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奥林巴斯260电子胃镜结合病理对108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所有病例治疗6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结果 108例患者其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43例(39.8%)及上皮内瘤变65例(60.2%),104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复查胃镜示原病灶消失,复查病理组织学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上皮内瘤变消失,尚存慢性活动性炎症(92.6%)或萎缩性炎症(5.6%),治疗有效率98.1%,所有病例治疗中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快捷、经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40例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APC)术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瑞金医院2000-01/08内镜诊断为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40例,先行内镜检查,同时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首先给予达克普隆+甲硝唑+丽珠得乐,4 wk后复查内镜并使用氩离子凝固术,以1s~3s/次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根据病灶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次数,以内镜下所有疣状病灶灼除后粘膜平坦或略凹为止.所有病例治疗1 mo后进行临床随访及内镜复查.结果APC术治疗40例成熟型疣状胃炎,病灶数共计212枚,平均每枚病灶治疗时间为4.96s(范围2.5s~5s).1 mo后随访,38例(95%)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镜复查发现,原病灶处均覆有新生的粘膜上皮及肉芽组织,无明显疤痕形成.2例(5%)患者仍见少许疣状灶及糜烂残留,再次行APC术治疗.结论疣状胃炎临床治疗颇为困难,作者经初步研究证实,APC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应用APC术为消除成熟型疣状胃炎病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消化道病变内镜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3月~2009年3月,采用内镜下APC单独或联合治疗509例消化道病变患者,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53例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及息肉残迹经APC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黏膜色泽正常,原治疗部位无复发。68例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镜复查病灶好转或消失。17例Barrett食管患者6个月后内镜及病理检查示14例恢复为鳞状上皮,12个月后复查未见复发。38例消化道出血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12例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晚期食管癌患者经APC治疗后实现再通。15例食管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经APC治疗病灶消除。6例联合黏膜切除术早期癌患者治愈。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APC在消化道病变内镜介入治疗中效果显著,且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对成熟型疣状胃炎的治疗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经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30例成熟型疣状胃炎,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治疗,直至疣状病灶灼除后黏膜平坦或略凹、病灶表面泛白或泛黄为止。1个月后行内镜复查和临床随访。结果 30例53枚疣状病灶均全部灼除,凝固次数依病灶大小而定。1个月后随访,28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内镜下疣状病灶平伏,胃黏膜炎症明显改善,2例临床症状好转,内镜下疣状病灶基本平伏,胃黏膜炎症改善。少数病例有腹胀和腹部隐痛,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APC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热效应方法,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APC)术治疗消化道扁平隆起病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4-01/2005-05内镜诊断为消化道扁平隆起病灶病人43例。先行内镜检查,同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后,全部病例均入院治疗。根据病灶不同部位、大小、高低和数量采用不同的次数和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以内镜下所有瘸灶灼除后黏膜平坦或略凹为止。3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及内镜复查。结果APC治疗43例消化道扁平隆起病灶,病灶数共计74枚,平均每枚病灶治疗时间为4.85s(范围2.4-4.8s)。3个月后随访,40例(93%)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2例病人内镜复查,其中29例病灶消失,3例遗留残余病灶再行APC治疗后消失。结论与既往治疗消化道扁平隆起病灶的方法如激光、微波、热探头相比。APC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及并发症少,应用APC术为消除消化道扁平隆起病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ujinon EG-590ZW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关蓝染色,对9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灶细微结构形态学改变,并结合其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0例伴随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胃黏膜在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6mo,胃小凹形态由治疗前的E、F型再生为C、D型(86.7%、6.7%),异常增生微血管消失,其相应病理组织学转变为慢性活动性炎症(85.6%)及萎缩性炎症(8.9%),E、F型胃黏膜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消融率分别为93.0%及94.4%.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胃黏膜癌前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07年4月经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的Barrett食管患者87例,在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所有病例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复查内镜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87例Barrett食管患者3个月复查时78例(89.7%)胃镜下未见复发,9例(10.3%)由于BE黏膜长度较长,在原来部位有散在Barrett食管上皮残留,行第二次氩离子凝固术治疗,6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全部患者均未见Barrett黏膜复发。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经内镜非接触性治疗Barrett食管的新方法,操作方便,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56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内镜直视下,采用氩离子凝固器,经内镜钳道插入氩气电凝导管,直至病灶上方0.3~0.5 cm处,以每次1~3 s的时间对疣状胃炎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56例疣状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镜复查病灶消失.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疗疣状胃炎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Barrett食管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Barrett食管患者86例,对其行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每次20 mg,每日2次,共用8周.分别于术后1、6、12个月复查胃镜,评价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其中首次治疗并清除全部病灶80例,经2次治疗清除全部病灶6例.1年内复发患者6例.治疗有效率为93.0%,1年内复发率为6.9%.结论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arrett食管安全可靠,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对疣状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0例疣状胃炎患者行内镜下APC治疗,氩气流量设定为2L/min,功率40-60W,治疗1周后复查。结果60例病人共195枚病灶经1-2次治疗疣状胃炎病灶均消失,临床症状缓解或减轻,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APC治疗疣状胃炎安全、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