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徐燕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722-1723,1725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关怀度。方法:选取我院乳腺癌术后患者51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选择51例乳腺良性肿瘤术后患者。应用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及家庭关怀度量表对两组生活质量及家庭关怀情况进行评价,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分项评分中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乳腺良性肿瘤术后患者(P<0.05~0.01);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家庭关怀度评分显著低于乳腺良性肿瘤术后患者(P<0.05);家庭关怀度与生活质量总评分(r=0.461,P=0.001)、生活质量五个维度中的社会/家庭状况(r=0.283,P=0.044)及附加关注(r=0.507,P=0.000)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TNM分期及术后美容效果是影响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P<0.05~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关怀度偏低,患者的家庭关怀度、年龄、受教育程度、TNM分期及术后美容效果是影响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老年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2组患者均实施膀胱癌切除手术,手术成功后,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膀胱癌术后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口腔癌患者术后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89例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UW-QOL)对术后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咀嚼槟榔史,肿瘤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情况的口腔癌患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咀嚼槟榔史,肿瘤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情况均是口腔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婚姻状况中的患者术后UW-QOL评分较高(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咀嚼槟榔史,肿瘤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情况均影响预后,婚姻状况影响其术后生存质量。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个人生活习惯建议,改善其预后,并增加社会和家庭关爱以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年轻膀胱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膀胱癌年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另选择健康者作健康组,采用SAS、SDS、QOL评价焦虑和抑郁状态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后观察组各同时段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轻膀胱癌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实施患者和家属共同而有侧重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膀胱癌患者全程进行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科治疗的120例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与卧床的时间,以及对于相关知识了解的程度,和生活质量均较B组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全程进行系统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绿激光汽化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知情自愿原则选择两种不同手术,行激光汽化术的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行TURBT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出血量、尿管置留时间、肉眼血尿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尿管保留时间、血尿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较大肿瘤与较高的病理分级有高复发风险,而肿瘤数目和不同手术方式(绿激光/TURBT)与膀胱癌术后复发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绿激光汽化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与TURBT比较可缩短尿管保留、血尿及住院时间,且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两种手术方式对复发率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罗萍 《吉林医学》2012,33(9):1827-1828
目的:分析并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及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胃癌术后复发患者,总结其临床基本资料,分析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复发时间的关系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后胃癌转移区域。结果:65例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的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14.7个月,同时通过分析相关因素,结果显示首次手术根治程度、肿瘤分化程度、切口和切缘状况、TNM分期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胃癌的复发时间(P<0.05)。通过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显示术后复发转移部位与胃癌的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包括首次手术的根治程度、切口和切缘的状况况、胃肿瘤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所以医生应视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杨阳  姜德华 《求医问药》2014,(17):12-13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成年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间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年神经胶质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就各项临床资料及指标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经统计,患者的年龄、肿瘤级别、肿瘤切除程度、治疗方式、术后治疗时间及术前KPS评分是影响其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单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肿瘤级别、肿瘤切除程度、治疗方式、术后治疗时间及术前KPS评分均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多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肿瘤级别、肿瘤切除程度、治疗方式、术后治疗时间及术前KPS评分是影响成年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对照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早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3年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3年复发率17.2%、首次复发时间(30.2±5.3)个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17.9%及首次复发时间(25.4±8.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独立性三方面的术后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可明显提高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及痛苦,延缓肿瘤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0.
李月芳 《右江医学》2013,41(1):75-76
目的研究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单项评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结论妇产科患者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状况的改善有明显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有明显提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摘除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 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 60例 ,随机分成 PCEA组和对照组 ,各 30例。 PCEA组术后通过保留的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持续镇痛 ;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镇痛 ,如肌注度冷丁、吗啡及镇静剂等 ,连续治疗 3d。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 VSA)间接评估镇痛效果 ,记录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 ,对比膀胱冲洗时间、用液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PCEA能明显减少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生率、持续时间短 ;缩短膀胱冲洗时间 ;减少膀胱出血量 ;抑制收缩压上升 ( P<0 .0 5 )。结论 :PCEA对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好 ,其疗效确切、安全 ,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整群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0月于该院泌尿外科诊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9例,其中33例患者行尿道电切治疗(电切组),术后给予静脉、膀胱灌注化疗,36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根治组),术后给予静脉化疗。