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冯睿琦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94-1195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联合黛力新治疗失眠伴有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失眠伴有抑郁或焦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黛力新组、右佐匹克隆组,每组各60例,疗程30 d。治疗前后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 (1)临床疗效:治疗组疗效最佳,右佐匹克隆组次之,黛力新组最差。(2)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黛力新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右佐匹克隆组SDS、SAS评分无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和黛力新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和黛力新组SDS、SAS评分改善较右佐匹克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联合黛力新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状态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卒中后焦虑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40例卒中后焦虑伴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予以黛力新每日早、午饭后各1片口服,右佐匹克隆片(2.5 mg)每晚睡前口服;对照组:右佐匹克隆片(2.5 mg)每晚睡前口服改善睡眠状况。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障碍(PSQI)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焦虑状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卒中后焦虑伴睡眠障碍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佐匹克隆和黛力新治疗伴焦虑的慢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伴焦虑的慢性失眠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其中对照组以药物佐匹克隆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黛力新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佐匹克隆联合黛力新治疗伴焦虑的慢性失眠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优于单项佐匹克隆治疗。临床上可将该种治疗方法进行推广使用,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右佐匹克隆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卒中后失眠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使用右佐匹克隆,n=45)和对照组(使用阿普唑仑,n=45),疗程为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 MES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SQI、MESSS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 PSQ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S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失眠并能加快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合并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合并焦虑抑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同时加用黛力新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第8周末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并测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结果两组治疗第8周末HAD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黛力新和右佐匹克隆可以更好地缓解焦虑抑郁状态,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焦虑对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黛力新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对2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者有卒中后抑郁并发焦虑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33.33%。抑郁与焦虑共病率63.93%;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组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单用药物黛力新或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均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右佐匹克隆片与单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DSM-5失眠诊断标准、年龄18~55岁的5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服用右佐匹克隆片1~3mg/d;研究组加用4周认知行为疗法。入组患者均接受问卷调查,记录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存在疼痛、焦虑、失眠等不适经历,希望家属陪护,以及对机械通气、各种侵入性操作的疼痛记忆比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入睡时间、觉醒时间、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效率、Ⅲ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黛力新与佐匹克隆治疗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依赖性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7例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组(44例)和佐匹克隆组(43例).治疗4周。用睡眠状况调查表评价睡眠状况和治疗满意度.用副反应量表评价不良反应。结果:黛力新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与佐匹克隆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黛力新组不良反应少于佐匹克隆组(P〈0.01)。结论:黛力新是治疗BZD依赖性失眠症患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米氮平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伴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慢性失眠伴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组应用米氮平联合右佐匹克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PSQI减分率来评定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HAMD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睡眠改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失眠伴发抑郁患者,应用米氮平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睡眠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百乐眠治疗焦虑性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54例焦虑性失眠门诊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黛力新联合百乐眠及单一使用百乐眠治疗4周,观察临床疗效、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Scale,AIS)失眠评分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焦虑评分。结果黛力新联合百乐眠组在治疗1周时取得明显疗效,有效率高于单一使用百乐眠组(P〈0.01)。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IS失眠评分及SCL-90焦虑评分均有下降(P〈0.01或P〈0.05),其中黛力新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在治疗后2周及4周两组评分呈下降趋势,黛力新组优于百乐眠组(P〈0.01)。结论黛力新联合百乐眠治疗焦虑性失眠起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焦虑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前来就诊的更年期妇女(年龄45~55岁)进行测试。量表分值在14分以上的15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天麻素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单用黛力新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焦虑量表分值平均(7.10±2.02)分,对照组平均(12.94±1.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麻素对改善更年期焦虑状态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朱宁  段燕燕  王娜  薛孟周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481-1486
