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细辛具有以下特点:汤剂中细辛的临床用量范围为0.03~200 g,常用量是3~15 g,丸、散剂中细辛的临床用量范围为0.5~1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的细辛,如细辛发挥温肺化饮、解表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部积液、心包炎、冠心病时,其用量为0.9~45 g;发挥温阳解表、通络泄浊的功效,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时,其用量为3~30 g。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细辛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温肺化饮、解表散寒时常配伍麻黄、干姜、五味子等;温阳解表、通络泄浊时常配伍附子、丹参、黄芪等。临床运用细辛正常剂量下(汤剂1~3 g,散剂每次0.5~1 g)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但应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煎服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2.
<正>细辛辛温性烈,能散寒祛风,通络止痛、温肺化饮,临床医师畏其戒律,很少应用。张任城主任医师业医39年,经验丰富,临床善用细辛为主治疗内科杂症,笔者有幸师从学习,颇有体会,现总结如下。1深究病机巧妙配伍《本草经》:“细辛,味辛小温,主治咳逆,头疼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①善走头面,散寒止痛。细辛辛温,发散力强,有较好的镇痛  相似文献   

3.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慢性腰腿痛综合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越魁 《陕西中医》2005,26(8):765-765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通络、驱风活血散寒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腰腿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地龙、黄芪、桂枝、麻黄、附子、当归、川芎、细辛等)治疗慢性腰腿痛综合征30例。结果:总有效率90%。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气通阳,活血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虽仅有5方计7处用了细辛,其用量少则一两,多则六两.然可窥件师善于妙用细辛组方之一斑。现简要分析如下:!钢车与千姿、五味子配伍细辛味辛性温.为少明经之表药,能疏股散寒,通阳化饮;予姜可温中散寒,健脾化饮;五味子酸收敛肺,降逆止咳。并可防姜、辛过散之弊。细辛与美、味配伍的方剂是主治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之证的小青龙场。仲景治寒饮阻肺的咳喘证,最喜用细辛与干姜、五味子配伍,首创姜、辛、味伍用以止咳平喘之妙法,开后世故、敛并用之先河。细辛助五味子空降肺气,协予姜温化痰饮。《本草求原》曰:“五味子…  相似文献   

5.
明确羌活传统功效与成方制剂临床应用特点及现状,为拓展药用范围,探明配伍规律,保证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本草考证和成方制剂处方分析,挖掘与羌活功效和临床应用切实相关的知识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羌活具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透邪消痈、息风止痉、通络活血、升阳举陷和疏肝宣肺等传统功效;成方制剂中羌活主要被用于祛风除湿、止痛、通络活血及解表散寒等方剂,其中通络活血功效为近年快速开发方向;配伍频率较高的药味有防风、川芎、独活、黄芩及当归;经典方共49个,担任君臣药处方占27%。结论:羌活在临床使用广泛,配伍药物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成方制剂的开发利用继承了传统功效,但对古方挖掘利用率较低,应加强古医籍研究,挖掘更多经典方剂,拓展药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细辛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之良效,在临床中因"细辛不过钱"受到诸多限制。本文追本溯源,查阅古今文献,从用量、配伍、病证的角度,探究细辛的临床运用,并提出"细辛不过钱"的限制仅适用于丸、散剂,认为细辛的临床运用剂量应根据剂型、煎煮方法、产地、用药部位酌情调整,临床中还应注意细辛的配伍与证候禁忌。  相似文献   

7.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麻黄的功效具有以下量效特点:1)用量多为3~82.8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及配伍,如解表发汗、宣肺平喘时,常配伍桂枝、杏仁、甘草,治疗感冒、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非化脓性中耳炎,病毒性肝炎,为3~12 g;辛温散寒时,常配伍细辛、附子、乌头、干姜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性肺间质纤维化,癔症,心肌梗死,为6~3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麻黄配伍相应中药,如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时常配伍桂枝、杏仁、甘草;辛温散寒时常配伍细辛、附子、乌头、干姜等。  相似文献   

8.
细辛用于顽固性咳喘及癫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辛辛烈窜透,有通阳气,散寒结之功。细辛在仲景书中配伍有:辛温发散治风寒,温通阳气解寒结,温脏祛寒又止痢(利),温通经络蠲痹证,散寒通脉除厥逆,化饮行水消咳逆。个人在临床上也确实按仲景的用法,用在这几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尤其配伍恰当,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仲景用细辛的方剂有14首,归纳细辛的功用有:辛散祛风解表邪,散寒化饮止咳逆,温经通阳治厥逆疼痛。分析了其配伍规律,对其用量也作了探讨,认为细辛用量不过钱是指用末内服,入汤剂用量可不受此限,但应延长煎煮时间,并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及药物配伍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寄生汤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1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淑红 《陕西中医》2006,27(8):946-946
目的观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止痹痛类中药配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寄生汤加减(独活、寄生、焦杜仲、川牛膝、细辛、秦艽、茯苓、防风、当归等)治疗本病12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有效率78.8%。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者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该方对本病有补益肝肾,祛湿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赵云芳教授认为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活血化瘀法应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同时应审因论与辨证治相结合,使血瘀消散,恢复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常用治法包括:①滋阴清热、活血化瘀法,可选用天花粉、黄连、生地黄、葛根、麦冬、牛膝、丹参、赤芍等。②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可选用人参、黄芪、生地、元参、山药、葛根、丹参、桃仁、红花等。③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法,可选用附子、桂枝、人参、黄芪、干姜、水蛭、地龙、僵蚕等。  相似文献   

