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呼吸危重症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1例呼吸危重症患者,24h内取血,采用电化学荧光法测定PCT水平,研究分PCT低水平组(PCT〈0.5μg/L)和高水平组(PCT≥0.5μg/L),评估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别评估PCT与APACHEⅡ、Marshall评分相关性。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生例数和死亡例数的差异。结果PCT高水平组APACHEⅡ评分与Marshall评分明显高于PCT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824,P〈0.01;r=0.718,P〈0.01)。高水平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生例数和死亡例数均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水平对呼吸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度、MODS的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承气汤治疗机械通气严重脓毒症患者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提高行机械通气严重脓毒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方法将75例行机械通气的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抗感染、液体复苏、激素、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大承气汤鼻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在入院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的变化情况;28d终点时评价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气压伤发生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改善情况及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前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后1周时即降至最低值,2周后开始回升,两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28d终点时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PACHEⅡ和MODS评分改善情况及28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气压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承气汤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缩短行机械通气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改善APACHEⅡ和MODS评分,提高治愈率;但并不能减少气压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预后因素,为提高机械通气抢救危重病成功率寻找途径。方法:收集12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及MODS发生率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比较MODS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是否合并慢性器官功能不全和其它部位感染、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120例中有105例(87.5%)并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分离出486株细菌,其中G^-杆菌350株(72.0%),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212株,43.62%);79例(65.8%)发生MODS,其中48例(60.8%)死亡;未合并感染者死亡2例,单一细菌感染者死亡15例,混合细菌感染者死亡56例(P<0.005),且MODS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在年龄,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3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01)。结论:虽然机械通气治疗是危重病患者抢救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但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MODS是这类患者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其中感染病原菌种类、数量、年龄、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可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IL-6和IL-10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中的预警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IL-6与IL-10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 将40例人住急诊ICU的SIRS患者分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MODS组)和非MODS组,存活组和死亡组;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L-6和IL-10浓度,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SIRS患者IL-6和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ODS组和死亡组IL-6浓度和APACHEⅡ评分分别明显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1);MODS组和死亡组IL-10浓度分别与非MODS组和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患者IL-6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813,P〈0.01),IL-10浓度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0627,P〉0.05)。结论 在SIRS患者中早期检测血清IL-6浓度对患者病情和预后有判断作用,早期检测IL-10浓度对患者的预后没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减少并发症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ICU收治的28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及ICU治疗期间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入院7 d后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Brussel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的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排痰量多于对照组,痰痂形成率、感染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ICU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CU患者早期集束化气道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 选取入住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道干预,观察组在4h内采取集束化气道干预(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冷凝水、人工气囊的压力保持在20~30 cmH2O、胸部物理治疗每2小时1次、持续声门下吸引、呼吸机采用热湿交换器、每4小时洗必泰口腔冲洗).观察并记录两组VAP发病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及28 d的病死率.动态观察确诊VAP患者当天(0)、3、5、7、14 d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APACHE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VAP发病率(18.75%与35.94%)、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26±2.89)d与(10.54±4.36)d、ICU平均住院时间(11.88±3.97)d与(16.55±5.22)d,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8、t=6.546、t=5.697,P<0.05或P<0.001).两组中确诊VAP3、5、7、14 d,CPIS评分分别为(7.01±2.24)、(8.74±2.33)分,(5.67±2.14)、(7.51±2.27)分,(4.36±1.44)、(6.95±2.98)分,(2.75±1.37)、(6.53±2.88)分,观察组的CPI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7.22,P<0.001;F组内=29.41,P<0.001;F交互=4.35,P<0.01);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7.02±7.06)、(22.48 ±7.31)分,(15.01±6.06)、(19.67±7.14)分,(12.40±4.17)、(16.13±5.33)分,(8.40±2.57)、(13.10±4.93)分,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7.43,P<0.001;F组内=45.36,P<0.001;F交互=4.25,P<0.01).结论 早期应用集束化气道干预可降低VAP的发生率,一定程度改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音乐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焦虑水平以及稳定机械通气患者生理指标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音乐组、耳机组、空白组,采用中国版状态焦虑量表(C-SAI)对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焦虑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记录心率、呼吸率和血压。结果干预后音乐组C-SAI评分(40.54±8.34)分,耳机组(47.52±9.25)分,空白组(52.02±10.20)分,三组患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音乐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率、呼吸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干预与戴耳机均有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焦虑水平的作用,且音乐的作用更明显,音乐可以稳定机械通气患者心率、呼吸率、收缩压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免疫调理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1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Marshall标准的MODS评分(Marshall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统计患者ICU住院天数以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PACHEⅡ评分与Marshal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d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Marshall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d后,治疗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7d后,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d病死率对照组为40%,治疗组为37.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能够一定程度改善MODS患者的免疫机能,缩短ICU的住院时间,但研究结果显示未能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肠道刺激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ICU机械通气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行早期系统肠道刺激干预的ICU机械通气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损伤程度及护理前后生理健康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1周后腹胀、便秘、中毒性肠麻痹、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1周后胃肠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1周后APACH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系统肠道刺激干预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提高生理健康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体位对ARDS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机械通气治疗且无俯卧位机械通气禁忌证的ARD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俯卧位通气组和仰卧位通气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变化,治疗3d后平均气道压、平台压、气道阻力,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科住院时间。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P、MAP、PaCO2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TCO2、pH值、PaO2、PaO2/Fi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T、P、PETCO2、MAP、pH值、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组患者在俯卧位治疗3 d后PaO2/FiO2为(282±177;22),高于仰卧位通气组治疗3 d后的(245±17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P<0.01)。治疗3 d后,俯卧位通气组患者平均气道压、平台压、气道阻力分别为(6.8±177;0.5)cmH2O,(17.1±177;2.0)cmH2O,(14.9±177;1.2)cmH2O/(L±183; s),仰卧位通气组分别为(8.5±177;0.9)cmH2O,(20.6±177;2.3)cmH2O,(21.1±177;0.8)cmH2O/(L±183;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8,5.13,18.83;P<0.01)。俯卧位通气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科住院时间均短于仰卧位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007,6.379;P<0.01)。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氧合指数,纠正低氧血症,同时对患者气道影响较小,是较为理想的通气体位。  相似文献   

11.
