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 探究自拟增膜助孕方联合地屈孕酮对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于月经第5天给予口服戊酸雌二醇治疗,对照组患者于阴道B超监测排卵后给予口服地屈孕酮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增膜助孕方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A型子宫内膜形态占比及黄体期雌激素(E2)、孕酮(P)和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1年内妊娠率及足月分娩率。【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厚(P<0.01),且研究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A型子宫内膜形态占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研究组患者的A型子宫内膜形态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2、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血清E2、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 1 年内妊娠率和足月分娩率分别为 56.67%(17/30)和88.24%(15/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5/30)和55.56%(5/9),其中,2组1年内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足月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自拟增膜助孕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状态,提高患者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周期疗法对反复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机制。【方法】 将 70 例反复 IVF-ET 失败,拟再次行 IVF-ET 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拟再次移植前,治疗组于经期第7天开始给予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E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周期后的着床窗口期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卵巢和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并观察 2 组患者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1)治疗组有 1 例于第 3 个月经周期因妊娠退出试验,实际完成相关指标检测34 例;对照组无退出病例,实际完成相关指标检测35例。(2)治疗后,2组患者的E2水平和对照组的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组的P水平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厚(P<0.05),且治疗组的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的A型内膜所占比例为67.65%(2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14%(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着床窗口期卵巢和子宫内膜R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卵巢和子宫内膜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VEGF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治疗3 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患者的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 39.68%(25/63)和 62.50%(20/32),对照组分别为 22.06%(15/68)和34.38%(11/3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种植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周期疗法可提高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患者种植率和妊娠率,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杨洪伟  赵雪娟  魏美霞  刘秀明 《新中医》2022,54(17):153-157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9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刺组各30 例。中药组采用益肾化痰方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针药组采用益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比较3 组治疗前后基础体温(BBT)、B 超的变化,检测性激素水平及排卵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 组BBT 动态曲线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经周期后,3 组BBT 动态曲线分型均向类型Ⅰ、Ⅱ转变,但针药组更明显(P<0.05)。治疗前,3 组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升高,且针药组最大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治疗前,3 组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E2 较治疗前升高,T、FSH、LH 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药组T 水平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治疗后,针药组排卵率为83.33%,中药组为50.00%,针刺组为46.67%,针药组排卵率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益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可以调节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月经周期,促进排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虚证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虚证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雷针组、雷火灸组与针刺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雷火灸组给予雷火灸治疗,雷针组给予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1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3周后,评价3组的临床疗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雷针组失访5例,雷火灸组失访5例,针刺组失访3例,最终雷针组25例、雷火灸组25例、针刺组27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3组患者的TN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雷针组在改善TN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雷火灸组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的RQLQ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雷针组在改善RQLQ评分方面明显优于雷火灸组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雷针组总有效率为92.00%(23/25),雷火灸组总有效率为84.00%(21/25),针刺组为85.19%(23/27)。雷针组疗效优于雷火灸组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虚证型变应性鼻炎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鼻部的过敏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左归饮加黄连阿胶汤联合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左归饮联合黄连阿胶汤加减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口服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睾酮(T)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子宫内膜厚度(ET)、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治疗1年后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妊娠情况,包括妊娠率、排卵恢复率、月经正常率及流产率的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FSH、E2、T、LH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SH、E2、T、LH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ET、PI、RI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ET、PI、RI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为72.73%(24/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组妊娠率66.67%(22/33),排卵恢复率90.91%(30/33),月经正常率93.94%(31/33),流产率9.09%(2/33);对照组妊娠率39.39%(13/33),排卵恢复率69.70%(23/33),月经正常率72.73%(24/33),流产率30.77%(4/33)。观察组妊娠率、排卵恢复率、月经正常率及流产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归饮加黄连阿胶汤联合针刺治疗PCOS不孕症,能明显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患者排卵及月经的恢复,能够提升临床妊娠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岐黄针组,每组各32例。