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血液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本院3年来血液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梅里埃API系统进行鉴定,然后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85例标本培养阳性,其中革兰阳性菌233株,占23.7%;革兰阴性菌486株,占49.3%;真菌142株,占14.4%。药敏结果显示,G~+菌对青霉素类耐药严重,碳青霉烯类仍是治疗G~-菌感染的敏感药物,真菌对抗生素仍保持较高敏感率。结论近3年本院血液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菌种多样化,有较高耐药率,提示应定期对血液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8 年陕西省人民医院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鉴定系统分离病原菌的实验室特征及耐药率分析,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 年陕西省人民医院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 分析。结果 血标本培养的阳性率为9.92%,共分离病原菌962 株,革兰阴性菌598 株、革兰阳性菌354 株、真菌10 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23.0% (221/962) 和肺炎克雷伯菌占18.3% (176/962);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表皮葡萄 球菌占10.2% (98/962) 和人葡萄球菌占8.5% (82/962);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占0.6%(6/962)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占0.4%(4/962)。血培养阳性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肝胆外科、急诊外科、血液内科、重症医学科和呼吸内科。大肠埃 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98.2%;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敏感率 为100%。结论 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重视血培养标本的送检情况 和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控制血流感染,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住院肿瘤患者感染血标本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易感因素,为预防血流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某医院消化肿瘤科49例感染患者血液标本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从49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7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40株,占57.14%;革兰阳性菌25株,占35.71%;真菌5株,占7.14%。来自单纯血流感染患者标本23份,占46.94%;其余26例分别从痰液、尿液等标本中检出同源感染菌。革兰阴性和阳性优势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均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敏感。结论住院肿瘤患者血培养阳性中仅46.94%为血流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优势菌普遍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老年血液肿瘤并发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血液肿瘤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实验资料.结果 152份血培养标本检出致病菌48株,检出率31.6%,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62.5%)、革兰阳性菌16株(33.3%)、真菌2株(4.2%);除铜绿假单胞菌外,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5%),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高,三种主要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几乎耐药(>90%);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高,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老年血液肿瘤并发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耐药率都增高,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中医院住院病人送检标本分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该医院2013年度住院病人送检标本进行了病原学检测。结果该医院在2013年度从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693株,革兰阴性菌占52.38%,革兰阳性菌占26.26%,真菌占21.36%。分离的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居前5位。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抗菌素普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等较敏感,对氨基糖甙类和头孢类更敏感。结论该中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率较高,细菌耐药现象严重,应以提高耐药菌监测和药敏试验为主要措施,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4 534例血液标本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阳性标本采用梅里埃公司的Vitek-TWO系统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 534例血液细菌培养标本中,离出病原菌359株株,阳性率为7.92%,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3.5%,革兰阴性菌占43.4%,真菌占3.1%。61.9%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为60%,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为44.4%,未见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菌。结论新疆地区引起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耐药菌株广泛出现,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药物针对性用药,可有效提高菌血症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儿血液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通过对某医院住院新生儿血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研究该医院住院新生儿血液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结果从1 240份新生儿血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02株,检出率8.23%。检出革兰阳性菌83株,占81.37%,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余为革兰阴性菌,占18.63%,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血液标本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苯唑西林等普遍耐药。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敏感性较低。结论新生儿血液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患儿近5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无菌采集患儿血液标本,37℃培养7d,采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转种病原菌,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2009~2013年共送检36 636份血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2 107株,阳性率为5.75%。其中,革兰阳性菌1 413株(占67.06%)、革兰阴性菌626株(占29.71%)、真菌68株(占3.23%)。主要的分离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03%),其次是大肠埃希菌(9.33%)、金黄色葡萄球菌(6.46%)、肺炎克雷伯菌(5.74%)和肠球菌属(4.94%)。大部分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结论革兰阳性球菌是该院患儿血培养的主要病原菌。大部分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白大鹏  张丽霞  刘刚  孔伟利  马琴琴  李丽 《临床荟萃》2011,26(13):1138-1141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病原菌构成、变化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对天津市海河医院2008、2009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送检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阳性结果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共获得病原体84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34株,革兰阳性菌118株,真菌292株,分别占5L 4%、14.0%、34.6%.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老年结核患者、复治患者、近3个月有除结核药之外抗生素使用史患者更容易合并革兰阴性菌及混合感染.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率高的抗生素是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类、亚胺培南等.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结论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治疗最好及时进行痰细菌培养,明确病原针对性用药.在未明确感染致病菌前,可选用对革兰阴性菌效果较好的抗生素,同时兼顾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EC FX-20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对分离到的病原菌用API系统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细菌143株,阳性率为7.82%;其中革兰阳性菌99株,占69.23%;革兰阴性菌35株,占24.48%;真菌9株,占6.29%.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力奈唑胺和替考拉宁100%敏感,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 新生儿血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1.