12.
浅探《金匮要略》之胸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晓妍  张明雪 《河南中医》2009,29(12):1145-1148
胸痹是指胸中痞塞不通,引起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的病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首创胸痹的辨证论治,并确定其病机为阳微阴弦,提出温补阳气、温阳兼利小便、化痰祛浊等基本祛邪方法来治疗胸痹。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又提出了活血化瘀通络、行气散结、调畅情志、滋养心肝、益气养阴、益气活血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雷诺病中医辨证论治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雷诺病的辨证论治体会,认为可采用益气温经,散寒通脉;温补脾肾,散寒通脉;养心疏肝,理气活血;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方法论治雷诺病。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涉及肝、脾、肾三脏,以脾肾阳虚,枢机不利为总病机,常见病机有:脾肾阳虚,寒湿格阳;痰生郁热,热伤气津;肝虚致郁,枢机不利。温阳法为该病的基本治法,同时需融合酸收之药,以收敛体内虚浮阳气、汇聚方中温阳之力;或生津、固精、缩尿、消积,可针对改善消渴临床症状;或柔养肝体,以助肝用,调畅枢机。在主导温阳同时,妙用酸收,能聚敛阳气,生津固精,养肝调枢,契合病机特点,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咳嗽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宣降失司、肺气上逆是发病的关键。外感咳嗽,辛温与宣降并用,驱邪理肺,宣畅气机,则咳止;内伤致咳,温补肺脾肾三脏,通调水道,排除多余水液,使痰无由生,又可调畅气机,从而减少咳嗽;感染后咳嗽为本虚标实,宜重温阳润肺,则余邪自散,咳嗽得止;素体阳虚者,当温补脾肾,使邪气无由生,咳嗽无由发。因此,对于临床常见症状咳嗽的治疗,应重视温法的应用,然切记以正确辨证为前提,不可一味温补。  相似文献   

16.
《临证指南医案》所载医案反映了叶天士治疗胃痛的用药特点:实证根据不通则痛的病机和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采用调理气机、祛痰化饮和活血通瘀的治疗方法;虚证根据不荣则痛的病机和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采用温阳运脾、滋阴和胃、理气和营的治疗方法。皆注重用通法。邪实者,疏而导之,令其通达;不足者,补而行之,复其通畅。对现代临床胃痛的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古代及近代名医医案分析,探讨心肾不交理论在睡眠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交通心肾的方法主要为滋阴降火、坎离交媾,视具体情况可加温补肾阳、调畅气机、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和胃降逆诸法。  相似文献   

18.
肖云  陶文强 《河南中医》2021,41(4):523-526
脊髓病包括十种脊髓病和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病理机制为痰瘀互结,病机证素有痰浊、痰热、瘀血、瘀热。结合阎洪臣教授从肾论治,以补肾为大法治疗脊髓病的益髓诸方,完善了滋养肾精以养脑脊髓之阴体,温阳益气复用以彰脑脊髓之阳用的遣方思想,为“体阴用阳治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病机-证素-药串”学说解析其用药组方规律,总结得出以益精填髓、温补阳气为基础,兼治痰浊瘀血的治法。  相似文献   

19.
查玉明对皮肌炎中医的辨治五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查玉明主任医师临床长于治疗皮肌炎 ,集多年之经验总结出皮肌炎辨治五法 ,即阳气虚衰者 ,治宜温阳益气 ,扶正起衰 ,和血通痹 ;寒凝血脉者 ,治宜驱逐寒邪 ,温通经脉 ;正虚邪恋者 ,治宜益气血 ,复化源 ;肌肤枯燥者 ,治宜养血润燥 ,化瘀通络 ;湿热互结者 ,治宜清热化湿 ,消肿解毒。临床应用 ,多起沉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分析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用药特点,为提高PCOS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14年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应用Excel软件,对周期治疗PCOS中所用中医复方及其药物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复杂网络挖掘中医周期疗法中治疗PCOS的核心药物,分析其用药特点。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51篇,其中41篇分4期治疗,10篇分3期治疗,共涉及药物151味,出现频率≥2%有当归、菟丝子、熟地黄、山药、香附、淫羊藿、川芎、山茱萸、丹参、枸杞子、茯苓和苍术。2)分期治疗常用配伍组合的药物(关联频度≥20%)依次为:经后期:当归、菟丝子、熟地黄、山药、淫羊藿、女贞子、枸杞子、山茱萸、香附、何首乌;经间期:当归、菟丝子、熟地黄、丹参、红花、山药、山茱萸、桃仁、川芎、赤芍、白芍、茯苓、香附、皂角刺、淫羊藿;经前期:当归、菟丝子、熟地黄、山药、淫羊藿、枸杞子、肉苁蓉、山茱萸、川断、何首乌、杜仲、香附;行经期:当归、赤芍、益母草、泽兰、香附、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熟地黄。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所获得的临床报道所用中医周期治疗PCOS的用药规律,体现了该病病理因素主要是(阳)虚、血瘀和痰湿;病位主要肾、肝、脾。分期治疗治法分别为:经后期以补肝肾,滋阴养血,理气健脾为主;经间期以补肝肾,理气活血为主;经前期以补肾升阳、健脾理气为主;行经期活血滋阴为主,可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