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联合三七总皂苷治疗。比较两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功能缺损程度、HT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纤维连接蛋白(FN)、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应用三七总皂苷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HT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早期(发病后就诊时间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PNS+rt-PA静脉溶栓治疗(PNS组)66例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65例。两组均常规治疗,PNS组中PNS注射液40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次/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24 h和15 d后的治疗效果,用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 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 loproteinase9,M M 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human cellular fibronectin,c-Fn),CT检测两组H T情况,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评价其神经功能。结果:溶栓后24 h,与溶栓前相比,两组MDA,MMP-9,c-Fn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SOD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NS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2.54,2.50,2.52,2.55,2.55,2.57,均P0.05)。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MDA,SOD,MMP-9,c-Fn,NIHSS评分及Bar 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PNS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t=4.61,4.98,4.46,4.6 8,4.3 8,5.8 7,均P0.0 1);CT检测显示P NS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1 5,P0.05)。结论:PNS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r 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降低溶栓后出血转化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8-12期间收治的245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HT组与非HT组(NHT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至治疗时间(OTT)、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特点等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245例接受rt-PA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38例,占15.5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血糖、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溶栓前NIHSS评分、OTT、血尿酸、脑白质疏松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0.737,95%CI:0.765~1.048)、溶栓前NIHSS评分(OR=0.590,95%CI:0.428~0.814)、OTT(OR=0.351,95%CI:0.530~1.185)、血尿酸(OR=0.954,95%CI:0.928~0.980)、溶栓前收缩压(OR=0.819,95%CI:0.737~0.910)、脑白质疏松(OR=0.459,95%CI:0.865~0.912)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溶栓前NIHSS评分、OTT、血尿酸、溶栓前收缩压、脑白质疏松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应谨慎,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溶栓治疗方法不同,将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治疗14d。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4d时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14d,两组血清GFAP、MC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可降低ACI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模式CT指导下静脉rt-PA溶栓治疗发病3~9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由专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发病3~9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一共80例展开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多模式CT检查后运用静脉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小时、7天、30天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脑出血、消化道出血、肠系膜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发病3~9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多模式CT指导下实施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物治疗联合支架置入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脑血流灌注、认知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124例SICA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纯组(60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组(64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前、治疗第10天时,采用CT脑灌注成像分析局部脑血流速度(rCBF)、局部脑血容积(rCBV)、平均通过时间(MTr)。治疗前和治疗后3、14 d,记录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后rCBF、rCBV均不同程度升高,MT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BF、rCBV、M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CA评分均升高,且2组治疗后3、14 d 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14 d, 2组NIHSS评分下降,且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支架置入治疗SICAS能较好地改善脑血流和认知功能,提高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纳入发病4.5 h内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53例,分为rt-PA组24例和对照组29例,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rt-PA组还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来评估治疗安全性。采用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改良Rankin(m R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2组患者均未发生s ICH及死亡。rt-PA组治疗后2 h、24 h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 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与常规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mRS量表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7 d、90 d的疗效。结果:房颤组男性人数、起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低于非房颤组,首次收缩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溶栓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7 d疗效、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非房颤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经证实的16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先行CT平扫,选定感兴趣区行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经灌注软件处理,计算出局部血容量图(rCBV)、局部血流量图(r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CT随访或经MRI证实,所有病例联合头颈部CTA扫描。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其脑缺血侧rCBF减低,MTT、TP延长,rCBV正常或轻度降低,存在半暗区;4例患者rCBV未显示病灶。1例患者rCBF减低,MTT、TP延长,rCBV明显下降,经随访证实为脑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能早期发现脑缺血灶部位和范围及推测半暗带区域、评估脑缺血预后,是一种最具潜力的脑缺血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海暴  李勇  张冠文  沈永玲  杜海松 《临床荟萃》2014,29(12):1348-1351
