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养老照护员在居家情境下的人文关怀照护实践体验。方法 2019年8-9月,基于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苏州市姑苏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10名居家照护员进行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6个主题:照护员对人文关怀缺乏全面认识;居家照护情境中的关怀行为;居家照护情境中的非关怀行为;对老人关怀照护需要敏感性;关怀反馈,职业成就感提升;居家照护的人文关怀培训缺乏。结论 加强照护员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逐渐明确居家照护情境中的人文关怀行为及规范以促进照护员人文关怀实践的有效开展,将人文关怀融入照护实践,提高居家养老照护质量,提升老人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关怀照护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关怀照护,以提高其住院生活质量和对护士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方法将18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研究组实施关怀照护。于研究前及研究后3个月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士关怀行为质量的评价,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的评价。结杲研究组实施关怀照护后,对护士关怀行为质量的评价有显著改善;其躯体生活自理和工具性日常评分与对照组及研究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通过学习人文关怀概论,运用护理关怀行为指南,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关怀照护行为和患者对护士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黄双英  杨郁文  祝亚男  王筱萍 《护理研究》2007,21(13):1131-1133
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关怀照护、关爱.所谓关怀照护,Cohen和Leininger认为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的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而且会因文化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关怀照护包括心理、文化及社会等层面,将人文关怀融入临床护理实践中,可提供全人护理(整体护理)[1].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2].近些年,国外对关怀照护概念的探讨、理论的形成及相关的研究较多,但国内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怀照护行为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关怀照护行为,对照组实施病房普通护理,两组用修正后的护士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患者满意度、舒适度调查表,综合评定临床护理作用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关怀照护行为质量评价高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舒适度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怀照护行为一方面可提高骨科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舒适度;一方面,可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5.
刍议我国关怀照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关怀照护、关爱。所谓关怀照护,Cohen和Leininger认为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的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而且会因文化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关怀照护包括心理、文化及社会等层面,将人文关怀融入临床护理实践中,可提供全人护理(整体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近些年,国外对关怀照护概念的探讨、理论的形成及相关的研究较多,但国内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怀照护对康复期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影响,以提高其住院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来院截瘫康复患者中因创伤致截瘫患者72例,其中2008年度康复患者30例为对照组,2009年42例康复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住院期间接受常规疗养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疗养护理基础上的关怀照护,并接受研究人员的督导,以确保关怀照护措施的强化和落实。对两组患者疗养3个月后照护行为的质量、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对护士关怀行为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通过学习人文关怀概念,将人文关怀融入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关怀照护行为和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对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学习《关怀与照护》课程后,学生的关怀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使《关怀与照护》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关怀与照护》课程结束后1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学期参加本门课程学习的105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关怀知识、关怀态度、关怀行为得分较高;男女学生、不同年级学生、不同民族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学生在关怀知识总分、态度总分和行为总分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学专业和非护理专业学生在态度维度、知识总分的评分无明显差异,在总分、行为总分方面,护理学专业的评分低于非护理专业;学生知识总分、态度总分、行为总分、总分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结论:开设《关怀与照护》课程对本科生树立关怀意识、培养关怀态度和践行关怀行为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行为现状以及老年人对关怀行为的需求状况,从人文关怀角度对养老机构照护模式进行探讨。方法 2018年4-7月,便利抽样法选择郴州市8所养老机构133名护理人员、236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文版护士关怀行为量表(caring behaviors inventory,CBI)和养老机构老年人关怀行为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关怀行为条目总均分为(4.39±0.55)分,支持和保证关怀行为最多,而尊重和联系较少;老年人关怀行为需求条目总均分为(3.89±0.38)分,老年人对尊重和情感支持需求高,而对于给予信心和希望需求较低。结论养老机构应将"以护理任务为中心"的照护模式转变为"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照护模式,以平衡老年人关怀行为供需不对等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怀照护行为对护理工作质量、临床康复辅助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精神科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制定护理关怀行为指南,实施为期8 W的关怀照护行为,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两组用修正后的护士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自编的患者满意度/舒适度调查表等作为评价工具.结果 护士的关怀照护行和患者的满意度以及NOSIE量表评分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护士通过学习人性关怀概论,运用护理关怀行为指南,将人性关怀理念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关怀照护行为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了解养老机构老人对护士关怀行为的真实感知,从而为给老人提供更好的关怀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会福利院15位老人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主题。结果共归纳出2个主题,分别为表达性关怀行为和操作性关怀行为。结论表达性关怀行为和操作性关怀行为均是使老人感受到关怀的重要方面,护士在工作中应针对老人的需求,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关怀照护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精神病医院护士实施关怀照护行为的现状。方法选择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198名,采用关怀行为量表(caring behavior scale,CBS)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病医院护士关怀照护行为总均分为(54.75±12.07)分,3个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为:协助病人渡过疾病不平顺过程得分(2.11±0.51)分,了解病人需求得分(1.75±0.62)分,病人权益的维护得分(1.67±0.46)分。结论精神病医院护士的关怀照护行为较低。应采用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精神病医院护士工作热情,采取多种措施对精神病医院护士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及不断更新继续教育内容,以提高他们的关怀照护行为。  相似文献   

12.