背景 卒中后抑郁为卒中后常见的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 探究理情行为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及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康复科的71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对照组35例、联合治疗组36例。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片(第1周25 mg/d,第2周起50 mg/d,连续4周),联合治疗组患者在药物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理情行为疗法(30 min/次,3次/周,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失眠程度、抑郁情况、焦虑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进行评定。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SI、HAMD-17项评分低于药物对照组,MBI评分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ISI、HAMD-17项、HAMA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MBI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抑郁情况、焦虑情况改善情况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 结论 理情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较单独药物治疗能更好地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失眠程度,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加味酸枣仁汤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肝郁血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肝郁血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26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味酸枣仁汤,并接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西药对照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PSQI总分、SR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PSQI和SRSS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对照组少,且随访无反跳.结论 加味酸枣仁汤口服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与艾司唑仑相似,但在改善肝郁血虚证候方面明显优于艾司唑仑,其不良反应较少,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伽马刀放射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伽马刀放射治疗组(21例)及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或放射治疗)后第3~6个月随访,由专人运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等问卷进行测试。观察患者疼痛改善、服药、神经心理及睡眠情况。结果治疗后,伽马刀放射治疗组疼痛评定指数(pain rating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等得分(分别为4.24±0.40,1.29±0.10,1.22±0.04)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21.90±1.41、4.49±0.33、2.37±0.07);平均每天卡马西平用量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SQI总分及7个因子得分、HAD得分优于常规治疗组;PSQI总分及PRI、VAS、PPI得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结论伽马刀放射治疗是对治疗PTN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疼痛及其相关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岩  侯彦波  王红  陈嘉峰 《吉林医学》2009,30(19):2264-2267
目的:研究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在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上有无差异以及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失眠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失眠组(119例)和继发性失眠组(54例)。采用AIS、HAD、HAMA、HAMD对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测评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失眠患者AIS总分均〉6分。继发性失眠组与原发性失眠组相比,其AIS总分及各因子分(对总体睡眠质量评价除外)得分较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继发性失眠组中焦虑抑郁情绪(HAMA、HAMD)测评得分高于原发性失眠组,这种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失眠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经χ^2验,继发性失眠组的焦虑情绪及焦虑抑郁情绪共存的发生率高于原发性失眠组(P〈0.05)。④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失眠患者AIS总分与HAD、HAD-A、HAD-D、HAMA、HAMD呈强正相关性,r值在0~1之间,P〈0.01。结论:①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继发性失眠患者焦虑情绪及焦虑抑郁情绪共存的发生率高于原发性失眠患者。④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的失眠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其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施治联合互联网睡眠调摄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90例慢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一组(佐匹克隆片)、对照二组(中药辨证治疗)和干预组(中药辨证治疗联合互联网睡眠调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筛查量表(patients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scale-9 item,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PSQI、PHQ-9、GAD-7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患者的PSQI、PHQ-9、GAD-7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联合互联网睡眠调摄对慢性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状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和舒乐安定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结果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前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治疗后针刺组PSQI、SDS和SAS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PSQI和SAS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针刺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对失眠及伴有的抑郁状态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灵龟八法结合火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结合灵龟八法组(A组)和普通针刺组(B组),其中脱失失访病例2例,最后每组完成试验各35例。A组采用火针心俞、脾俞穴配合灵龟八法等治疗,B组给予针刺照海、四神聪、三阴交等穴位,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于治疗前、治疗2周时、治疗4周结束时、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时分别记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症状量表评分,并评定治疗结束时的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进而探讨灵龟八法结合火针治疗失眠患者的疗效。 结果 2组在治疗2周时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结束时及随访时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优于B组。治疗4周结束时A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优于B组的82.9%(29/35,P<0.05)。 结论 灵龟八法结合火针治疗失眠症患者在远期疗效上优于普通针刺,且可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症状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正念干预训练在改善青少年PTSD患者的病情以及睡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TSD患者共40名,其中男性12名,女性28名。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对照组进行传统的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行为疗法,实验组接受正念干预训练。患者入组后每周接受2次集中访谈和训练,共持续8周。实验前和干预训练8周后分别检测患者各量表的得分,比较和评价不同干预训练的临床效果。结果 8周的干预训练后,两组患者的PTSD量表得分均显著降低(所有P<0.001),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得分、PHQ-9得分和GAD-7得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而对照组仅PSQI得分和GAD-7得分的下降差异显著(二者P<0.05),PHQ-9得分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实验组PSQI得分和PHQ-9得分在干预训练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8周的正念干预训练显著改善了青少年患者的PTSD病情以及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与传统的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行为疗法相比,正念干预训练在改善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针刺疗法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名老年慢性失眠症自愿受试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3组,A组单纯接受针刺加耳穴贴磁珠治疗,B组单纯接受生物反馈放松疗法,C组接受上述两种疗法联合治疗.单盲法评估、记录3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8周末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效率、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及副反应观察.结果 治疗8周末时,联合治疗组的PSQI总分、睡眠效率、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以及HAMA总分、HAMD总分等指标[分别为(7.92±2.59)分,(82.52±8.93)%,(24.06±8.23)min,(413.75±42.41)min,(9.63±3.75)分,(10.10±3.27)分]均好于其他两组[分别为针刺组(9.51±2.92)分,(79.06±10.70)%,(33.16±11.31)min,(373.47±40.65)min,(15.08±4.20)分,(14.33±3.56)分;生物反馈组(11.46±3.75)分,(68.85±12.34)%,(33.65±11.38)min,(281.88±38.02)min,(11.63±4.15)分,(12.08±4.0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针刺结合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改善老年人慢性失眠的睡眠质量,并且能改善与失眠相关的焦虑和抑郁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