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放式职业劳动训练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康复精神医学的兴起,住院精神病人的管理逐渐向开放式发展。把精神病人从病房内的封闭状态转变为开放适应性劳动训练,以达到减少精神衰退,消除依赖性住院综合征[1],逐渐恢复社会功能,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作者对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进行劳动训练,并与随机抽样的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作对照,探讨在精神病医院内实行开放式职业劳动训练对促进精神康复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对象研究对象为我院慢性病区住院的精神病人,均符合CCMDⅡ-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实行开放式劳动训练组40例(以下简称训练组),对照组40例。…  相似文献   

2.
精神残疾病人康复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残疾系指患精神病两年以上仍残留有精神症状,影响了工作、学习、家庭生活和社会职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病人。以往对精残护理的特点是集体看护式,以管理为主,实行养治结合的方针。作者介绍了目前对精神残疾病人的护理是以康复为中心,实行分级开放管理。通过对500例精神残疾者运用了药疗、工疗、娱疗及教育疗法的四结合康复疗法以及采取康复护理模式,使70%病人的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20%的病人可以单独从事多种劳动,10%达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3.
精神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会遭受个别病人的攻击而受到伤害。加强职业保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每个精神科护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精神科护士所受到病人伤害的类型进行浅析,并着重探讨了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1伤害类型1.1物理性伤害精神病人受幻觉、妄想等症状支配,可能发生伤害护士的行为;自知力缺乏、被迫人院的病人,常把管理、制止他行为的护士做为发泄的对象,进行伤害。此外,护理方式不当,护患关系紧张等也是受到病人伤害的原因。我院自1991年~1995年共收治1986人次,其中有冲动行为者156人,占总数的78%…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病房实行开放管理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精神卫生知识的广泛普及,精神疾病的防治也日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对住院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开始由封闭式向半开放直到全开放管理方式过度。这已成为国内精神科病房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对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大庆三院是我省较大的一所担神卫生专科医院,自1995年起逐渐实行开放式管理,在促进病人回归社会,减少复发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开放管理的实施方法1.1病N标准凡经过治疗症状基本缓解,病情较…  相似文献   

5.
大力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识,唤起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关怀精神病人,尽力做到精神病人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消除公众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误解,给精神病人多方面的社会支持。本文通过对 20例抑郁症病人实施社区干预,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20例病人均是济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1988~ 1997年 7月诊断为抑郁症的病人,均为男性,年龄 20~ 54岁,平均( 30.3± 9.3)岁,已婚 15例,未婚 3例,离婚 2例。病程: 6~ 12个月;有阳性家族史者 16例;既往有抑郁症发作史者 20例。职业:…  相似文献   

6.
实行开放管理 促进精神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怡  张燕敏 《现代康复》1997,1(5):331-332
以往,对住院精神病人基本采用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方式,但这不利于病人的身心康复。本文介绍了该院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管理综合治疗的基本措施和效果,并提出了需进一步探讨和探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幻听、妄想、敌对、情绪易激惹等病态思维的支配下极易发生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1],严重威胁着病人和他人的安全,为病房的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由于精神病人的冲动具有不计后果、破坏性强等特点。因此,精神病人的冲动管理也一直是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我院对1例反复多次发生冲动伤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管理的方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资料表明[1],我国现有各类精神残疾者1300多万,其中精神残疾194万,仅大庆地区1991年3月调查统计,精神残疾者竟有1890人。为了使这些病人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我院于1991年4月成立了精神康复科,首批接收病人20名,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2]评定,基本10个项目中有2个以上问题评为2分,都符合残疾标准。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持续1年以上未痊愈,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5]。而康复训练则通过工疗、娱疗、体疗、生活职能和劳动技能等训练方法,使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病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开放病房管理对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方法 ,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用统计学百分比、构成比对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针对3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期间发生的暴力行为特点,采取开放病房管理,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可以减少或避免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结果 痊愈6例(16.7%),显著进步27例(75%),进步2例(5.5%),无效1例(2.7%).结论 开放式管理模式的精神病房具有患者生活自由、人际交往方便、可保持与外界社会的接触、住院天数短、经济效益佳、精神症状更易于控制,治愈率高等优点,对具有暴力行为或潜在性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开放式管理值得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代币强化行为疗法对精神病人康复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币强化行为治疗法对精神病人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把150例精神病康复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病人的良性行为采用“代币法”进行阳性强化训练和行为塑造,与对照组作比较.以精神病人护士观察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作为测评工具来评价强化的效果.结果:代币强化行为治疗法对战少病人的病态体验、克服焦虑、抑郁、恐惧情绪,改善和强化病人环境的协调接触,恢复和重建人际交往有良好的作用.结论:代币强化行为治疗法能塑造病人良性行为,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重性精神病人始终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如果管理和防治措施上稍有疏忽,常会酿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根据 1986年 8月 29日上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上海市监护治疗管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条例》所限定的:肇事病人是指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已行为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后果较重的精神病人;肇祸病人是指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已行为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以及其它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精神病人。为确切了解这二种对象现状,对近 3年我区符合条件的对象作了如下调查。 1 资料…  相似文献   

