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苏省2007-2009年乙型脑炎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7-2009年乙型脑炎流行情况,为乙型脑炎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2007-2009年的乙型脑炎疑似病例标本278例,用ELISA法检测乙型脑炎IgM抗体.结果:共检出乙型脑炎抗体阳性184例.发病以夏秋季节为主;发病率前5位的省辖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3.91%;发病年龄以〈15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4.02%,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儿童为主.结论:应建立乙脑检测系统,采取以预防接种和防蚊、灭蚊结合的综合措施,重点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资料,分析2007年连云港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7年共报告乙脑13例,乙脑发病年龄均(10岁,男女性发病比例为3.33∶1,病例集中发生在8、9月,有免疫史的6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7例。乙脑病例中11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2例为临床诊断病例。结论防制乙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及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尤其应对高发地区的≤10岁儿童开展乙脑疫苗的查漏补种,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乙脑监测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7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9例,死亡7例,乙脑年发病率为0~0.664/10万.乙脑发病集中在6-7月,占总病例数的86.40%;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9岁病例占86.40%;2003年以来的病例中66.60%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预防控制乙脑应以抓好乙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为根本,建议每年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重点做好农村和城郊地区的防蚊灭蚊工作,同时加强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金华市2007--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乙脑专病报告系统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12年金华市乙脑发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7--2012年全市共报告乙脑病例33例,死亡1例,平均发病率为0.11/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义乌、东阳和永康市;〈15岁儿童发病32例,占总病例数的96.97%;外省流动人口占总病例数的72.73%;时间集中发生在7、8月;84.85%的患者无明确免疫史,媒介监测绝对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63.73%。结论近6年金华市乙脑病例以外省无乙脑疫苗免疫史的流动儿童为主,因此提高流动儿童的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自我防护教育是控制乙脑疫情的有效手段,同时应开展媒介蚊虫和宿主动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惠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乙脑监测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惠州市1990-2007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惠州市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9例,死亡7例,乙脑年发病率为0~0.664/10万。乙脑发病集中在6-7月,占总病例数的86.40%;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9岁病例占86.40%;2003年以来的病例中66.60%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预防控制乙脑应以抓好乙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为根本,建议每年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重点做好农村和城郊地区的防蚊灭蚊工作,同时加强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5—2019年勐腊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乙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5—2019年勐腊县乙脑确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比较和分析。结果2005—2019年勐腊县共报告乙脑111例,死亡13例,平均发病率2.66/10万,病死率11.71%,发病率逐年呈波动性下降趋势(χ2=16.676,P<0.001)。乙脑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92.8%的病例集中在5—7月,6月为发病高峰;勐腊县14个乡镇(农场)中有13个乡镇(农场)有乙脑报告。乙脑患者男女性别比1.27∶1。以散居儿童(44.14%)和学生(27.03%)为主,乙脑发病年龄中位数为7岁,以小于15岁的儿童为主,其中0~4岁的病例32例,占28.83%;5~14岁的病例50例,占45.05%。2017年和2019年非儿童乙脑病例比例均超过儿童病例。乙脑从发病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5 d,临床诊断病例66例(59.46%),实验室确诊病例45例(40.54%)。96.40%的乙脑病例(107/111)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应采取包括提高乙脑疫苗免疫覆盖率在内的综合措施,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7—2016年浙江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07—2016年浙江省乙脑病例资料,从《浙江疾病预防控制年鉴》收集浙江省历年乙脑疫苗使用和乙脑疫情资料,对浙江省乙脑报告病例的三间分布、预防接种及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浙江省共报告乙脑病例595例,采集到559例病例的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采集率为93.94%,实验室确诊病例559例(93.95%),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1/10万;报告死亡20例,病死率为3.36%。2007—2016年浙江省乙脑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乙脑报告发病率低至0.03/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台州(0.20/10万)、湖州(0.19/10万)和宁波(0.15/10万)。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517例,占全部病例的86.89%。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儿童(510例),占85.71%;以散居儿童为主(284例),占47.73%。571例≥8月龄乙脑病例中,全程接种乙脑疫苗占8.76%,未全程接种和明确接种但剂次不详合计占14.01%,无接种史和接种史不详合计占77.23%。