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给与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康复护理,均治疗14 d。于入院当日和治疗14 d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NIHSS评分和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I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1986-1987
观察针刺联合益智汤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将16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按对照研究方式,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调节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药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益智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后,观察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RS评分明显降低(P0.05),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针刺联合益智汤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MRS)定量分析评价人尿激肽原酶(HUK)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的疗效及对患者脑代谢物变化的影响.[方法]发病在72h内经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AIS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UK治疗.治疗前后应用MRS测定患者脑梗死周围区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浓度,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梗死周围区NAA、NAA/Cr、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后,两组梗死周围区NAA、NAA/Cr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梗死周围区治疗后NAA、NAA/Cr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和mRS评分降低、而BI指数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HUK治疗AIS可以改善患者梗死周围区脑细胞的代谢及临床功能,产生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头颅影像学特征及早期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资料完整、影像学资料齐全的75例大脑中动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28~94岁。按有无康复治疗分为康复治疗组(14例)和无康复治疗组(61例),比较2组患者入出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erg评分、Bathel指数量表(BI)评分、Morse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出院转归。并对大脑中动脉大面积脑梗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大脑中动脉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多见,常同时累及上下肢,完全性瘫痪比例高。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域较广泛,易累及大脑皮质支配区。康复治疗组入院/出院GCS、NIHSS、mRS、BI和Berg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se、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康复治疗组出院较入院,VA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化家庭-社会支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68例患者。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强化家庭-社会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自评抑郁量表(SD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Herth希望量表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目前及未来的态度、采取积极行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家庭-社会支持护理可缓解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还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体外血浆脂蛋白过滤器(DELP)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基础治疗平行对照试验设计,90例发病<48h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35例,经DELP治疗后4d、14d以NI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I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90d随访所有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治疗后14d治疗组NIHSS降低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BI的变化无差异;治疗后90d治疗组mRS良好预后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4d各项指标间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治疗14d后则恢复治疗前水平。共发生不良事件11例次,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ELP促进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良好预后比例,减低了严重残疾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丁基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梗死灶远隔部位继发性损害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基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及基础治疗,丁基苯酞组加用丁基苯酞,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及DTI扫描,分别测量梗死灶、梗死同侧大脑脚及对侧相应区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NIHSS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丁基苯酞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梗死灶及同侧大脑脚水平锥体束的FA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丁基苯酞组的梗死灶、同侧大脑脚FA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能通过减轻梗死后远隔损害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均给予语言康复治疗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胶囊(恩必普)口服(2粒/次,4次/d),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检查评分(AQ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AQ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语言康复治疗,能促进急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损伤的恢复,改善临床预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用于发病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发病在3~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 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30,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90 d观察组的改良R 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仍具有显著效果,且并未明显增加出血性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双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41例,另纳入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组。2组均予双抗治疗,观察组还给予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14、90 d行NIHSS评分,并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检测3组血清NSE、S100B、GFAP和H-FABP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2组的NIHSS评分较前明显好转(P<0.05),且观察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96.1%,后者优于前者(χ2=1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SE、S100B、GFAP、H-FAB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双抗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9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30 d治疗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d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及治疗14、30 d NIHSS和ADL绝对分值变化作为主要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动态复查颅脑CT和(或)MRI,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患者的NIHSS、ADL分值及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d,治疗组NIHSS分值、血清hs-CRP水平下降和ADL分值升高明显,治疗7、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ADL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2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致死性出血现象。结论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水平,临床疗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比单用阿司匹林组显著。  相似文献   

12.
江选飞  张正春 《临床荟萃》2012,27(7):571-573
目的 评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的11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患者,根据溶栓前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分为对照组(未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30例、阿司匹林(ASA)组28例、氯吡格雷(CLP)组28例、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ASA+CLP)组25例,统计各组溶栓后HT的发生率及90天后改良的Rankin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对照组、ASA组、CLP组、ASA+CLP组HT发生率分别为10.0%、21.4%、17.9%、48.0%.ASA+ CLP组HT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A组和CLP组与ASA+ CLP组比较Ranki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前单用ASA或CLP未增加rt-PA溶栓后HT的发生率,溶栓前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显著增加rt-PA溶栓后HT的发生率,各组HT的发生未增加90天后溶栓患者的残疾率.  相似文献   

13.