12.
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半开放管理80年代应用于我国精神科住院病房。为了使病人尽快恢复完整的社会功能,1999年3月起,我院对30名病程在1年至16年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全开放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在体疗过程中创办并发展了一个年产2千多只种兔及商品兔的肉免场。管理过程中,通过岗位责任制的管理,量表评分,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群体式开放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孤独心理康复效果。方法 将 85例符合 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分为 3组,分别采用群体式开放管理、半开放管理和封闭式管理进行治疗,采用 UCLA孤独量表、 BPRS、 IPROS量表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经群体式开放管理康复治疗,患者的孤独心理随精神症状的改善、兴趣性和社交能力的提高而得到一定程度矫治,社会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群体式开放管理模式有效地改善精神病人的孤独心态,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正常化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凶杀,纵火,强奸等案件发生后危及社会安定,给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极大危害,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辅助治疗的必要和重要性。方法 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分期护理管理。①治疗阶段,消除其紧张,焦虑,敌对情绪,使病人情绪趋于稳定;②恢复初期,使之逐步恢复自知力,解除其种种顾虑,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培养病人日常生活自立能力,训练其日常生活技能,工娱疗与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相结合,活跃其情绪,培养生活兴趣;④回归社会前期,工娱疗相结合,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精神疾病常识,懂得坚持服用抗精神病药的重要性。结果 经过护士配合医生工作,在肇事肇祸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得到初步治疗,病情好转,情绪稳定,取得病人信任的情况下,经过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都能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工娱治疗后,社会能力,社会兴趣及个人卫生有明显改善。结论 心理护理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康复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通过心理护理能使这些精神病人逐渐适应社会,让病人极快极早的回归到社会中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措施对减轻恳性精神病人“住院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改变管理模式,结合生活技能、交流能力、知识更新、娱乐活动等行为干预措施,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分别于入组时、行为干预后对病人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病人经行为干预后,SSPI、IPROS的总分及因子分低于干预前(P〈0.001)。结论 行为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慢性精神病人“住院综合征”,改善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住院精神病人的护理由封闭式向半开放式转变,这是国内外精神科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精神科护理改革方向。下面仅就我院自1993年4月开始对部分精神病人实施半开放型管理护理的几点体会。1临床资料各类精神病人358例。其中男214例,平均年龄38岁;女病人144例,平均年龄36.5岁。陪护率约占987%。均未发生任何意外事件。2护理体会全面掌握病情,对病人加强观察,做到及早发现病情波动的预兆及时协调是否采取开放管理,这是防止发生意外的关键。入院病人,存在各种异常表面,加上住院后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模拟家庭环境开放管理及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实施模拟家庭环境开放管理和综合技能训练,观察3个月。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舒适度问卷、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筛选量表、自知力问卷、大体疗效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作为评价工具。结果人组时所有量表评分2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月后.各量表评分2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均P<0.05)。结论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模拟家庭环境开放式管理并配合技能训练,可提高住院精神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面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残疾。方法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于慢性精神病人的康复技能训练。结果PDCA循环管理可以改变精神病人的行为,降低病人的精神残疾,提高其生活质量。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慢性精神疾病技能训练的良好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未遂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的原因及规律,做好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自杀未遂的27例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占自杀病人的77.8%,自杀方式以自缢为主,占70.4%,自杀时间多发生在夜间和中午,占59.3%。结论:对新人院和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的病人必须严密观察,有效控制精神症状,干预病人的自杀先兆,强化安全制度,以预防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逐步实施,责任护士根据护理程序,对病人在住院过程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全身心的整体护理,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是院内治疗及护理的延续,是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出院指导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拟定相应的指导内容。笔者就我院开展整体护理做好精神病人的出院指导,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体会报告如下。I精神病人出院指导内容1.l积极宣传精神卫生知识精神病是机体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刺激和影响下,大脑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它的复发、康复与环境、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