岐黄针组给予岐黄针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每周3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以及Mc Gill疼痛量表(MP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岐黄针组失访1例,常规针刺组失访2例,均因受疫情影响而脱落。最终岐黄针组31例、常规针刺组30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1周后,岐黄针组有效率为90.3%(28/31),常规针刺组为 56.7%(17/30),岐黄针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 3 个月后随访,岐黄针组有效率为 87.1%(27/31),常规针刺组为36.7%(11/30),岐黄针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3)治疗1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2组患者的NPQ评分、MPQ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岐黄针组在改善NPQ评分、MPQ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常规针刺组出现2例晕针,岐黄针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温针灸与电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其中温针灸组30例,电针组30例,单纯针刺留针组26例。对不同组别2个疗程后的疗效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3组疗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温针灸组、电针组分别与单纯针刺留针组进行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与电针组疗效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与疏密波电针均比单纯针刺留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好;尚不能认为温针灸与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毫针局部苍龟探穴针刺、电针和温针灸3种针刺治疗方式对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疼痛、功能、生活质量、炎性指标及复发率的影响,探讨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各类突出症状的最优针刺方法。方法:将108例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36例,脱落1例)、电针组(36例,脱落1例)和温针组(36例,脱落3例)。3组取穴均为患侧肩前、肩髃、肩贞、阿是穴及阳陵泉,手针组采用苍龟探穴针刺治疗,温针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每次30 min,隔日治疗1次,3次/周,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法评定肩关节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评价临床疗效并计算有效率,统计复发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Neer评分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和总分均升高(P<0.05);VAS评分、ADL评分及血清PGE2含量均降低(P<0.05)。治疗后,电针组和温针组Neer疼痛评分高于手针组(P<0.05),手针组和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指标、子宫内膜厚度、最大卵泡直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及LH、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最大卵泡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结合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温针傍刺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气滞血瘀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气滞血瘀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温针傍刺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JO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100.00%(36/36),对照组为77.78%(28/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7.22%(35/36),对照组为80.56%(29/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傍刺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气滞血瘀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补肾疏肝中药联合针刺疗法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性,并对手术结局进行观察。方法 将97例IVF-ET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针刺组(51例)和单纯西药组(46例),两组均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进行IVF-ET,中药联合针刺组在超排卵过程中联合应用补肾疏肝中药(二至天癸颗粒和逍遥丸颗粒)及针刺治疗,单纯西药组只按IVF-ET进行常规操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虚肝郁证候改善情况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分变化;两组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及卵泡膜血流阻力指数(RI),两组取卵数、优卵率、受精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肾虚肝郁证候、SAS、BDI评分的改善,中药联合针刺组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内膜所占比例中药联合针刺组为74.5%(38/51),单纯西药组为45.7%(2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HCG当日卵泡膜血流RI中药联合针刺组(0.48±0.03)明显低于单纯西药组(0.5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取卵数、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卵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中药联合针刺组较单纯西药组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疏肝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缓解IVF ET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效地改善手术结局,其作用可能与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卵细胞质量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疗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形态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将IVF-ET失败子宫内膜形态为C型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行中药周期疗法治疗3个周期,再行IVF-ET常规方案,对照组休息3个月,再行IVF-ET常规方案。观察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形态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形态及临床妊娠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周期疗法有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子宫内膜形态的作用,可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苍附导痰汤联合温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苍附导痰汤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素(T)、治疗后妊娠及排卵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PI、RI及FSH、LH、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后,治疗组排卵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苍附导痰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确切,能明显提高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维持性激素的正常水平,使患者更易受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方及电针对肾虚血瘀型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其对子宫内膜蜕膜化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授精及解冻胚胎移植的肾虚血瘀证RIF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中药组、电针组、针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自然周期或来曲唑促排或激素替代方案进行内膜准备,中药组在内膜准备阶段每日口服温肾活血方,电针组在内膜准备阶段隔日1次电针,针药组在内膜准备阶段予中药口服及电针治疗。比较4组种植窗期雌二醇(E2) 和孕酮(P) 及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移植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检测4组移植日宫腔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同源框基因10(Hox10)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 mRNA表达水平,评价治疗前后生殖质量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针药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岁患者针药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5岁患者中电针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均高于其余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流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种植窗口期E2及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3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针药组子宫内膜较中药组、电针组明显增厚(P<0.05)。