赵飞  刘志光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1965-1968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9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患者8≤GCS评分〈15在急性发作期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与机械通气后2h、d。、d2、ds的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氧合指数指标的变化情况。根据无创通气治疗前GCS评分分为两组,A组为(10≤GCS评分〈15),B组为(8分≤GCS评分〈10分),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无创呼吸治疗39例AECOPD意识障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10)d,住ICU的时间为(9土5)d,APACHE-Ⅱ评分平均(15.4±2.2)分。上呼吸机2h后GCS评分较机械通气前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动脉血气指标的PaCO2值明显低于机械通气前(P〈0.01),治疗后pH高于机械通气前(P〈0.05)。对NIPPV治疗前GCS评分A组(10≤GCS评分〈15)同B组(8≤GCS评分〈10)相比,在APACHE-Ⅱ评分(P〈0.05)、pH值(P〈0.01)、PaCO: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IPPV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有效,临床上能减少AECOPD及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比值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收治的100例SIRS患儿,依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另以30例健康儿童作正常对照。检测AST/ALT比值,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评分)。结果:MODS组AST/ALT比值、APACHE评分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MODS组(P〈0.05);随着病情的轻、中、重度变化,MODS组AST/ALT比值显著增高,APACHE评分和病死率亦显著增高,重度MODS组APACHE评分最高,预后最差(P〈0.05);AST/ALT比值介于1.3±0.7和2.8±0.8之间时,患儿预后尚好;AST/ALT比值〈1.3±0.7或〉2.8±0.8时,预后欠佳。结论:AST/ALT在SIRS患儿的发病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并影响预后,其可作为判断SIRS预后的简易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7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8例,采用SSC经典治疗;治疗组84例,在SSC经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联合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TNF-α,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观察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28d病死率、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感染病程和ICU住院天数及治疗前后上述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①2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治疗后外周静脉血HLA-DR表达率明显升高,血清IL-6、IL-10、TNF-α含量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d病死率、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感染病程及ICU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的免疫调节治疗能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免疫失衡状态,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并降低28d病死率、MODS发生率及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但对感染病程及ICU住院天数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PCT)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感染程度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浆PCT含量,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水平,对32例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30例无创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25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血浆PCT和CRP水平的测定。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测定。结果有创组A-PACHEⅡ评分高于无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T和CRP值分别为(0.42±0.19)ng/ml和(1.10±0.30)mg/L,有创机械通气组PCT和CRP值分别为(6.25±4.16)ng/ml和(46.86±18.59)mg/L;无创机械通气组PCT和CRP值分别为(3.35±2.12)ng/ml和(41.29±16.30)m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有创机械通气组PCT水平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比较,有创机械通气组高于无创通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及CRP联合测定可以预测有创与无创械通气COPD患者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将5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常规综合及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外肺水指R(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等的变化,评价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与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EVLWI、PaO2/FiO2、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后3d、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7、2.86、3.91、5.34、2.52、3.23,P均〈0.05);PVPI、SOFA评分在治疗后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02、2.25,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9、3.58,P均〈0.05);两组患者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增加氧合,改善ARDS患者肺血管通透性,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改良饮水方式在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监护病房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改良饮水方法,即饮水期间不断开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采取传统饮水方式,即饮水时直接摘下面罩饮水。记录两组患者的脉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口渴评分、呛咳和呼吸困难症状。结果观察组在饮水毕、饮水后5rain、饮水后30min脉氧饱和度始终高于对照组(94.8±2.5比91.8±3.4,95.1±2.0比92.4±3.2,96.0±1.9比93.4±2.9)(t值分别为-4.641,-4.650,-4.896;P均〈0.05),且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比45.0%,5.0%比22.5%)(X^2分别为12.288,5.165;P均〈0.05)。饮水结束后30min,对照组口渴评分明显上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0.65比1.30±0.60)(t=4.792,P〈0.05)。结论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采用改良饮水方式效果满意,优于传统饮水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BNP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发生VAP分为VAP组(n=62例)和非VAP组(n=106例),检测2组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病史、机械通气时间、确诊时A-PACHEⅡ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VAP组按照BNP水平分为BNP增高组及正常组,比较2组患者CRP水平、APACHEⅡ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死亡情况;VAP组按照住院死亡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2组插管时、插管后1d、2d、3d、4d、5d的血浆BNP和CRP水平.结果 与非VAP组比较,VAP组确诊时的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APACHEⅡ评分、血糖及WBC计数亦显著增高(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P<0.05);与BNP正常组相比较,BNP增高组CRP水平、APACHEⅡ评分、血糖及WBC计数显著增高(P<0.05),死亡率增加(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在插管后2d、3d、4d、5d的血浆BNP和CRP水平显著增高(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与CRP(r=0.459,P<0.05)、WBC计数(r=0.364,P<0.05)、APACHEⅡ评分(r=0.414,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OR=1.814,P<0.05)与CRP(OR=1.532,P<0.05)是VAP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 血浆BNP水平与VAP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VAP患者中显著增高,血浆BNP和CRP为CAP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判断CAP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