朱海暴  李勇  张冠文  沈永玲  杜海松 《临床荟萃》2014,29(12):1348-1351
目的 探讨轻型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探索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24小时,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否安全,能否降低患者的卒中复发率并改善预后.方法 传统静脉溶栓组22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转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联合静脉溶栓组23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转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同时联合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然后继续单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未溶栓组25例,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未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轻型卒中患者,常规予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3个月时评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其中NIHSS评分0~1分、BI 95~100分、mRS为0~1分者定义为良好结局.评估3个月内脑出血率、病死率和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3个月时,传统及联合静脉溶栓组良好结局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溶栓组(P<0.05,P<0.01),传统静脉溶栓组和联合静脉溶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溶栓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溶栓组(P<0.05).3组之间的脑出血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3个月内良好结局的比例、减少卒中的复发.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24小时,短期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4例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阿托伐他汀40 mg/d)80例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84例,比较2组治疗14 d后血脂及NIH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随访2年后mRS评分、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2组LDL-C血清水平和LDL-C达标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32),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随访2年后,强化组的m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42),总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0),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结论:对于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可安全有效地达到更佳的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15.
Antiplatelet therapy is indic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Aspirin reduces subsequent occlusive vascular events, including recurrent stroke, by about 25%. In such patients, clopidogrel has been evaluated in an effort to further reduce risk. In the Management of Atherothrombosis with Clopidogrel in High-risk Patients trial, the combination of clopidogrel plus aspirin was compared with clopidogrel alone, and the Clopidogrel for High Atherothrombotic Risk and Ischemic Stab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Avoidance trial tested the addition of clopidogrel to aspirin.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aspirin plus clopidogrel provided no significant incremental benefit compared with aspirin or clopidogrel alone. In addition, combination therapy increased the risk of serious bleed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totality of evidence for long-term treatment of survivors of ischemic stroke or TIA, clopidogrel i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for patients who are intolerant to aspir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灌注CT检查结果以及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因急性脑缺血性卒中发病6h内入院的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n=24)和黄芪注射液联合rt-PA组(n=30)两组。收集两组患者部分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h进行头部CT灌注检查计算出相对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脑血管表面通透性(rPS)数值以及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计算患者评分,另外收集2周内发生HT的患者例数,最后统计分析两组间治疗前后rCBF、rCBV、rPS、NIHSS评分的差值以及治疗2周内HT发生的病例数有无差别。结果黄芪注射液联合rt-PA组灌注CT参数的rCBF,CBV,rPS以及NIHS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均高于rt-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2周内HT的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rt-PA能明显增加急性脑缺血卒中患者的脑部血流情况,同时减轻脑血管表面通透性,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预后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观察组39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对照组29例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及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功能NIHSS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7 d后Hcy及hs-CRP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但2组NIHSS分值并无显著差异。在临床治疗21 d后,2组患者ESS、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脑梗死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反应C蛋白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全面查找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截至2013年10月。按预先设定的标准筛检文献,对合格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Meta分析进行评价。利用Cochran 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共3517例患者。试验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发生脑梗塞的比率低于对照组[OR=0.63,95%CI(0.49,0.80)],有6个试验报道了不良事件,主要是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OR=1.38,95%CI(0.84,2.28)]。结论:此次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脑卒中风险,且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远期预后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mRS量表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7 d、90 d的疗效。结果:房颤组男性人数、起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低于非房颤组,首次收缩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溶栓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7 d疗效、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非房颤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当天开始服用阿司匹林,7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A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并进行3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A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并进行324个月随访,观察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的再发以及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AR 68例(32.1%),AS144例(67.9%);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组发生缺血性卒中14例(20.6%),全因死亡22例(32.4%);AS组缺血性卒中19例(13.2%),全因死亡24例(16.7%);AR组死亡率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P=0.027)、NIHSS得分(P=0.003)及年龄(P=0.029)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AR发生率高,A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