目的 探讨轻型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探索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24小时,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否安全,能否降低患者的卒中复发率并改善预后.方法 传统静脉溶栓组22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转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联合静脉溶栓组23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转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同时联合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然后继续单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未溶栓组25例,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未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轻型卒中患者,常规予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3个月时评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其中NIHSS评分0~1分、BI 95~100分、mRS为0~1分者定义为良好结局.评估3个月内脑出血率、病死率和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3个月时,传统及联合静脉溶栓组良好结局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溶栓组(P<0.05,P<0.01),传统静脉溶栓组和联合静脉溶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溶栓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溶栓组(P<0.05).3组之间的脑出血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3个月内良好结局的比例、减少卒中的复发.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24小时,短期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予以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治疗8周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的康复护理方法可以提高康复科护理质量,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科室护理满意率,值得在康复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脑胶质瘤术后常规MRI增强检查疑复发的临床病例行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复发病灶、放射性坏死病灶及脑组织正常区域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以及其各相对参考值(rCBF、rCBV、rMTT、rPS)。结果复发组21例,CBF值、CBV值及PS值均明显升高,MTT 14例稍升高,7例稍降低,rCBF值为3.11±0.96, rCBV为3.82±1.06,rMTT值为1.19±0.34,rPS值为8.04±4.33。放射性坏死组4例,CBF值及CBV值均明显降低,MTT值及PS 值4例均稍升高,rCBF值为0.34±0.14,rCBV 值为0.44±0.12,rMTT值为1.79±0.58,rPS值为2.07±0.95。胶质瘤术后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比较,CBF、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CBV、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坏死组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CBV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P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rCBF、rCBV、r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灌注成像能准确地反映脑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鉴别胶质瘤术后是复发还是放射性坏死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双抗治疗)脑梗死并发出血转化(HT)患者的风险是否增高,以及尽早康复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54例,描述性分析HT发生率,观察双抗治疗是否增加HT发生的风险;在所有发生HT的55例患者中选取病情程度及年龄相当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经康复治疗,比较2组入院前及治疗14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在654例患者中,并发HT的患者共55例(8.41%),双抗的使用并不显著增加HT发生风险。康复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S评分比较,观察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中HT为急性脑梗死常见并可能影响预后的并发症之一,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对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机体抗心磷脂抗体(ACA)、内皮素-1(ET-1)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rt-P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ACA,ET-1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ET-1和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而两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的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脑血管舒缩功能、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神经细胞,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短期脑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ACI患者及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入院时PCT、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与90d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不良转归患者最高NIHSS高于良好转归患者(P0.05)。不良转归患者入院PCT水平高于健康者和良好转归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最高NIHSS对90d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77.2%;入院时PCT的AUC为0.841,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82.9%。最高NIHSS与入院时PCT呈正相关,而入院时PCT和NIHSS与90d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最高NIHSS(22.3分)和入院时PCT(2.5ng/mL)是90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I发病后早期血清PCT水平是评价患者90d临床预后的潜在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后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分两组,治疗组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用药前、用药后24h、7d、21d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数值。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NIH—SS分值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凝血功能无显著改变。结论如果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证,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对凝血系统影响轻微,比非溶栓治疗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336例临床资料,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是否存在CMBs分为无CMBs组154例,CMBs组182例;CMBs组按CMBs分布的位置分为大脑皮质、皮质下、基底节及幕下。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血液检验结果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CMBs组中不同出血部位患者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IHSS评分。结果:与无CMBs组相比,CMBs组的尿酸和Hcy水平更高,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总胆固醇及既往脑卒中病史的几率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脑卒中病史、Hcy和尿酸水平与CMBs的发生有关(P0.05);高尿酸、高Hcy、糖尿病、脑卒中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均为CMB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不同部位CMBs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Bs分布于不同部位患者的尿酸水平、Hcy水平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高Hcy、糖尿病、脑卒中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CMBs分布的部位对NIHSS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灌注(CTP)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缺血症状患者的标准脑CTP图像(标准组),于颅脑CTP图像中将动脉峰值期前后各1组扫描数据剔除,使得其前后间隔时间增加至4.5 s,模拟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P一站式扫描(模拟组)。计算标准组与模拟组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绝对百分比误差值,并分析脑灰质左侧与右侧、白质左侧与右侧灌注参数比值(rCBF、rCBV、rMTT)的相关性。结果 基底核层面CBF、CBV、MTT的绝对百分比误差值均值均<10%。灰质左侧与右侧rCBF(r=0.988,P<0.001)、rCBV(r=0.963,P<0.001)、rMTT(r=0.983,P<0.001)均呈正相关,白质左侧与右侧rCBF(r=0.980,P<0.001)、rCBV(r=0.957,P<0.001)、rMTT(r=0.986,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P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20例)、人尿激肽原酶治疗组(21例)和联合治疗组(21例),依达拉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人尿激肽原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尿激肽原酶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人尿激肽原酶和依达拉奉,治疗14 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7和14天NIHS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后第7、14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其它2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其它2组。结论:人尿激肽原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优于单用上述2种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慢性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微循环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Wistar雄性大鼠16只,分为对照组A(n=6)和实验组B(n=10),全身麻醉下,A组单纯右颈总动脉结扎,B组右颈总动脉与右颈外静脉端端吻合。利用激光多普勒扫描技术测定吻合前、后以及2周后吻合部结扎前、后脑表25处局部脑血流(ICBF)和局部脑血流量(1CBV)的变化,区域脑血流(rCBF)和区域脑血流量(rCBV)分别用各自的25个数据的中位数表示。结果 A组的两侧大脑半球以及B组的左侧大脑半球吻合前后rCBF,rCBV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右侧大脑半球吻合前后rCBF,rCBV无统计学意义,但2周后rCBF显著降低(P<0.05),rCBV显著增高(P<0.05),吻合部结扎后rCBF即刻增高(P<0.05),rCBV即刻降低(P<0.05)。结论 一侧颈总动脉一颈外静脉吻合模型对研究慢性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缺血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在慢性静脉压增高状态下结扎动静脉短路后,脑灌注压迅速上升,CBF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