结论浙江省乙脑病例呈散发状态,台州和湖州发病率较高,15岁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7月为发病高峰,无疫苗接种史和接种史不详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贵州省197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71-2010年的乙脑发病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贵州省1971-2010年乙脑报告发病率0.61/10万~18.96/10万,呈下降趋势,2004-2010年下降较为明显,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脑发病季节性明显,8月达到高峰;仍以小年龄发病为主,1990-2010年15岁以下儿童病例占89.9%~97.8%;1971-2003年发病率前3位的是安顺市、铜仁地区、遵义市,2004-2010年发病率前3位的是黔西南州、毕节地区和遵义市.2007-2010年目标儿童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比例分别为89.7%、80.0%、81.7%和72.3%.结论 贵州省2004-2010年乙脑防控效果明显;免疫接种未改变乙脑发病的季节性和年龄分布.应进一步加强乙脑监测,提高乙脑常规免疫及时接种率和接种质量;考虑通过强化免疫来提高目标儿童的乙脑疫苗接种率和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956-2018年阆中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56-2018年阆中市乙脑疫情数据、工作报表,根据乙脑疫苗免疫发展历程,将1956-2018年划分为疫苗使用前阶段(1956-1970年) 、推广使用乙脑灭活疫苗阶段(1971-1988年) 、推广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阶段(1989-2007年 ),扩大免疫规划阶段(2008-2018年 )4个阶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的发病和死亡变化情况。结果 1956-2018年阆中市累计报告乙脑2234例,死亡28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4 /105,死亡率为0.58/105,病死率 12.71%。 各阶段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67/105,8.78 /105,1.47 /105和0.38/105,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1470.20,P<0.001)。病例年龄以1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6.91% 。季节以7~9月为发病高峰,占93.29%。2004-2018 年病例疫苗接种史无及不详儿童占77.41%。结论 近年来,阆中市乙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免疫儿童仍是乙脑发病的高危人群,仍应加强以预防接种为主,主动监测和健康教育,防蚊、灭蚊、环境卫生治理爱国卫生运动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7-2011年信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11年信阳市乙脑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例血液乙脑病毒IgM抗体。结果 2007-2011年信阳市累计报告583例乙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79/10万;累计报告死亡13人,;年均病死率为2.23%,病例主要集中在息县、固始县和淮滨县,三县共报告乙脑病例347例,占全市总病例的59.57%;病例主要分布在6~9月,7~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7.08%,其中散居儿童占65.18%,学生占27.79%。结论在乙脑的流行季节,加强乙脑病例监测,落实高发地区15岁以下儿童的免疫接种、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降低信阳市乙脑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东省乙脑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传染病报告系统及乙脑专病报告系统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分析广东省乙脑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 2009-2015年全省共报告乙脑病例369例,年均发病率为0.049 2/10万,死亡15例,病死率4.07%。6月为发病季节高峰,7月后病例明显减少。病例呈散发状态,河源、茂名和肇庆发病率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率较低。男女发病比为1.88∶1,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病例以小年龄组人群多见,15 岁以下占总发病数的92.14%。病例以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为主,有接种史的病例占8.13%。结论 广东省乙脑发病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维持在较低水平。乙脑病例的分布呈现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差异的特点。建议继续做好适龄儿童免疫接种,同时做好宣传教育、防蚊灭蚊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陕西省汉中市2007-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乙型脑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陕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汉中市2007-2013年乙型脑炎监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汉中市2007-2013年共报告乙型脑炎58例,报告年发病率波动在0.34/10万~0.03/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0.21/10万,病死率3.4%,2009年出现流行高峰,发病率达0.49/10万,2010年后下降。病例散发在全市的10个县区农村,以洋县、宁强居多,各占总病例的24.14%。发病季节集中在7~9月,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和学生为主,其中,1~6岁占56.9%,7~15岁占20.7%。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79.3%,其中≤15岁以下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56.9%。病例临床分型极重型占10.4%,中、重型各占36.2%,轻型和未分型病例各占8.6%,这些病例中有2例死亡,其余经治疗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 2007-2013年汉中市乙脑发病趋势呈波动性下降,地区分布广,病例多散发于农村1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与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全有关,因此切实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扎实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高发地区及农村进行重点控制,是降低汉中市乙型脑炎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江苏省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即日本乙型脑炎(Japanese type Bencephalitis,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方法 用SPSS 18.0和Excel 2010软件分析江苏省2007-2012年乙脑疫情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病例血液或脑脊液乙脑病毒IgM抗体.结果 2007-2012年,年均发病率为0.06/10万,年均病死率为6.41%.连云港市、宿迁市和苏州市为高发市,其发病数占总病例的54.80%.7、8月为发病高峰,占93.59%.全省发病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占94.66%;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5.87%.全程接种乙脑疫苗的占19.22%,非全程接种占13.52%,无接种和接种史不详者合计占60.85%.实验室确诊病例占88.26%.