治疗后3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种植窗口期A型内膜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内膜下血管支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针药组、电针组血管支数均高于中药组(P<0.05)。移植日宫腔内组织PR、Hox10、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针药组、电针组表达量明显高于中药组(P<0.05)。治疗前后3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生殖质量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膜准备阶段给予温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疗法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供,中医肾虚血瘀症状及患者生育生活质量,提高RIF患者的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风险。其机制可能与中医药治疗提高种植窗口期PR、Hox10及BMP2的表达,增强子宫内膜蜕膜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对胚胎移植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胚胎移植成功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胚胎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温针灸组,每月于月经前10天开始治疗,治疗至下次月经前一天,月经期不做治疗,此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选穴中脘、天枢、带脉、气海、中极、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并选双子宫、关元、双足三里穴给予温针灸治疗,均用补法,留针30分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开始胚胎移植。对照组选取相应的穴位,于月经前10天开始给予压豆治疗,患者仅仅有轻微的表皮刺激,没有"得气"感,留针至30min,并给予电磁波烤电灯产生热的感觉,不用艾灸治疗,不起任何治疗作用,观察3个月经周期后开始胚胎移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水平的变化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1)临床妊娠率:温针灸组30例中,14例受孕,临床妊娠率为46.67%(14/30),对照组30例中,7例受孕,临床妊娠率为23.33%(7/30,P0.05)。(2)温针灸组在改善子宫内膜分型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温针灸组在治疗后子宫内膜分型中A型比例增加,与对照组比较(15VS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温针灸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排卵后第七日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0.751±0.012VS0.870±0.020),RI(0.530±0.021VS0.552±0.0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可提高胚胎移植临床妊娠成功率,并且在改善患者内膜水平、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有显著优势,可能的机制为对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归肾丸加减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肾虚血瘀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对照组患者在TCRA术后给予单纯人工周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中药(方用归肾丸加减)治疗,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34/38),对照组为78.95%(30/38),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厚,宫腔粘连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厚作用及对宫腔粘连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肾丸加减联合人工周期能有效改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的月经情况,降低粘连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增加子宫内膜厚度,能有效预防TCRA术后再粘连,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人工周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肾阳虚型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肾阳虚型RIF、拟再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激素替代方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月经第2天行温针灸治疗,针刺取关元、归来、气海、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地机、太冲,其中关元、足三里予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子宫内膜厚度、内膜血流及内膜形态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治疗前后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形态及血流分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日治疗组子宫内膜血流指数PI、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肾阳虚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和常规激素替代方案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内膜血流参数,改善肾阳虚症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针颈三针配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牵引疗法联合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三针电针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仪上肢F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及NPQ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及NPQ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62/68),对照组为73.53%(50/6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颈三针配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有效地修复患者神经根受压的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益母生化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将770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5例。对照组仅给予3个疗程(每疗程为10 d)地屈孕酮治疗,研究组在益母生化汤治疗1周后,再给予3个疗程地屈孕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缩短,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随访1年,研究组的复发率为5.45%(21/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6%(43/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12/385),对照组为2.60%(10/38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益母生化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阴道出血时间,改善子宫内膜情况,显著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
贾娟娟  崔庆标  李颖  马仲丽  祝宽宽 《新中医》2023,55(23):136-141
目的:观察益肾祛瘀汤联合中药透敷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厚 度、再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 例IVF-ET 失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内服 组、中药透敷组、联合组各30 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 软胶囊,中药透敷组给予中药透敷治疗,中药内服组 给予益肾祛瘀汤口服,联合组给予中药内服和透敷治疗,1 个月为1 个疗程,4 组均治疗3 个疗程。统计4 组 治疗后再次行IVF-ET 的临床妊娠情况,比较4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积分、子宫内膜厚度,观 察4 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组临床妊娠率高于中药内服组、中药透敷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 4 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中药内服组、中药透敷组、对 照组(P<0.05),中药内服组和中药透敷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 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治疗 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中药内服组、中药透敷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内服组和中药透敷组高于对 照组(P<0.05)。结论:益肾祛瘀汤联合中药透敷法可提高IVF-ET 失败患者再次IVF-ET 的临床妊娠率,改 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