1871份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cT/Alerti120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系统进行鉴定和K-B法做药敏。结果1871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病原菌株216株,阳性率为11.9%。其中革兰阳性细菌占53.7%(116/216),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占41.7%(82/216),对碳青酶烯类药物IPM敏感率较高,耐药率在10.0%以下;念珠菌占4.6%(10/216)。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原菌的种类较多,耐药率高,临床医师应加强疑似血流感染患者血流中病原菌的检测,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分离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情况。方法:标本经BacT/Alerti120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梅里埃API系统进行鉴定和K—B法做药敏。结果:在2046份标本中,分离菌株279株,阳性率为13.63%。其中革兰阳性菌占85.66%,革兰阴性菌占14.3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非常高,达69.45%(116/167),远远高于MRSA的检出率15.62%(5/32)。药敏结果显示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阳性球菌。MRCNS中复方磺胺甲恶唑、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100%,100%、66.7N、66.7%,3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分别为100%,100%,80%,20%,40%,40%,60%。在粪肠球菌药敏中青霉素、氨苄西林始终保持较稳定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均〈10%,对万古霉素最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都在50%以上,对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耐药高达60%,对碳青酶烯类最敏感。结论:及时掌握血培养中细菌分布与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现象和动态,对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细菌感染患者246例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研究血液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病因。方法血液标本在BacT/Alert 3D240全自动培养仪中培养,采用BioMerieux API系统鉴定。结果246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出细菌2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3株,占66.0%,革兰阳性菌75株,占30.4%,真菌9株,占3.6%,感染率最高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甲型副伤寒菌、伤寒沙门菌及非金葡葡萄球菌。血液感染中内科疾病占82.5%、外科疾病占4.1%、其他占13.4%,41.5%的患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77.6%的沙门菌分离自呼吸科和急诊科患者,大肠埃希菌主要见于肾内科、血液科及外科患者。非金葡葡萄球菌主要见于呼吸科和儿科患者。血培养涂片诊断的准确率为99.6%。标本在孵育12、24、36、48、72、96h的阳性率依次为24.4%、74.0%、87.4%、93.1%、97.2%和99.2%。结论快速血培养技术是血液感染病原学诊断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侯伟伟  江涟  李冬 《检验医学》2021,(4):424-429
目的了解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快速检测血培养报阳样本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报阳血培养样本682例,从血培养瓶直接抽取血液至分离胶采血管离心富集细菌后,采用MALDI-TOF MS进行直接鉴定(快速质谱法)。同时对报阳血培养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及转种培养后,分别采用Vitek 2 Compact自动化鉴定药敏仪及MALDI-TOF MS对培养菌落进行鉴定,比较两者鉴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不一致的菌株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进行验证。结果682例血培养阳性样本中,有664例检出单数菌,其中539例(81.2%)快速质谱法可准确鉴定(种/属),122例(18.4%)未鉴定出(种/属),仅3例(0.5%)鉴定错误,分别为泛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头状葡萄球菌。664株菌株中,革兰阴性菌367株,革兰阳性菌286株,念珠菌11株,以转种培养后质谱鉴定结果为标准,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念珠菌快速质谱法的鉴定准确率(种/属)分别为85.8%/6.0%、65.0%/3.1%、63.6%/0;革兰阴性杆菌的鉴定准确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67,P<0.01;χ2=7.21,P<0.05)。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及其他革兰阴性菌鉴定准确率(种/属)分别为89.0%/5.0%、65.0%/10.0%、66.7%/22.2%。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其他革兰阳性菌鉴定准确率(属/种)分别为70.9%/1.1%、71.4%/2.4%、40.5%/10.8%、50%/7.1%。有18例样本检出复数菌,快速质谱法从其中14例中检出复数菌,鉴定准确率为77.8%,均只鉴定到种。结论快速质谱法检测血培养报阳样本具有可行性,对单数菌的鉴定错误概率非常低,且对临床常见病原菌鉴定准确率均>70%。但对复数菌鉴定效果不佳。临床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细菌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为该院儿童血流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血培养采用BACTEC自动化血培养仪,菌株鉴定使用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或API鉴定系统.结果 2 134例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210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株157株(占74.76%),革兰阴性菌株53株(占25.2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56.1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9.07%,未检出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别占55.56%、46.15%,未检出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细菌.结论 该院儿童血培养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且耐药株比例较高,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引起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感染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并比较血液细菌培养和胆汁细菌培养在检出致病菌上的差异。方法:对2年来3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PTCD术后感染时分别采集血液和胆汁,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试。结果:31份胆汁中有29份标本培养出细菌,阳性检出率为93.5%;共培养出细菌3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株(64.9%),革兰阳性球菌8株(21.6%),真菌5株(13.5%)。革兰阴性杆菌对亚安培南/西司他叮的敏感率最高,为92.3%,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率分别为84.6%、84.6%。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丁胺卡那霉素92.3%敏感。结论:胆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血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临床发热患者血液培养与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诊治传染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和细菌鉴定及纸片扩散法,对临床3 126例血液标本进行了培养分析及其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3 126例血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出2 188株菌,35个种属,阳性率为69.9%。在2 188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436株,占19.9%;革兰阴性杆菌1 447株,占66.1%;真菌193株,占8.8%;厌氧菌37株,占1.69%。共检出218株产β内酰氨酶菌株,产酶菌株对氨苄西林等10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为100%。结论昆明地区发热病人血液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性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3年来血培养阳性中分离的病原菌的阳性率、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双相培养瓶和API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血培养和微生物鉴定,用ATB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和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96例血培养中共检出阳性菌株61株(10.23%),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44.3%)、革兰阴性菌34株(55.7%),感染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高度耐药,分别为87.5%和100%;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85.71%。结论大肠埃希菌可能是本院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检出的细菌抗生素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发热疑为败(菌)血症患者的进行血标本培养检测,以便尽早、准确、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从而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84株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API系统鉴定细菌,纸片扩散(K—B)法检测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84株金葡菌中,MRSA69株(82.1%)。除了万古霉素外,MRSA和MS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MSSA除了对青霉素(80%)和四环素(55%)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小于30%;MRSA对利福平(4%)、复方磺胺异唑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37%和52%,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90%,MRSA和MSSA相比,除万古霉素和利福平外,MRSA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远大于MSSA。结论临床分离的金葡菌中,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许多MRSA菌株为多重耐药菌,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MRSA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