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累积住院时间、肿瘤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3年存活率(OS)等。行Log-rank单因素和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潜在危险因素。结果与根治组相比,电切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20、-18.393、-7.205,P<0.01);两组患者在复发率及3年存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0.361,P>0.05);Log-rank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及T 3期患者的预后较差,为3年RFS及OS的危险因素(χ2=8.183、21.548、8.427、12.410,P<0.01);进一步行Cox 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5 cm为术后患者3年RFS的危险因素(RR=3.658,95%CI:1.875~7.137,P<0.01),T 3期和肿瘤直径≥5 cm 为影响患者3年OS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风险较小,联合辅助静脉、膀胱灌注化疗能够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肿瘤直径≥5 cm、T3期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和尿液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1(bladder cancer specific antigen-1,BLCA-1)含量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2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组,2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前列腺增生组,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和尿液样本中BLCA-1的含量,并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尿液BLC A-1的含量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正常组(P<0.05);尿液BLCA-1诊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度为59%(13/22),特异度为93%(41/44)。实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患者血清BLCA-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BLCA-1诊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度为86%(19/22),特异度为56%(24/43)。结论:BLCA-1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新型检测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行膀胱全切腹壁造口尿流改道的膀胱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参考Kubler Ross的5阶段患者心理理论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术后3个月采用膀胱癌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术后6个月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膀胱癌模块和膀胱癌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增强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患者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适应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显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核医学科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34例可疑膀胱癌患者,术前分别采用增强CT和~(18)F-FDG PETCT显像进行诊断,通过参考手术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效果。结果该34例经手术病理观察均确诊为移行细胞癌,增强CT、~(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1.18%、9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共有11例膀胱肿瘤出现盆腔淋巴结或邻近组织转移、浸润,~(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准确度为72.73%,明显高于增强CT(27.2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和增强CT均是临床诊断膀胱癌的有效方法,但~(18)F-FDG PETCT显像在观察膀胱肿瘤病灶的转移和对邻近组织的浸润效果较好,对指导临床诊断和了解肿瘤病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术中留取切缘标本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留取切缘标本患者为标本组,40例未留取切缘标本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切缘标本肿瘤阳性率与肿瘤复发率的关系、切缘标本肿瘤分期与肿瘤复发率的关系、无复发生存时间及肿瘤进展情况。结果标本组患者中22.5%(9/40)因切缘标本结果改变最终诊断,20.0%(8/40)更改术后治疗方案;标本组患者中原发灶复发者15例,切缘标本肿瘤患者阳性率为27.5%,阴性率为10.0%,阳性高于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灶复发者15例,其中切缘标本肿瘤患者阳性率为25.0%,阴性率为12.5%,阳性高于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组患者中,Ta期患者6例,T110例,T28例,Tis期10例,其中切缘标本肿瘤阳性者均较阴性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组和常规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33.5±2.5)个月、(23.6±2.6)个月,标本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较常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组和常规组的肿瘤进展率分别为7.5%(10/40)、22.5%(19/40),标本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BT术中留取切缘标本可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理诊断准确性、指导术后治疗方案选择、减少肿瘤复发率以及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MGA2和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人正常膀胱组织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9例。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分为非肌层浸润组(41例)、肌层浸润组(8例);低级别组(24例)、高级别组(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MGA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MGA2呈阴性表达、E-cadherin呈阳性表达;在49例膀胱癌组织中HMGA2阳性表达率为41%、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为43%;其中在非肌层浸润组(Tis~T1)、肌层浸润组(T2)膀胱癌组织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和75%,HMGA2在肌层浸润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37%和75%,E-cadherin在肌层浸润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组 (P<0.05);在低级别、高级别肿瘤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56%,HMGA2在高级别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60%,E-cadherin在高级别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 (P<0.05);术后随访18~40个月,随访42例膀胱癌患者中复发18例。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和25%,HMGA2在复发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33%,E-cadherin在复发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 (P<0.05)。结论:HMGA2、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联,可以作为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生存素(surviyin)检测结合脱落细胞检查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中医院泌尿外科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患者尿液:膀胱癌患者47例,泌尿系统非尿路上皮肿瘤患者22例,泌尿系非肿瘤患者9例,健康志愿者8例.ELISA法检测尿中survivin浓度,同期行尿脱落细胞涂片病理学检查.结果 膀胱癌组尿survivin测定结果和其他各组相比阳性比例显著提高(P<0.01);膀胱癌组尿脱落细胞检查较survivin检测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但特异性较高(P<0.05),两种诊断方法敏感性与特异性差异的大小还与膀胱癌的分级相关.结论 尿survivin检测结合脱落细胞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术前术后灌注白细胞介素2(IL-2)加卡介苗(BCG)或丝裂霉素C(MMC)以及术中膀胱粘膜下,切缘注射IL-2或MMC治疗60例膀胱癌患者,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5~52mo,IL-2+BCG组复发率明显低于MMC组(P<0.05)。结论采用IL-2+BCG组的方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检测在膀胱移行癌诊断和监测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1例膀胱移行癌、33例膀胱良性疾病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晨尿中脱落细胞MMP-9 mRNA的表达,并与尿脱落细胞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MP-9检测膀胱移行癌的敏感性(98.04%)显著高于尿脱落细胞学(62.75%,P<0.05),但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膀胱移行癌患者MMP-9 mRNA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膀胱良性疾病患者和对照组(P<0.05);且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结论:尿脱落细胞MMP-9 mRNA检测具有高度敏感,对膀胱移行癌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