术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其中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腰腿痛得分、下肢麻木得分、下肢肌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直腿抬高角度大于对照组,胫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比于单纯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在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中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凝封术可明显改善LDH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提升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且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日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成人直肠脱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病因复杂,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具体术式较多,主要的手术方式有经会阴手术、经腹手术和经腹腔镜手术,至今仍没有一个有效的数据评价各种术式的有效性和适应证,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仍然具有争议。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恢复良好的排便功能,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是目前关注的问题。治疗方法的个体化可能会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直肠脱垂手术方法的选择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医生的经验。术前评估应该包括患者的解剖缺陷,脱垂的原因、程度,考虑合并症、症状和肛门直肠功能评价,以及患者的整体状态,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及确定手术的最佳途径和具体手术方式。虽然现有的研究数据有限,但术前至少应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如便秘、排便失禁和术后复发等问题。对直肠脱垂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系统的功能评价和规范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可能会使患者得到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单纯椎板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择入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LDH患者进行研究,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对患者施以单纯椎板开窗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对患者施以PTED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手术及卧床的时间和切口长度较常规组的短;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常规组的少;对比评分OA、VAS及ODI评分情况,术后3个月的各项评分均较术前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1/96)较常规组的9.37%(3/32)低。结论在对LDH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中,PTED比单纯椎板开窗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及卧床的时间、腰椎功能恢复、疼痛程度、功能障碍以及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均优越与传统的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方式,临床可进一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阜滨  贾小林 《重庆医学》2008,37(7):752-753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7年1月对3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及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7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3例仍有轻度腰痛,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前、术后VAS腰痛评分及ODI评分进行配对比较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体间融合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行单纯胆囊切除术41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1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10例。经手术治疗后全部痊愈,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包括切口脂肪液化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老年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指压穴位法治疗肝癌介入后恶心呕吐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症状的隐匿性,患者往往错过手术时机。自Koto于1981年首先提出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后,肝癌的介入治疗,即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TACE),已成为临床上不能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而肝癌的介入疗法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它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由于恶心、呕吐导致患者摄入不足,使患者的体质下降,术后恢复期延长,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随之降低。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对肝癌介入术化疗的患者采取指压穴位法治疗恶心、呕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5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观察和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5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8~15 d均好转出院;发生术后感染2例,经治疗得到好转。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本组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具体手术方式以及病案资料,统计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后,平均手术时间为(82.14±5.54)min,平均切除组织重量为(38.51±4.93)g,平均出血量为(103.18±8.42)ml,术后冲洗时间为(1.38±0.24)d。术后住院时间为(5.14±0.79)d,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Monarc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对女性SUI患者26例进行Monarc吊带术治疗,对手术效果、并发症等进行了随访评估。结果经过3~26(18±3)个月随访,26例患者中24例有效,长期有效率92.3%,1例术后10个月出现顽固性尿频、尿急症状,经抗炎、舍尼亭等治疗后,症状反复出现;1例术后发生尿潴留,延长导尿时间后或(和)经反复尿扩时用金属尿道探子向下压后尿潴留消失,但仍有轻微排尿困难症状;1例出现阴道损伤,无特殊处理,自行愈合;无复发病例。结论 Monarc吊带术是一种治疗女性SUI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微创、手术简单易掌握、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8月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1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腰骶部酸痛等症状消失,合并马尾神经刺激症状者术后3~4周减轻消失,合并下肢麻痛等神经根性症状者术后2~3个月减轻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消失,3例患者囊肿与神经根粘连紧密,术后神经根分布区域轻度麻木。疗效评价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对有症状的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临床应注重适应证选择,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蒋成  蒋苹  蔚芃 《四川医学》2010,31(12):1778-1780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4月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共64例,行手术治疗57例。依据患者的症状和MRI检查将手术分为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将术前术后的JOA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定期随访,3个月~1年半,平均1年,通过对手术治疗后术前术后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脊髓受压的部位和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