结论 江苏省乙脑病例的分布呈现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差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钦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钦州市共报告乙脑病例68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为0.1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10.30%。发病季节性明显,发病时间为5—7月,75%病例发生在6月份。报告病例年龄均为10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例为3∶1,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病例占总病例的91.18%。以农村儿童为主,居住在农村的病例占总病例的92.65%。结论根据钦州市乙脑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乙脑,应采取普及乙脑防治知识、加强宿主动物管理、提高乙脑疫苗有效接种率、做好灭蚊防蚊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收集茂名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实验室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近十年乙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乙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ELISA对2010—2019年茂名市乙脑监测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确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9年茂名市共报告乙脑监测病例42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69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11/10万,病死率5.80%。男女比例为1.76∶1;流行时间以5—6月份为主;地区分布呈高发区域环形分布特点;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病例集中在2~12岁年龄儿童,无成人病例。病例人群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占89.86%。病例临床分型以中重型为主,临床症状明显。结论 茂名市近十年乙脑的流行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特异性和周边县区多发的地域特点,发病以低龄免疫空白的散居儿童为主。需加强乙脑疫苗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防蚊灭蚊的控制措施,并持续开展乙脑病例和媒介的监测,以防止乙脑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广州市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5-6月份,广州市连续9年没报告乙型脑炎(乙脑)病例后首次发生乙脑流行。全市共报告乙脑确诊病例17例,死亡1例。有报告病例的区、县级市占全市区(县)数53.8%。病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27岁,10岁以下占82.4%。病例本地户籍8例,外地户籍9例。本市户籍儿童病例全部乙脑免疫史,但按程序完成免疫只占16.7%;外地儿童病例均无乙脑免疫史。外来儿童除1例住出租屋外,均住在窝棚或地处偏僻的废弃建筑里,调查发现,这些居所外来儿童84.4%是院外自行分娩,计划免疫机构很难及时发现。这次乙脑流行,暴露了计划免疫存在的问题,资源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乙脑的流行趋势和特征,评价疫苗接种效果,为探索有效的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收集统计各年份广西疾控中心的乙脑疫苗出库量,对乙脑流行趋势和疫苗接种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0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8147例,死亡617例,年均发病率为0.85/10万,年均病死率为7.02%;乙脑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波动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等市,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1990~2007年连续采取以乙脑疫苗应急接种为主的防控措施,2008年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全区乙脑的流行强度明显减弱,流行分布范围进一步减小.结论1990年以来广西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表明采用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乙脑疫情得到控制,但某些年份发病率波动较大,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仍需采取常规计划免疫与流行季节前突击接种相结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云阳县2006年乙脑流行状况,并探讨控制策略.方法 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个案调查资料、免疫史、实验室结果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共报告乙脑病例81例,97.53%发生在农村,≥15岁儿童发病56例,占病例总数69.13%,男女发病比例为1.79:1;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91.03%(71/78),占病例诊断总数87.65%(71/81).结论 云阳县乙脑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特征,特大旱灾、高温气候、农村卫生条件差、适宜蚊虫孳生、免疫接种率低是引起流行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农村乙脑疫苗接种及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建立乙脑监测管理系统,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1996~2005年贵港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贵港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贵港市1996~2005年乙脑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5年共报告265例,死亡16例,发病率在0.09/10万~1.31/10万,发病率最高是2003年,最低是2004年。5~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均为10岁(含10岁)以下散居儿童,以0~6岁儿童为主,占84.91%,男女性别比为1.60:1。对2002~2005年的109例乙脑病例分析,有乙脑接种史的占28.44%,无接种史的占67.89%,接种史不详的占3.67%。结论贵港市乙脑发病呈高度散发,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乙脑疫苗覆盖率低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建议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郑州市2007—201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对各医院疑似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血清或脑脊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JEV-Ig M抗体检测,进行早期快速诊断。结果郑州市2007—2014年共报告66例乙脑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3/10万,发病高峰为7和8月,占全年总发病数的83.33%;48.48%的病例分布在中牟县及巩义市;0~15岁组病例居多,占总病例数的69.69%;乙脑病例中主要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为主,有43例,占病例总数的65.15%;24 h内诊断为乙脑比例为12.12%。结论郑州市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呈低水平流行,但仍有散在病例产生,乙脑防控工作应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