唐颖  李晓玲 《华西医学》2009,(10):2799-2800
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关怀照护、关爱,其基本内涵就是以人为本。护理人文关怀,其本质是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在专业性关怀行为中。Leiningger认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本质与核心,所谓关怀照护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的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而且会因文化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关怀照护行为现状。方法采用关怀行为量表,对115名肿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粜肿瘤科护士关怀照护行为得分为(59.64±11.82)分。3个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为:协助患者度过疾病不平顺的过程(2.00±O.43)分、了解患者需求(I.99±0.47)分、患者权益的维护(I.97±0.44)分。不同学历和工作性质的护士整体关怀照护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工作年限以及工作性质的护士“协助患者度过疾病不平顺的过程”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Ol或P〈O.05)。结论肿瘤科护士协助患者度过疾病不平顺关怀照护行为较好,维护患者权益的关怀照护行为较差。低学历、低职称以及合同制护士的关怀行为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科护士实施关怀照护行为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20例住院产妇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关怀照护行为.出院时,两组采用护士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住院产妇满意度调查表、心理舒适感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出院时,两组关怀行为质量、满意度以及心理舒适感的评定,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产科病人实施关怀照护行为,一方面能够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产妇的心理舒适感,提高住院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关怀照护的本质及内涵   总被引:42,自引:11,他引:42  
融人文关怀于临床护理工作之中,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方向,是病人健康所需。通过分析关怀照护的本质及内涵,区分护理关怀行为和非关怀行为,提出在临床护理中要把人文精神表现出来,把关爱和尊重人的理念和意识付诸于行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怀照护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8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关怀照护,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分别在干预后第3w、第6w、第9w 及出院前评价及比较两组患者意识行为、生活及社会适应能力和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意识行为改善、生活及社会适应能力和精神症状改善情况和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结论关怀照护的实施改善了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服药的依从性,进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关怀照护行为在戒毒者康复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关怀照护行为时戒毒者康复的效果,为进一步改进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例强制戒毒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制定护理关怀行为指南,实施为期8周的关怀熙护,时照组按常规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两组用修正后的护士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自编的病人满意度和舒适度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等作为评价工具.分别于出院后2周、4用和8用后进行随访和尿检,评价复吸情况.结果 干预后,各量表及复吸率评分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关怀照护行为有利于戒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对于戒毒者的身心康复、预防复吸、保持探守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对病房护士关怀照护的需求,为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关怀行为评估(Caring Behavior Assessment)量表设计问卷,并结合访谈进行调查.结果:(1)86%~99%的患者希望护士有爱心,表达关怀需求;(2)88.5%~99.5%的患者需要护士有良好专业能力;(3)85%~98%的患者需要护士有健康教育能力;(4)82.5%~97.5%的患者需要心理、社会支持;(5)81%~91.5%的患者希望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结论:肿瘤患者对人性化护理具有较高的需求程度,护士需要了解关怀照护内容,建立人文关怀理念,并将理念融入临床护理工作,既是深化整体护理的关键,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关怀照护行为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和病人对其关怀行为的评价。[方法]分别使用"护理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和"关怀照护行为评价表"对某市10所三级医院1151名护士和344例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总均分为(4.04±0.38)分;病人对其关怀行为评价的总均分为(3.50±0.50)分。护士对自己部分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与病人对其关怀行为的评价不同。护士对自己人文关怀能力和病人对其关怀行为评价水平较高。护士在基础护理及专业照顾行为方面的人文关怀还存在不足。[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对护士进行人文教育和培训,为护士实施关怀照顾提供支持,以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开展中长期照护知识培训,提高对中长期照护行为的认识和照护效果。方法:对全院123名护理人员进行中长期照护理论知识培训,培训师资的建立由护理专家组成培训团队。培训内容包括组织学习我国老龄化知识和养老政策,了解中长期照护发展历史与趋势,学习老年人中长期照护的内涵,加强老年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中长期照护、关怀行为、如何看待尊严、沟通技巧和安全教育等。每2周安排1次集中培训,每次135 min,时间6个月,共计36个学时,培训后进行考核。培训前后通过患者满意度和中长期照护质量细则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后护士中长期照护行为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护士进行中长期照护理论的培训可明显提高中长期照护行为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同时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的依从性,所以开展中长期照护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